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圣地五台山,七十公里朝台路
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它们分别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传说这四座山分别是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五台山)、普贤(峨嵋山)、观音(普陀山)、地藏(九华山)的修行地,
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渊源,同时它们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地跨多个县市,
主要由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中台翠岩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
因五峰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
五台山还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亦称和尚庙,汉传佛教)黄庙(亦称喇嘛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
截至2018年底,五台山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
其中著名的寺庙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等。
大五台徒步穿越线路又被称为“大朝台”
主要由景区道路、山野土路、高山草甸、水泥路和石板路组成。
经典的走法有两种,【顺穿】和【逆穿】。
【顺穿】有大约50公里的“C线版本”和大约70公里的“环线版本”
“环线版本”通常以“鸿门岩”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
先后朝拜东台、南台、西台、中台、北台,最后回到“鸿门岩”

“C线版本”通常以“白云寺”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
先朝拜南台,接着西台、中台、北台,最后朝拜东台结束行程。

而【逆穿】就是逆时针反向走“C线版本”,
这个版本是山友们最喜爱的走法。
逆穿以“鸿门岩”为起点,先朝拜东台,再前往北台,
接着中台、西台,最后朝拜南台,然后去到“宽滩村”“白云寺”或者“佛母洞”结束行程。

我此行是顺穿环线版,计划行程:
Day1:鸿门岩—>东台—>护银沟—>宽滩村
Day2:宽滩村—>南台—>大南庄村—>金阁寺—>狮子窝—>吉祥寺
Day3:吉祥寺—>西台—>中台—>澡浴池—>北台—>华北屋脊牌坊—>法云寺—>鸿门岩

既然有“大朝台”那必定有“小朝台”
“小朝台”相对简单,登上“黛螺顶”进行参拜即可。
因为“黛螺顶”的五方文殊殿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在一起,
人们在“黛螺顶”便可以朝拜五尊文殊菩萨,这就是“小朝台”的由来。
昨天晚上搭乘动车出发,今早一觉醒来,列车已经带着我实现了从南方到北方1800多公里的跨越。
看着窗外飞略而过的画面,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动卧比传统的【软卧/硬卧】方便舒适太多了。


早上5点10,列车准时到达石家庄站,
出发前我已经在网上约好拼车,6点从石家庄站出发,到“鸿门岩”大概4小时左右车程。
趁着还有时间,本想试下当地特色小吃“驴肉火烧”
但是又怕吃完引起肠胃不适,影响行程,
保险起见,还是以清淡为主,
喝粥就比较合适了。

10点半左右,顺利抵达徒步起点“鸿门岩”

在附近的小卖铺买了几瓶水和一些干粮后,我告别了一同包车的小伙伴,穿过牌坊正式开启我的朝台之路。

路程刚开始便是一段爬升,
通往东台顶的草甸小路清晰可见。

夏天的五台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小路左右两侧,草原铺展向远方,
灌木成片或单独散落在其中,
牛群悠闲穿梭在草地上散步吃草。




通往东台的这一段爬升难度不大,
我一路走走停停,大约30分钟就上来了。
即使是穿着拖鞋牛仔裤的普通游客,
最多40~50分钟也能顺利登顶。





东台顶,又名“望海峰”,海拔2796米。
台顶建有“望海寺”,供奉着聪明文殊菩萨。


台顶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其标志性建筑 —— 见解脱塔
“见解脱塔”直径16米,约30多米高,共7层,
其内供奉多位佛教主持和众多佛教宝物。

我登上台阶,先去望海寺进行朝拜,
紧接着跟来往的徒步者在东台转了一圈。
回到塔前,我向东眺望。
天际矗立着连绵的山峰,在阳光下十分耀眼。
据说这里是观看五台山日出、云海最好的地方之一,历来吸引无数的僧俗登山朝日。
日出虽然已经错过,但根据眼前的画面,还是能自行脑补到日出时那浩瀚如海洋般的神奇景观。



朝拜完东台后,接下来的路程是一段长下坡,紧接着在草甸森林中一路起伏,直至“护银沟村”。
其间的十几公里基本上没有任何人烟,所以补给要根据自身情况准备充足。

下坡路是一段山脊线,
绿色起伏的山峦搭配两侧的草原森林,
湛蓝的天空作为背景,加上白云的点缀,
行走在其中,恍惚有一种走进二次元世界的感觉。



山脊小路路径清晰,平缓好走。
除了有点晒,这一段算得上3天中体验感和观赏感最好的部分了。


走到其中一座山丘,碰到了一对重装的男女搭档。
我看着男生(老杨)的包,估摸着得有30-40斤,
女生(小程)的包虽然也大,但是看起来没装多少物资。
徒步路上看到重装人总会莫名多出一丝亲切感,
当我从他们身边经过时,我就主动打了个招呼,
男生很热情的回应了我,主动和我说了他们的情况,
“我们11点才出发,她(小程)上到东台就走不动了,折返把东西放车里......”
“这是我第二次徒步,之前只走过南太行......”
“我们都是第一次重装,本想着来试试水,没想到......”
“......”


就在你一言我一句的交谈中,
得知他们行程和我基本一致,
加上他们行走速度和我差不多,
我们就顺利成章组成了3人小队。
👇回望东台

宽阔的草坪路段即将结束,
高大整齐的树林出现在眼前,
过往的徒步者纷纷在此交汇路段休息。
我们也在此驻足停留了10多分钟,
顺便等待落后的小程。

路上,老杨说他背负将近40多斤,水占了1/3,
一开始我是不信的,直到后面看他喝完那3L水袋后再掏出7瓶饮料......
我看了看我背包上孤零零的2瓶水,摇了摇头。
这么疯狂的补水量,还是第一次见。

穿越树林,我们来到了半山腰,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从山腰一直横切,直至下到山坡底下。


翡翠色的山坡从上到下都被小黄花铺满,其中夹杂着1-2朵红花格外引人注目。


路上,正好看到有一对情侣依偎在花海中,本着乐于助人的心态,我顺手帮他们定格了这个瞬间。



从山腰切过来后,是一段机耕路,
后面如果沿着机耕路走,路程会多出几公里,
所以我们要翻过眼前的山头,尽可能缩短路程。


小程体力比较差,后面的爬坡对她来说有点难度,
我和老杨走走停停,等待她慢慢追赶上来。



上坡进山,高大的针叶林取代了高山草甸风光,
林间小路在其中不断曲折延伸,阴凉清幽的环境让我们感到一阵舒适。



高大整齐的树木将炽热的阳光消散于无形,其中间隙漏下丝丝缕缕的光线,草地变得斑驳,树影纵横交错。


走出针叶林,前方是一片开阔的草坪,草坪尽头处挂了一个指示牌。
上面有箭头标识着往右走即可到达“护银沟村”



按照指示牌的指引,
走了将近30分钟的下坡路后,
我们终于看到人烟的踪迹了。
已经耗尽最后一滴水的老杨这时候也来精神了,
鼓足了劲,往下方村庄冲刺。
这家伙,这么多水竟然都不够他喝,不服不行啊!


下到山脚,再往前走200米左右有一间小卖铺。
这里面东西价格还算合理,我俩在这休息补给一番,顺便等待还在后头的小程。

因为从这里开始就是水泥路段,好多小车会停留在这里揽客,不想走水泥路的可以从这里坐车前往今晚的目的地。
我们三人都觉得走水泥路没必要,便约好直接坐小车前往今晚落脚点 —— 宽滩村。
刚进村,发现村口外面的草地和篮球场搭满了帐篷,看来重装穿越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嘛。
我们三只有老杨带露营装备,帮他搭好帐篷后,我和小程还要找地方住宿呢。
在狭窄的村道一直转悠,经过多翻询问,终于找到了一处住宿,虽然环境相对其他农家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总算“有瓦遮头”
环境缩水了,但是价格没得缩水,
还是按统一价,100块,包早晚餐。


吃过晚饭后,本来按计划露营的老杨因为搭伙吃饭花了50,他瞬间感觉不划算了,“难道明天吃早餐也要50?”
完了他把搭好的帐篷撤了,补50块跟着我们一起住宿。
好家伙,千里迢迢把露营装备搞过来,背上山,最后跑去住宿。
兄弟,锻炼身体啊?

晚上11点多,还陆续有人进村,
毕竟端午节,相对平时,人流量翻了几番,
据说有不少人都上南台了,没地方睡,
特意折返回来村里找地方过夜。
我们屋的条件本来就比较简陋,最后还把本来的2人床演变成3人床。我因为受不了3个人挤一张床,找老板搭了个地铺自己睡。
今晚将就将就,睡床的朋友们,我先睡一步,你们随意。

早上5点,老板贴心地提供了叫醒服务,
大概只睡了3个小时的我迷迷糊糊起身,
看了一眼窗外,天色早已亮起。
早饭要多吃点,补充好能量,
因为开始就是一段爬坡路,
大约800多米的爬升,直达最高处南台顶。



👇清晨的宽滩村

经过1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山腰处,
这里没有茂密的树木遮挡,
周围的山脉和村落清晰出现在我们视线中。


现在时间尚早,不高不低的气温徒步起来格外的舒服,沐浴在清晨的日光下,路上的徒步者仿佛有了一种额外的加持。



穿过半山腰的树林后,抬头终于得见南台顶。
看似很近的距离,实际还有差不多300的爬升。



通往南台顶的最后一片树林里挂满了经幡,
在这种氛围下,整个人的感觉和精神都像是被洗礼了一遍,朝台的仪式感瞬间拉满。

穿越密林,最先和我们碰面的是守候在寺庙周围的牛群,它们对我们这些徒步者早已见惯不怪,一副悠闲的模样,自顾自的躺在草地晒太阳。
毕竟,这里是它们的地盘,而我们只是过客。


南台顶,又名“锦锈峰”,海拔2485米。
台顶建有“普济寺”,供奉着智慧文殊菩萨。


在智慧文殊道场进行朝拜,
烧几柱虔诚清香,拜一次菩萨古寺,
接受佛法的洗礼,得见虔诚的自己。



小程昨天走崩溃了,预感到后面的路程可能走不完,最终含泪退出朝台之路。
走之前特意把SuperX留给我,让我带着她的意志一起勇闯天涯。

通往台顶的一段路小贩商摊林立,
徒步者可以在街边的小摊买一杯饮料,坐在空旷处享受惬意的时光。
短暂的休整后,我们再度启程,一路下行。



👇回望南台顶

从南台下来,前行路线基本大差不差,
不过,一路上我们都尽量走山路,走土路,不走景区路。为的就是避开景区车辆带来的滚滚灰尘。

👇难得休闲

在山路上兜兜转转,最后汇合到这条通往景区核心的主路上。
看,这片佛教大山养育出的牛马多肥壮。


顺着景区主路一直走,最后通往南台牌坊,
这里是正式进入五台山风景区的大门之一。

我们俩刚才是从南台沿着景区路走过来的,现在继续沿着景区路北上。


一路上都是步履不停的朝台人
有独行,有结伴
但最终目的都一样,通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完满朝台。

进入景区的第一站,金阁寺
网上不少人推荐说这里环境好,清净,
是一处感受佛门的好地方,
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在这里挂单。


金阁寺创建于唐朝,因其铸铜为瓦,渗金饰,古名大金阁寺。
寺内现有天王殿,大悲殿、大雄宝殿等殿堂,楼房169间,21100平方米。


离开金阁寺,顺着傍边的景区道路一路上行。

景区道路虽然好走,但是接驳车每次从我们身边经过都会卷起一堆灰尘,特别烦人。


下午1点,差不多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火辣的日头让我们领略到了五台的热情。
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吃着飞扬的尘土,
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到了“狮子窝”


还没进庙,我就被寺庙前方的草坪吸引,
被绿草覆盖的大地,
远在天边却彷佛近在咫尺的云层,
自由觅食的牛马,
眼前定格的画面就像一页页宫崎骏夏日漫画。



这里的牛群都是一副慵懒的姿态,能躺着绝对不站着,即使傍边人来人往,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正常休息与觅食。

如此情景,我和老杨一致决定停下步伐,
和眼前的牛群一同享受当下的悠闲与宁静。



在草坪上躺得差不多了,起身打算进寺庙看看。
刚进寺庙,入眼便是一座色彩斑斓的佛塔 —— 万佛琉璃塔
据说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琉璃塔,弥足珍贵,
更是狮子窝的重要象征。


狮子窝,又名“大护国文殊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
相传在很久以前,文殊菩萨远隔万里,从印度佛国乘狮东来,行至五台山竹林岭上,现仙狮驻足不前,且吼声不断,恰似雷鸣。
文殊菩萨乃大智圣者,顿悟道:我佛弘法喻为狮子吼,看来此处是弘法之地。
遂点化一道场,念其仙狮缘起,起名“狮子窝”
从此之后,文殊菩萨便畅游五台,并逐一建寺演法,
从此五台山成为佛门圣地、文殊道场。

一圈下来,发现寺庙也紧跟上了时代的发展,在附近新修建了两栋二层楼僧舍,以应对日益增多的人流。
楼房集住宿和斋堂于一身,环境看起来还不错,
以后有机会再来的话,可以在这挂单体验一番。

离开狮子窝,先翻过几个小山坡,
接着,就是长长的下坡路。
绿色草地一路铺展直至山脚,
路上除了我们零星几个顺朝者,大部分都是逆朝,
果然,大部分人还是更倾向于走的C线,
毕竟环线70多公里的强度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




一路下坡到山腰,进入景区公路。
沿着公路一直走便能到达“吉祥寺”
虽然现在天色尚早,但考虑到现在天气突变,有下大雨的迹象,
我和老杨决定今晚在此挂单,体验体验号称五台山挂单天花板的环境。


走进寺庙,我们发现人气并没有想象中的火爆,
前来接引我们的师兄解释道:“昨天还是有很多人来挂单的,不止我们这里,澡浴池,狮子窝都爆满了,很多人没地方住,今天人少一点,情况有所缓解。”
来到管理处,师兄一边给我们登记,一边嘱咐我们
“现在只剩7人的通铺,100块,包早晚饭,不能洗澡......”

4点左右,我们收拾整理得差不多了,然后小睡了一阵。
醒来后,老杨说他饿了,想吃肉......
what?
这里可是正儿八经的寺庙啊,哪有肉吃?
而且现在距离斋堂开饭(6点半)还有1个半小时呢。
好在天不绝老杨,跟寺庙门口的大哥大姐打听到了准确消息,
离寺庙不远处有个农庄,可以住宿吃肉。
我们跟着指示牌,步行了几百米,
发现果然有一个农庄。
老杨如愿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猪肉,
配菜是一盘西红柿鸡蛋,
当然还有山西人必不可少的灵魂蘸料 —— 醋


一顿风卷残云,等我们回到寺庙,
发现乌云散去,阳光散落。
这会门口大哥大姐也收摊离去,
没了各种嘈杂声,
此刻整座寺庙在夕阳下显得特别安静祥和。
这时的吉祥寺才真正显露出佛门清净地的模样。


等到日落时分,太阳西下,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
趁着稍微消化了一点,我和老杨觉得还是不能错过寺庙的斋饭,
毕竟,来都来了。
我们每人盛了半碗,
有土豆,腐竹,和豆腐,
整体味道还是可以的。

清晨6点半,早饭准时开始。
种类不多,但绝对管够,
自己自助吃完后把碗筷洗干净放好即可。


👇进寺庙后往左侧走有公共厕所和打热水的地方

7点钟,我们整装出发,
第一站是西台,沿着公路走便可一路到顶,
目前正值早上,车还不多,沿着大路走也不怕吃灰。



大部分徒步者都是沿着盘山路缓慢爬升,
虽然路程相对长,但路好走,速度快。
有小部分人选择抄小路横切上去,
路程相对短,但路不好走,速度慢。
两种方式任君选择。


大概慢摇了1个多小时,抵达西台牌坊,
这里距离台顶还有将近100多的爬升,
继续加油吧,少年!




西台顶,又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
台顶建有“法雷寺”,始建于唐朝,供奉着狮子吼文殊。
西台周围有灵迹十七处,其中最著名的有,魏文人马迹、八功德水、二圣对谈石、牛心石、石门、秘魔岩、龙洞等。





朝拜完西台,我们原路返回。
路上碰到了昨天在寺庙有一面之缘的阿姨,
阿姨年过80,身体硬朗,
朝台路都是自己走过来,没坐过一次车,
看着阿姨微喘着往上行走的蓝色身影,心中一阵感慨,不知道我老了之后还能否保持一颗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心。

回到牌坊处,从这里开始切换到前往中台的路段,
一眼望去,零碎的石块散落,仿佛一片石头的海洋。
那些朝圣的僧侣信众们,还把一块块的石头叠垒成佛塔的形状,
远远看去就像是涌动着的石头波浪。




通往中台的草甸上,
到处都是放养的牛马,
我们走我们的道,它们吃它们的草,
互不打扰,相处融洽。



在路上我们还遇到不知疲倦,五体投地磕长头的信徒,三步一叩首的朝台僧众与带着孩子坚持徒步朝台的阿妈.......
这一切,都有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中台顶,又名“翠岩峰”,海拔2894米,是仅次于北台的五台第二高峰,
台顶建有“演教寺”,始建于隋朝,供奉着孺童文殊菩萨。
与东台之俊、南台之秀、西台之险、北台之高比较,
中台最大的特点是台顶平坦宽阔,足足方圆2.5平方公里。




👇寺庙进门处有固定施粥点

相比其它五个台,中台算是规模最大,建筑最气派的一个,朝拜人流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大殿中,看到不少人手持地图或朝台文牒前来盖章,
以此作为一个记录,证明自己来过。
对此,我也凑热闹上前盖了一个。
这也算得上是朝台路上,除了照片之外的另一种纪念和精神寄托吧。

我们没有过多停留,顺着指示牌前往下一站 —— 澡浴池

“澡浴池寺”距离中台不远,从寺庙后方出来就能一眼看到
蜿蜒的土路,从中台一直延伸而上,切入山腰的“澡浴池寺”,之后继续延伸,最终抵达北台。


“澡浴池”传说是大智文殊菩萨沐浴显圣之地,
本想着在这里休息下,顺便吃顿斋饭。
但我掂了一下背包,还有好多零食没吃完了,
算了,吃干粮吧,不想再背回家了。
休息了一阵,准备前往最后一站 —— 北台


都说北台附近的天气是最善变的,
果不其然,刚才还是蓝天白云,突然一片乌云将大地笼罩,再过一阵竟然刮风下雨,
这一切也就发生在短短10几分钟内。


回望中台,它的山形就像一头卧伏的雄狮。
任凭日晒风吹,**。


北台顶,又名“叶斗峰”,海拔高度为3061米,是五台山最高顶峰,也是华北地区最高峰,堪称“华北屋脊”。
台顶建有“灵应寺”,始建于隋朝,殿内供奉着无垢文殊菩萨。



北台顶因山势高耸常刮漫天大风,且终年隐藏于云雾之中,据说一年中大风天气接近200天,经常雾锁长空,不见天日。
就在刚刚才结束了一场狂风暴雨,
趁着现在风停雨歇,我赶紧拍几张照片就撤了。


告别北台,继续启程,
沿着景区道路一路下行。
从西台到中台,再到北台,一路基本都是上下起伏,
加上气候突变,走起来会比单纯上下坡要困难一点。



👇华北屋脊牌坊

从华北屋脊牌坊处继续下坡,
随着我们渐渐远离北台,
天气也慢慢好转,
云层开始消散,
天空开始晴朗,
阳光重新笼罩大地。
眼看着东台在我们眼前不断放大,
我的老杨的心思也越来越活跃,
恨不得瞬间飞跃这片连绵的草地,马上抵达终点。




看着轨迹,我们翻过最后一个山坡,
“鸿门岩”终于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这也意味着朝台路进入了尾声。




归心似箭,步伐不自觉地加快,
下午4点左右,顺利回到“鸿门岩”。
3天2夜,70+公里,
大五朝台完满结束。

我和老杨打车直接回到砂河镇中心,
先以一顿火锅慰藉一下疲乏的身心。

饭后,小城已然入夜,
我在夜色下步行了10几分钟,
计划搭乘火车返回太原。
本来相约好一起回太原的老杨因临时接到家里安排的任务,需要再去一趟五台山拜五爷。
我当时还笑他说:"你肯定是朝台的时候不诚心,菩萨看不下去,安排你再去一次"
老杨:"......"
我:"明天拜完五爷记得去小朝台,多上几炷香,多磕几个头"
老杨:"小朝台是怎么走的?"
我:"我打开手机开始解释道,小朝台是......"
......
老杨这个话痨一跟他聊上了就停不下来,
一般聊到后面基本上都是他在讲,我在听。
每次在旅途中遇到这种爱分享故事的人,
我都会做一位合格的听众,
毕竟大家这辈子有可能只相聚这么一次,珍惜这难得的缘分。
最后,我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背包起身:"到点了,不用送了"
老杨看了看我,我也看着他,最后我俩相视一笑。
我挥了挥手,给老杨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尘粒Player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