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乌鲁木齐> 登山初体验——四姑娘山大峰和三峰

登山初体验——四姑娘山大峰和三峰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登山初体验——四姑娘山大峰和三峰

2020-11-28 00:41:53 2195

        从大峰下来后,准备去大峰的人问我,大峰难不难?这一下问住我了,难度还行吧,毕竟我第一次登山都能上去。三峰下来后,有人问我三峰难不难,我想难度比大峰难一点。

——与四姑娘山结缘——

        去四姑娘山登山节纯属意外,原本计划七月底回家带儿子拍周岁照片,但从7月17日开始,乌鲁木齐因为疫情原因实行封闭管理,公司也暂停调休申请的审批,我回不了新疆。既然回家不得,那就趁机搞点大事情,刚好在朋友圈看到四姑娘山登山节的招募帖,里面的照片和小视频深深吸引着我,突然间的自我,像着了魔一样,反反复复将帖子看了好多遍,心里也萌生了想去登山的念头。
        帖子里的信息很详细,列出了装备清单,还有换乘、住宿、装备租赁与售卖、当地向导与马匹等信息,感觉跟保姆式服务差不多,自己要做的就是爬上山顶。在报名之前,我还是很犹豫,虽然曾去过海拔4000米的地方,高反也很轻微,但第一次去登5000米级的高山,心里还是有点犯怵,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难度较低一点的大峰。于是报名、体检、缴费、订票、做核酸检测…… 

——抵达四姑娘山镇——

         8月6日到达成都集合点后,乘坐组委会的接驳车前往四姑娘山镇,报道、分组、安排住宿。在会场领了飞巾、帽子、髌骨带、抓绒衣和睡袋,又在会场旁边的凯乐石的销售点转了一圈,觉得死贵,只买了抓绒手套、腰包、两双袜子和一件最便宜的冲锋衣,其他的准备在四姑娘山镇里购买。

         8月7日上午组委会安排了定向寻宝活动,设6个打卡点,围着四姑娘山镇转一圈,让队员更快适应高原环境,为登山做好准备。在寻宝过程中,遇到一个极星专卖店,羽绒服、速干衣裤,滑雪手套都是处理价,比凯乐石实惠太多,后悔昨天脑袋热买了冲锋衣。四姑娘山镇路边的许多商店都**一些登山杖、保暖衣物、雪套等等,都看了一下,觉得有家叫高原红的超市,里面东西最全,还可以租赁背包、帐篷、登山鞋和登山杖,虽然都比较破旧,但勉强够用。买了头灯、雪套和雨衣,又买了一些糖、牛肉干和零食,还买了1罐高原氧气和2支葡萄糖口服液。想着物资都是用马驮上去,不知不觉将东西买多了,花了不少钱。
        8月7日下午则是本次登山节的重头戏,组委会邀请王铁男、夏伯渝和孙斌三位登山界殿堂级的大咖分享登山经历,超燃,听得我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就去登大峰。

 

——大会开启——

         8月8日,第11个全民健身日,一大早来到主会场,焦急的等待着发枪指令。毕竟是当地政府部门出资办登山节,开幕式那不得整的红红火火的?各级领导来了十几位,歌舞表演、领导致辞,媒体跑前跑后选取新闻素材,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由来自国家体育总局XX司的XXX领导宣布开幕后,我们将风马抛向空中,搞了一场不一样的烟火,掀起一个小高潮。大峰速登组的大牛们配合着媒体的镜头,枪声一响,个个一副奋勇争先的架势,撒丫子就向山上跑了。我所在的大峰一组,在向导的组织下,有序上山。一路阴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时不时有马匹驮着物资,大摇大摆的超车,留下一坨坨新鲜马粪,和着雨水混合在烂泥里,再经赶路人的脚和马蹄反复踩踏搅拌,稍稍发酵,一阵阵腥臊味儿就扑面而来。雨一直下,为了防止失温,我穿着雨衣在山路行走,走不多时,积蓄在雨衣下的热量就蒸腾而起,熬出的汗水将贴身衣物打湿。尼玛,外面在下雨,雨衣里面也在下雨,太煎熬。

         也不知走了有多久,遇到第一位从大峰登顶下撤的速登组队员,他在泥里和雨中狂奔,满身泥水也掩盖不住道山靓仔的气质,真是一个拉风的男人。
          我们组的向导因是整个大峰登山活动的总领队,所有物资、马匹、人员都需他去打理,忙得不可开交,没多少时间带领我们。队伍行进过程中,我嫌太嘈杂想离队单走,可是来自南京的一半蜜糖一直约束着队伍,要求大峰一组的队员走在一起。我见她这么厉害还这么有集体观念,于是把她当领队跟着前进。当走到打尖包时,大峰一组的队员已经四分五裂了,9名队员中有3人选择骑马上山,1人因高反严重紧急下撤,1人不知所踪,还有2人压根连面都没见着,整齐划一的队伍只剩下蜜糖和我结伴朝大本营走去。

——抵达大峰大本营——

         走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带,已经没有了树木,沿途皆是高山草甸,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间,连绵万里,自吐芬芳。放眼望去,周遭群峰环绕,重岩叠嶂,满目苍翠;云海将大山分出了几重天,又如哈达缠绕在万山之间,此起彼伏,美不胜收。或许是太累,对于这样的美景,我有点心不在焉,没去多看,也深知自己蹩脚的拍照水平拍不出好看的照片来,索性埋头赶路。蜜糖跟其他女驴不同,不爱拍照,除了在花海拍过两张照片,其他时间都倔强的像领队一样走在前面,然后回身等我,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

        临近大本营时,路反倒是越走越漫长,脚步也越走越沉重。当我捱到大本营时,这里已经非常热闹了。有的人围坐一起,吹牛划水;有的人背靠大山,面朝花海,看山间云起云涌;有的举着手机相机四处取景,留影拍照;有的静坐默思,神游海外;也有的倒头就睡,不理外面的纷纷扰扰。夏伯渝老师早已到了大本营,我捡空凑上身想跟夏老师蹭合影,摄影志愿者估计是太累了而无奈的看着我,没有拍照的意思。冷场!尴尬至极!山上的风真冷!
         我一边懊悔恨自己像穷追滥打的追星族一样俗套,一边叫回蜜糖帮我拍一张,然后立马闪身走人,不再打扰夏老师。殿堂级的大师宛若星辰,突然出现在身边反而觉得不真实。草包如我,不可能凑身上前跟夏老师讨论如何攀登珠峰吧?笨拙如我,不可能凑身上前跟夏老师谈人生聊理想或天南海北吹牛皮吧?我也想跟在夏老师身后,看着他与众人侃侃而谈,自己恰到好处的点点头或笑一笑,装作听得很认真或获益匪浅的样子……可终究还是做不出来,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在大本营碰见向导,问之,如何分配帐篷,向导说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分一间石头房,男女混住。然后朝大本营的众人喊话:“到了山上,就不要分男女了,在这里女人就是男人,男人就是牲口,赶紧穿保暖衣物,防止失温,六点至六点半吃饭……”好吧,服从安排,反正我是男的我又不吃亏。至于营地晚餐,不好说什么,不知是不是帖子里说的五星级营地餐。

        大峰一组有3名队员被高反打到,一到大本营倒头就睡,赶紧找来队医,喝开水、吃止痛药、吸氧,断断续续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总算有所好转。向导说不要早睡,睡得越早越容易高反。无所事事的我一直捱到十点,闲的蛋疼又找不到事做,也没有心情去看白云苍狗,更没有对着花草感叹逝者如斯的雅兴,于是钻进睡袋准备睡觉。石头房的保温效果不错,导致睡袋里热得跟火烤似的。我将睡袋展开,盖在身上,迷迷糊糊酝酿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入浅睡状态,很清楚的知道意识一直在空气里游走:隔壁大哥打呼噜跟地震似的,队医查房,队友起身喝水、下床如厕……大本营海拔4300左右,很难入睡,向导说今晚我们能睡一个小时就很不错了,有的人连睡都睡不着。果不其然,凌晨两点起床时,队友们都说数我睡得最香,呼噜声最大,那好吧,其实我也没睡好,只是你们没睡而已。

        

——向大峰发起冲锋——

        凌晨3点,大部队集结,向大峰发起冲击。我挤在熙熙攘攘的队伍中,随着前面的脚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随着海拔升高,我的体能消耗不断加剧,步子越迈越小,行走速度也越来越缓慢。也不知有多少人嫌弃我走的太慢而挡住他们前进的路,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高反使我产生轻微头痛,便一再压慢脚步,多休息。我告诫自己最终目的是登顶,而不是争强好胜,更不是跟别人比速度比耐力,况且比也比不过,何苦来哉。无边的黑夜,将视野紧紧压缩在脚前头灯照射的地方,所有的意识、思考和注意力都局促在这方寸天地,顾不得其他。偶尔抬头看看陡峭的山路,高反立马上头,重心后仰,站立不住。想起向导说的去年大峰有一游客滑坠致死的案例,赶忙收敛心神,低头看路,小心前进。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
        6时20分,尾随着大部队,我终于登上了大峰顶。可是集中登顶的人太多,有的人人想在峰顶看云海日出和万峰朝圣,有的人拍照拍视频忙得不亦乐乎,都迟迟不肯下山,导致促狭的峰顶就像菜市场一样拥堵,一个转身都有可能将人挤下山崖。我打完卡立马下撤,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只可惜我的大峰打卡照,在组委会的照片链接里找不到,我也不知当时是谁为我拍的,真遗憾啊,那可是我第一登山的照片!

 

——徒步下山——

         顺利登顶,我本意是快速下撤至大本营,收拾行李尽早下山。可是事与愿违,下山途中,似乎是体力不支,满身疲惫使我状态很差,下山路走的十分辛苦。慢悠悠地走回大本营已经9点,用半小时收拾好东西,蜜糖问我何时下山,我说现在就走。刚好大峰一组的另外两位CP也要徒步下山,于是向导给我们4人安排了一位协作,带领我们下撤。彼时,绝大部分人都在大本营等待马匹,都要骑马下山,只有极少数的憨憨选择徒步下山,真是傻得冒泡。

         两位CP是大神级人物,上山前就未曾考虑与我们这些肉鸡组队,所以我们4个人很快又走成了两支队伍。在大本营的半小时,使我体力恢复不少,走起来也没那么痛苦了。漫长的下山路上,我想起曾在同组美女面前吹过的牛皮——大峰下来后想去尝试一下三峰。徒步下山走得很辛苦,一度怀疑上山时有没有走过这么多路。我心里一直在纠结,还要不要再去三峰,不去的话美女又如何看我?蜜糖说,下山以后再考虑,状态好再去,别想那些虚的,即是你现在去三峰,美女也看不中你。
        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初次登山带来的成就感让我信心爆棚,蜜糖善意的提醒又让我脑袋清醒过来。我自以为很努力的去爬三峰会得来美女一声称赞……可那有如何,随口一句客套话而已,何必当真……
        大约2点半回到主会场,领了纪念铁牌,感觉已经累瘫了。回到宾馆冲个澡,咪一小会,元气满满,浑身舒服多了。

——准备去三峰——

       我住的客栈,老板叫扎西,开了一个俱乐部叫做雪山之巅,承接各类四姑娘山的登山徒步活动,他手里的向导和协作,就是我们大峰6个攀登组的执行领队。下午四点多,马匹驮的物资到了客栈,我下楼去取包,碰见客栈扎西, 想到曾经吹过的牛皮,于是又向他咨询三峰的事宜。扎西说我身体已适应了海拔,大峰都上去了,三峰也没问题。恰好扎西承接了一个在11号攀登三峰的小团队,我可以一同前往。
        咨询期间,蜜糖发微信喊去吃火锅,我想她们南京来的七八个驴友搞庆功宴,我没必要去吧。再说活动已结束,我不去南京你不来乌鲁木齐的,以后各自天涯,后会无期。因为若干年以后,大峰只是我曾去过的一个地方,我终究还要在新的活动中遇见新的驴友,然后不断的说再见。最后,我还是去了,蜜糖说当地的烤羊排很好吃,专门去买了一份……

 

——接受培训——

         10号一早,我听了扎西的建议,在海拔3200的四姑娘山镇艰难跑完3公里,然后围着小镇转了2圈,两条大腿酸痛的症状减轻了许多。运动完后,参加登山节的人都纷纷踏上了归途。我跟蜜糖说,不去送她们了,离别本是常事,去送别反倒不自然了。当天下午,三峰的队友也来到了客栈,我因刚爬过大峰,觉得自己还是挺厉害的,一点也不怯场。

        三峰是技术性山峰,与大峰不同,我们需要接受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在客栈里签署免责协议,听了半小时课,然后领取技术装备——头盔、安全带、下降器、上升器……都是我第一次接触,拿在手里不知所措。培训内容主要是借助绳索上山和下山,以保证自身安全。两位队友一个是小楼,一个是乌拖拖,他们都是老驴,曾结伴走过一些有名的线路,他们的气质里有他们走过的路和看过风景,自惭形秽。他们学起来很快,反倒是我显得笨拙不堪,爬大峰赋予我的底气,已经被消磨干净,不禁为自己担忧起来,怕拖队伍后腿。于是想,实在不行就骑马上山。

——抵达三峰大本营——

        11号早晨,大雨,浓雾锁山,辨不清方向。我们人在长坪沟景区大门等待机会。3位协作规劝我们不要上山,他们说即使穿着雨披在大雨中撑不了多久,衣物很快就会湿透,失温的风险很大。小楼一早起来就高反了,已呕吐了3次,状况很糟糕。我心里开始打退堂鼓,虽有不甘,但不能强求。小楼一直说再等等,再等等,他不想让乌拖拖火急火燎挤出的假期泡汤。于是我们呆呆地看着雨下了2个小时,终受上天眷顾,雨渐小,雾渐开。协作见天气变好,带领我们,一路碎步上山。小楼状态不好,我体能太差,所以行进速度很慢,直到下午4点方才赶到三峰大本营。途中遇见因雨被迫下撤的驴友,他们骑马下山倒还好,他们的向导远远的走在后面,拖着哭腔骂老天,看来在山上吃了不少苦头。在后面来的两支队伍也纷纷赶超我们,虽同是攀三峰的驴友却很冷漠,各走各的,毕竟不相识。其中一个哥们让我印象深刻,一身牛仔,脚蹬马丁靴,一路双脚翻飞,上山快得很。超过我们时,那哥们看看不远处的大本营,对他身边伙伴说:“so easy,我才用了20%的体力”。我一听,哥们,你太牛了。

         扎西协作队在三峰的后勤保障还是非常到位的,1:1的协作配比,高大上的球帐和星空帐篷,让其他俱乐部黯然失色。刚到营地,两盘水果和一大壶开水就送了过来,我们只需坐在帐篷里,什么也不用干,养足精神就足够了。营地晚餐共烧了6个菜,简直奢侈至极,罪过罪过。小楼在营地一直嗜睡,晚饭一点未吃,多喝点开水都呕吐,胆汁都吐出来了,直接放弃冲顶。乌拖拖状态挺好,凌晨2点起床后,出现头疼和呕吐现象,也中了高反。我是状态最好的一个,能吃能喝能睡,起床后也没异常。我听着外面急促的雨声,噼里啪啦打在帐篷上,也似鼓槌敲打在我焦急的心上。睡前向导交代过,若雨大便不能上山,一切以安全为重。我们说看情况,这一切都看老天心情。

——冲刺,去实现吹过的牛皮——

        凌晨2点起床,吃过早餐,等待了半小时,雨逐渐变小,有一支队伍率先出发了。两位协作也护送乌拖拖和我上山,刚走不久,乌拖拖因为换衣服便与我拉开了距离。我问协作,要不要等一等。协作问我,她的体能登不上去,你还去登顶吗?我说要,协作说那就不等了,转身就走。不久,乌拖拖见我与她渐行渐远,失去了冲顶的信心,选择下撤。

        我的协作叫做勒吾,他走的很轻松,在前面时不时掏出手机刷抖音,告诉我不要着急,慢慢走。三峰冲顶路段长5公里,爬升1100米,有些地段非常陡峭,需撅起屁股爬着走。电信和移动在该路段全程有信号,偏偏我的联通手机,一点信号也没有。越往上走,高反越严重,我的右太阳穴疼痛越明显,走起路来也越来越吃力,连我也忘了是经历了多么漫长的煎熬,总算从山谷爬上垭口,然后转走山脊,好不容易爬到了峭壁下,距山顶还有百余米之遥的地方。到了这里,勒吾要徒手攀爬至山顶,将绳索挂在岩钉上,然后我再利用绳索和上升器爬上去。彼时,天公不作美,山上又是风雨大作,掺杂着雨夹雪和冰雹。勒吾跟我说,这种天气不能上去,虽然只有百余米,但他首先要保证他的安全。我想他是徒手爬上去,这种天气不能强求,我说我们先等等,就看老天赏不赏脸了。我知道,只有勒吾安全了,我才安全。

         一等又是一个多小时,不知是老天玩累了还是跑去其他山头作妖了,总算赏脸,风停雨住,换做云海翻腾。勒吾三下五除二便爬上去,挂好保护,喊我上去。我知道胜利在望,却不敢大意,一步一步往上爬,到了峰顶,高反反而好了,头也不疼了。虽然是8时22峰登顶,但山上云雾缭绕,看不见远处的山峰。登顶大峰和三峰,两次都因天气原因而看不见幺妹峰真颜。

        一路下撤,快到大本营时,我看到数百只岩羊在山洼里吃草,不由想起凌晨上山时,头灯照见数只碧眼在高速移动,还以为是狼群袭击呢,害我白白紧张了一阵。转过一处山脊,我看到了大本营,小楼和乌拖拖站在帐篷外看向我。小楼朝我挥手,乌拖拖跳着喊我“英雄”,我却不知说什么,只说,你们看起来好多了。

——归途——

        三峰之行当天就结束,我们三人骑马下山,直接坐车到成都,然后各回各家。我深知一篇游记写不出爬山的艰辛与痛苦,也描绘不出自然山川之美景,也表现不出人性的光辉和缺陷,更摆不出什么深刻的大道理。只是强迫自己写一篇游记,将过程记录下来,将一同走过的人记录下来,因为这两样是最容易遗忘的。
        大峰与三峰下来后,社会上的熙熙攘攘扑面而来,初次登山的热潮也在时光的消磨中慢慢退却,两次登顶的快感也逐渐模糊,生活归于平静。只是,平静的水面偶尔也会泛起涟漪,我的生活在初次登山后也时不时激起一小朵浪花。生活还在继续,户外运动也得继续。

167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渣渣西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渣渣西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