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桂林> 美丽的七月,行走美丽的雪域 ——重装徒步打卡穿越藏东南秘境他念他翁

美丽的七月,行走美丽的雪域 ——重装徒步打卡穿越藏东南秘境他念他翁
每一次远行
心中是满满的憧憬
虽然
偶十分渺小
我也希望
成为那只搏击长空的雄鹰
自由的翱翔
放飞自由的心灵……
——老海《高原远行》
他念他翁,位于藏东南地区,属横断山脉,与伯舒拉岭、芒康山并行,是唐古拉山脉的南延山脉,也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最高峰大米勇,海拔 6324 米。
他念他翁的山,险峻挺拔,千姿百态,大多山体风化破碎严重。其最高峰大米勇雪山,周围林立着众多5,6千米的雪山,巍峨壮观!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念他翁形态多变的地势山貌,及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同时,在山谷之中又形成了各色的高山湖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衍生出了难度各异、长短不一的多样化户外徒步路线。(历史词典解释)
D1
2021年7月1日,正值伟大的*****百年华诞。怀着美好、揣着期待,再次开启心心念念的雪域高原之旅。
清晨的雨还是连绵不断,从永福登上9:40的D3953动车赶往行程第一站——昆明,在4号车厢找到一同出队的飘雪,这次出队,她负责卤制的牛腩,我负责背,满满的一大提袋,足足有4斤多,还有她帮我准备的一包面条和路餐干粮,感觉这次的背负还是有些艰巨的。

下午五点左右抵达昆明,走出车站,大雨瓢泼,只能在站外的屋檐下避雨,一边与阿友联系乘坐的动车几点到达昆明,阿友回答说下午五点四十这样到达。看雨有些变小,于是大伙前往寻找附近的小饭馆,刚起步一会,雨水又密密麻麻的下个不停,只一会,裤脚就被雨水打湿了,赶忙掏出雨伞撑起,到小饭馆点好菜不久,阿友也赶到了,小饭馆菜的味道还不错,明月老大和小叶子各自分别带了一斤多这样的人参和葡萄泡酒,我在饭馆买了一瓶半斤装的高度牛栏山二锅头,大家小酌几杯。
晚上转乘登上22:00从昆明开往丽江的卧铺列车,感谢铁路人的人文关怀,从原本的上铺给我换为下铺,真的很感谢也很感动。
D2
7月2日,清晨六点多钟,列车抵达丽江,随后乘公交车赶往丽江汽车客运站,搭乘8:20开往德钦的大巴。今天,天气晴朗,7月的丽江,尽管太阳高照,气候还是比较凉爽,大多数人还是身穿外套,明月老大还穿上了冲锋衣。偶还是一件短袖T恤,凉爽宜人,没有象大桂林的那种炙热、那种让人窒息的、闷热难耐的那种感觉。
经过香格里拉214国道,天空变得似乎有些灰暗,路旁一条泥沙江河湍急的穿过高山峡谷奔流不息。山如翡翠,林如玉屏,还有美丽的高原村落一 一的在车窗外快速划过……


下午一点钟,车辆爬升到了海拔3200米高度,水雾弥漫或近或远的山头,气温显然有些下降,小伙伴们陆续加上了外套,偶还是觉得就一件短袖T恤还是比较合适。当然,要是走下车外,肯定得套上外套的了……

将近下午两点,车辆驶入德钦县214国道西景线海拔2000来米的路段,天空已变得明净了许多,两边的光秃秃的高山,壮观中透出一种沧桑与荒凉。


经过八个小时的跋涉,下午四点二十到达德钦。七月的德钦县城凉爽宜人,原以为海拔3200多的米德钦是比较冷的,今天德钦的白天气温让我一点都不感觉到冷,对偶来说,今天的短袖T恤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但早晚温差还是很大,一般是最高气温20摄氏度,最低气温10摄氏度,到了晚上,还是要添加一件外套夹克或冲锋衣。
进山到徒步起点山脚的包车已经敲定,还是2019年梅里雪山之行的阿青司机。晚上,找了一家饭馆,小伙伴们好好的撮了一顿。今晚的旅馆还是以前的友谊民族客栈。

D3
7月3日,天气晴好。清晨的德钦,山头云雾渺渺,实时气温是11摄氏度,感觉非常凉爽。早上八点,从德钦前往拉岗。车子行走在滇藏线214国道,沿澜沧江逆流而上,江的对岸则属于西藏地界。

上午10:10,乘坐阿青的车子抵达云南迪庆德钦与西藏昌都芒康的交界地界,真正跨入西藏,进入边防检查站,接受边防民警的入藏检查,遗憾的是,飘雪因是台籍身份,不能入藏,只能返回德钦,等待我们一起的第二条线。

过了边检站,途径盐井,这是沟通西藏和中原的古代主道之一——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盐井位于芒康县与云南德钦县接壤的地方,包括上、下盐井、曲孜卡、木许四个乡,海拔较低,约2500米。澜沧江畔井里的卤盐水,为盐井的盐田提供了大量的盐巴,使这里出现了家家户户屋顶铺了一层白雪似的晒盐奇观。



过了盐井大桥,车子沿险峻、陡峭、狭窄弯曲的沙石路艰难爬升,在车内从高俯瞰,真有些让人心惊肉跳的感觉,不是超好的驾驶技术和路况不熟悉的外地司机,恐怕很难行驶这样的路段。


下午12点45到达拉岗村,彬芬也因感冒身体不适,也只能随阿青的车返回与飘雪汇合;我和明月老大、阿友、百度四个则入住村民客栈,等待与晚些才能到达的巧玉他们汇合集中。拉岗村海拔3400来米,只有几户人家的藏族村寨,位于山腰处的一小块平地。村边一条溪谷,流水潺潺,村子周边空地及附近山包平地上种有青稞、土豆等农作物,村庄院落处处充满浓郁的藏寨风情。

村头一座古老的寺庙,历尽风雨,历经沧桑,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座空屋和空旷的院落还有一些残垣断壁。


入住的藏民邓珠家的客栈,60元一个晚上含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邓珠家的一对小女孩,活泼可爱,远远的看到我用手机对着她俩,知道我是在拍她们,顽皮的叉起两个小手指摆起PS,只是还不会用汉语与我们交流,拘谨和略带羞涩的眼神,是满满的童真与无邪。



D4
7月4日,晴。真正的他念他翁穿越起步的第一天。清晨六点半,走出客栈小屋,东边的朝霞早已高高的悬挂在村庄远处的山头。七点左右,客栈弄好了早餐,春说这是他第一次吃这么清淡的早餐。几张烙青稞饼,一锅粥,每人一个煮鸡蛋,小伙伴们就这样简单的应付过去了。

八点,准时起步开拔,我们今天出发的队伍:
慕潇、巧玉、菜菜、秀、春、大洋、明哲、明月、老海、阿友、百度。领队慕潇是一位92后,跟我小孩同年。还有菜菜也是一位93后的青春阳光女孩。
除慕潇、大洋、春、明哲、菜菜是这次新认识的外,其余小伙伴都是来自桂林精英群的老队友,明月老大也是桂林精英群的老大。
队伍沿村头峡谷边上的沙石机耕路向上爬升,机耕路尽头,拐进小路,除了一小段碎石和溪谷小路,路况不错,一路领略高原清澈透明的溪水、高山飞瀑。






开始是我和大洋、阿友三个领先走在队伍的前边,渐渐的就与大**拉开了距离,往前,我又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一个人独自爬升,11点半上到一个小垭口,休息午餐和等待队伍,将近12点,大洋、阿友、百度、明月老大先后上来,一起到前面溪边的草地休息,在他们还在休息和路餐的间隙,我又率先起步了,下午13:20独自抵达海拔4300多米的“邓珠”营地,如茵平坦的草地,边上清澈的溪流,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扎营之地。见大**还未跟上,于是就地休息等待队伍,大概等了将近20来分钟,明月老大和阿友、百度三人赶到,明月老大说,今天的扎营改为往前大概一个半小时路程海拔4600米左右的加米聪垭口下的营地。背上背包,走过草地尽头的乱石路,我、明月、阿友几个一前一后,向前边的山脊爬升,见老大他们在后面速度放慢,偶也只好在前边走走停停。下午15:13抵达加米聪垭口下的海拔4579米处的营地扎营,大概将近下午四点,巧玉也到来了,下午四点多和将近五点,后边的队伍也先后抵达。

营地地处垭口下的高山草甸山脊,星星点点的小黄花煞是可爱,两侧和正前方不远处,山峰矗立,伟岸险峻。山脊右下方百米开外是加米聪措,左下方几十米的溪谷,扎营取水非常方便。



黄昏的高原,时而太阳耀眼,时而乌云当头,风雨骤至。在雨停的空挡,还是明月、阿友、百度和偶,我们四个围在一起用餐。刚晚餐完,风雨又来袭了。蜷缩进帐篷内,觉得700克的鹅绒睡袋是不是有些热了点,只好把睡袋拉开,当被单搭在身上。一阵疲倦袭来,伸直身子,闭上双面,尽情的享受高原的风高原的夜雨……
风继续拍打着帐篷,发出啪啪的声响,和雨水滴落帐篷上的声音一起湮没了疲惫的鼾声。美好的夜色,不仅只有月影星光,也可以有雨、有风。远离尘嚣,头枕雪域,或许高原的酣然入梦,是此生最美的享受,可是,此时此刻,却又是心绪飞扬、信马由缰……明天的路可能更远,风景更美!
D5
7月5日,穿越第二天。清晨的天气超给力,头晚几乎一夜的雨,早上的营地却阳光照耀。八点半拔营,阿友说可能是昨晚感冒引起咽喉痛和呼吸道感染,不能与我们继续下面的几天线路了。他轻装陪我们爬升到海拔5000米多米的加米聪垭口,然后,独自原路下撤。走上半坡,回头远望阿友的一顶孤零零的帐篷还立在营地,心中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

9:53分,我和阿友先到达垭口,随后,百度也上到了垭口,拍照留念后,相互道别,约定在德钦汇合一起完成第二条线——梅里北坡小环线的穿越。

翻越垭口,下到草地路边休息,不大一会,大洋和明月也先后走下来了。来到草地边上的一处清澈的小海子,山峰倒影在透明的湖底,海子边上遍地盛开着高原小黄花。


大洋在原处等待后边的队伍,我和明月、百度三人开路先行,一路的小黄花花海,装满了我们的手机摄影镜头。11:40分,我们三个到达海拔4300多米的切坛营地休息午餐。在休息午餐的片刻,秀、巧玉、大洋先后到达,听秀说,明哲也随阿友一起下撤了……







我和明月、百度起身继续先行。下午13点左右,途径海拔4200米左右的旦马拉丁措,在这一个不太大的高原湖泊边上的草地,开满了各色的小花,有驴友把这称为“五星花海营地”。


往前进入到森林峡谷,走到三岔河路段,14:25分,跨过海拔4200米左右的一处木桥,一路林中小路爬升,先前的晴好天气,这时却飘起了小雨,套上雨衣爬升前行,身子感觉被雨衣罩的热湿湿的,爬升和横贯一段长长的森林,走出到了岭坡上,雨停了,整个人又被罩在了强烈的阳光之下,退下雨衣,晾晒片刻,明月老大说应该很快就可以到达营地了的,到了营地再慢慢的晾晒雨衣和帐篷。沿岭坡小路横切,远处的乌云,似乎又有大雨来袭,明月老大赶忙又穿上了雨衣,可是雨好象转向了另一个方向的山头。

小路的尽头,遇上了一位藏族小伙(后来他告诉我们说他名叫邓增赤列),小伙非常热情,说我们可以住到他们家的盖的一处小木屋,收费是100元一间的小房子,明月说我们后边还有几个同伴,一起是九个人可以一起住到小木屋吗?回答是可以的。下午17点,我们随藏族小伙来到了木屋,发现木屋不能容纳下九个人的住宿,就征求意见说费用100元,就我们三个人住,其他后到的伙伴让他帮忙再安排到其它木屋,小伙子也很爽快的答应了。我们刚安顿下来,屋外飘起了大雨,18点左右,天空慢慢放晴,这时候,巧玉他们后边的队伍也赶到了村子,随后也住到了藏族小伙邓增赤列家的另一处小木屋,小伙家还给他们做了晚餐。我们先到的三个则在自己扎营入住的小木屋自己动手侍弄晚餐,其间,小伙邓增赤列几次到我们这里看望,并邀请我们可以到他家用晚餐,看到我们的饭菜,说我们弄的真好。我用自带的高压锅煮的米饭相当不错,晚餐后,明月老大和百度用他们自带的网购快熟米、青稞面和老乡各自换了一斤大米,这样,接下来的行程,大家可以一同享受香软可口的高原锅米饭了。



随后,我们问这里的实际地名,小伙告诉,这里叫沙多村。但看其他驴友帖子,这里又叫地村明牛棚营地。这里海拔4400米左右,依草坡建有十好几座这样的小木屋,在离屋边的草坡几十步左右的距离,一条溪水绕村而过,傍晚的村子,成群的毛牛聚集在各个木屋的房前屋后。


D6
7月6日,穿越第三天。昨晚一夜的雨,今天清晨天气放晴。秀告诉八点拔营,但时间到了,没见他们动静,于是我和明月老大、百度先行起步,邓增赤列告诉我们,走上对面坡上的那棵路边小松树时,要往右边小路上山脊,不要往左边,左边的路是村民进山采虫草的路。慕潇、巧玉、秀、大洋、春、菜菜他们六个比我们晚起步20分钟,没有注意到老大放的路标,按照轨迹比我们多绕了一大段路。

登上山脊再往上,可以远眺神奇的大米勇雪峰
(达美拥)。走过山脊草地,就是一路的碎石坡小路往上通往柔措垭口,无意间被乱石路旁的一株紫色小花给深深的吸引住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的美丽,而是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夹缝中求生存,只要有一撮土,它就能绽放出绚丽的生命。




向上远眺,山峰下的石坡,两尊并联在一起的石峰,象极了一对情侣,姑且让我给它取名为“情侣石”吧,它们历经万世沧桑,仍傲立风霜雨雪。



中午12点10分,终于爬升至海拔5000米左右的柔措垭口,荒无人烟的高原垭口,居然还可以搜索到电信4g信号。此时,原本还晴好天气的老天,却蓦然大雨飘落,百度和明月老大分别12:20和12:30抵达垭口,风急雨骤,遂立马向下滑行,垭口下的柔措海子近在眼前,陡峭的滑石坡,让我们花费了半个多小时,在下午13:05分才到达湖边,顺利的翻越这5000米海拔的垭口。柔措海子紧依陡峭的山峰,蔚蓝的湖水与险峻的山峰,构成高原的美丽与神奇。








湖边小憩午餐,头顶已是烈日当空。随后,继续一路往下,将近下午三点,天空又是大雨飘落,雨中夹带着米粒大小的冰雹。
下午四点零五分,到达预定营地——海拔4000米的胸龚曲隆牧民的小木屋扎营。四点半左右大洋赶到,五点这样,巧玉和秀一同到达营地,慕潇、春、菜菜他们三位到达营地已经六点半钟了。连续几天的行走,即便是低温清爽的高原,也该给平时还算讲究的俺彻底的冲刷冲刷一下了,木屋外,雪山下的冰爽水流,或许就是对自身体能的另一种挑战方式或身心放纵的最佳选择,那就让身体来一把放纵和任性吧,再把这难得的心灵放纵与任性定格收藏在壮年远行中的记忆里……
晚餐后,小木屋生起一塘火,烘烤鞋垫和袜子。菜菜也到我们这边的木屋烘烤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和背包。七月的季节,木屋的篝火,感受的却是高原冬日的温馨与舒适。

D7
7月7日,穿越第四天。和昨日一样,还是两队不同时间拔营,我们原班人马早上八点半拔营,巧玉他们据说是九点才开拔,他们在经过花海牧场的时候,恰遇大雨,就去藏民老乡小屋喝油茶停留了许久,所以,晚上两队分开在了不同的营地。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早上雨雾迷离,登上山头,一会太阳一会雨的,今天下午两点多的一场雨却一直持续到将近下午的五点。
今天行走的线路,按轨迹沿营地右边小路上岭坡,然后,忽左忽右的偏离轨迹,最后才确定轨迹方向,辗转走出到花海牧场,此时,已是下午两点了。明月老大分析了一下轨迹路程,说还有三小时这样,可以到达海拔4400米左右的营地扎营,谁知,漫长的小路似乎没有尽头,一路雨中艰难行进,将近下午五点了,从轨迹上查看前方营地情况,离我们最近的营地是小牧屋牧场营地,遂决定,就近选择在小木屋扎营。下午5:38抵达小木屋牧场扎营,废弃的牛棚,年久失修,虽避风但不能遮雨。六点多钟,菜菜通过手台与我们联络上,了解我们在小牧屋是否扎营等情况,我们这边回答是已经在这扎营了,小牧屋顶多能扎四顶帐篷。菜菜说,那他们只能在我们后边的一处草地扎营了……
今天的路程耗时是九个多小时,走的有些小累,反正,我的饭量和食欲依然是超好,比明月老大和百度的饭量超出了近两倍。
晚餐后,便是烘烤湿漉漉的鞋袜和衣服,但愿明天小伙伴的人品不错,蒙老天开恩眷顾,有一个晴好的明日。



D8
7月8日,穿越第五天。清晨的牧屋营地烟雨朦胧。八点二十分,巧玉他们赶到与我们汇合一起开拔。今天要翻越海拔5100米的拉同垭口,计划营地是海拔4400多米的果荣牧场。
今天,翻越的垭口虽然海拔比较高,但相对于昨天的行走要轻松了不少,虽然,从起步至翻越垭口到垭口下边的山谷,都飘着雨。偶下午两点二十四分登上垭口,15:13独自一人先下到海拔4700米左右的山谷,在山谷草地休息,静静的等待大**,因为,习惯了自己高原行走的步伐节奏,很多时候,不知不觉的成了独行侠,埋头在前边独闯了……



时而阳光时而山雨的峡谷草地,依依袅袅的雾随轻风拂过后,放眼是满目的清新。遍地的绿草和不知名的小花还有潺潺的清澈绕过的溪流,风光旖旎的如一幅油画……直到下午四点左右,大队人马终于聚齐,趁着难得的短暂的阳光,大伙抢着抓紧把湿漉漉的帐篷晾晒。




然后,沿溪谷向前一段,依谷边小路前行,下午六点这样,队伍先后到达果荣牧场,在藏族老乡的木屋扎营。



D9
7月9日,穿越第六天。天气很是给力,没有雨,没有烈日,一路的阳光温柔。早上八点拔营,到巧玉他们扎营的地方汇合,但他们还没整理好行包,于是,他们拔营比我们稍微晚了一点。不过,在拉同牧场小溪上游,他们就赶上与我们汇合一起了。过了拉同牧场,向上拔高,一路基本上是乱石路。今天要翻越的是两个海拔分别在5000~5200多米的措两腊灯垭口和青措垭口。翻过一个又一个的乱石坡,下午14:09分爬上措两腊灯垭口,垭口风大寒冷,和我差不多到的秀,急急忙忙的拍了几张到此一游,于是就沿青措方向走下垭口,慕潇则在垭口等大**。






下午14点40左右,爬升到达青措垭口,下到青措,踩着海子边上的积雪,到湖边下方,还是坐在草地上等待大**,待小伙伴们基本到齐,沿湖边乱石艰难前行,一个接一个高原湖泊,再绕过海拔4700多米的纳措,让人几近崩溃的一段接一段的乱石路,乱石下是纵横复杂的暗河水流。下午18点多,终于抵达计划中的营地——海拔4700多的下六湖牧场营地扎营,耗时10个多小时。







D10
7月10日,穿越第七天。间断小雨和间隔阳光,白天气温比昨日略低,晚上基本上差不多。
早上八点未到,领队慕潇跟大家打过招呼,好像说因工作时间和机票问题,需要今天赶时间,一天完成两天的线路行程,一人先行起步独自出山。
大队伍也在八点十分左右拔营。以为计划安排今天的线路比较休闲,但一起步就是爬升,大洋一直在前开路,偶紧跟其后……

回望坡下的草地、湖泊和远山,犹如天地般恢宏宽广,雄奇壮伟。


在一个接一个的高原湖泊后,此起彼伏的乱石坡又是接踵而至,在连续翻越两个海拔分别5100和5125的六湖垭口后,接着就是长长的山谷,由乱石坡转换为长长的乱石滩。好在,高原的美景总会呈现在前行的方向,浪漫的山谷、悠闲的牛羊,还有美丽的小花……











下午五点,我和大洋先到达胸龙达牧场,前边两间简陋的藏民牧屋,上去和边上牧屋的藏族老乡打招呼,但老乡似乎无法用汉语和我们交流,这时从另一牧屋走出两个小男孩,还不错,已上小学六年级的小伙子,能用汉语与我们正常交流了,我们问,可以住在他们家吗,小伙子点头说可以的,我们随小兄弟俩进到屋内,他们的母亲正在屋内挤牛奶,一个小妹妹坐在火塘边上,我们把一些糖果和零食分享给了兄妹三人。


这屋子太小,显然,我们不可能在他们的屋内扎营的,走出屋外,等待明月老大和其他小伙伴到来再说吧。待小伙伴们陆续赶到,却没有看到春的身影,手台也联系不上,最后,除大洋和巧玉在原地等待春,其余小伙伴继续向前寻找合适的地方扎营。六点多,耗时十多个小时才抵达计划的胸龙达牧场前方的一块平坦的草地扎营。差不多七点,巧玉手台呼叫,问我们的营地情况,我回答往前不远,就可以看到我们了的。


队友春在他的朋友圈这样的描述今天的行程:“今天的路漫长到让人绝望,走了20公里,后半程已经被队伍远远拉在后面,看都看不见,下着雨,背包像五指山一样越来越沉,我就像五百年没吃饭的孙猴子,几乎在挪动着身体前进,不知走了多久遇到了在中途路边牛棚特意留下来等我的队友……”。我想除了背负方面,可能还是没吃上什么东西,毕竟重装在海拔4000~5000多米的高原上连续行走几十里路,需要的能量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或许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支持。
高原的暮色是美丽的,高原的夜也是多么的沉静,只是没有远方草原悠扬的琴声。而晚上的菜肴却让我们多了一道风景——美味可口的高原野生草蘑菇,是巧玉他们在牧场等春的时候采摘的,第一次品尝到这样鲜美的真正的高原绿色原生态野生蘑菇,那感觉,真的是叫绝,一口一个真滴真滴的爽!



D11
7月11日,穿越第八天。早上八点二十拔营起步,起步不到两里地,又是一阵大风骤雨,高原的雨季,就这么的让人心烦。
沿途的路还算平缓,虽然,还是一阵晴一阵雨的行走,路旁时不时的出现野生草菇,和百度拎上采摘的两大塑料袋草菇,准备晚上再次做上一大锅鲜美的蘑菇汤。
下午一点,小伙伴们陆续抵达海拔3500米左右登巴村。 登巴村辖属西藏芒康县如美镇,座落在巍峨群山间,在村头的国道远远望去,房屋依山而建,绿油油的青稞,云遮雾绕的山野田园,村庄显得恬静而秀美。



经过村头路边的一幢小院,恰遇藏族老乡次成江措,明月老大上前与他攀谈询问去德钦的车辆,刚好次成江措就有一辆揽客的面包车,可以包乘他的车辆,我们9个人(春另找车赶往另一目的地),他说收费按每人200元,明月说贵了些,能否优惠一些,按1600元包车是否可以?估计是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次成江措没听懂普通话的1600元是多少,就说太少了,最低也要1500元,弄的这是啼笑皆非,明月老大反应灵敏,立马答应了他的价格要求。

已经下午一点多了,春说村上有饭馆,慕潇已经在饭馆等大家过去一起点餐,原以为慕潇已经早已出山,后来才知道他是急需手机网络信号,所以,昨天独自一人连续十几小时急行军,傍晚八点才赶到登巴。相对于比较时尚的现代年轻人而言,他们的世界我们可以不懂,或许在年轻人的人生词典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有一种执着叫动力,有一种世界叫力量……
在小饭馆,小伙们点上丰盛的菜肴,还有大洋在水果店买的一个大西瓜,还没动上筷子,偶早已是垂涎欲滴,我想,此时的小伙伴们恐怕和偶的感觉都差不多吧。
用过午餐,和慕潇、春两位道别,其余小伙伴即赶往云南德钦,登巴通往德钦的公路继续是坡陡路弯的滇藏214国道,车子一路艰难跋涉,晚上10点多才抵达德钦,事先联系的阿友和飘雪他们早就在德钦的一家小餐馆点好了菜谱,等待大家一起用餐,将近12点用餐完毕,回到旅馆又是一番卫生忙碌,一晃,又是深夜差不多两点了。在穿越雪域高原的八天七夜里,就在野外冲了一次冷水澡,八天没换衣服,从里到外跟野人一般,今晚,终于可以很舒适的躺在旅馆的大床了。
休整一天和进行物资补给后,将接着启动第二条线梅里雪山北坡小环线的重装徒步穿越活动。
有人把我们这些户外人的户外行为理解为是一种“狂野”和一种“倔强”,其实,不同的生活行为,代表的是不同的修养、不同的品行,同样,我们可以把这种“狂野”解读为奔放,把倔强理解成一种愿望与善良。
每次的行走,我们虽然选择的就是一种挑战,当然,我们挑战的不是大自然,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挑战的是自己的意志、挑战的是自己的毅力,我们只是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一个美丽的平台,因为崇尚、因为热爱、因为敬畏,我们选择了户外行走,这或许就是我们户外热爱者的一种对大自然的情怀,行走的路上,一串串的足迹就是我们书写的诗行,我们的梦、我们的理想:
《青春远航》
当那一缕晨光
照亮在
高高的山岗
我们
背着重重的行囊
无论
秋来暑往
远方就是我们
追求的方向
那里有诗
那里有梦想的天堂
在那里
没有思想的孤单
任灵魂挥洒
再没有心灵的迷茫
大地苍苍
匍匐前行的路上
虽亦步亦趋
但它总会燃烧起蓬勃的力量
因为
我的伙伴
就在前边的不远的地方……


本次他念他翁穿越行程108.5KM,最高海拔5200多M,最低海拔3400多M,累计爬升5100多M,累计下降5000多米。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老海.海之源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