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中华龙脊翠云廊,秦岭石海九重天——记2024年6月5天鳌太穿越

中华龙脊翠云廊,秦岭石海九重天——记2024年6月5天鳌太穿越
相关轨迹:丁丁妈 5天鳌太 2024-06-12

看不见尽头的梁……
看不见尽头的塔……
石海冷杉云海羚牛……
事实证明,有空刷刷秦岭大山,绝对比大几千的全身vip体检,更能反映健康问题,心脑血管、五脏六腑、内消化道、四肢五官,走完哪哪都不疼的就是体检100分!
又双叒叕刷鳌太了,依旧是累死的麦积梁、飞机梁、梁123、塔123、九重妖塔(哦不,九重石海)、万仙阵、大爷海……不同的就是不搞夜路了,因为每晚都有秦岭霸王羚牛在夜行,围攻帐篷,4天暴晒+1天暴雨……安全出山!

怀念4年前的4天鳌太,总想再去!
四年前端午夏鳌,回味无穷;前年冬鳌,雪厚下撤;去年计划夏鳌,小伙伴出差,取消!今年6月9日下午,刚从梅里北坡出山,打开手机刷到信号,微信弹出框!
“丁妈,我请到12号的假了,搞鳌太!”
“这么赶,亚贡到丽江得7、8小时,我最快也得明早10号飞机回广州!”
“那要不要晚一天?”
“你就几天假期,晚一天出发就等于要4天走完鳌太,不想夜路走废腿,11号晚机直接飞西安!找栋栋接我们,12号凌晨4点应该到塘口!”
于是,愉快的4句对话决定二刷鳌太!搭飞的回家,忙乎一整天,吃了一顿端午龙舟饭,重装背包里重新换上干净衣物,准备好路餐营餐,换了一双重装鞋,跟西安弟弟电话交代了行程,9号云南~10号广东~11号陕西,行动力爆棚!
作为一个广东人,秦岭是除了船底顶之外最爱重复上去的外线了,很可惜不常住在西安,不然跟上船一样,每周都去溜达!
2020年端午鳌太游记: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66938742

总有山友问,鳌太难吗?
丁妈菜,走得慢,所以实话实说,对我而言,难!
天气变化,难,路况复杂,难!
鳌太线地处秦岭地带,秦岭山脉如同一块巨大的屏风,将我国南北分割。这样的格局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有效阻隔了湿润的海洋气流,使其无法到达西北地区,同时又阻隔了寒潮的南下。在此形势下,形成了秦岭特有的生态系统。受秦岭地理、气候特点的影响,身处腹地的鳌太线阴晴难测,气候瞬息万变,一天体验四季,极端天气也频频发生,诸如狂风、暴雨、冰雹等。
鳌太线路线复杂、多变,途中多是石海、刃脊和角峰。加之线路中气候诡谲,时常有浓雾出现,极大影响了探险者的方向判断。如果评价路况复杂度,这些年西藏、新疆、川西、云南、青甘等各类中高海拔线路,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觉得鳌太路线覆盖的山形地貌,比大多数长线都复杂,无补给、少水源、无信号!
鳌太欢迎准备充分的山友。

线路介绍:秦岭鳌山太白山穿越。
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及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鳌山,位于陕西省太白县,海拔3476米,是秦岭第二高峰。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与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秦岭最高峰。由鳌山沿海拔最高的秦岭山脊徒步至太白山,被户外界称为“鳌太穿越”。 鳌太穿越是陕西户外乃至全国的顶级徒步线路,也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6公里,标准大鳌太的实际穿越行程在70-100公里左右(下山方向不同,实际距离不等)。
鳌太穿越,海拔高度由起点太白县塘口的1740米上升至鳌山标志塔3475米,经太白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3767米。鳌太负重徒步,大部分路程行走在冰川遗迹地貌中,刃脊横切40%+巨石阵30%+跑马梁(高山草甸+石块)30%,途中需翻越十几座海拔3400米以上的高山,有较大的强度和难度。
沿途动植物种类丰富,石海遗迹遍布,气候复杂多变,一天有四季,遇到狂风、大雨、冰雹、暴雨、浓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穿越往往就会变得十分危险!

鳌太大交通
进山:高铁或飞机到西安,包车2.5小时,非常方便,或到西安汽车站坐大巴到太白县塘口镇!另外还有苗圃进山口,没走过,具体不清楚!
出山:根据出山口不同有区别
(1)督都门、铁甲树或厚珍子出山,包车到高铁站,若督都门包车去机场,车费似乎是800元;
(2)太白山景区大门出山,计程车去高铁站,或者400元包车直接到西安机场,2小时就到;
(3)羊皮沟出山,包车去高铁站,或者包车去机场,包车似乎是600元。

5天鳌太重装穿越里程碑
Day 1 6月12日 多云 9.25公里
塘口登山口(陕水集团项目部)6:40
第一次过溪:6:53 7:17
休息平台:10:09 10:39
火烧坡:11:48
2900营地:13:16 14:30
盆景园营地:16:30
累计爬升:1860米
累计下降:165米
营地海拔:3323米
Day 2 6月13日 多云转雨 13.25公里
盆景园营地:8:15
白起庙:8:35
旧导航架:11:00
新导航架:11:20
药王庙:13:10
麦积梁:14:45
胸罩石:16:02
切完麦积梁:16:08
水窝子营地:16:55
累积爬升:392米
累计下降:492米
营地海拔:3173米
Day 3 6月14日 晴天 14.2公里
水窝子营地:7:35
飞机梁(山友遇难纪念币):9:04 9:35
下到坡底:10:28 10:55
梁1:11:10
午餐:11:55 12:25
梁2:12:40
梁3:14:20
横切完梁3:15:28 15:35
2800营地:17:14 18:50
南天门草甸营地:21:00
累计爬升:1050米
累计下降:935米
营地海拔:3209米
Day 4 6月15日 晴天 13.65公里
南天门草甸营地:7:20
金子塔:7:54
塔1:9:12 :9:24
塔2下垭口:10:32 11:05
塔2:12:05 12:35
塔3下垭口:13:35
横切完塔3:14:03
西源:14:33
九重石海底:14:46 15:20
九重石海顶:17:08 17:42
东源营地:6:40
累计爬升:711米
累计下降:840米
营地海拔:3159米
Day 5 6月16日 全天下雨 18公里
东源营地:8:20
万仙阵:9:40
雷公庙:10:00
大爷海:13:10 14:00
文公庙:15:30
天圆地方:17:50
聚仙阁:19:50
累积爬升:678米
累计下降:1135米

终于又见进山口!
一个通宵跨越1800公里,6月12日早上6:40,终于从广州顺利到达陕西太白县塘口村的进山口,距离我走梅里北坡从云南亚贡村出山,还没60小时,期间海拔从4500米(坡将)~3200米(亚贡)~15米(广州)~1800米(塘口),突然觉得时间真够用,只要思想不滑坡,总能匀得开。
陕水集团项目部登山口,其实有人见到我们,但不知道啥原因,没有阻拦我们登山!
很熟悉的第一个过溪点,林子比以往密了很多!这里已经算是成功进山,被阻拦进山的几率很小了,通宵赶飞机加搭车,12小时没吃过东西,赶紧卸包啃了面包牛奶!休息10分钟,继续一路折腾,沿着水管爬升,绕过陕水集团地盘,正式进入鳌山急升坡段!第一天1800爬升,9公里!

鳌太穿越 Day1 9公里 爬升1800米
塘口~火烧坡~2900~盆景园草坪营地
四年前4天鳌太,第一天营地在水窝子,全队7人直接走到半夜11点,以至于药王庙看完日落之后就黑灯瞎火切麦积梁下水窝子,啥风景都没看到。因此这次计划调整为4.5-5天完成,第一天营地计划放在药王庙!
谁知道老天爷还是喜欢考验我们,飞机误点4小时,凌晨4点才到西安机场,马不停蹄坐车到进山口,已经6:30,天色大亮!也顾不上跟熬夜接机送我们来塘口的弟弟客气了,也没法细想进山口会不会被人拦下,总之下车背起包就冲!许是人品好,塘口工地的人看到我们也没拦下,顺利进山!
本已通宵未睡,而我更甚之,9号梅里北坡出山,坡将~亚贡~德钦~丽江,10号丽江~广州回家过端午节,11号安顿家中事务,打包营餐路餐背包,赶晚上8点一直延误到12号凌晨的飞机,广州~西安~塘口,早上6:30下车起包,爬升瞬间就想下撤了!
塘口水管段后的急爬升,许是这些年少人走了,急升坡的林子茂密了很多,一路开满各色小花!路迹很清晰的,一路爬升,走哪都想坐都想躺,又虚又累!
原本计划4:00上山,还能在天黑之前赶到药王庙,现在晚了近3小时,不想走夜路,于是将营地临时调整在盆景园!



走鳌太赶庙会
非周末走鳌太比船底顶遇到的队伍还多!
第一天就遇到从23公里上的两支一天穿队伍,陕西本地山友。大哥们热情地告诉我们前面还有两人走大鳌,因为他们盆景园没找到水源,因此有一个状态不好,应该在水窝子下撤。反穿一天线的大哥在导航架还支援他们两支水,好人啊!
第二天在盆景园出发没多久遇到一队3人咸阳90后小伙子,与我们同一天苗圃上山,后续2晚都在一处扎营。第二晚在水窝子营地遇到前面提及的计划下撤的两人队伍。
第三天遇到晚我们一天进山的山东话痨男生solo (哦,不是solo ,是约不到伴),同行同宿一天一夜,因为他赶4天出去,因此第四天就分开了。
第五天在大爷海遇到比我们早两天塘口进山的4人队伍!简单闲聊,可能因为天气原因,他们还要再走多一天,8天从羊皮沟出山。
走鳌太如赶庙会般,一路都能见到人,有鳌太经验的基本不用约大队伍,路上不寂寞!

老铁标哥许是水土不服,爬坡拉肚子2次,躺着就能睡着!第一天近2000爬升,背负也重,走哪坐哪!

哎,仍旧是这块牌子,4年前游记对此提了很多建议,就是没领导愿意看见!

过了警示牌,后面就是冷杉林缓坡!
海拔2000+的冷杉林都比较高大,而到了3000米海拔的大梁上,冷杉林就大概只有2、3米高了!可能因为大梁风大,也可能因为温差大,梁上的冷杉一般不会笔直向阳,都会长势奇特!


冷杉林的静谧

秦岭药王茶
药王茶是一种高山野生茶,因中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中华养生鼻祖”——“药王”百孙思邈在秦岭太白山潜修期间发度现并终生饮用而得名。其源植物学名叫白毛银露梅(华西银腊梅),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野生于秦岭太白山海拔3000米左右的的高山草甸区域。
据《秦岭植物志》《太道白本草》等文献记载:药王茶“性平味微甘,入心肝脾经。清暑热,益脑清心,健胃,化湿,明目,调经”。
现代多用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失眠,心烦及软化血管等,可长期代茶饮。

这里是四年前我们遇到最早参与鳌太开线的药农大哥的地方,他碰巧上山采药王茶,药王茶的白色小花开满枝条,如大海波涛上的白色浪花一般,很美!
采药王茶的药农会在6-9月上山采摘嫩叶,绝不会伤害原株,因为他们知道高海拔能长成的植株,需要岁岁年年!
同样的季节,烈日下的白色小花在镜头内反倒不显现了!但蓝天白云总归是好天气,走鳌太最怕就是天气不好!


随着爬升,视野越来越开阔!

秦岭冷杉,植物活化石
秦岭冷杉是松科、冷杉属植物,乔木,高达50米!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及甘肃南部海拔2300-3000米地带。
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于秦岭,天然更新较差,加上过度采伐,分布面积日益缩小,植株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



冷杉树皮,树皮的作用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在植物的皮里有一层叫做韧皮部的组织,韧皮部里排列着一条的管道,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是通过它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
有些树木中间已经空心,可是仍勃勃生机,就是因为边缘的韧皮部存在,能够输送养料的缘故。如果韧皮部受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新的韧皮部来不及长成,树根就会由于得不到有机养分而死亡。
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道理就在这里。我觉得只要爬坡,我都会伤心,下坡则伤身,十上十下后,我就身心俱疲,发誓下回再也不来了!然而,千万别相信丁妈的发誓……什么叫好了伤疤忘了疼!反正秦岭我会来了又来!咔咔!



鳌太也会反的!
虽然爬升渐缓,但第一天背负40+爬升1800米,还是相当累人,所幸天气很好,林子负离子也多,气温适中,3000米海拔走得很舒适!
虽然3000米只为中海拔,但很奇怪,鳌太让不少人有明显高原反应,暂且不提气喘拔不动腿这类跟体能有关联的症状,单是头疼,就不少人有明显体征!
这回早我们2小时塘口上山,水窝子下撤的两位兄弟,就有头疼症状。不单纯他们,四年前端午,我们广州7人队伍,有2人全程严重高反,茶饭不思,另外2个啃头疼药,这还是在西安休整一天,在塘口睡一晚,山脊线没有大风的前提下,队员发生的状况。所以每个人对海拔适应能力不同,建议第一次走鳌太的伙伴,合理安排行程,了解自己了解行程,成功穿越!
经过这几年高海拔线路的锻炼,基本4000米以下我都能很快适应,但上了4000以上,也会有晚上睡眠不安稳的状态。不会头疼,就是闭眼睡不着,尤其是每天只走半天,7、8公里的时候,时间太多,喝茶太多,尤其喝单丛!哎,刚结束的梅里北坡就是如此,硬是睡不着!以后只能喝红茶,广东清远英红九号,价廉物美!



走不动就坐吧,人得了解自己的节奏,不硬扛,才能户外长久!只要不卸包,不会坐超过5分钟,在身体冷僵硬之前继续出发!


抱树!


6月天气好,随手都是葱葱绿意!冷杉的新芽簇拥着生长,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美感。对我而言,这些都是好营地,走着走着就想扎营。
户外时间越长,积累线路越多,就越没有内卷欲望,越发追求随心所欲、随遇而安,走不动就扎营,天气不好就下撤,心情好就走多几公里,怎么舒服怎么来!以至于这两年经常驱车4小时到了进山口了,也能转身跑去泡温泉摆烂!


最后一段陡爬升,然后就到达盆景园啦,大梁风光无限好,继续冲!


游记“作句”
身旁耸立着一株株高大的冷杉,一株一株挨得井然有序,每棵笔直细长冲向天空,向四周伸展着碧绒绒的枝叶,绿色森然。
(先自个打个冷颤!)
我就适合写故事,讲起故事我的笔就飞快,尤其别人眼里鸡毛蒜皮的事儿,我特别爱从大白话中咀嚼出味道!
特别不喜欢修饰性语言!每次用形容词造句,都会把自己写出一身鸡皮疙瘩!但游记毕竟得让读者身临其境,除了行程里程碑等关键数据得体现,可供山友们可以参考之外,偶尔的词藻修饰,还是要有的,不能全篇“美”“好美”“非常美”,显得我这个理科生多没文化!
所以游记中凡有的“作句”,可是我憋了2分钟才造出的句,美不美不得而知,总之我憋出来了,硬憋出来的文化!

俏皮的小白花!
这个镜头我很喜欢,就是拍的时候很费劲,背个大包还得趴下来,跟小花水平角度拍摄,重新起来就得喘,幸好不是4500米以上海拔,否则我绝对不会因为一朵小花俯身拍照,完后还让我两眼发黑,顶冒金光!

正式步入盆景园

几株已然凋零冷杉极为奇特,高而扭曲的主干,稀疏而错落有致的枝杈,残雪似的枝条,酷似一组远古时代的化石。


老铁身体核心力量很好,上了中高海拔外线重装才用登山杖,平常2-4天省内线路,总是一手拿手机拍照一手瞎瞎晃,套上半指手套逛公园似的,除非涉水路段,他才会捡根棍子或者砍根竹子,装模作样杵一下!
我不行,无论啥线路都全副武装,除了省内钻密林我不用登山杖,走船线必须一根,否则心不安,脚抖,4天以上重装线就得两根登山杖,走累了不卸包登山杖杵着休息!自身核心力量不行,尤其下坡,老骨头不得马虎,即使如此谨慎,也每年都会崴一次脚,但基本2周能恢复上山!






紫色的高山小叶杜鹃?
查了很久百度,始终没100%确认,这个季节秦岭漫山遍野都是这种紫色花花!花型很漂亮,重瓣,只是比我印象中的高山杜鹃花朵体型小很多,所以无法确认!如果是高山小叶杜鹃,那就是国家二保!哎哟,秦岭哪哪都是一保二保,就是人不被保,所以被禁止进入!
高山杜鹃的花语,“永远属于你”、“爱的快乐”、“鸿运高照”、“奔放”、“清白”、“忠诚”、“思乡”、“繁荣昌盛”、“友谊长存”等,这些花语不仅表达了爱情的美好,还寓意着忠诚、纯洁、勇敢追求、希望与坚强等深刻的意义。美丽的花朵和坚韧的生命力,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
有熟悉秦岭花卉的山友们帮忙确认一下咯!


银莲花
生长于海拔1000-2600米间山坡草地、山谷沟边或多石砾坡地,喜光照,喜温及冷凉气候。
以罗马神话中花神芙罗娜的美丽侍女阿莲莫莲命名。它的花语源自希腊神话。这则神话是说,嫉妒阿莲莫莲(Anemone)和风神瑞比修斯恋情的芙洛拉,把阿莲莫莲变成了银莲花。
银莲花的花语: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那么的美好的。也许,你的爱情是那么的凄凉,也许,你所爱的人爱的不是你而是爱着别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你可以送银莲花给她或他或是给自己。
因为银莲花的花语为:失去希望、淡薄的爱、被抛弃。刚好跟高山杜鹃的花语相反!两种花长在一起,相比之下,作为草本的银莲花真的脆弱很多!





盆景园草坪营地,羚牛夜袭
第一天背得重,慢慢挪,下午4点到达盆景园草坪营地扎营,走不动了,扎营。
梁上的水源最近捉襟见肘,只能步行来回1公里去苗圃那边上的盆景园营地水源地打水!夏鳌最大的问题是天气,其次就是营地水源,除非数天雨或者四季泉水,不然暴晒后的石头山脊线存不了水!
自从6月5号出发梅里北坡,就一直没睡好!许是今年第一次上4000米海拔,许是带了气垫太吵,每天走几公里路,中午到营地,喝茶聊天,但入夜后辗转难眠,每晚大概只有4小时间歇性睡眠!
回到广州休整1天(洗衣服、换装备、准备路餐营餐,太忙),立即开赴鳌太,熬夜熬飞机熬汽车。连续近十天的低质量睡眠,导致身体消耗太大,即使把计划营地提前到盆景园,还是觉得太累,天都没黑就睡着!奇怪的是鳌太每晚都睡得很好,除了两晚被大东西半夜弄醒!
半夜12点帐篷外突发声响,哼哼、嘘嘘、粗跩的吐气声吓得我全身绷紧!没听说盆景园有熊瞎子哈!悄悄掀起帐篷摸黑看看,嚯嚯,秦岭羚牛!独行,必然是雄性,秦岭霸王,国家一保,惹不起!
我闷声不吭,它在帐篷外不断摸索,互相对持,谁也看不懂对方实力,将近一小时,都熬不住了,散会,哎……

鳌太穿越 Day2 13公里 盆景园草坪营地~白起庙~导航架~麦积梁~水窝子营地
678三个月在西部爬山最大的好处就是白天时间足够多,日升5:30,日落8:00,光阴荏苒!
虽然半夜被羚牛嚯嚯了一小时,但盆景园的红日东升,映红了帐篷,让我们忍不住在海拔3000米寒风中,倔强地从帐篷拉开一条缝,探出脑袋伸出手机,抓拍秦岭大梁草垫的红晕!


Day2 13公里,爬升不多,继续酣睡到7点,煮早饭整装拔营,8点15分出发!
盆景园,一片大梁上低矮的冷杉林,长年的南北对流暴虐风雪,让这片石缝中艰难存活的林子,身姿婀娜,屹立不倒!





盆景园,神之造物
真心佩服鳌太线路里程碑各个名字的取名者,名字取的恰如其分!盆景,人工造物,为的就是将自然景观浓缩在一盆盆的微观盆栽中。而鳌太的盆景园,就如天工造物,每一株都形状各异,婀娜多姿,让人着迷于一朵蓝天白云之下,草甸石缝中的美好景观!神之创物与人之创物的最大区别,就是盆景裁剪的工具是风是雪是火是时间,是生机也是死亡,经历数万年,终成此景!
印象中,国内线路还有一个地方也能称之为盆景园,那就是乌孙过了溜索之后的那段长爬升。每一块巨大岩石上,都会倔强地长着一棵松柏,这一段是能让我二刷三刷乌孙的好地方。虽然天堂湖很美,但神之创物并不仅仅在于高山湖泊,更是挥手于坚硬与温柔相和谐的松石!关键,那里哪哪都像营地,经过就不想再挪步了!



四年前也是在端午前后踏足这里,巧逢雨雾,一片灰蒙蒙中游走在这片奇特山脊上,无感!
这回早上8点的太阳已然灼热,满山的低矮杜鹃匍匐在石缝中傲然盛开,与冷杉林石头构成柔美与冷硬的完美交融!




刚出发没多久,身后突然串出3位黑衣黑包男生,简单了解,他们跟我们同一天苗圃进山,今天打算去2800扎营,25公里,不打扰他们了,赶紧赶路!




白起庙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陕西眉县人。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还常将其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
六朝以后,白起被道教纳入神鬼谱系,逐步得到抬升和神格化,到元末明初时入列仙班,成为神将。

丁妈最擅长的瞎想
曾经偶尔刷到一对夫妻的短视频,丈夫问妻子,如果对日再战,她选古代哪位名将为统帅,哪位为先锋?妻子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撇了一眼丈夫,悠悠的说,统帅选白起,先锋选常遇春……
当时看到这里,我直接把嘴里喝着的茶水给喷出来,这个妻子太狠!有见识!
第一次听到白起名字,并不是历史课本上,就是在四年前的4天重装鳌太路上,距离起点塘口大约11公里的路边,6月遍野的小鲜花上有一座白起庙,时隔2300年,如今也只剩下白石垒起的墓志铭!许多走鳌太的山友行经此处都会点根烟,俯身跪拜!
历史学家常常为了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功过发生龃龉,争论不休!其实,后人无法轻描淡写置喙历史对错,但争辩倒是关于学问不断补充的必要过程,历史的厚重,为的就是让后人引以为鉴!
因为白起是战国名将,今年3月底就发神经去走了四川境内的金牛道,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先秦古蜀道了,看看存活2300年的古柏,走走行军石板路,摸摸拦马墙栈亭,想想历史……
丁妈又跑题咯!



秦岭梁上的猴头高山杜鹃,虽然矮小,但盛放也很娇俏,花期6月中,比船底顶的猴头杜鹃晚大半个月!










天气有点想下雨了


黄色的是金莲花,听说小五台很多,但花朵大一些,有机会也去看看,背三天水,这还是能力之内的,毕竟经历过十天重装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对于背水,一人12支550毫升,有经验!



终于到达导航架



刚过导航架,天气就开始变了,方才蓝天白云,瞬间就乌云盖日!

差点顺着大路就下山了,赶紧往左切回来!

鳌太的天气说变就变!

竟然在药王庙又见到早上在盆景园碰到的三个90后(或者00后)咸阳男孩,他们今天计划目的地是翻过麦积梁、梁123,去2800扎营,当时我们也不耽误他们行程,打招呼后他们就飞走了!
11点接近药王庙的时候,突然下雨,我们赶紧穿上雨衣在风雨中啃完路餐,继续前往药王庙,竟然在石头庙前又重遇了这三个陕西男孩!
哈哈,他们原来差点想在石洞里躲雨扎营了,遇见我们恰好停雨,因此随后两天基本都在同一营地!







后生可畏
今年6月跟90后甚至00后年轻人,无论是云南梅里北坡还是陕西鳌太,接触很多,感触深刻!低调、风趣、内秀、有礼,是他们最大的标识!
其中一个咸阳男孩在营地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哎,心高气傲,冬鳌走了两次都下撤了,夏鳌却一次都没走过!”
真挚的脸庞,妥妥地自黑!其实他们实力非常强,每天晚我们1小时出发,总能超越并提早1小时到营地!当其他队伍的人聊天说起户外群或者网闻中的户外趣闻户外大神,他们也仅仅低调补充他们熟悉的线路,从不插嘴评价户外是非!直到说起某位大神近况,他们才漏嘴这次是为了陪同伴圆梦鳌太,才不得已拒了大神行程邀约,放了飞机!
因为第五天天气预报暴雨,第四天他们到达东源营地之后,继续赶了几小时夜路到大爷海,因此第五天比我们早几小时下山,下山后立即微信我们了解情况,虽然年纪轻,但非常细腻懂事!



哎哟,掏手机,拍一张

嗯,效果不错!


终于看清楚麦积梁



麦积梁,四年前鳌太,第一天摸黑横切过去的,怎么攀爬石头都已经迷糊了,下水窝子的时候眼睛困得差点闭上了!这回弥补了遗憾!

麦积梁很大风,雨停了,收拾好雨衣继续赶路!










远处的梁就是盆景园

终于横切过来了,累坏了!


前方乱石坡后就是飞机梁,那是明天的行程了,现在下垭口,再往左边林子方向下行,水窝子营地就在下面!


水窝子营地
下午5点到达水窝子营地,今年水量比同期减少,只有在山谷低洼处的林子旁营地才找到水源!
哈哈,高压锅白米饭、节瓜瘦肉汤、辣椒炒牛肉,开吃!咸阳小男孩一路小跑下林子,把冬鳌藏起来的小米和糯米带上来给我们补充,以防我们没带够食物,看见我们的营餐,就问我们到底背了多少斤!同样都是40+斤,他们每人背了6+1天的方便面卤蛋、香肠,可惜他们太腼腆,怕我们肉不够,没来一起开炉,有机会来广东,我们负责筹备船底顶腐败大餐,招呼西北客人!

水窝子也遇到与我们同一天塘口上的2人队伍,一个状态不太好,一直在帐篷内没见到,他们俩计划水窝子下撤,而水窝子下撤据闻是秦岭四虐之一,下降2000,望他们安好!
又是天没黑就呼呼入睡的一天,不走夜路,真好!

鳌太穿越 Day3 水窝子营地~山友遇难纪念碑~飞机梁~梁1~梁2~梁3~2800营地~南天门草垫营地,爬升1000米,下降850米,14公里
鳌太的石海源于冰川世纪,而大石头的横切与爬升,大多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天,从飞机梁开始,梁123塔123,到九重石海,这两天的行程对于长胳膊长腿爆发力好的山友来说简直是享受,对于我这种短胳膊短腿爆发力弱的人而言,就是累得不行了!下雨下雪这两天的路就不好走了,尤其冬鳌,山腰横切基本看不清楚石头与石头缝,陡峭的山腰是很要命的,因此很多带冬鳌的大神会选择冬天走山脊线!
冬天的秦岭,我只爬过两次,一次是太白小南北,铁甲树~南天门~三爷海~二爷海~大爷海~大小文公庙~太白景区。一次冬鳌,还没上盆景园就因为雪厚下撤了!
随着鳌太线路的愈深入了解,愈发认同冬穿必须由强大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冲动拍脑袋出行的都是不计后果的!






背后是昨天走的路





鳌太遇难者纪念碑
从水窝子营地重新爬升到垭口,就进入飞机梁的石海爬升段,山友遇难纪念碑就在山顶!与四年前来这里不同,纪念碑处多了一个相框,照片中的鲜活人儿似乎仍在昨日,星芽!
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星芽在户外相见,是在五年前的贡嘎大环,那时候我带上女儿丁丁,与标哥子鹏四人同行,翻过垭口后,碰到了星芽小妹妹!青春、单纯、耀眼的小姑娘,小小的身躯驮着大背包健步如飞,仅一面就印象深刻,甜甜的柔柔的微笑,骨子里却沁透着坚强!打那以后,也只是在朋友圈、户外网闻中获得她的信息了,直到2年前的那一天,惊闻星芽在盆景园遇难了……
不深爱户外的人,很难理解这份对大自然的执着,更难理解这份热爱背后的艰辛以及风险,我讨厌是非,讨厌事后因果,因此从不活在户外群中,单纯热爱就好!经历过挚友的离去,才愈发珍惜每一段友谊,即使在天的那边,他们的音容笑貌,依旧如星空般闪烁!
遇难者纪念碑前添两块秦岭石,放一块巧克力,希望星芽不饿!





天气太好了,蓝天白云







鳌太能捡很多人!
过了鳌太遇难者纪念碑,开始横切飞机梁的时候,捡到一个山东话痨小哥哥,阿飞!
比我们晚一天进山,他计划4天完成,因此只同行了这一天,后面第三天他赶往大爷海扎营,我们在东源,就分开了!
估计跟我们同行的一天,他说的话抵得上他全程在山里的自言自语!当我们问他,是solo吗?他傻笑回复,不,不是,只是约不到伴!
山里总遇见有趣的人!










我已经成功把山东小哥憋S在我身后,让他往前走,他要聊天,因此一路走一路聊,似乎也没那么累!

梁123很不好走,除了一些草地路径,基本都是石海横切与攀爬,若对比塔123,我倒觉得塔123稍微好一点,因为塔1石海横切虽然也长,但塔2登顶后,塔3基本是土路横切,比起巨石横切或攀爬要轻松很多!






终于,2+3+1,6人,天南地北,呆在一起休整了!









穿过冷杉林,下行垭口位置就是2800营地!

2800营地
2800营地是一个大垭口,山泉水水源,适合大队伍扎营,但如果后半程需要2天完成,我们基本会选择多300米爬升3公里路程,在南天门营地或者南天门草坪营地扎营!
由于一路上几大营地都缺水,因此我们在2800营地吃了饭后,再提5升水,上南天门草坪营地扎营!

还有350米爬升,3公里


夕阳透过冷杉的枝叶,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准备日落了!


从2800到南天门,经过2、3个适合扎营的开阔草坪,如果对水源没有要求,或者已经打水上来,选择这几个营地远比南天门好,南天门唯一好处就是有水源!



3公里,350爬升,累死人!


南天门草坪营地,羚牛又来了!
这一天的攀爬有点酸痛,虽然食物已经减半,但负重鳌太的确不容易!南天门营地,跟记忆中一样,太少帐篷位置,大约就4-5顶!陕西三个小伙子和山东小伙已在那里扎营,我看了一下营地,咬咬牙,继续爬,既然背了5升水,也吃过饭,就不贪图这里的水源了,继续爬升50米,到上面接近石海的草坪找营地扎营!
寒风中选择开阔的草坪扎营,虽然营地有点倾斜,风较林子里大,但毕竟累了,钻进帐篷没一会儿就沉沉睡去!
凌晨又被已然熟悉的喘息声吵醒,这回不会毛骨悚然了,因为路上已经看到脚印,以及大块被拱成窝窝的草坡,静静地掀开帐篷一角循声望去,一大一小的黑色身影进入视线!
亲爱的羚牛,好奇完就走吧,不陪你闹腾了,我要继续睡觉了!

清晨醒来,掀开帐篷,不远处的冷杉枯木,张牙舞爪,像森林木巨人般,形态各异,十分有趣!

今天任务艰巨,不能太晚出发!
山东阿飞因为要赶去大爷海,所以他比我们早30分钟,早上6:30就出发了,没有了我们的谈天说地拖滞,估计他憋着一肚子的话,不停不歇14小时,晚上8点后能赶到营地!

回望昨天的营地,很不错的地方,可以看到日落!

终于在白天捕捉到羚牛了,远远的,4只庞然巨物!


它们在很远呢,拉镜头才拍下来的!

鳌太穿越 Day4 南天门草坪营地~金字塔~塔1~塔2~塔3~西源营地~九重石海~东源营地,爬升800米,14公里
鳌太石海的岩基是酸性岩浆大规模侵入形成的太白岩基,主要为花岗片麻岩。这种岩性坚而脆,并存有裂隙,使得岩石容易在风化作用下破裂成小块。在第四纪古冰川强烈作用下,水蚀、冰碛形成了一整套冰川地貌。鳌太地区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水的冻融作用频繁。岩石在反复的冻结和融化过程中,裂隙不断扩大,导致岩石崩解破碎,形成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为雪线上积雪溶化的暗流(浅层地下水)的作用下,沿着山坡向下缓慢滑动,形成扇形岩屑坡,即流石滩——石海!
由于姥姥一大家子几十口人都住在西安,所以经常去十三朝古都,这嘎达地方的人说话比较直愣,即使心里是关心,嘴上吐出来的都是硬话!所以我总笑称跟陕西人打交道,就跟太白石海一样,又硬又糙又难,但摸准路子,又非常好走,至于怎么好走,得经历过才知道了,不剧透,哈哈!
第四天的任务就是翻越塔123和九重石海,与第三天行程相比,距离差不多,爬升少点,耗时也减少了。因为第五天天气预报大雨,咸阳三人小队和山东小哥,夜路赶往大爷海扎营!东源往大爷海耗时大约4小时,晚上夜路估计得6小时,连续走了4天,累积体能消耗大,每晚都能挨着枕头秒睡9小时,毕竟鳌太的强度放在那里,因此我们依照计划扎营东源!



塔1前的金字塔

翻过南天门的小型石海,远远的就是今天第一个难点——塔1,真的很长很长,看着手机轨迹,怎么走都没到塔2。



上上下下,幸好天气给力,能看得清楚路迹。偶尔有草地路径,偶尔有泥路路径,遇到成堆的大石头,挑崖石面上带点黄色泥印记的走,就对了!
基本不用看轨迹,不会有太多偏差!前辈们还会在某些特殊地方压丝带,或者堆玛尼堆,很贴心!


这几天一直在讨论秦岭的山沟,无水,有机会都走走,多好!习惯走船底顶的山沟沟,对于登顶山脊线也就秋冬天爱走,夏天大多数往山沟里钻,夏天的南方峡谷线,很漂亮!



前方还是塔1,接着是塔2,再翻过去就是塔3,塔3被挡住了,现在看不到。
塔2需要登顶,塔3就是横切,路好走!






塔1还没走完,又被晚1小时出发的咸阳小队超越了!年轻真好,噔蹬蹬,步伐有力坚定!







横切完最后的塔3,对面的远处峰顶就是九重石海!

过了这段石海,后面就是横切山路,相比之前的塔12,好走很多!再翻过起起伏伏几个小垭口,就是九重石海前的西源营地(无水源)!


西源营地,吃饱了再爬!

在西源营地休息10分钟,终于开始爬九重石海!


渺小的人儿

九重石海会崩盘吗?
顾名思义,石头像是**般密布在大地上,如同层峦叠嶂的石阵组成的大海,杂乱的砾石大小不一,巨大者堪比汽车,细小者如同锐刺,重装攀爬九重石海时,对体力有要求。
很多人说攀爬九重石海,是徒步生涯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会因为极度疲乏与绝望,而失声痛哭起来。这不免有点夸张啦!如果一天内穿越塔123,然后再继续九重石海,强度是有的,大概需要90~120分钟登顶。
九重石海会崩盘吗?我只走过夏鳌两次,两次都是塔123和九重石海连走,冬鳌上山一天就下撤了,所以总结并没有太大说服力!但个人觉得,如果头一晚在西源扎营,起包就爬九重石海,感受会轻松一些,体能好的60分钟就上去了,大石头比想象中稳妥防滑,下雨天下雪天除外,任何难度都不能说S,只要天气不好,难度都会倍增!
所以是否崩盘,主要看行程安排,4天重装穿越当然比7天难,冬鳌当然比夏鳌难,关键了解行程,做好规划,提前了解天气预报,团队互帮互助,自己得有信心,遇事冷静理智,鳌太山神会眷顾的!


登顶,好大风,缩在石头缝间休息一会,赶紧下东源,4公里!


东源前的花海垭口

东源营地
小夜灯是为了驱赶熊的,东源有熊,上回遇到过!不得不说现在的天气预报愈发准确,刚吃好饭就开始下雨!
这回带了4个230火枫高原气瓶,还是去年想二刷鳌太的时候提前寄过去给小弟的,这回上山后上气总不顺畅,不得已在东源捡了3个别人的废弃气罐接着用,因此最后背包里背了7个气罐下山!去年国庆后走贡雅探线,因为煲汤太多,6个450气罐没带够,迫不得已中途下撤!
综上所述,以后还是得预备N+1气罐,宁可背多,也不能装备不足,以防万一!

第五天早上,穿上雨衣,出发!

鳌太穿越 Day5 东源营地~万仙阵~跑马梁~拔仙台~大爷海~大文公庙~小文公庙~天圆地方~聚仙阁 18公里
“明天暴雨,我们连夜去大爷海!”嘿嘿,西北人怎么这么怕下雨,说好了这回不走夜路,上回4天鳌太走了2晚夜路,这回5天,坚决不重蹈复辙!
东源是曾经遇到熊的,由于是水源营地,同时也是督都门短线的营地,往上爬升就是万仙阵和跑马梁,没适合避风林子营地,因此多团队在东源扎营,剩余的气罐垃圾也比较多!走6、7天夏鳌的团队也有选择在九重石海前的西源扎营,但无水源!
第五天就能出山咯!三条路可以挑,羊皮沟、太白景区、督都门,当然还可以绕铁甲树下,但那条路估计得6天完成!
羊皮沟上回四天鳌太走过,雨天一路泥,滑着下去的;太白景区冬穿下去过,台阶路走废人,但夏天有缆车和园区车,相对羊皮沟好走很多;督都门没走过,也是三条线路中最短的,不用爬升上万仙阵、大爷海、大小文公庙。
我个人倾向选择督都门出山,但搭档认为下雨天走景区最安全!好吧,就是这么一个决定,第五天差点让我徒步60公里水泥路……

万仙阵差点走错路!
下雨天撤营繁琐,我7点多收拾好东西先出发,留下标哥清理现场,他走得快,无需多少时间就能赶上!
一个人雨雾天气走万仙阵还是有点怂的,于是走走停停等等,但仍在万仙阵到雷公庙之间走偏,找不到路迹!重新看回轨迹才纠正过来!
毕竟万仙阵是鳌太遇难人数最多的地方,有点玄!

跑马梁上大爷海有一段长爬升,虽然背包已经减少10+斤物资,但因为背了数瓶水、5个气罐和剩余路餐,仍过30斤,下雨也没法随时席地而坐,中午到达大爷海,鞋子全部湿透,明明穿了雪套,叶不知道雨水怎么灌进鞋子!

大爷海
由于去年拔仙台出事,景区一直关闭小文公庙以上区域,因此从大爷海~大文公庙~小文公庙都是没有游客的,只在大爷海遇到早我们2天进山走鳌太穿越,借宿铁架床的4人队伍。大爷海住宿150元一人,条件艰苦,但总能遮风挡雨!
赶紧让大姐炒两个菜吃饭,又冷又饿,2点才重新出发!


鳌太云海
出发前师弟阿烽问我鳌太有啥景色,我压根想不起无穷无尽的石海,就记得冷杉林和云海了!
果然鳌太的云海从来不让我们失望!前面4天没看到云海,第五天下雨又让我们遇到了!壮观厚重、此起彼伏、变化莫测,秦岭就像浮在云海上的诺亚方舟,我们在云端漂流!






小文公庙前,傻眼了!
因为没有手机信号,仅仅在大爷海能连上WiFi,我们对下山时间大意了,总以为下午6点前到达小文公庙的天圆地方(秦岭南北分界),就可以搭上缆车,再在聚仙阁坐上7点末班园区接驳车,就可以完美出山!
如若在大文公庙得知太白山景区当天因为恶劣天气,闭园一天,我们当时就应该转明星寺往羊皮沟走!疾步流星赶到小文公庙,就见到保护区护林员笑嘻嘻往我们走来,我赶紧问缆车还有吗?
“没有了,今天天气不好,全天闭园,早2小时还有最后一台缆车接滞留游客下山!”
“那下去后接驳车还有吗?”
“没有了,对讲问了很久还有没有人!”
彻底傻眼了!许是护林员大哥看我们可怜,鳌太穿越本是要在小文公庙的保护站登记身份证,这回也不用了,他们笑嘻嘻地目送我们两个傻瓜离开!

木栈道好长,走废腿了!
遇到秦岭的亲水鸟,褐色头发上顶着一缕白色羽毛,尾翅展开,像极黑色的小礼服,很是可爱!
诺大的喜鹊丝毫不怕人,歪着脑袋看着面前两只风尘仆仆又无法下山的“傻鸟”!
冷杉林偶尔串出没长大尾巴的山鼠!森林,原本就属于它们,我们也只是过客!
景区没人影,今晚没着落,原本2小时能走完的木栈道,现在变成千山万壑,好痛苦,开始有情绪了!嘴里一边骂着怎么不走督都门,一边翻着电话找我能想到的朋友帮忙,看看能不能把我们从景区弄下去,总不能走成一个130+公里的鳌太吧!
可惜,问遍了都不行,自从拔仙台去年出事后,景区管理就严格了,郁闷啊!


看见这么美的云海落日也不香了,委屈!

感谢聚仙阁的大哥们!
哎,千算万算,棋差一招,园区闭园一天,连工作人员都没有了,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走60公里出去,二是在园区扎营,看看明天会否开园?
当然一直应变能力超强的我,又折腾出第三个选择!竟然把已闭门的聚仙阁宾馆里的工作人员硬是找出来了,终于吃上泡面,冲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
第二天10点接驳车摇上来瞬间,心花怒放,终于不用走60公里水泥路,能安心赶飞机了!

祖国美好!
秦岭,喜欢!一是海拔落差大带来的植物群落分布十分多样!二是接触性好,不像川西、滇北、藏区、甘南、新疆的山区,每次到达进山口,或许都得花上至少2天时间,飞机~铁路~包车,广州到秦岭基本一天乃至半天可达!三是山体结构多样化,高山草甸、第四纪冰川石海遗迹、山谷、河流,当然冬季更会遇到白雪覆盖过腰深!四是强度难度都有,适合不同体能体验!
每次爬石海的时候,心里都默念再也不来刷了,但脑子记性总不好,或许过段时间又发神经刷一遍,或许再体验一下秦岭其他山沟沟!
相关帖子:缘于爱的石海云瀑漫步——标准大鳌太四天穿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丁丁妈妈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