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泰安> 一登泰山

一登泰山

2024-06-25 19:13:38 1605

江苏 七星楼主

五岳独尊唯岱宗,历经封禅享殊荣。
红门上登十八盘,玉顶遥望卅六峰。
宣父曾经小天下,后生此刻临碧空。
桑田沧海多少事,石刻飞流掩青松。

这是我多年之前登临泰山之后所写的一首七言诗《登岱宗》。泰山是我继华山之后的五岳之行第二站。时不我待,岁月荏苒,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很多记忆已经支离破碎或者模糊不清。绞尽脑汁的回忆,终于可以重建当时的大致场景。


一个人也许没有去过泰山,但是他想必听说过泰山。就像一个人没有吃过猪肉,连猪跑都没有见过吗?

还记得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雨中登泰山》和《望岳》吗?《雨中登泰山》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1906—1982)于1961年创作的一篇白话文游记,《望岳》是名列中国古代四大诗人之一的“诗圣”杜子美于736年创作的一篇五言古诗。

也许有人会说,他没有上过高中,这两篇文章没有学过,也不知道。没有上过高中倒是极有可能,毕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高中也不是人人能上的。那退一步说,他应该上过初中吧。

如果一个人上过初中,那么他或许还记得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登泰山记》。这是清朝桐城派文学家姚鼐先生(1732—1815)于1774年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游记。

如果一个人连初中也没有上过,那么他至少知道一些有关泰山的成语吧。比如,老泰山、泰山鸿毛、泰山可倚、泰山梁木、泰山其颓、泰山压顶、泰山压卵、泰山之安、泰山北斗、重于泰山、稳如泰山、安若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根据我的统计,关于泰山的成语远比关于其余四岳的成语多。可见,人们对泰山情有独钟、青睐有加。

平心而论,很长一段时间,除了从这些成语和课文知道泰山之外,我对泰山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泰山名列五岳之一的“东岳”,位于山东。

不知从何时起,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登泰山的梦想。因为我深知,只有登上泰山置身其中,才会对它有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和更加形象的认识。

机遇总会降临于有准备的头脑。大概在2009年五六月的某一天,我们登上了开往泰山的列车。由于时过境迁,具体日期已经记不清楚了。

乘坐了一夜的卧铺列车,我们在第二天早晨到达泰安站,然后乘坐公交达到红门登山口。我至今清晰地记得,这时是星期六早晨的8:30左右。

心向往之、梦寐以求的泰山就在眼前了。我们购过门票,进入景区,沿着登山步道上山。

从红门出发的这条登山线路是最经典的徒步路线,也是众多登山线路中的中线。登泰山的西线是从天外村上山,东线是从东御道上山。

泰山号称五岳独尊,这主要拜帝王的封禅所赐。根据历史记载,很多帝王封禅泰山就是走中线这条线路,所以这条线路也称登封御道。根据史料记载,从秦始皇开始,至少有6位帝王曾经进行过泰山封禅。

树大有枯枝,族大有乞丐。在这些帝王之中,难免有滥竽充数之辈、沽名钓誉之徒。能够有资格封禅泰山的,要么有功,要么有德。偏偏那赵宋皇朝第三任皇帝赵恒功德皆有不足,却非要效法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于是不惜弄虚作假、装神弄鬼,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地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滑稽剧。赵恒没有得到想要的万古流芳,倒是留下了千古笑谈。

赵恒在泰山封禅上这种欺世盗名的奇葩行为,严重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部分地由于这个因素,后世的帝王都羞于与之为伍,他们最多只是祭祀泰山,而不再进行泰山封禅了。作为有案可稽的最后一位进行过泰山封禅的帝王,赵恒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泰山封禅终结者”。

赵恒驾崩后被群臣上庙号曰“宋真宗”,这个庙号其实是对他生前封禅闹剧的一种讽刺。赵恒丝毫没有求真务实,庙号叫做“宋假宗”或者“宋伪宗”似乎更加名副其实。


上山的道路几乎都是台阶,据说有7000多级,一眼望不到头。天气不错,是个大晴天,有些晒,幸亏步道两边有树荫遮挡。

我们初次来到泰山,心中充满了兴奋之情和新鲜之感,难以抑制。我们一边走路,一边赏景,一边拍照。

步行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距离红门大约2公里的地方。步道东侧有一个奇特的山谷,这就是名闻天下的经石峪。

经石峪里安静地躺着一块面积大约两千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面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刻写着红色隶书体的佛经。经石上的字迹圆润有力,应该出自名家手笔。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经石峪北偏西大约30度方向2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海拔八百多米的中天门。这里也是登山半程处:这里距离红门登山口大约4公里,距离山顶也是大约4公里。

中天门近旁有慈恩亭,为1989年台胞陈英杰先生捐资所建。慈恩亭内放置澎湖同胞捐赠的澎湖石,上书碑文,表达希冀海峡两岸早日统一之愿。

继续拾级而上,大约1公里后就是五大夫松。五大夫松旁边有五松亭,在此可以歇息和避雨。我之前误以为五大夫松是五棵松树,至此才知道五大夫松其实只是一棵松树。

五大夫松的名字与“千古一帝”秦始皇有关。《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从此,这棵松树就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字——五大夫松。如果记载可信,那么这棵神树最少也有两千年历史了,堪称“两千岁”了。

五大夫松往上不到1公里就是十八盘。在我的认知中,泰山灿若星辰般的景点中,名头最响的非十八盘莫属。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线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十八盘因地制宜,顺着山势而建,远远望去如一条苍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整个十八盘共计一千六百余级台阶,分为三段: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盘”,龙门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盘”,升仙坊至南天门为“紧十八盘”。

十八盘尽处就是南天门。南天门可谓家喻户晓,不仅《西游记》中一再提及,而且很多地方都有南天门。相比之下,泰山的南天门名气更大,也更正统。泰山的南天门与中天门、北天门合称“三天门”。

南天门建在双峰之间,仿佛天门自开。南天门始建于元朝,后代屡有增建。据说,这里是人界和神界的入口处,凡人用心修炼,在此可以得到成仙、飞升上天。

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我们在此休息。一阵方向不明的风吹过来,让人顿生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之感。

南天门往东就是天街。天街只是个巴掌大的平台广场,却人流如织、店铺林立。这时已经是中午12时左右了,我们决定在此路餐。路餐完毕,我们前往泰山极顶——玉皇顶。

玉皇顶也称岱顶,是泰山的主峰,海拔一千五百多米。泰山也称岱宗、岱岳,其极顶理所当然地称为岱顶。玉皇顶得名于峰顶的玉皇庙。玉皇庙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曾有重修。玉皇庙主祀玉皇大帝,并以此得名,主要建筑有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等。

我向来对宗教不感兴趣,只是在玉皇庙里转悠了一圈,算是曾经来过此地。

站在玉皇顶上,周围的群峰尽收眼底,可以亲身体会杜子美在《望岳》中所说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可以仔细品味孔仲尼曾经说过的那句“登泰山而小天下”。

时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约4个小时,累计拔高大约1300米,路程大约8公里。行程还是比较轻松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虐,只是台阶太多、拔高较多而已。


游览完玉皇顶之后,我们又往返了瞻鲁台,耗时半小时。

瞻鲁台石梁突兀,平展如台,台上有巨石,上刻“瞻鲁台”三大字。瞻鲁台被当地人称为“舍身崖”。千百年来,这里流传着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主题都与“跳崖”有关。

日观峰在瞻鲁台西北方向不远处。顾名思义,日观峰应该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不少喜欢看日出的人们一般是在晚上开始爬山,第二天早晨4时左右到达此处,迎接霞光万丈的第一缕晨曦。

从瞻鲁台返回后是下午14时左右,时间已经不早了。仰观天象,风云突变,有下雨的迹象。我们不敢再指望天气仍像上午那样晴空万里,看来此地不宜久留了,我们必须尽快下山。

为了不走回头路、欣赏别样的景色,我们决定从泰山后山下山。

下山的路线是陌生的,我们之前从未走过,也无导游地图,只能边走边问。从残破不堪的路况看,这里废弃已久、人迹罕至。幸亏山里偶然住有几户人家,他们热情而详细地向我们指明了下山的线路。

一路七拐八绕,经过一片树林,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向东北方向徒步大约2公里之后,我们到了天烛峰。

天烛峰分为大天烛峰和小天烛峰,它们相距不远,隔涧相望,形状近似蜡烛。
整个天烛峰景区是一个长约5.4公里的带状风景区,以人文景观见长。虽然景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已经来不及仔细欣赏了,只能匆匆而过。

徒步大约2公里后,我们到达山呼门。那是一道关隘模样的建筑,墙壁也是红色的。

又走了几个小时,经过龙脊、好汉坡,跨过一条溪水,再过千尺瀑、声声亭、封禅大典广场,出天烛胜景牌坊。下午19时左右,夜幕降临,我们终于走出大山。

经过一个水库时,我们原本打算纵身一跃跳进水库好好沐浴一番,鉴于安全至上和天色已晚,只好忍痛作罢。

粗略算来,下午至少徒步了五个小时,里程至少有15公里。一路走下来,后山的自然风光还是可圈可点的。

至此,为期一天的泰山行程全部结束。

总的来说,这次登上泰山一方面也算得偿所愿,领略“泰山天下雄”之美,一方面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欣赏了一些主要景点,并没有全面地游览,有些美中不足。其实,泰山方圆数百里,景点如遍地开花,没有三两天时间,是不可能玩透的。

泰山不仅海拔高,而且名气大。古往今来,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凡夫俗子中登上过泰山的不乏其人,甚至大有人在。他们留下了不少诗文、石刻、传说,造就了泰山悠久、丰富而鲜明的人文特色。

有意思的是,已故著名新派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在其名著《笑傲江湖》中还“自创”了一个泰山派。作为五岳剑派之一,泰山派以剑法称雄,实力不俗。根据小说的描写,泰山派的剑法有:七星落长空、泰山十八盘、五大夫剑、岱宗如何、朗月无云、峻岭横空。

金庸先生创作《笑傲江湖》之前没有到过泰山,却对泰山的景点如数家珍且烂熟于胸,并借助常人难以想象的想象力,以这些景点命名泰山派的剑招,确实让人由衷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有时甚至会大胆猜测:孔子应该没有上过泰山,因为那时还不具备登上泰山的交通条件。相比之下,我等凡夫俗子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并且还能登上泰山,应该是幸运的。

泰山之中溪涧众多,除了天外村登山线路上的西溪和红门登山线路上的中溪之外,东部有两条无名溪流,北部有一条无名溪流,西部还有桃花峪登山线路上的采石溪等。

如果夏天去溯溪,那么泰山之中的这些溪流也是不错的选择。

泰山有山有水,是个值得再去的好地方。这次去泰山走的是南线和东线。假以时日,一定走个西线和北线。

(郑重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且用于非商业目的;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七星楼主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七星楼主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