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两日踏尽九大顶

相关活动:粤西探索第四期—粤西九大顶
相关轨迹:粤西四大顶慢摇
云开山脉是广东和广西的分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包括云开大山、云雾大山、天露大山,跨越广东的郁南、罗定、信宜、化州、高州、阳春、阳江和广西的梧州(苍梧)、岑溪、容县、北流、陆川等县市。
云开大山由罗定市延伸入信宜市。主脉分南北两列。北列沿粤桂边境作北东—南西走向。南列在信宜市始于贵子镇经茶山镇、怀乡镇、池洞镇到北界镇的,在贵子—分界弧段往南派生出东西各两列近南北走向的支系山脉。其中东边一列由公和山(公婆石1298米)、十二灶顶、火同坑顶(1315米)、龙须顶(1327米)、铜罗顶(1065米)、石人顶(1310米)、银岩顶、白马山、镬耳肩顶(1548米)、尖峰顶(1280米)等山峰组成,另一列为横山(919米)、大山肚(1100米)、竹园顶(1302米)、阿婆髻顶、大田顶、棉被顶、鸡冠顶(1174米),走向北西340°~350°,是白石河和钱排河的分水岭。西列则大多为两广界山。
云雾大山沿信宜、阳春分界线—高州、阳春分界线—高州、电白分界线延伸,亦为北东南西走向。主要山峰由北至南有信宜市的八排山(1081米)、林洲顶(1008米)、花楼顶(1062米)、笔架山(1159米)、石船顶、三甲顶(1211米)、大水岭、鸡笼顶(1281米)、黄凿顶(1044米)、双石顶(1077米)、高州市的尖峰顶(1141米)、十二楞顶、十二火灶顶(950米)、鹞婆钩(907米)、大轿顶、三官顶,电白县的林青岭(658米)、三人石(527米)和浮山岭。
天露大山由阳江市延伸入电白县,为北东向,主要山峰有双髻岭、鹅凰嶂、塔石顶(842米)、石床岭(933米)、大娘岭(800米)、望夫山、**岭(455米)、三宝岭(407米)和热水山(407米)等,是沙琅江(袂花江)和儒洞河的分水岭。
云雾大山与云开大山在信宜高州一带连结,自高州尖峰顶处向西形成作为云开山脉脊梁的大雾岭群山,构成信宜、高州两市的界山,也是珠江水系与鉴江水系的分水岭。从而造就了大田顶粤西这一最高峰,并且形成附近17座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峰。粤西海拔高度前十的山峰都在这里,分别是:

大田顶,又叫大天顶,海拔1703.8米,位于信宜市大成镇东方向约10公里处,坐标22°17'31"N,111°12'52"E,是粤西地区的最高山,所以又称之为粤西第一峰,其山顶建有电视转播塔。

炉塘顶,也叫园珠顶,海拔1681米,位于信宜市钱排镇炉塘村,坐标约22°17'36"N,111°14'45"E。炉塘顶海拔高度仅次于海拔1704米的大田顶,属于粤西第二峰。

棉被顶,也称万寿山,海拔1627米,顶上有著名的神龟石,位于信宜市钱排镇与高州市马贵镇之间,棉被顶是高州市与信宜市的界山。坐标约22°16'10"N,111°15'56"E,海拔高度仅次于大田顶和炉塘顶,属于粤西第三峰,高州第一峰。棉被顶与“粤西第二峰”炉塘顶咫尺相望。在春夏雨季,棉被顶经常云雾锁峦,就像给山峰盖上了棉被一般,故得名棉被顶。

阿婆髻,海拔1616米,位于信宜钱排镇东侧,坐标约22°20'13"N,111°14'27"E。

将軍戴铁帽,海拔1614米,位于信宜钱排镇阿婆髻东南,坐标约22°19'51"N,111°14'33"E,山顶建有B01号风能发电机。

横岗山,海拔1582米,位于信宜钱排镇白马坪东北侧,坐标约22°19'00"N,111°15'21"E,山顶建有A04号风能发电机。

镬耳肩(尖),海拔1548米,位于信宜钱排镇白马坪东侧,坐标约22°19'03"N,111°15'51.3"E,山顶建有A06号风能发电机。

鹿湖顶,地图标记为亚公髻,海拔1514米,位于信宜钱排镇山口村和高州马贵镇的交界处,坐标22°16'44"N,111°16'41"E。鹿湖顶的山顶有倒塌的测风塔,在北侧山麓海拔1100米处有一个火山湖,过去常有野鹿饮水,得名鹿湖,故当地人称亚公髻为鹿湖顶。

白马山,地图标记为禾仓石,海拔1475米,位于信宜钱排镇,坐标约22°18'40"N,111°16'20"E,山顶建有两座风能发电机。

大雾岭顶,海拔1423米,位于信宜市大成镇东南6.5公里与高州市交界处,坐标22°15'44"N,111°09'01"E。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气候作用下,叠加因海拔升高而导致的显著温差变化,经常性云雾弥漫,“大雾岭”亦因而得名。

以上是两步路大神"广东千米山第一人"过去的网贴数据。关于大雾岭顶排第十,经过交流之后,我们都认为至少高州市深镇的大水坑顶更高,网上海拔数据不一,1480米、1510米、1542米都有,无论哪个,感觉前十都没问题。看等高线的话,似乎在1515米左右,这样至少是第八或第九,大雾岭顶就名落孙山了。大水坑顶是赏花胜地,其上天仙花是一绝。

大雾岭顶是否前十不影响,反正我这次也不去,不是前十的话以后更不会去。遗憾的是走大水坑顶上大田顶的话,路程太远,现在也不是花季,以后找机会来看看。

早就想来大田顶打卡了,受疫情影响拖了两年,这次决定继续粤西大山探索,一并把粤西前十高峰中的前九名一次性走完,计划第一天粤西四大顶一日穿,第二天钱排风车山(华润石镬坳风电场)五大顶休闲游。粤西“一日四大顶”是指在一天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连登粤西第一、二、三的大田顶、炉塘顶、棉被顶加鹿湖顶四座高山。全程距离24-29公里不等,由策划组织者根据每年不同的线路风景来制定,爬升超过2000米。此活动从2010年11月6日第一届开始,由茂名户外大神大兵牵头组织,已成为每年一次的粤西户外山地挑战活动了(户外年例)。
活动成员就三人,我从江门出发,夏天和无言从深圳直奔信宜钱排镇汇合。我下载分析两步路上多条四大顶线路轨迹,决定仙人洞为起点首先登上大田顶,然后是炉塘顶,下到镬厂坪补给后(事先在路口藏水和食物),冲第三顶鹿湖顶,最后目标是棉被顶,回到仙人洞为终点。线路选择尽量避开直上直下的防火带,走相对对膝盖友好的土路。这么走的好处还可以在仙人洞民宿住一晚,方便没有帐篷的队友。
时间紧,任务重,由于体能不一,想快也快不了,慢摇为主,重在参与吧,只要24小时内走完就行。凌晨五点出发,希望能减少一些夜路。起点海拔900米,算起来登大田顶也就爬升800米而已。

出发时月亮高挂半空,本来还指望着走到山脊能看日出,不料越往上雾气越大,眼看天渐渐亮了,太阳却不知踪影,反而飘落几丝毛毛雨。


原始森林里,负离子浓度很高,大口呼吸,给经常呆办公室的肺换换气。






大田顶水库,海拔1550余米,又称天湖,这应该是广东省海拔最高的水库,没有之一。



大田顶过去是一座荒山野岭,1956年在半山腰建起国营大雾岭林场,1973年在山顶建广播电视差转台,开通大成镇至山顶公路,才引来众多游客前去观光。登上大田顶远眺,层层群山皆在脚下,茫茫林海尽收眼底。姿态各异的飞瀑,在阳光照耀下,虹影飞悬,七彩斑谰。坐落在1550米海拔的大田顶水库宛如“天湖”,清澈如镜,像一块晶莹闪烁的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林之中。云起之时,云腾雾涌,峰峦沉浮,景色万千,叹为观止。
群山含黛,云雾缭绕,碧水潋滟,宛若仙境。

眺望远方的炉塘顶,今天的第二个目标。

棉被顶和鹿湖顶,更为遥远。





继续在原始森林中穿越,向元珠水库前进。









山谷出来后,一路铁芒箕(又称芒箕、鲁枝),农村做饭用来引燃木柴烧火的好材料,一点就着,象我这农村长大的七零后,对此再熟悉不过了。虽然路迹挺明显,看着还是有点碍眼。

此时雾渐渐散去,天色似欲放晴,炉塘顶更加清晰了。

传说中的鬼湖、木枯湖,就是元珠水库,此前重装打卡计划中的露营点。


穿过元珠水库上游的溪流,开始沿着防火带爬升到炉塘顶的山脊。




防火带上回望大田顶,不觉已隔数重山。


又是一段芒箕路,然后就钻小树林。


从小树林出来,发现走最后的夏天沿着平行的山脊路走岔了,错过了拐弯路口。又是呼叫又发定位,迟迟不见人影。无言等得无聊,对着地上一顿拍。没办法,我只好跑上山脊,把夏天带回正确的路径。


已经接近炉塘顶了,草坡上各种石头野花,令人轻松愉悦。




次顶上的岩石,正是传说中的圆珠吗?相传共工撞倒不周山,使得天塌地裂,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毒蛇猛兽也出来吞食百姓。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从银岩顶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在炉塘顶架起火炉熔石成浆,跨到大天顶用石浆将残缺的天补好。最后遗留下的石浆在山梁上凝结成珠,因而古称圆珠山。

炉塘顶四面都是高山:西面是粤西第一峰大田顶;东南面是粤西第三峰棉被顶;西北面是粤西第四峰阿婆髻;东北面有茂名世外桃源之称的白马坪;南面有海拔1174米的鸡冠顶和仙人洞景区。

顶上草坪光光的,没有什么标志。想着堆个玛尼堆,却找不到几块石头,简单弄个迷你版的应付一下。早知道把登大田顶路上的国旗路标带一个过来,插在玛尼堆上,这才有点第二峰的样子。

无言,还是那么能背,60升重装包走四大顶一日穿,休息时我掂了一下,起码是我15升小包的两倍重量。


夏天,走过虎牙的光头佬,现在基本残废了。本来是打算两顶后下撤,最后还是咬牙坚持全程,说明能不能和做不做完全是两码事。

在炉塘顶上,天气数度变化,棉被顶方向乌云密布,似乎在下雨,过一会阿婆髻那边天也黑了。然后一阵大风,又把云吹散了。在顶上呆了好一会,因为一旦真下雨的话,就只能放弃剩下的两顶了,直到天气稳定一点,才动身下山。



这块草地,在高处往下看,还以为是水潭。碧绿的颜色,与众不同,甚为奇怪。







下到镬厂坪,时间已是下午3点。按我原来独行的计划,必须是2点前到达,否则放弃剩下的两顶,现在是有伴就不怕夜行了。补充好水和食物,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反复劝说夏天走完四顶,在无数次心理斗争之后,夏天毅然决然决定豁出去了。于是三人穿过乡道,重新进山,向鹿湖顶前进。




机耕路尽头应该沿水渠走的,我们被一片伐倒的竹子阻拦,绕到山脊再切回来。


走一段水渠后,右转上山,开始穿越无尽的竹海。






上到海拔1380米左右的垭口,先向左登鹿湖顶。

路标右转抄捷径。


靠近山顶是茅草丛,鹿湖顶往大西坳的山脊是无敌大草坡,我计划有机会以后走一次重装。

山顶倒塌的测风塔,成了打卡的地标。





此时的棉被顶上又盖上棉被了,估计会爬个寂寞。夏天干脆在鹿湖顶上躺平,恢复一下体力。

炉塘顶上也是如此,今天的天气真的适合爬山,一路基本上没见到多久的阳光,大量的补给还留在镬厂坪藏水点。

休息差不多了,从鹿湖顶原路返回垭口,向最后一座棉被顶前进。




下到V底后开始爬升,在溪谷左方有一条捷径,看上去路程要比右边短一半,于是毫不犹豫就抄捷径。


山脊平台右转继续钻小竹林,事先没有预计到这边的竹林很密,而且坡度很陡,一路靠抓竹子往上挤,无言的重装包太大走得很辛苦,夏天本来就是强弩之末,爬一段就得等他一会。捷径虽然路程短,可能难度却加倍,一进一出,时间未能省下来。此时天开始黑了,我们挑灯夜战,踽踽前行。




历尽艰辛(主要是夏天体力快透支了),终于登上棉被顶,四下一片白茫茫,我的手机拍什么都是个影子,还是无言的小米能拍清楚一点,勉强打个卡,神龟石的轮廓根本就看不清。


棉被顶下仙人洞还有5公里,前面连续下几个陡坡,后面反复过溪左右绕,晚上视线不好,索性慢慢走,安全出山就好。






溪谷的柏树,长得象杉树,高大得令人惊叹。




最后一段直接走新修的机耕路,我非常怀疑这路只有履带车能走,太陡了,幸好全是泥土,也不怕摔。晚上11点才下到门口屋,用时接近十八个小时,光是拍照休息等人的时间就差不多八个小时,足够大神跑一趟全程了。返回停车场开车到钱排镇,开好房吃宵夜,洗漱完上床睡觉已经差不多凌晨两点了。

第二天按计划上钱排风车山,登阿婆髻、将軍戴铁帽、横岗山、镬耳肩、白马山(禾仓石)。这里就象春节后走的新兴风车山一样,官方名称是华润石镬坳风电场,不同的是可以随便开车上去,没人管你。从国道359开上海拔1307米的石镬坳的三叉路口,都是水泥路,直走去盘古开天庙,左转去横岗山、镬耳肩、白马山(禾仓石),右转去阿婆髻、将軍戴铁帽。

石镬坳到各大顶除小段水泥路外,主要是未硬化的简易公路,SUV轻松通行,小车慢点开,也问题不大。

先右转,登上第一个顶将軍戴铁帽,实测海拔1604米,顶上很平整,耸立着B01号风车,还修了一圈步道 。

在将軍戴铁帽北望阿婆髻。


阿婆髻顶上有个坑,夏季搭个帐篷露营夜观天象晨看日出非常完美。



阿婆髻的山脊,连片大草坡。

在阿婆髻回望将軍戴铁帽。

返回石镬坳往白马山方向前进,在A02还是03号风车回望将軍戴铁帽和阿婆髻。

横岗山顶的A04号风车,实测海拔1581米。

镬耳肩顶的A06号风车,实测海拔1523米,风车后的山坡应该更高一点。

镬耳肩上望横岗山,风云变幻太快,十里不同天,刚才蓝天白云阳光灿烂,这会乌云盖顶大雾弥漫。

继续前进,前方是白马山(禾仓石)。

经过岔路口时左拐了,于是将错就错,先到达了雷鸣顶,海拔1365米左右。

在雷鸣顶望白马山。


原路返回,拐上白马山。在白马山上回望雷鸣顶,才10来分钟时间,大雾又散去了。

此处地图标注为禾仓石,而白马山标注在镬耳肩的山脊上,我认为这里就是白马山。此山北面有白马村、白马坑,与镬耳肩之间的垭口叫白马坳,西南方向是白马坪牧场,这山不叫白马山就见鬼了。
白马山顶有两座风车,海拔差不多1425米,两座风车之间的山头才是高点。

白马山上望横岗山和镬耳肩。

白马山顶另一座风车处,望横岗山。


远望炉塘顶,能见度差了点,天气好的话,大田顶应该也能看到吧。

在风电场公路俯瞰白马坪。百度百科介绍白马坪坐落在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鋲山口村,海拔800多米。白马坪四面环山,东北面是白马山(海拔1475米),雷鸣顶(海拔1365米),西南面是炉塘顶(海拔1688米?),北面镬耳肩顶(海拔1548米),西北面是横岗山(海拔1582米),将軍戴铁帽(1614米)和阿婆髻(海拔1616米)。边缘还有众多透绿的小山包,星罗棋盘,相拥呈秀。白马坪拥有约20多万平方的高山大草坪,是天然的牧场,一条溪流从中由北向南流淌而过,草甸中间有两口水塘,映照着天光山色。白马坪的溪流中,生活着一种可爱的小动物瘰螈,它又称为中国小鲵,当地人俗称之为“水狗鱼”“小娃娃鱼”“狗头娃娃鱼”。中国小鲵是与恐龙处于同一时代的“活化石”,距今3亿年,属国际级“极危”动物,现有数目极为稀少,濒临灭绝。1986年,它和国宝大熊猫一起被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列入《中国涉危动物红皮书》。牛群悠闲地在原野中吃着草,一座用大块鹅卵石叠砌起来的石屋座落在草甸当中,溪流的东边有些菜地、薯地,小溪水流清澈,溪边长着稀疏的树木,其中有竹子、开着桃花的桃树,真真正正的一个世外桃源!(可惜草坪中间有不少粤西各山头经常可见的坟墓,大煞风景!!)

回望白马山。

再望将軍戴铁帽和阿婆髻。

在石镬坳顺带去看一眼盘古开天庙,昨天在炉塘顶能听到喧闹的音乐声,应该就是庙外的大喇叭放出来的了。
离开盘古开天庙,直接返程。两天时间,登上粤西九大顶,算上雷鸣顶的话,就是十座千米山,可谓收获满满,既累且爽。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等闲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