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深圳> 环澳大利亚摩旅:从云和山的彼端 到一个人的拉力赛

环澳大利亚摩旅:从云和山的彼端 到一个人的拉力赛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环澳大利亚摩旅:从云和山的彼端 到一个人的拉力赛

2023-11-17 21:52:20 6153

一个人的拉力赛


提要:2022.9.28-2022.10.30日,54岁油腻大叔单人驾驶一辆BMW K1600Gtl(昵称:大头鱼),骑行14817公里,顺时针方向完成了自己环澳大利亚摩托车旅游。

摩旅本质上是一项自己和自己较劲的体育运动,或者说它更像是一个人的拉力赛。

拍照和摄影,真的是“手机、相机、无人机,一样也不能少”……

再偏僻的小镇几乎都有铁路,拖垮大英帝国的“Y带Y路”……

最友好的小镇,如果有来世就让我投胎在这里吧……

奥古斯都港遇到南澳大利亚的哈雷车友聚会……

捕鲸记……

印度洋的海水看上去比太平洋的更美……

意想不到的美味海鲜……

146公里的直道,千万别睡着了……

“真假”粉红湖……

在Hutt Lagoon求婚还能失败的话,你就该是一辈子的单身狗……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应该仇恨还是感谢殖民者……

42度高温下骑行,你的身体比你想象的要强壮。

牙疼不是病……

五百公里跑不完的大牧场……

澳大利亚骑行最需要注意的是专心驾驶防止撞动物。

先来一段摩托佬的幸福时光给大伙提提神

澳大利亚是个国土广袤的伟大国家,我认为它和中国、美国、东南亚一样,最适合长途环绕自驾游。

近几年我在澳大利亚跑过几次单人摩旅,向南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大洋路,向北布里斯班-凯恩斯,向西布里斯班-查尔维尔。最初的计划是分两次完成环澳摩旅,这次先跑南边:从布里斯班出发,抄近路4360公里,每天骑行300-400公里两星期到珀斯,在珀斯附近玩一个星期,然后摩托车托运回布里斯班、我自己乘飞机回家。北边的半个环澳摩旅以后抽空再安排。

摩友Bing建议从奥古斯都港开始沿着海边骑过去,多绕一千多公里,能欣赏更多风景。

有道理,听你的!

提前几天安排了摩托车保养、换轮胎……



不明白那些花一个星期准备出行装备的为毛工作效率这么低,我就很简单,出发前一天晚上两小时收拾好行李,装满了K600GTL的三个箱子,后座捆扎好帐篷、睡袋。出发前试着跨上去、跨下来,感觉比较影响上、下车。考虑到连摩托带行李,已经400多公斤,一路不停的上上下下,摩托车倒了根本扶不起来,于是临走前决定清空后座、放弃边箱里的备用油箱,长途摩旅还是尽可能轻装上阵。


第一天 9月28日 布里斯班(Brisbane)-莫里(Moree)行程:482.37公里。


8:30从布里斯班出发高速公路向西一个多小时,来到澳洲闻名的花园城市图文巴,此时正值图文巴花展,往年这个时候我们一家都会选个周末前去观赏那种繁花似锦的美,这次一人骑行就不进去了。

哼着小曲继续向西南方向骑行,途径温泉小镇贡迪温迪,然后到达环澳摩旅第一站莫里(Moree)。这里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北部莫里平原,有人口7,383,建立于1862年,1897年通铁路,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中心, 60年代初以棉花种植业而逐渐闻名起来。

摩旅我一般选择汽车旅馆,停车取行李比较方便,今天这个还不错,院子也比较宽敞。

第二天 9月29日 莫里(Moree)-伯克(Bourke)行程:587.66公里。

原计划这一天的路线是莫里-宁根487公里,结果跑了约300公里到Carinda西边时遇到封路。


不信邪继续骑行,跑了四十公里终于还是走不通。


只能往回折返到沃盖特,从北边绕一个大圈子,目的地也改为伯克,全天跑了587感觉疲劳,完全打破了我每天只骑行300公里左右的习惯。(摩旅后段每天约700公里的拉力赛是另一个话题了)

澳大利亚是个古大陆,长期干旱造成土壤流失严重,很多平坦土地因为土层薄失去保水能力,几乎每年一到雨季就淹水。

1835年殖民者开始在伯克定居,并通过达令河将附近的内陆农业与东海岸贸易路线连接起来。1869年伯克建设成为小镇,1885年通铁路。此后,伯克开始依靠阿富汗骆驼队,与河运、铁路一起构建成澳大利亚内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如今随着运输和贸易形式的改变,这里不再是贸易和交通枢纽,养羊和棉花种植成了主要产业。

长途骑行容易缺维生素,为了多吃点蔬菜,我去超市采购了一大包色拉,象牛吃草一样干完。


黄昏漫步在伯克清冷的街道,曾经喧嚣的驼铃已永远逝去,只有那些一百多年前的老建筑依然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荣耀。作为一个从小在茶马古道边生活的云南人, 我完全沉浸在这种时代变迁后面的落寞之中:曾经风光的老板、曾经艰辛的驼工……终究一切都是浮云!


第三天 9月30日 伯克(Bourke)-布罗肯希尔(Broken hill)行程:622.71公里。

由于前一天587公里跑下来感觉身体和车况还可以承受,这一天干脆加码,622公里跑到必和必拓的老家布罗肯希尔。

途中休息区

大头鱼风挡、大灯上全是昆虫尸体

布罗肯希尔始建于1883年,人口近两万,是新南威尔士州内陆西部一座极为重要的矿业城市。发端于墨尔本的澳洲淘金热在短短20年左右就干光了多数容易开采的金矿,眼看衰落不可避免,咣当!布罗肯希尔发现巨型银矿,开启了澳大利亚的白银时代。土澳真是老天爷特别庇护的地方,挖完金子挖银子,挖完银子挖铁矿……让人各种羡慕嫉妒恨。“好消息”是这里的银矿也快采完了,房价跌跌不休,100万人民币就可以买一栋像样的别墅。

布罗肯希尔的银山紧挨着城市

第四天 10月1日 布罗肯希尔(Broken hill)-奥古斯塔港(Port Augusta)行程:414公里。

途经这个叫彼得伯勒的小镇,路边停下摩托车休息,他们似乎在准备一个活动,每一个遇见的人,都微笑着和我这个陌生人打招呼,从4、5岁的孩子到90多岁的老奶奶,小镇人们的友善让我受宠若惊,不禁感慨:如果真有来世,下辈子就让我投胎在这里吧。


骑行接近奥古斯塔港,路边大概有上百个发电的大风车。进城前经过一座大桥,右边远远望见貌似体育场的地方停满了摩托车,估摸着能有好几百辆。

手机刷了个汽车旅馆,进去院里有12辆哈雷,聊了一下才知道这几天是南澳大利亚州哈雷摩托车文化节,难怪街头巷尾到处是哈雷摩托。


游记写到这里,忍不住心痛起来,这次骑行电子设备我带了大疆mini2无人机、360 Insta X one全景运动相机、MacBook pro和两台苹果手机,基本上每天都把拍摄的东西下载到新购置的西数4T移动硬盘里,希望能留下点照片、视频,老了可以静静地欣赏、回忆。

没想到回到布里斯班大概一个多月硬盘坏了,无人机和360拍摄的视频基本上都毁了,找回来的就剩微信朋友圈和群聊曾经发过的几个小视频。我因此一度放弃了这次游记的写作,如今再写已经失去很多细节和心路历程,干巴巴的流水账还请各位看官见谅。

惨痛教训:摩旅资料一定要双固态硬盘储存。

第五天 10月2日 奥古斯塔港(Port Augusta)-林肯港(Port Lincoln)

行程:344.5公里。

  

      出发前绕到昨天路过的哈雷机车节场地,活动结束,都走得差不多了。我猜想南澳的摩友挺无聊的:没有山路十八弯,各种荒芜的大直道,几百公里不见人。唯一的优点是气候干旱可骑行天数多。

      英国海军探险队员马修·福林达斯1802年2月发现林肯港


林肯港条件优越,马修福林达斯就以家乡林肯为之命名。由于附近有丰富的淡水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城市,林肯港很快就成为当时南澳大利亚洲首府。

如今的林肯港有1.5万人口,经济以小麦初加工产业为主,羊肉、羊毛、牛肉、牛皮及鲔鱼等通过港口销往日本市场,2006年起开始采挖铁矿并出口。

酒店老板收藏的老爷车还能上路


酒店有个水枪,随便冲洗一下,往后倒的时候没留神尾箱擦到围墙弄花了。

宝马摩托车的发动机省油、有劲,但运转时有点炒螺丝,不像本田声音那么干净。另外5000公里就得补1瓶机油,热车状态下机油偶尔还会起泡,咨询了几个地方也不得要领。

这天是周末,澳洲绝大多数餐馆都关门停业,想着能找到一家开门的,弄口吃就不错了。

绕到海边碰巧有家餐馆还在营业,林肯港海鲜颇有名气,就点了一份套餐,出人意料的美味!其中生鱼片入口甘甜,且带有果木醇厚烟熏味,比任何日料都强,实在是这次摩旅沿途品尝过美食中独一份的存在。

第六天 10月3日 林肯港(Port Lincoln)-塞杜纳(Ceduna)

行程:414.98公里。

下雨是摩旅主要的麻烦事,忽大忽小、忽冷忽热,骑行服能对付小雨,一般情况下我都懒得穿雨衣,如果碰上大雨,就停下来躲一躲,甚至干脆把当天的行程取消。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摩友群里的台湾朋友似乎都不躲雨,再大的雨也是不服就干,裤衩、骑行靴湿透了也全然不理会,我觉得挺受罪也不安全。

塞杜纳(Ceduna)小镇始建于1896年,常住人口约4000人,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小镇,拥有很多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以及绝美的风光和鲜滑的生蚝。

途径一个偏僻的码头,小雨中溜进去,遇到哈雷一辆。

第七天 10月4日 塞杜纳(Ceduna)-博尔德村(Border Village)

行程:479.45公里。

随手拍的海边

加油站碰到一个骑庞巴迪摩旅的老兄,看这架势要准备跑半年吧?澳洲允许重型摩托车挂拖车,二手拖车价格大概一两千澳元,好几次我都想搞一个玩玩。


博尔德村,翻译成中文意思是边缘的村庄,确实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好在汽车旅馆还挺棒,吃的也不错。

酒店偶遇两个摩旅的老外,坐骑是雅马哈FJR1300和水鸟各一台,他们骑得飞快,我完全跟不住。


要说最牛掰的还得是人家骑自行车环澳的,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1992年和朋友两人从昆明骑自行车到芒市,全程800多公里,中间专门绕行海拔3500米的高黎贡山,转眼就是30年了……我的青春我的梦。

半道上有4个摩友迎面擦肩而过,晚上编辑视频,通过截屏发现居然是4台弯梁小摩托,用来跑这种大荒原真是厉害厉害。

360运动相机的视频清晰度确实高

第八天 10月5日 博尔德村(Border Village)-巴拉多尼亚(Balladonia)行程:528.81公里。

从这一天起,穿过纳拉伯平原到西澳漫长而孤独的内陆骑行路线开始。

巴拉多尼亚1879年开始有殖民者定居,最早定居点距现在的城镇28公里。干旱的气候和缺乏合适的水源限制了小镇的发展,说穿了其实就是个驿站:加油站、小餐馆、露营地。

骑行途中迎面遇到一个8辆哈雷的车队,穿着统一的标识的哈雷背心,看上去就像黑帮在行动,惹不起系列。

铁人!

澳大利亚摩旅每天的行程不好掌控,遇到大雨等恶劣天气就得调整落脚点,通常我都是结束骑行后才敢订酒店房间。

摩旅到这附近,发现由于学生假期旅游人多酒店房间很紧张,不得不提前预定酒店。

这天终于还是碰上麻烦,携程和booking上面都显示巴拉多尼亚的酒店没有房间了。出行前我没带帐篷睡袋,一路走来途经的又都是迷你小镇根本买不到露营装备,难道我不得不在巴拉多尼亚里当一晚上流浪汉了?

摩旅群余老哥夫妻俩正自驾游从珀斯往回返,聊天说到酒店问题,他们立刻帮我买了一套帐篷睡袋捆扎带,可以送到巴拉多尼亚来,要说这关键时候还得是同胞靠谱啊!

我先到达约定的地点,吃点东西喝杯咖啡把油加满等他们前来汇合。

加油站碰到一个三车摩旅小队,两台K600GTL、一台火箭GT

这个老哥更神奇,驾驶一辆续航170的电动哈雷!我实在想象不出他是怎么穿过这种人烟稀少的内陆干旱地区跑到这里的,英语不好就聊了几句,也没好意思追问细节。

右边这位热情的老哥送来的帐篷睡袋,让我没体验到流浪汉的生活。

露营要买车位,30澳元买了个纸条,让自己选位置,我到营地转了一圈,房车专用营地,地面全是碎石连草坪都没有!这种地方搭帐篷根本行不通,找来找去发现餐厅旁边有个人工草坪的休息区,就这里了!

人工草坪搭帐篷,一晚雷雨声

营地的洗澡房卫生间

营地的黄昏

第九天 10月6日 巴拉多尼亚(Balladonia)-伊斯普兰斯(Esperance)

行程:452.27公里。

一夜雷雨,好几辆长途卡车早早发动车辆准备出发,轰鸣声此起彼伏。4:50反正睡不着了,干脆收拾帐篷洗脸刷牙吃个早餐准备出发。

黎明前的营地

是托运还是摩托佬搬家?

眼馋!

6点出发,这一天旅途开始就是一条长达146.6公里笔直公路,百度一下是世界上最长的直线路段之一,澳大利亚经常有几十公里的直道,这条不过是更长一点就成网红打卡地了。

吃饱喝足一口气跑完大直道,并没有想象中的犯困,遗憾的是一镜到底的大直道完整视频随硬盘报销了。

冰雨

190公里到诺斯曼,气温10度,骑行裤有点透风,冷得发抖身体也有点失温了,加油站喝杯热咖啡暖一暖。

路边的盐湖

走上去踩踩,咯吱咯吱地响。

骑行途中断断续续地在下雨,小雨中顺利到达埃斯佩兰斯。在这里可以体验洁白无暇的沙滩、星罗棋布的小岛、碧波荡漾的海水,是著名海滨游览地。。

一路淋雨失温,感觉腹胀恶心,我决定附近转转就休息,结果西南边跑6公里看到的所谓粉红湖啥也不是,绕到南边海岸,即使在雨中风景仍然非常棒。大风大雨无法飞无人机,这景色如此壮观,第二天必须再走一遍!

这就是传说中的粉红湖?

赶在餐厅关门前吃了点炸鱿鱼圈,味道还不错。

第十天 10月7日 伊斯普兰斯(Esperance)-奥尔巴尼(ALbany)

行程:514.81公里。

这是本次摩旅留下特别美好记忆的一天。

早晨出发天气阴郁但没有下雨,在伊斯普兰斯南边的特怀莱特湾用无人机拍了一些漂亮的视频,雪白的沙滩、在蓝幽幽的浪花拍打下,绽放着迷人的光芒。

硬盘损坏视频都泡了汤,幸亏微信聊天记录找到几个短视频安慰一下受伤的心。


下午大约3点到达奥尔巴尼(Albany),西澳最古老的永久移民城镇和重要的海港城市,建于1827年。整个城市规划合理且异常整洁,活脱脱一个大型的富人区。

别墅酒店

餐具

厨具

必须超市走一波。

菲力,这是我自己煎牛排最好吃的一次,比西餐厅的都强。

奥尔巴尼的捕鲸业闻名澳洲,随着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1983年国际捕鲸协会规定全面禁止商业捕鲸行为,1986年《禁止捕鲸公约》生效。而奥尔巴尼鲸鱼加工厂则早在1978年就已经停止运转,改为鲸鱼博物馆,是了解澳大利亚捕鲸历史的最佳去处。

鲸鱼厂旁的海湾,洁白的沙滩、碧蓝的大海。

捕鲸船

博物馆里的鲸骨

鲸骨

鲸骨

第十一天 10月8日 阿尔巴尼(ALbany)-丹麦(Denmark)

行程:135.03公里。

奥尔巴尼往西,200公里的漫长的印度洋海岸都是绝美的风景,天下无敌。

一路骑行,远处能看到很多雪白的沙山,忍不住停下来走了走。

停下脚步,喝水吃东西


路边标识里面有海景,拐进去几公里果然别有洞天,绿池和大象岩石美的肝颤,今天就在这里玩够再找地方住。

左右都是美景

绿池

一堆岩石隔开了海浪,真是个泳池。

🦣岩

盐渍和苔藓

晚上就住在附近的丹麦(Denmark)。澳大利亚有许多交通不便、外人了解不多但其实非常漂亮并适合度假的地方,奥尔巴尼、丹麦、卡尔巴里 (Kalbarri)等都是代表。

第十二天 10月9日 丹麦(Denmark)-玛格丽特河(Margaret River)

行程:325.43公里。

这天骑行也很短,早早来到大名鼎鼎的玛格利特河(Margaret River),玛格丽特河是镇名,也是流向印度洋的一条小河的名字。玛格利特河是西澳著名的酿酒区,周边有超过五十座大大小小的葡萄园和酿酒厂,生产澳洲最顶级的赤霞珠、霞多丽、赛美蓉、长相思、梅洛和设拉子等葡萄酒。我对葡萄酒没有兴趣、没有研究,也就懒得找酒庄参观体验了。

上网找了家热门意大利餐馆,准备品尝一下闻名遐迩的玛格丽特河海鲜,结果70%是南瓜,味道也比林肯港的差了十几条街,大失所望。


玛格丽特河一年一度的LeeuwinEstate音乐节闻名于世,特别受到澳洲本土游客喜爱,后来在布鲁姆遇到的日本摩旅大神都想专门跑一次。

阴雨绵绵中的玛格丽特河没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

第十三天 10月10日 玛格丽特河(Margaret River)-珀斯(Perth)

行程:284.27公里。

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珀斯是我本次行程唯一的大城市, 210万人口占西澳80%

珀斯独自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西部,与其他大城市距离甚远,方圆1300公里内没有任何大城市,有“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之称。这是一座因掘金和采矿而兴起的城市,1885年在天鹅河上游的卡尔古利(Kalgoorlie)发现了黄金,吸引了大批的新移民。随着铁路的修建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珀斯逐渐扩大,1960年以后,西澳开始大规模地开采铁、镍、铝、金等矿藏,珀斯也因而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在全澳大利亚名列前茅,一个字:有钱!

进入珀斯,道路设施很不错,遥远偏僻却美的让人有点窒息。沿着天鹅河畔的道路骑行在去往酒店的路上,六缸发动机轻快曼妙的声浪真的让人觉得爽。

哈雷摩友说K600咻咻的口哨音听了想尿尿,我去,哈雷那种肛门爆裂的炸街声才是没文化好吧?哼!

原计划到达珀斯后就把摩托车托运回布里斯班,我在附近旅旅游再飞回去。可联系运输公司居然不知道何时能安排,提前把摩托车交给他们要收取保管费,马勒戈壁,澳大利亚的物流真的落后咱们一百年。

火大地在屋里转了好几圈,一咬牙一跺脚,糙,老子干脆往北走,完成一次完整的环澳大利亚骑行!

第十四天 10月11日 珀斯(Perth)-卡尔巴里(Kalbarri)

行程:572.34公里。

以后的行程都是计划外的内容,我通常摩旅前做的功课就比较简单,这下又一次走到哪算哪喽。

卡尔巴里本就是计划中珀斯附近转悠的目的地,粉红湖是主要目标,我无法想象也不相信湖水会是粉红色的,澳洲这种土到渣的地方根本没理由这么骚。伊斯普兰斯看到的那个“粉红湖”根本没有满足老夫的好奇心。走起!

路上碰到好几台本田金翼,有带着人的,也有挂着小拖车的,羡慕嫉妒。360拍的视频泡汤,没留下记录。

金翼和K1600是唯二的两款公路摩旅神车,这趟摩旅前半程遇到的几乎都是K600GTL,后半程则基本上是金翼。

作为大聪明,我猜测原因是这样的:K1600动力好操控好但不时犯点小毛病,澳洲东部这种人口多、服务网点多的地方很容易处理,图个骑着爽。金翼质量稳定毛病少但操控一般,更加适合西部人口少、服务网点少的环境,图个用着放心。

离目的地还有七八十公里左右就看到了粉红湖,卧槽,真是明亮鲜艳的粉红色!而且面积挺大,不是凑近了才能发现那种小水塘,骑行十几公里居然还在湖边,牛逼、牛逼!

梦也美不过这里

其他路段的风景也很漂亮,时不时拐出去看看。半道休息索性订了卡尔巴里3天的房,一直在赶路,索性就在这里边观景边休整。

由于这天出发较晚需要赶路,我没有在粉红湖停留,直接骑到了卡尔巴里。入住的旅游酒店有点规模,餐厅自助餐也比较丰盛,但那是给旅行社客人准备的,俺这种耍单的散客恕不接待。

卡尔巴里是以澳大利亚土著南达部落的一名男子的名字命名的,也是一种可食用种子的名称。2021年4月,该镇曾遭受热带气旋的严重破坏,我没看出有什么痕迹,只觉得哪儿哪儿都是让人迷醉的美!附近最主要的景点是卡尔巴里国家公园、默奇森河峡谷和粉红湖。

第十五天 10月12日 卡尔巴里(Kalbarri)附近

行程:176.02公里。粉红湖

一大早骑车直奔粉红湖,太神奇了,无人机立刻起飞,从上帝的视角完整地欣赏一下。两三百米的山坡和沙滩隔断了骚气十足的粉红湖和碧蓝清澈的印度洋,无法想象的美好。

骚气吧?


如果一个男人在粉红湖这种荷尔蒙爆棚的浪漫之地求婚还能失败的话,估计他这辈子也就打光棍的命了?

返程路边的国家公园

哪都能到


第十六天 10月13日 卡尔巴里(Kalbarri)附近

行程:135.46公里。

最后的莫西干人

30多公里外的默奇森河峡谷走起,用无人机拍下几段视频,炎热的阳光下,那种苍凉壮观的美震撼人心,脑海中响起《最后的莫西干人》。和澳洲多数被桉树叶染成黄绿色的河流完全不同,默奇森河居然清澈见底,于是道路能及的河畔都是露营的房车。

路遇袋鼠

无人机环绕拍摄“自然之窗”


出发前在布里斯班做了摩托车的保养并换了轮胎,这时候差不多又该保养了,联系了一圈,从卡尔巴里一直到达尔文,要么没有宝马摩托的维修点、要么没有K1600保养配件,最后在来时路过的杰拉尔顿找到一家能弄的维修店,我得往回走170公里,好吧,只能这样了。

第十七天 10月14日 卡尔巴里(Kalbarri)-杰拉尔顿(Geraldton)

行程:178.1公里。

回头往南跑了两个多小时,导航找到摩托车维修店,这是家维修一切品牌摩托车、剪草机及各种内燃机工具的大店,检查一番告知我前后轮胎都需要更换了。


一般情况摩托车轮胎店更换周期是1.5万公里,前轮主要磨损在两侧,轮胎削成V字形,后轮磨损集中在轮胎中间位置,轮胎磨成了平底锅,专为这次旅行新换的台湾轮胎才跑了8000多就不行了,还是倍耐力好。

V形前轮胎

平底锅后轮胎

保养和换胎差不多弄了5个小时,临走时买了一个越野摩托车手用的护腰带,此后的行程感觉还是有些作用的。

杰拉尔顿据说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最早居住的地方,人口4万多,在西澳算“大城市”了。这里海岸线漫长,属于地中海气候,是冲浪、风筝冲浪、帆板、潜水、浮潜、钓鱼等水上运动的胜地, 每年的7月到10月,杰拉尔顿是整个西澳最佳的野花观赏地点之一。

第十八天 10月15日 杰拉尔顿(Geraldton)-德纳姆(Denham)

行程:421.22公里。

今天的目标是大名鼎鼎的鲨鱼湾,和德纳姆、猴子米亚同在佩伦半岛。德纳姆是鲨鱼湾的主要城镇,也是到鲨鱼湾各景点的主要集散中心,小镇常住人口约600人。

贝壳海滩

第十九天 10月16日 德纳姆(Denham)-米尼利亚(Minilya)

行程:507.73公里。

早上先去猴子米亚看海豚,那里的海豚每天准时来小海湾溜达,等了大概半小时终于来了几只,人群各种拍照摄影。

管理人员非常吝啬,给每只海豚10厘米长的一小条沙丁鱼,没错,就一条!澳大利亚原则上不允许投喂野生动物,海豚也不纠缠,吃了就走绝不回头。

途中遇到两只横过公路的鸸鹋,雄鸟站在路中间拦停了我的摩托车,雌鸟乘机快速通过,最后雄鸟从容离开,感觉比人类更有绅士风度。

边骑摩托边练听力,牛逼吧?

另一件有印象的事就是半道骑进一个卡车休息区准备喝水,地面铺满了松软的公分石,摩托车一下子失控扭动起来,差一点点就倒下,幸亏车速很慢技术也过硬(🤫)才稳住了,加行李400公斤倒下去根本扶不起来,吓了一身冷汗!


这一天的行程有点尴尬,再往前走就太远了(按后面拉力赛式赶路其实也没问题),于是选择在一个叫Minilya的小镇落脚,说是小镇,其实就一个加油站。

和澳大利亚许多内陆小镇一样悲催, 这里2006 年有137人,2016年只剩19人了,也许再过几年就废弃了也不好说。

小镇对面的免费营地

澳洲最常见的旅行方式

这是本次摩旅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露营,免费的露营地在Minilya对面一条干涸的河道边,营地里人和车都不少,其中有一家人住辆大巴改的破旧房车,轮子卸了,木头垫起来,貌似已经呆了几个月的样子,大人不用工作?小孩不用读书?不明白。

帐篷就搭建在草丛边,朋友说容易碰到蛇和虫子应该换个位置,懒,喷一圈灭害灵没挪窝。

一整晚的大风,吹得帐篷彻夜砰砰响,迷迷糊糊还是睡着了。


第二十天 10月17日 米尼利亚(Minilya)-卡拉萨(Karatha)

行程:500.42公里。

卡拉萨(Karratha)1968年建成,和我同年龄,人口2.2万,有着整齐的房屋和街道的漂亮城市,别笑,在澳大利亚2万人真的算城市了。

停车嘘嘘

这天最特别的就是路边密密麻麻的白蚁巢,和国内地下筑巢不同,澳大利亚白蚁构筑的蚁巢突出于地面,大致0.5-2米高,停下摩托车拍张照,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红色蚁巢也是别样的风景。


下午以后天气越来越热,最高到了39度,想着一个多星期前在南澳失温的经历,不禁感慨澳大利亚真特么大。


第二十一天 10月18日 卡拉萨(Karatha)-布鲁姆(Broome)

行程:861.43公里。

这是本次摩旅行程最长的一天,半道上还把手套给弄丢了一只,几个小时骑行,手背一红一白,红的已经晒伤。

后面视频截图,右手晒伤了。

太热了,骑行背心内衣外穿,好像也不怎么性感。

途经黑兰德港,澳大利亚重要的铁矿石出口码头,路边加油站卡车满满当当,嫌挤就继续前进,导航显示30公里外还有加油站,骑到那里四下找寻毫无人迹哪来的加油站啊?无可奈何掉头回黑兰德吃饭加油白跑60多公里。

偶遇

一身疲惫到达布鲁姆,位于机场跑道尽头的游客木屋酒店是唯一有房的,找进去就几栋木楼。骑行靴走着发出“恐龙扛狼”的巨响,房间没有卫生间,晚上只能尽量不喝水。

热得蓝牙耳机的粘胶都脱落了,后来就这么挂在脖子上骑回家。

木屋酒店价格很便宜,所以年轻人居多,另外有专门的厨房,大家就自己买了食物做,晚上喝酒的人都愉快地聊聊天,声音很大。

布鲁姆(Broome)人口1万多,公路距离珀斯约2400公里,距离达尔文约1870公里,偏远的地理位置使得知道它的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并不多。其实这是一座和中国联系相当早的城市。

1880年布鲁姆附近的罗尔布克海湾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珠母,布鲁姆的珍珠业迅速发展,采珠人来自日本、中国和马来西亚,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热潮,而文化大融合也使得布鲁姆成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城镇。

上个世纪初布鲁姆的珍珠产量曾一度达到世界南珠总产量的80%。此外,据传这里还是历来印度洋海盗埋葬财宝的地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带把锄头来四处刨刨看有木有运气。


第二十二天 10月19日 布鲁姆(Broome)附近

行程:25.07公里。

考虑前一天骑猛了点,干脆休整一天,顺便买副手套。

早晨起来,看到有个胡子拉碴的亚洲人坐在酒店长条木椅上,用笔记本电脑写游记。

溜出去超市采购一番回来看到他在整理摩托准备出发,打个招呼知道他是日本摩旅大神,能说点简单的中文,准备花半年时间环游澳大利亚,此前已经骑行十几万公里把美国、欧洲、非洲跑了个七七八八。


寒暄告别找了个加油站,然后去当地唯一一家摩托车修理店买手套。

维修店摩托车废墟堆里一辆成色非常新的K1600B,估计被颠簸飞起来,落地把前减震搞废了,真想去“拾”几个零件。

转出修理店再次碰到日本大神来店里弄摩托车,这下汉语、英语轮番上阵就聊开了,双方互加了“非死不可”关注,在友好欢乐的气氛中回顾了各自骑行中的有趣经历。

小林君教了我的把手套和头套用水弄湿防止中暑,这方法为我后来高温条件下顺利骑完环澳摩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鸣谢!


聊了半个多小时,挥手告别,在铃木250嘟嘟嘟的背景声中,小林瘦小孤独的身影渐渐远去……一路平安!


下午参观布鲁姆的博物馆,此处省略一百多张照片……


然后回酒店在厨房弄吃的,炊具很烂火力不足,做的牛排根本啃不动。


第二十三天 10月20日 布鲁姆(Broome)-霍尔斯克里克(Halls Creek)行程:678.52公里。

      

途中休息区的酒瓶树,这么巨大真是开眼界了。


霍尔斯克里克常住人口约1200人,原住民是小镇的主要居民,霍尔斯克里克是距离东金伯利地区几个著名的国家公园最近的城镇,其中最知名的是波奴鲁鲁国家公园(约100公里车程)和狼溪谷陨石坑国家公园(约150公里车程)。我对这两个国家公园非常有兴趣,但四处打听得知通往它们的是非铺装道路,要越野车才能通行,想搭伙去又没有旅行社经营这条线路,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了。

越来越热

第二十四天 10月21日 霍尔斯克里克(Halls Creek)-库努纳拉(Kununurra)

行程:365.67公里。

行程很短,13:00早早就到达库努纳拉,澳洲的传统是14:00以后才能入住,只好在超市旁的树荫下等候。

旁边草坪上老老小小十多个澳大利亚原住民,有个小孩在玩遥控汽车,笑声传得很远,年长的每人一箱啤酒……

忽然一个念头: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应该仇恨还是感谢殖民者?

库努纳拉(Kununurra)常住人口约5000人,位于澳洲第二大水库阿盖尔湖北面,由于阿盖尔湖下游河流经过,库努纳拉整个城市绿油油的显得生机勃勃,与其他内陆城镇大相径庭。

42.5度

进酒店洗澡安顿休息,然后骑上摩托车直奔离城区4公里的国家公园。

天色渐晚,公园空无一人,无人机起飞,上帝视角下,暮色中的美景像极了人生的晚年。


第二十五天 10月22日 库努纳拉(Kununurra)-凯瑟琳(Kathrine)

行程:510.15公里。

库努纳拉是西澳最后一站,进入北领公路限速从110提高到130,而且北领的道路维护很好,不像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坑坑洼洼,路上车辆也少,真是越骑越爽。

唯一头疼的只有一个问题:这是整个行程中最热的一天,早晨出发没多久就已经40度,按小林君的招数,我每骑行40公里就停下来用水把手套、头套侵湿,利用水分蒸发控制身体温度,中午以后就没低于过42度,总之是痛并快乐着。

晒出来的,实际温度43左右。

凯瑟琳的城市人口约为 6,300人,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占人口的 25.4%。这里最初是个电报站,于1872年建立。

1889年,在北部50公里处的托德山发现了金矿,二战期间,在凯瑟琳周围设立了两所医院。

晚上牙齿莫名其妙地疼起来,一夜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第二十六天 10月23日 凯瑟琳(Kathrine)-达尔文(Darwin)

行程:586.25公里。

凯瑟琳到达尔文穿过鼎鼎大名的卡卡杜国家公园,受新冠疫情影响,这里往日热闹的冒险旅游也冷冷清清。

骑了75公里居然不见车不见人,路边遇到个加油站还停业废弃了,正犯嘀咕时,对面来了几辆车,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卡卡杜国家公园有很多著名的风景点,可惜都不在主路边,骑大头鱼到沙土路去耍还是算了,人烟稀少摩托倒了我自己根本无能为力。

达尔文人口近15万,它是澳大利亚各州首府中最小、最潮湿、最靠北的,地理上的接近让达尔文有种浓浓的东南亚味道,热带气候、干湿两季,是我喜欢的类型。

牙痛得越来越厉害,到达尔文马上张罗买药,消炎药需要处方才能买,这天偏偏是周日,当地看医生根本不可能。好在摩友群老姜是资深牙医,一个电话立刻给弄好处方微信发来。

让我完成了环澳摩旅的救命处方,这颗牙拔了到现在还空着,我这个人重情重义,对老姜那真是“没齿难忘”。

Google maps搜索能查到店铺是否在营业,去唯一开门的药房,终于买到止疼药和消炎药,勉强入睡。

第二十七天 10月24日 达尔文(Darwin)附近

行程:13.92公里。

牙疼有些好转,起码不再痛到光头炸裂,骑着摩托车到处转悠。

达尔文植物茂密,街道干净,真的很漂亮,唯一有点别扭的,是这里家家户户装防盗窗,有种回到90年代的感觉,莫非这里的原住民也是“民以拾为天”?

下午去达尔文的博物馆参观,门口有几个原住民在演奏音乐。


39度的天气居然感觉很舒服,人的适应能力超出自己的想象。

牙疼餐

第二十八天 10月25日 达尔文(Darwin)-马塔兰卡(Mataranka)

行程:424.73公里。下雨

从达尔文往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一心赶路的我终于把摩旅变成了一个人的拉力赛。

马塔兰卡在凯瑟琳以南 107 公里处。2016 年人口普查为 350人。29.5% 的居民是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

天气最热的不是沿海的达尔文,内陆的凯瑟琳和马塔兰卡才是。

这天定的酒店离城区2公里多,是本次旅行最有特色的酒店。

酒店公园般的景色

43度气温下干打垒的墙体摸着居然有点凉,走进房间就感觉浑身舒坦,曾经干过房地产的我根本不知道原来红土才是最好的保温隔热材料!


酒店附近都是内陆特有的荒芜,很远处才有条河,可酒店除了绿油油的大树,居然还有一大片草地,下午一直在用喷淋系统浇水。

澳大利亚对河水、地下水取用控制极其严格,不知道这家老板什么来路,居然养得起草坪!

他家餐馆不错。

第二十九天 10月26日 马塔兰卡(Mataranka)-滕南特克里克(Tennant Creek)

行程:565.37公里。

热就一个字

一路向南骑行来到滕南特克里克 (Tennant Creek),人口2240,位于金矿、铜矿区中心,有炼铜厂。

在滕南特克里克南边约100公里是2015年自驾车纵穿澳大利亚曾经去过的著名景点魔鬼大理石。

第三十天 10月27日 滕南特克里克(Tennant Creek)-芒特艾萨(Mount Isa)

行程:663.71公里。

半道上路遇一百多年前的客栈

这天的行程离开西澳进入昆士兰,目的地芒特艾萨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芒特艾萨人口曾经达到2.6万,但2021年只剩下18,727人。这里矿山以铅、银、铜和锌为主,配套着一个很大的铜冶炼厂,空气质量确实不行,灰蒙蒙的感觉象国内的北方。

街边的房子比较破旧,有些明显已经没人居住,房价当然很便宜。

和同为矿业城市的布罗肯希尔一样,芒特艾萨明显让人感觉渐渐衰败了。

酒店同路人

第三十一天 10月28日 芒特艾萨(Mount Isa)-朗里奇(Longreach)

行程:704.47公里。500公里的牧场

从芒特艾萨出发一马平川,跑了500多公里,居然没有走完一个(也许是几个连成片的)大牧场,真让我惊呆了,难怪澳大利亚牛肉这么多。

途中导航发神经,给我导到一条3米宽的牧场小路,90多公里只见牛羊不见人,终于见到一个,是驾驶旋翼机在空中巡视牧场的家伙,他飞在离地面大约50米的空中,互相挥手致意。

这车近百年了吧?还能上路!

朗里奇有3,124 人,主要产业是畜牧业和旅游业。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街道以鸟类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水鸟命名,南北走向的街道以陆地鸟类命名。

第三十二天 10月29日 朗里奇(Longreach)-毛拉(Moura)

行程:701.2公里。

昆士兰州的道路比不上北领。

毛拉有点沿海地区的味道了

朗里奇出发,跑了大概300公里,路两旁就绿起来,有种回到沿海地区的感觉。

目的地毛拉很不错,干干净净繁花似锦,人口 1,993 人,主要产业的是煤炭开采,牛肉、棉花和谷物是其他主要产业。

第三十三天 10月30日 毛拉(Moura)-布里斯班(Brisbane)

行程:665.93公里。大结局 摩友接风 证明

最后一天归心似箭,身体也觉得比较疲惫了,沿途风景不错很多果园,也没有停下来拍照留念。

这一天正好星期六,布里斯班摩友的周末骑行日周六,他们约着跑到北边的“大汉堡餐厅”为我接风。

老姜还专门弄了个环澳奖状。

右一,千里送帐篷的老余

左二,开牙疼药方的老姜

左一,2021年搭伴摩旅的Clark

能坚持看到这里的,那是真摩友了!我就再聊聊摩托车的话题吧。我是个本田的死忠粉,96年买过仿本田王的春兰豹,好骑但质量不行,3年后处理了。直到发现澳洲摩托车便宜且骑行环境友好,又动了买摩托的念头。

2014年图DCT和低座高买了CTX700D,好骑、方便,但坐姿比较废腰。

2018年以旧换新弄了辆VFR800X,V4发动机有劲操控好,跑了4万多公里现在还留着。

2021年想换个金翼,可一直3万多澳元的金翼暴涨到5万多,买不起。上网搜搜干脆弄个二手的宝马K1600GTL。车是2020年产的,到手里程8700公里,我自己1年多就骑到5万多公里。

K1600不愧是最顶级的摩旅神车,骑起来确实棒极了!优点:声浪优美浑厚,操控人车一体无与伦比,制动灵敏、动力强劲,前后自动调节电子避震完美无缺,坐姿比较舒适,腰、手毫无压力,电动风挡别说风,连小雨都帮你打发了。缺点:电子系统有时报故障,检查却没问题。坐姿腿部偏紧,长时间骑行站起来放松一下也就OK。烧机油,2000公里得加半瓶。轻微左跑偏。

写游记常常比骑车还幸苦,往事一幕一幕,有的依然清晰仿佛昨日,有的早已模糊渐渐远去……

49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人已赞赏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飙哥787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飙哥787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