走遍庐山
江苏 七星楼主
天下名山,无处不在。众山之中,让我情有独钟者,首推庐山。爱上庐山,百去不厌,有独无偶。自从2011年元旦期间第一次登临庐山以来,我光顾庐山的次数多达九次之多。



1.向往
奔腾不息的长江之南、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之西,有一大山拔地而起、森然高耸。这就是以“人文圣山”“匡庐奇秀甲天下”饮誉天下的庐山。
庐山被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在1982年。那一年,我还没有上学,懵懂无知的我连“庐山”两个字都没有听说过。
说来惭愧,我听说过“庐山”两个字,是在小学语文课上。“诗仙”李太白的那首耳熟能详的《望庐山瀑布》首次让我知道有庐山这么个所在,“诗神”苏子瞻的那首妇孺皆知的《题西林壁》再次让我知道有庐山这么个所在。
后来,中学历史课上的“某个会议”又一次提到了庐山。看来,这庐山可不简单!
随着我对庐山的认知逐渐加深,我对庐山的向往也逐渐增强。奈何,我无钱也无闲,只能把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深深埋藏在心中,连望山兴叹也做不到。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1996年12月6日,庐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一年的前后几年,苦读多年的我终于上大学了,改变命运的时刻即将来临。
时间在年复一年地过去,有些陈年往事不仅没有成为过眼云烟,反而让人难以忘怀。
当年读大学时,一位室友乘着暑假和女友去庐山双宿双飞了一回。暑假结束开学后,这位游山玩水得乐不思蜀的室友好像意犹未尽,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地不得了,不仅不厌其烦、眉飞色舞地到处吹嘘,而且还煞有介事、欲彰弥盖地把他在庐山上拍摄的照片放在他书桌上醒目的位置。
人比人,气死人;鬼比鬼,气死鬼。这位室友家境殷实,来自于经济发达地区,据说还是“官宦之后”。也许就像另一位同寝室同学所揭露的那样:这位高调显摆的室友不是高干子弟,只是低干子弟,因为他父亲只是镇上的一个公务员而已。
无论如何,比较之下,包括我在内的同寝室的其他六位同学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我们各自的父母都不是这位室友的父母那样的“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当时的我几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温饱尚且成问题,被穷困潦倒和囊中羞涩经常陪伴的我哪里像他那样玩得起庐山?
从其他五位室友的目光中,我读到了鄙夷和不屑,我更读到了羡慕和嫉妒,甚至还有恨。
就这样又过了很多年,我大学毕业了,研究生毕业了,参加工作了。不再受穷的我决定重拾那个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小小心愿,时刻准备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打算前往庐山,就得深入了解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山体呈椭圆形,呈现东北——西南走向,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整个山体南北长29千米,东西宽约16千米,山体面积302平方千米;先后在2003年、2004年、2007年,庐山入选“中华十大名山”“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庐山最初不叫庐山,而叫敷浅原。《尚书·禹贡》中记载:“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将“庐山”之名第一次写进史书的是司马迁,他《史记》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庐山也被经常称作“匡庐”。关于庐山被称为“匡庐”的原因,有三种说法,可惜都是神话传说,似乎不足为信。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是上古时期的匡裕等匡氏兄弟结庐于此寻道求仙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解释了庐山的另一个名字——匡山。后来,为了避讳宋太祖赵匡胤,人们又改成“匡庐”“匡山”为“庐山”,并流传至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登临
机遇只降临于有准备的头脑。
我首次登临庐山是在2011年1月1日~1月2日。那一年,庐山景区慈悲为怀,宣布当月**。这泼天的富贵我和爱人岂能错过?我们一番舟车劳顿,到达庐山后才惊喜地发现:庐山刚下过雪。我们在冰天雪地之中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庐山首次行:第一天,我们徒步游览了如琴湖、花径、白居易草堂、仙人洞、御碑亭、小天池、大天池、文殊台、龙首崖、悬索桥、石门涧等景点;第二天,我们徒步游览了黄龙寺、三龙潭、三宝树、芦林湖大桥、街心公园。由于天气原因,诸如五老峰、三叠泉、会址等在内的景点只能失之交臂。
第二次上庐山大约是在2017年七八月的几天,具体是哪几天已记不清了。这次是我独自一人背着重装上庐山。第一天,早晨到达九江站,转乘“农巴”到达好汉坡附近的“莲花洞森林公园”公交站,从好汉坡上山,徒步游览了美庐、含鄱口、五老峰,然后返回至含鄱口,晚上于含鄱亭附近安营;第二天,徒步游览了三叠泉、芦林湖、植物园、某会会址、望江亭、庐山抗战纪念碑、诺那塔院,晚上于龙首崖上扎寨;第三天,一大早徒步从阳明路下山,中午到达赛阳镇,乘车返回九江站。
与前两次上庐山不同的是,我第三次上庐山纯粹是2018年“十一”长假期间临时起意。这次仍然是从好汉坡上山。第一天的傍晚时分,我和犬子徒步完4.5公里的好汉坡后到达牯岭街,然后沿着大林路徒步数公里到达大天池石屋附近,晚上在雾色朦胧之中宿于石屋之中;第二天,我们经大天池、文殊台、龙首崖、悬索桥,进入石门涧景区“过境”,出景区后步行大约5公里后到达赛阳镇,乘公交车返回九江站。这是犬子第一次上庐山,我也完整地游览了石门涧景区。



庐山向有“清凉世界”的美誉,名列“四大避暑胜地”,是夏天避暑的不二之选。在爱人的建议下,2019年七八月的某几天,我们一家三口倾巢而出,集体前往庐山纳凉。这是我第四次上庐山,也是一趟休闲之旅。第一天,先在河南路的某民宿办理好住宿手续,然后乘坐景交车游览花径公园、锦绣谷、悬索桥;第三天,乘坐景交车游览美庐、植物园、某会会址、芦林湖、三宝树;第三天,乘坐景交车游览含鄱口、大口瀑布以及之前一直错过的五老峰、三叠泉,最后在北门附近乘坐中巴返回九江站。
我第五次上庐山已是时隔多年后的2023年。这次上庐山只是副产品,主产品是游览庐山东南外围的景区。第一天,2023年7月21日,乘公交到达海会镇后,乘坐电三轮游览白鹿洞书院、观音桥景区,打的前往秀峰景区,乘坐缆车上山游览,然后打的回到海会镇,乘坐公交返回九江站;第二天,2023年7月22日,九江站乘坐57路到达庐山索道停车场,打的前往石门涧景区,购票进入石门涧景区游览,返回九江。第一天在秀峰景区的瀑布源头,本想独自往返汉阳峰,后因时间来不及而被迫放弃;第二天在石门涧景区里,意欲登上铁船峰,因天降大雨山路上溪流成瀑而中途折回。
2023年10月21日~22日,我第六次前往庐山。这次活动的目标很明确:登上铁船峰和汉阳峰。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的活动是重装约伴,参加者大约五人。第一天,拼车前往石门涧景区,购票后进入石门涧景区,登顶铁船峰并原路返回,沿着水管上至芦林湖大坝,经仰天坪,下午16时左右切至大筲箕洼茶农小屋,并在此扎营、做晚餐;第二天,早晨7时左右起床、洗漱、做早餐,8时左右拔营前往汉阳峰,9时左右登上汉阳峰,从银河涧下山,从简寂观出山,乘公交到达海会镇,再转乘公交回到九江站。
第七次庐山之行是一个轻装三人行,时间是在2024年4月20日。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志同道合的三人再次西征庐山。2024年4月20日的早晨5时左右,我们三人到达九江站,出站后拼车前往东林寺景区,然后沿着轨迹徒步至街心公园,经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从庐山东门出山,乘公交车返回九江站。这次庐山之行公益徒步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西北进,东南出,轻装一日完成,累计里程约25KM,累计拔高约1700米。
第八次登上庐山也是一个附带的结果,因为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将庐山西北外围的景点一网打尽。第一天,2024年7月29日晚,我们一家三人从南京南站乘坐高铁,当晚22时左右到达庐山站,下榻于附近宾馆;第二天,2024年7月30日,上午打的前往东林大峡谷游玩,上牯岭街,中午乘坐索道下山,打的至莲花洞森林公园游览,之后乘坐公交返回宾馆;第三天,2024年7月31日,上午打的到东林大佛景区游览,下午打的去桃花源景区游览,晚上乘坐公交返回九江站,并于附近宾馆下榻;第四天,2024年8月1日上午半天,我独自一人从好汉坡上山,进入牯岭街,经街心公园、大林路、花径、如琴湖、仙人洞、御碑亭,到达圆佛殿,从阳明路下山,徒步至庐山索道停车场结束,累计里程约17KM,累计拔高约1200M。
第九次登上庐山是为了在一天之内南北穿越庐山。2025年3月22日早晨6时左右,在九江站拼车的我们一行六人到达秀峰景区大门,借助于VIP特殊通道进入秀峰景区,游览龙潭、青玉峡、马尾瀑布、开先瀑布。到达瀑布源头后,经鹤鸣峰、七贤峰、大汉阳峰、小汉阳峰、仰天坪,进入庐山景区。14:30左右,到达庐山北门牌,22KM的拔高全部结束,开始22KM的下山,20时左右,到达庐山北门游客中心,活动结束。此次庐山公益徒步活动从早晨6时左右开始,一直走到当天晚上8时左右,运动耗时大约11小时,休息耗时大约3小时,总耗时大约14小时,总里程大约44公里,累计拔高大约1900米,是历次庐山之行中里程最长、强度最大、拔高最多的。
3.感想
庐山诸峰竞秀,万壑争流。有资料显示:庐山有山峰171座,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堪称“世界地质奇观”。
庐山的山峰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有:汉阳峰、铁船峰、五老峰、香炉峰等。
经过九次庐山之行,汉阳峰、铁船峰、五老峰已被一一征服,唯有香炉峰尚未登临。
庐山之景,天下独绝,引得众多的文人墨客前赴后继,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最让我顶礼膜拜且神交已久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太白,曾经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14首“无一不是精品”的诗歌。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两首《望庐山瀑布》:一首是五言诗,一首是七言诗。
原本默默无闻的庐山香炉峰也许因为李太白的七言诗《望庐山瀑布》一诗而声名鹊起,天下皆知。可是,庐山共有四座“香炉峰”。根据考证,李太白所望的香炉峰应该是指南香炉峰。因常年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此峰得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们可以合理地想象当时李太白作此诗的场景:放浪形骸、游历四方的李太白来到香炉峰瀑布之前,为其恢宏不凡的气势深深折服,霎时间文思泉涌,创作的冲动贯穿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于是,豪情万丈的李太白把酒临风,引吭高歌,《望庐山瀑布》横空出世。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庐山山中确实经常烟雾弥漫,宛如仙境。李太白致力于修道成仙,漫游至此,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从气象学上说,庐山之所以如此,盖因庐山地处鄱阳湖之滨,鄱阳湖的云蒸霞蔚使得庐山雨雾充足。
那么,李太白仰望的南香炉峰到底位于庐山何处?众多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未能形成让人信服的共识。有一种说法认为,南香炉峰位于秀峰景区之内的秀峰瀑布之后。根据这种说法,李太白所仰望的瀑布不是三叠泉瀑布,不是大口瀑布,不是石门涧瀑布,而是秀峰瀑布。当然,这种说法也缺乏真凭实据,也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
但是,落差达155米的三叠泉瀑布却是庐山多如繁星的瀑布中最为著名的,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我前后去过三次三叠泉,每次都能震撼于它的壮观。



庐山山下外围的那些景点几乎都是私营的,票价还算合理,多在30~50元之间。几番庐山之行,这些外围的景点基本上一个不落地去过了。
它们的风景自然不能和庐山相提并论,好歹也算可圈可点、各有特色,但是依然有人稀少、门可罗雀,处于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的半亏损状态。
据说,一年三百六十日,庐山电影院里每天只播放一部电影,而且是滚动播放。这部电影就是1980版的《庐山恋》,黄祖模执导,张瑜、郭凯敏主演。30年后的2010年,当年的主演张瑜摇身一变,执导了新版的《庐山恋》。
让张瑜始料不及的是,2010版《庐山恋》反响平平,根本无法和1980版《庐山恋》并驾齐驱。也许是因为美人迟暮,也许是因为珠玉在前,也许是因为……
登上庐山那么多次,我竟然没有静下心来在庐山电影院里好重温一下1980版《庐山恋》。这不难理解:户外的脚步一旦大步流星地迈开,就算是慢下来也是难上加难,停下来更是不可能。
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莲宗也称净土宗,据说是始祖慧远大师于东林寺创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东林寺和西林寺、大林寺合称“庐山三大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而得名。路过东林寺时,会有种心如止水、一尘不染、五蕴皆空的感觉。
西林寺与东林寺两两相望,苏子瞻曾经在那里的墙壁上题下了传颂千古的《题西林壁》。
虽然梦寐以求着走遍庐山,也去过庐山这没多次,也不敢妄自断言真地不留死角地把庐山走遍了。毋庸置疑的是,肯定还有好些未知或已知的地方未去,像庐山博物馆、故居、骆驼峰、幡杆峰等。就算那些去过的地方,也是值得故地重游的,像庐山植物园、锦绣谷等。
有热心的户外驴友统计,庐山东、南、西、北共有大约20多条徒步线路。别的不说,单说从阳明路上山、从慧远路下山就是一条值得一试的徒步线路。需要谨记的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除了两首《望庐山瀑布》之外,李太白的杂言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惊世骇俗、石破天惊之作: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作古多时的李太白是不可能听到我以上这些心里话的,就像他在《夜泊牛渚怀古》感概的那样:“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郑重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且用于非商业目的;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七星楼主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