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访古探幽(1~7)
珲春访古探幽1:温特赫部城与裴优城遗址
去冬崔先生相约我们去珲春访古城遗址,因天冷,推迟到今春三月。此期间,先温习了一下2015年3月28日随延边户外交流群与珲春户外登山队联动时的照片和资料。
温特赫部城与裴优城遗址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三家子乡古城村。这两座城址是一墙相连的城池遗址,温特赫部城址的北墙即是裴优城城址的南墙,故有“姊妹城”之称。据资料,温特赫部城为渤海国早期城址,于698年至926年间修建。裴优城又称斐优城、蜚悠城、高力城,历史年代为东夏,具有辽金古城常见的特征,亦可能是元朝奚关总管府治所,是东夏国时期的一座重要城池。
珲春访古探幽2:裴优城与八连城遗址
裴优城城西1千米处有图们江由北向南流淌。城址平面呈梯形,方向南偏西40度。城墙以土夯筑,周长2023米,其中北墙522米,南墙460米,东墙520米,西墙521米。南墙和西墙各有一门址,并有瓮城,南门址有城门柱础石。城墙四角置有角楼,四面墙上设14个马面。城外8米有明显的护城河遗迹。城中央地势略高,是主要建筑区。城内现已辟为耕地和村落。出土文物有“崇庆二年三月”年款的“勾当公事威字号之印”一方,“天泰”年款的“副统所印”一方,“行军万户之印”三方,“大同二年八月日”少府监造的“尚书礼部之印”一方,“大同”年款的“副统所印”一方和两颗人纽小铜印。
2013年,这两处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
珲春探古访幽3:八连城遗址
八连城遗址位于珲春市东6千米处的国营良种场内,其北1千米处是图(们)珲(春)公路。据资料,八连城是唐渤海国文王的东京龙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八连城曾一度是渤海国的都城,号称亚洲第二大城。该城的布局与渤海上京、中京相仿,均效仿于唐长安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城址由内外两城组成。外城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土筑,周长2894米,其中北墙712米,南墙701米,东墙746米,西墙735米。城有4门,分别设置于各墙的中部,城墙外6米处有护城河遗迹。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l072米,南、北墙各长218米,东、西墙各长3l8米,有城门3处,分别修建于南、东、西墙的中部。内城共有八处建筑遗迹,在内城的中轴线上有两处,南部为朝殿,北部为寝殿,两座殿址以回廊相接。其东西两侧各有3处配殿遗迹。在城址的东南和正南还分布有三处寺庙遗址,曾出土有残佛像和一些建筑构件。城址内出土文物有筒瓦、指压纹板瓦、“文字”瓦、莲花纹瓦当以及浮雕式牡丹纹和忍冬纹砖、绿釉琉璃瓦等。
八连城是唐代渤海国东京龙原府遗址,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左右。当时,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将其国都从上京龙泉府迁至八连城。唐贞元十年(794年),渤海成王复迁上京后,八连城仍为渤海之东京。公元926年,辽灭渤海,八连城遂废。古城内现已辟为农田。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3-28)
珲春访古探幽4:萨其城遗址
资料称,萨其城遗址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珲春盆地东北部,西距杨泡满族自治乡杨木林子村1.5千米。山城修筑在1个周长约21千米、海拔493米的山峰南端。其南侧山脚有珲春河支流——松林河自东向西流过。山城北与中俄边界的烟筒砬子山相望。
碑文:萨其城修筑于渤海国(公元698~926年)。城垣依山势以石材修筑,呈不规则状,周长7000米,有5处门址,均宽8米,即南门、西南门、东门以及两个西北门。城内出土有席纹、斜方格纹、绳纹板瓦等文物。城墙外5米以内为保护范围,20米以内为建筑控制地带。
珲春访古探幽5:萨其城遗址
萨其城为渤海时期山城,亦称沙齐城。“萨其”为满语,意为“砍”或“砍平”,萨其城得名于此城为修整山坡而筑之城。城垣依起伏的山势而筑,城的形状不规则。城垣石筑,高约2至3米不等。墙内侧有宽2至5米、深1米左右的壕沟。城周长约7000米。城西南角和东端各有一瞭望台,两处瞭望台都是利用突悬外伸百余米的山峰修建而成。西南角瞭望台高约3米、直径30米,周围绕以石墙。登临此处,珲春盆地尽收眼底。东端瞭望台的形制与西端瞭望台基本相同。
山城有5处门址,即一南门、一西南门、一东门、二西北门,门址均宽8米。西北两处门址分别设在山沟口两侧,相隔约20米。沟口中间筑一条东西长70米、高10米的石墙,横堵沟口,以加强防御。西南门设在西南角瞭望台附近的险要处。南门修于西南门的东侧,两者相距500米左右。东门址开于东瞭望台的北部。
珲春访古探幽6:萨其城遗址
城内可分为东和东南两个沟岔,东沟长,东南沟短。从城西北门进入城后,逆东沟而上,可到达东门;沿东南沟而行,可到达南门。城内距北门300米有一座小山丘,小山丘顶部设有瞭望台。
据《珲春县志》载:“山丘上除瞭望台外,尚有两处废井址。”山丘两侧和北面的缓坡上,各有一处遗址。两侧的遗址,均南北长60米,东西宽30米。遗址地面上散布着灰色和褐色板瓦、筒瓦。板瓦的凸面上施有席纹、斜方格纹、“之”字形纹、绳纹等纹饰。其中一件灰色素面瓦上,有凸起的“王”字,下一字残缺。檐头板瓦端处,有指压纹。
珲春访古探幽7:萨其城遗址
山城中的板瓦纹饰,与温特赫渤海城址出土的板瓦纹饰完全相同,应为同时代遗存。1987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城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线(GPS数据):西北门(63)-萨其城石碑-内城路-北沟(176)-396-东门(404)-东瞭望塔(418)-404-357-南门(247)-草地(256)-西南门-西瞭望塔(276)-西北门(266)-西北门(63),路程7.52千米,移动时间2:28,停留时间3:17,总爬升494米。(2016-5-21)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太极(金成吉)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