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秦愍王墓遗址百亩山桃花盛开

明洪武三年(1370年)起,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将地位仅低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就藩西安府。由于秦王在诸藩王中年龄最长,兵权最重,又担负着拱卫西北边疆的重任。“首藩者,宗盟之长”也,故秦藩国被称为“天下第一藩”。秦藩国之大,藩王之多,享国274年,伴随明朝始终,共11代15王,其中除末代秦王因明末农民战争动荡,未能以亲王礼制安葬于秦王墓区外,其余14位秦王均择墓地于西安府城南的咸宁县诸原上,即今长安区大兆街道与韦曲街道范围内。14位秦王、16位王妃和38位郡王,共68座陵墓分布于此。该区域现有明陵墓封土、神道石刻、碑刻墓志等物质遗存众多。按明代制度,各藩始王之后,世子、诸王年满二岁,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讳避墓,称为井,每井安排两营兵护守。明灭亡后,守墓人留下来,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经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和社会变革,“井”和“寨”发展为村庄,所谓“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例如大府井、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十)子井,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和南高寨等,就是当初看护陵墓人员的后人所形成的村落。
明秦王愍王墓遗址位于长安区韦曲街道大府井村东北,是明朝藩王秦愍王朱樉的陵墓。墓冢为圆锥形,坐北面南,封土堆高约20米,周长187米,西北有陪葬墓1座,东南有陪葬墓4座。这5座墓分别为秦隐王、秦僖王、秦怀王、秦昭王的墓葬。从地面散存的黄、蓝釉琉璃瓦片证明,墓地原有大规模陵园建筑,今已不复存在,现墓南神道两旁存有大型石雕14件,均系明初雕刻,造型刻工均极精美,是明代石刻艺术的精品。由南向北,两旁对排,依次有:华表1对,身为八棱形,顶为天禄,高3.46米;石蹲虎1对,高1.54米,宽0.47米,昂首竖耳,站立于长方形石座上;石羊1对(一只埋于土中),高1.3米,长1.3米,呈站立状,双角蜷曲,昂首前视;石麒麟1对,长2.42米,高1.8米,遍体鳞甲,刻工极精,是这批石刻中的最佳作品;石马2对,高1.73米,长2.27米,站于长方形石座上,马身鞍辔齐备;石人2对,高2.9米,宽0.81米,其中武官2人,头戴七梁冠,身着宽衣大袖短袍,腰束玉带,足登云头鞋,挺身站立,双手按剑,神态忠勇:文官2人,头戴无脚幞头,身披博衣大袖短袍,内衣束玉带,足登云头鞋,双手持笏,毕恭毕敬;蹲狮1对,高1.37米,宽1.1米,张口瞪目,其势凶凶,蹲于门阙两旁的石台级上。2003年9月24日,包含秦愍王墓在内的明秦王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明秦王墓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中帝王家族陵墓众多,平时这些名气不大的陵冢孤独的矗立在荒郊野外,少有游人参观。近年来,大府井村东的明秦愍王墓周边种植了百亩山桃花,每年三月桃花盛开之时,游客纷至沓来,为这里增添了一定的热度。而村庄道路狭窄,加之周边拆迁封路,使得到达这里颇为不便,通往这里的东西两条村道经常堵的严严实实,车辆排至一公里开外。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人们欣赏桃花的热情。

明秦愍王朱樉陵墓简介

明秦王墓简介

石蹲虎

石羊

石麒麟

石马

文官

文官

蹲狮

武官

石龟

神道

明秦愍王朱樉陵

俯瞰

南

西

东

北

繁花盛开

游人如织

绽放

明秦愍王朱樉陵

山桃花

蹲狮

石马

石蹲虎

华表

明秦王愍王墓遗址入口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终南三石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