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行走于大五台

山西五台山,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系北端,因为有5个平坦如台的山顶而得名:东台望海峰(2795米),南台锦绣峰(2485米),西台挂月峰(2773米),中台翠岩峰(2894米),北台叶斗峰(3058米)。其主峰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峰,被称为「华北屋脊」。
在这片黄土高原的连绵山脉上,既有朝拜修行的僧侣、居士,又有徒步越野的驴友、跑者。走进五台山,是一次户外徒步,也是一次朝佛之旅。
在广大僧侣信徒朝拜、户外徒步者的穿越中,五台山徒步线路愈加成熟。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徒步线路视野开阔,风景独特,广受户外爱好者和越野跑者好评,因为线路长短适宜,成为北京、山西等周边地区周末拉练的好去处,为了和河北张家口的「小五台」区分,也被称为「大五台」。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方净土,也期待能在尘世间找到一方净土,五台山也许就是很多人心中的那方净土,有晨钟有暮鼓,有与世无争的安静与时光的静好。去到那里,心,是坦然的,可以静下来看云卷云舒、看山巍峨绵延,听风铃摇曳、听诵经低吟。
于我而言,期望每年都去感受一下这里的庄重,这里的肃穆。
食宿:1、大朝台:第一天早餐自备,午餐可以是路餐,也可以去沿途寺庙吃斋饭,吃完留下适当的香火钱(澡浴池吃饭是定价的)。晚餐和住宿可以去寺庙挂单,卫生条件一般。露营也可以,这样就需要增加一定的负重。
2、小朝台(台怀镇内):众多的饭馆,丰俭由人,当地特产台蘑(价格比较高)。
天气:五台山气候寒冷,被称为「清凉山」,冬季有冰雪封山,穿越难度加大,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夏季有雷雨,大雾,云层低,湿度大,需要冲锋衣裤等防雨装备。秋季气候也是多变,需要做足准备。
2022年9月15日,计划已久的半重装山西大五台之行如约而行。计划大朝台线路(逆朝台)始于鸿门岩止于宽滩,小朝台优先镇内著名寺庙以及朝台必去地点。本次计划安排大小朝台(山上扎营一晚,镇中旅馆一晚,另两晚火车上度过),用时3天。
D0:北京出发,火车出行;
D1:五台山站-鸿门岩-东台-北台-澡浴池-中台-西台-狮子窝(扎营);
D2:狮子窝-大南庄-南台-宽滩-台怀镇(住宿);
D3:殊像寺-五爷庙-大白塔-显通寺-菩萨顶-黛螺顶-灵峰寺-五台山站(火车出行,返京)
D4:到京。
以下,详细说说本次五台山朝台的过程,三个月后再次梳理、回顾当初的初心。
D0天:9月15日
北京乘火车,火车旅程约6小时,晚上在车上休息。

D1天:9月16日
早上约5点到五台山站,出站直接进行免费的落地核算检测。出站口有直达台怀镇的中巴车等待,直接上车出发,车程约1小时左右到达鸿门岩,徒步朝台开始的地方。

6:00,准时开始徒步之旅,在登顶东台的半路回望北台、中台方向,朝阳已然升起,阳光洒在山顶,远山沐浴在一片金光之中,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

东台已在眼前,脚下的路还有很多的露水,青草已经大部分泛黄,秋天已经早早地来到这里。

6:50,到达东台,太阳已高高升起,佛塔、石牌楼都沐浴在阳光中,庄严而肃穆。
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顶上有望海寺,供奉聪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聪明。在这里有许多前来观日出的驴友或拜菩萨的香客,袅袅香烟伴随着早晨的阳光,再加上虔诚前来朝拜的人时刻保持着的一份肃静,让整个望海寺平添几分神秘。

围绕台顶走了一圈,放眼望去,山峦层叠,云霭缭绕,空旷的山与现代的风车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站在东台顶看云海云雾很是开阔,举目远眺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终将令人心旷神怡。远离喧闹的城市,此时站在高高的山顶,激动,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7:10,离开东台,返回鸿门岩,往北台而行。

往北台的路上,小山顶的玛尼堆。
在 藏传佛教中,人们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 每逢 吉日良辰 ,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 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






路上的风景,明媚的阳光,视野极为开阔。
此时太阳早已高高升起,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丝白云,行走在延绵数里小路上的同行朋友的装束更显得鲜艳亮丽。我用相机记录下她的身影,心中默默的祝福我们能圆满的完成此次大朝台。

回望东台--望海峰。

站在小山顶,最近的是法云寺,顺路前行是华北屋脊石牌坊以及北台顶,正前方是澡浴池,偏左侧是中台顶。

10:00,华北屋脊石牌坊近在眼前,条石铺成的石板路一直盘旋蜿蜒至北台顶。鸿门岩至北台顶,铺设了五个台顶上唯一一段石板路,由一名台湾居士捐款修建。


10:40,到达华北屋脊石牌坊。


11:20,抵达北台顶。
北台顶有叶斗峰,海拔最高的台顶,叶斗峰足有3058米。北台顶上有灵应寺,供奉无垢文殊,拜之可心地纯净、一尘不染。灵应寺比较小庙虽然小,但文殊的香火却很旺。许多游客租车上到北台顶,就为朝觐文殊。
一路上的云彩,像孩子一样,一会儿万里无云,突然就飘过来一团遮天蔽日,一会儿又不见了!构筑成各种奇妙的图案!
北台顶龙王庙的传说: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块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便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





在北台顶休息大约半个小时后,启程往中台顶方向出发。蓝天白云,偶有凉风,下坡及小平道路段行走起来惬意自然,别提有多么的舒畅。



远处山坡上牛儿们,已然吃饱了,都悠闲的卧倒小憩了。当我们从其不远处路过时也只是抬头看看我们,于它们而言,我们也只是一道风景。
云雾笼罩在山上,牛羊在这其中隐现。有时候看到美的东西,内心激动,跟它碰撞的时候却无力描绘,一描绘就觉得自己很俗,语文没学好,不知道怎么形容才能表达出它本来的样子,说回它自己。朝台路上那种苍宇空旷之美对视觉与内心的冲击,让我觉得一切仿佛都似上一秒刚刚发生过一般。






13:30,到达澡浴池
洗澡池全称为万圣澡浴池,古时有泉,蓄水为池,传说是文殊菩萨沐浴之处。现在寺中还有一个小型的池子。澡浴池大殿内有一双金色的大脚印,相传是文殊菩萨在这里沐浴后留下的。
澡浴池的传说:说是三百年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康熙大帝在北台上完高香,打道回宫。路过澡浴池的时候,发现了异常情况。远远地看见几个良家女子正在池边洗衣服,正想仔细观察是否有绝代佳人好带回后宫,却猛然发现池内有一个和尚在裸体而浴,而且其乐融融。这还了得,出家人四大皆空,美女面前洗澡,成何体统!于是,康熙皇帝拔出弓箭,怒而射之。箭带着皇帝的愤怒和威严朝着和尚飞奔而去,直接次刺中了和尚的右肩膀。面对飞来横祸,和尚只有逃之夭夭,一眨眼,已经没了踪影。关于和尚是否来的急穿衣不得而知,但肩上的箭肯定没顾上拔下来,因为洒下了斑斑血迹。康熙顺着血迹一路追赶,一直追到了台怀镇的菩萨顶,却发现殿内文殊菩萨塑像的右肩上插着一支箭。皇上是何等的聪明之人,突然之间就恍然大悟:原来是文殊菩萨幻化成俗人在与民同乐啊。自己不明就里,却把他射伤,真是不应该啊!于是敕封该殿为“带箭文殊殿”,塑像为“带箭文殊”。



在澡浴池吃过斋饭后,14:00从澡浴池出发前往中台顶,走小道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爬升。如果一直顺着机耕道前进会比较绕远,还是小道直接前进吧。




14:35,到达中台顶。
中台名为翠岩峰,台顶有演教寺,海拔2894米,台顶遍布龙翻石,供奉孺童文殊。中台是最壮观的台顶,供奉巨型文殊菩萨,宝相庄严,当你接近塑像时,能立刻生出敬意。还有仿佛数不出数量的佛像群,形态各异,很是宏伟。
有很大一片罗汉像。僧人香客们的祷告让人如此安宁!许愿!祈福!多么神圣的字眼!每个人合掌低头之间都不知有多少的故事与祝愿,我想那都会与爱有关吧!朝台无论尊贵还是卑贱,在佛祖面前,灵魂一样平等,用身体和脚步丈量信念,一生一次的修行,一生一世的守护。






15:00,离开中台顶,出发西台顶。




对面山顶即为西台顶,近处的路向左即顺山势到达西台顶,中间小道也直达西台顶,向右将前往西来寺,去往八功德水。第一次来五台山时专程去八功德水取水2瓶,本次没有前往。
神圣的八功德水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在印度一处就在五台山,此水可以说是人间圣水了具有消灾增慧神奇而不可思议。[按佛经,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泠,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臭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l戾增病没溺等。



16:05,到达西台顶。
西台挂月峰海拔2774米,西台比较小,但是给人感觉很古朴。有寺名曰法雷,主供狮子吼文殊,拜之可使人勇敢。



在西台顶看狮子窝方向,那里是计划中晚上扎营的地方。

从西台顶下来后,一般的的前进方式是顺机耕道一直走到吉祥寺再顺着机耕道走到狮子窝。我们为了走一下不同的路线,在西台顶下来的合适位置直接下行到谷底的卧云寺,然后向上攀爬至机耕道,路程长度缩短了一些但爬升增加了一些。
从谷底卧云寺爬上机耕道位置,时间已是18:00,距离狮子窝大约还有5km的路程,夕阳已经西下,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好在一路都是宽阔的机耕道,不存在什么危险,即使是天黑也没有太大影响。
大约19:15分左右,天色约莫黑定时到达狮子窝,在路东侧寻一合适位置搭建帐篷,晚上煮自热火锅吃完即休息。
小插曲:在搭建帐篷的时候,来了一只小狐狸,我们就把从北京带去的准备喂狐狸的火腿肠(一共4根,在澡浴池喂小猫咪一根)给它吃了,吃完一根没有走的意思就又给了一根,吃完还不想走,于是就把它轰走了。结果一晚上就和它斗智斗勇了,它一直在我们帐篷周围转悠,时不时的偷袭我们放在帐篷内边的垃圾袋(貌似没有吃够)。第二天早上起来还发现小狐狸把我的登山杖拖离我帐篷约有7、8米远(防止我用登山杖攻击它吧),还另外带来一个伙伴讨吃的,可惜没有多余的准备了,啥也没吃上,估计新的小伙伴得骂它吧。







D2天:9月17日
6:00,早起看日出。
太阳离开地平线了,红彤彤的,仿佛是一块光焰夺目的玛瑙盘,缓缓地向上移动。红日周围,霞光尽染无余。那轻舒漫卷的云朵,好似身着红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
多少次我回头想想曾经走过的路,历历在目今生今世我也许都不能忘怀,有人说是岁月苍白了我们,其实我们自己往往才是那个化妆师。不管岁月怎么的流逝,我们始终还是在演绎着。也许这就是人生吧,没有谁能苍白了谁。
爬山可以放松紧张的心情,让劳累的大脑得到解放。放步旷野之路上,浏览山情诗画,放飞心情,感受到是生活的多彩。珍惜现在,珍惜所有,让心灵放开,把脚步放大,多姿多彩的生活自然会永远同你我结伴而行。



看过狐狸、看过马,赏过红日初升、赏过云霞。吃罢早饭,准备出发。


8:00,狮子窝拍照留念后出发前往金阁寺。
狮子窝有七层佛塔。如果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那么狮子窝这里就是文殊菩萨在道场里打坐的地方。



海拔较低的地方仍是一片翠绿,高山草甸,苍翠树木,还有开的意犹未尽的小野花,同样的时节不同的景象,唯有行走在路上才会有的风景。掏空头脑想出来的词语也只能说出来一句:不虚此行!



9:30,到达金阁寺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不空三藏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创建金阁寺。据传说,金阁寺是按照道义悟见的金阁形制而建。实际上,寺庙建筑式样是参照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寺庙那烂陀寺,由印度那烂陀寺纯约法师监工,依照经轨建造。
金阁寺前院,中间耸立着一座重檐歇山顶的高大楼阁。内供高17.7米的千手(实有48臂)观音铜像,这是五台山最高大的佛像,在国内也仅次于西藏日喀则和河北正定的大铜佛像。铜佛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所铸,民国时,有信徒将铜佛施以薄泥贴金,即成现在金佛。铜佛通贯两层,下层铜像身旁为两 尊高大的胁侍像,右女左男,男的手抱宝剑,传说为观音的父母“妙庄王夫妇”。观音,原译名叫观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讳,略称观音,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

大南庄村边的老旧民房。

10:00,离开大南庄,前往南台顶。


离开大南庄后就会逐渐进入林区,走进了树林,在树影斑驳里穿行,抬头已不见台顶,随后,有一段较长的缓慢爬坡,出了树林不远就可以看到气象站,从这里约8公里后到达南台顶。






往南台的路很明显,偶尔切路,不过南台不同于其他台,有两处路,一旦切路,反而是绕远了,尤其有一处翻山的,切路需翻山,而盘山路小小的绕一下便过去了。不过路总不会白走,记得第一次就是切路爬山绕远,不过登高此处,一睹南台表里山河全貌,领略常人未睹之壮观后才体悟人生其实无捷径,随遇而安方为正途。


13:40,到达南台顶。
南台锦绣峰是五台之中海拔最低的了,不过却是五台南面群峰中的至高点。有普济寺供奉智慧文殊,文殊菩萨在四大菩萨中以智慧著称。
无论是哪个台,都遍布着汉传、藏传佛教寺庙。所以当你“漫步”大五台,总会邂逅一些身穿各种佛教派别服饰的僧侣和尼姑。

在南台顶撸猫
有人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大千世界,地大物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依托自然不断进化,逐渐成为了“动物界”的征服者。无论是何种征服者的姿态,人与动物应和谐共处。


五台朝完,这次没有去古南台,从南台顶的一侧直接下山前往宽滩。从宽滩叫了一辆出租车拉我们进台怀镇,晚上住汽车站附近的宾馆,条件一般卫生尚可。找了一家人多的饭馆吃了当地的特色美食(非台蘑),总体感觉味道、品相一般,性价比不是很好。
本次大朝台历时一天半,行程约50公里,从最初的向往与追逐,到走出朝台第一步的兴奋与激动,其中经历了途中的磨难与煎熬,痛苦与崩溃,信念与信心,坚持与再坚持,最终的喜悦伴随着成就与圆满,这就是大朝台的魅力。

D3天:9月18日
路边的千瓣葵,开的正当时。
今天的天气依然是很好,阳光明媚,早起吃过早饭,退房,将背包存放于宾馆,前去今天的小朝台之行。


殊像寺
殊像寺为典型汉式寺庙,也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 创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阁内石制须弥座上有高11.6米的木雕文殊菩萨骑狮像,传说是按乾隆容貌塑造。

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内,实际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
大白塔位于殿阇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由粗而细,又由细而粗,再由粗而细,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由铜链来固定,望去似北方的草帽,南方的斗签。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

偏于一角的虔诚礼佛僧侣
双手合并、致礼、作揖、俯首,五体投地、叩拜、起身、捧掌、鞠躬、礼成....立身,周而复始双手合并、致礼、致礼、作揖、俯首,五体投地、叩拜....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恭敬而虔诚。这是何等的毅力才能做到呢?几天下来随处可见这样的苦行僧,一样的虔诚,一样的恭敬,一样的一丝不苟。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只因一份恭敬而虔诚的信仰,连接着他们的血脉时时刻刻、日日夜夜、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我把他们放入灵魂的净土里,长久的记忆里,他们的坚强、善良散发着光芒,温暖着我的心。


显通寺的前身是汉明帝刘庄所敕建的大孚灵鹫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几乎始于同时,被公认为中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显通寺有四大怪,钟楼建在外,山门斜着开,经阁前后盖,殿殿文殊在”。
大文殊殿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它是最能体现五台山作为文殊道场地位的一座殿堂,这里一共供奉了七尊文殊菩萨——大智文殊、甘露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是中国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单座大殿。

铜殿位于铜塔与后高殿之间,为明神宗为太后所建,面宽4.7米,通高8.3米,殿内四壁铸满佛像,殿外细节一丝不苟,堪称古代铜铸工艺的精品。
中国现存的古铜殿数量极少,据统计只有寥寥六座。这其中最著名者当属武当山金殿,它位于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最早者为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的武当山小铜殿,原在金顶,现已迁移至于金顶下的小莲峰转运殿内。其它四座金殿分别是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4年)的五台山显通寺铜殿、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泰山岱庙“天仙金阙”铜殿、建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的昆明太和宫金殿,以及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的颐和园宝云阁铜殿。六座铜殿佛道皆有,道教居多,而显通寺铜殿是佛教铜殿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座,可谓价值不凡。



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之冠,是我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寺创建于北魏,明万历年间(1581年)皇帝令太监李友重修,原来是一座一里多长的青庙,直到清顺治年间才改为喇嘛庙,即黄庙。而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帝王曾经先后13次朝拜五台山。此菩萨顶便成为他们朝台的行宫,护国佑民的道场。


1

菩萨顶的小猫咪。


黛螺顶-大智路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阶。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司智慧,所以通往朝拜五方文殊的路为“大智路”。这条路如天梯般陡立奇峭,渐次登临之间,鸟瞰四周景色,浩浩然若凭虚御风。且石阶曲折处又多置平台,还有围墙小亭,边登边歇,领略佛国风光。这条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虔诚的佛教徒一步一叩首的情景。


黛螺顶鸟瞰大白塔、菩萨顶。



上黛螺顶拜五方文殊被称为“小朝台”是在乾隆年间。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从传说顺治帝出家五台山,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一次次地朝拜文殊圣地五台山,给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带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繁荣昌盛。


从黛螺顶下来路过金界寺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谷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现存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五台山的寺庙众多,实在不能一一到访。

小朝台结束后,下午叫车送我们至砂河镇五台山火车站。在火车站附近吃过晚饭,安静的等车返回北京。

D4天:9月19日
早上5:10准时到京,五台山朝台顺利完成。
我并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大家试想,徒步者混杂在朝台僧人中间,是不是有些穿越?但仔细琢磨,两者也是同类人,僧侣心间有佛,徒者心中有山。
当我归来,满脑子想那些途中画面的时候,想到的竟然是这样几个字:要再去!和这座山,和这山里千百年累积下来的灵性,来一场十足的相遇。我想打扫一片天空,走向散着菩提香的远方。
扶着走到近乎崩溃的双腿,看不到首尾的徒步者、朝拜者的艰难坚持。诠释着五台山朝台的魅力。
静下心来我们不得不细细思量:
在路上,我们到底在坚持着什么?
是要考验自己的耐力?
还是证明自己的实力?
或是锻炼自己的意志?
真想体验生命的艰辛?
或许,我只是想自己能够呆在这里,
日日夜夜,
让这片山成为自己的知己。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骆驼♂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