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雁塔> 天坛(圜丘)遗址公园

天坛(圜丘)遗址公园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天坛(圜丘)遗址公园

2023-07-20 05:45:43 663
【古韵】神秘之境

       说到天坛,人们的脑海中第一时间便会呈现出北京天坛的样子。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西安也有一座隋唐圜丘(天坛)。位于唐长安城明德门外东1千米处。其早年一直尘封在陕西师范大学南侧的操场边上,不为外界所知。2018年,随着莱安中心的建造,配套建成了天坛遗址公园,这座古老的遗迹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西安市民有幸一睹其庐山真面目。人们看到后也许不为其震撼,但他的历史意思却不可小觑。
       圜丘,也叫“天坛”“圆丘”,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因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天坛要建成圆形丘状。隋唐天坛,始建于隋开皇十年(590年),唐代沿用近三百年,废弃于唐末。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礼仪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坛”。隋唐有20多位皇帝曾站在这里祭天。在中国历史上,祀天礼仪对维护皇权统治,增加民族凝聚力,维系国泰民安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唐制规定每年正月上辛、孟夏和冬至,皇帝都要率文武官员在此祭天。新皇帝登基也要来此祭祀。唐代祭天,一年之内有四次之多,其中有三次都在圜丘,且关键是在冬至日,冬至日是对昊天上帝专门祭祀的时间。《新唐书·礼乐志一》称:“凡祭祀之节有六:一曰卜日,二曰斋戒,三曰陈设,四曰省牲器,五曰奠玉帛、宗庙之晨课,六曰进熟、馈食。” 其中卜日是指一般祭祀中,没有固定日期的要选择日期。冬至、正月上辛圜丘祀天日期确定,则不需要占卜。圜丘祀天主要的礼节有斋戒、陈设、省牲器、銮驾出宫、奠玉帛、进熟和銮驾回宫等礼仪环节。唐代祭天礼仪是继承和发展前代祭天文化的结果,有着明显的精神性。它浸透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理想与追求,反映了中华文化不断演进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一个典型的缩影。唐长安城圜丘遗址的发掘,为唐代文献中祀天礼仪的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研究中国礼仪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西安天坛比北京天坛早近千年,更具有文物、观赏价值。北京天坛5.4米高,西安天坛8米高,北京天坛四面有台阶,西安天坛12面都有台阶,更符合周礼礼制。
       西安圜丘遗址占地约20亩,现存台基高出地面8米,黄土建筑的坛体已经坍塌。圜丘为四层圆台,第一层(最下层)圆台面径约52.8米,设28宿及以下官135星座;第二层面径约40.5米,设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星及以下官55星座;第三层面径约28.4米,设黄、青、赤、白、黑五方天帝与日、月7个神座;第四层(顶层)面径约20.2米,设昊天上帝之神座;每层的层高2米左右。各层圆台都设有十二陛(上台的阶道),均匀地分布在圆台四周,呈十二辰分布。据《大唐郊祀录》等文献记载,从北始按顺时针旋转依次命名为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称北、南、东、西陛,其中午陛(南阶)比其余十一陛宽,是皇帝登坛的阶道。圜丘为素土夯筑而成,除了修补部分用少量的砖填垫外,没有发现砖石包砌的痕迹。圜丘的台壁和台面均用黄泥抹平,其上再抹一层搀和了谷壳和秸杆的白灰面,白灰面厚0.4~1.1厘米。因此,外观是洁白的坛体。
       1990年,西安市雁塔区文物普查,测量遗址,残存土丘纵横各50米,高8米。保护范围以土丘为中心,周围半径100米。1999年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对唐长安城圜丘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800平方米,并对圜丘遗址周围的附属建筑进行勘察。2013年3月5日,圜丘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2月16日(正月初一),天坛遗址公园免费正式对外开放。同日,圜丘遗址举办了复原唐代春节天坛祭祀活动,演绎迎驾、静鞭、行礼,鸣钟、列阵、行进,初献、亚献、终献等祭祀大礼全过程,让西安的千年天坛展现春祀秋尝的古典“礼”文化。

当前海拔396m

当前海拔396m

当前海拔396m

中国五礼
当前海拔396m

天坛开放时间:9:00-18:00
当前海拔398m

当前海拔400m

祭天的涵义
当前海拔397m

当前海拔397m

当前海拔398m

当前海拔389m

当前海拔393m

当前海拔393m

当前海拔393m

当前海拔393m

圜丘遗址
当前海拔392m

当前海拔393m

隋唐圜丘祭天的礼节
当前海拔393m

当前海拔424m

当前海拔392m

隋唐圜丘遗址十二陛
当前海拔392m

园区平面图
当前海拔392m

当前海拔392m

隋唐圜丘的挖掘情况
当前海拔392m

西安圜丘与北京天坛的对比
当前海拔391m

当前海拔390m

中国人的天地信仰
当前海拔390m

銮驾还宫
当前海拔390m

燎祭
当前海拔392m

赐胙
当前海拔390m

祭祀大典祭器和祭品的种类
当前海拔390m

唐代皇帝在圜丘祭祀时的祭词
当前海拔390m

隋唐圜丘祭天的礼节
当前海拔392m

当前海拔392m

进熟
当前海拔390m

北门
当前海拔393m

当前海拔391m

圜丘遗址
当前海拔391m

奠玉帛
当前海拔391m

当前海拔393m

当前海拔393m

銮驾出宫
当前海拔393m

当前海拔392m

圜丘形状与位置选择的由来
当前海拔394m

省牲器
当前海拔395m

隋唐圜丘祭天的几种形式
当前海拔391m

陈设
当前海拔395m

祭天大典的诸多禁忌
当前海拔393m

为什么选择冬至祭祀
当前海拔393m

唐代祭天时间
当前海拔391m

祭祀的起源
当前海拔391m

园区介绍
当前海拔392m

当前海拔392m

当前海拔392m

当前海拔393m


隋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亲祀于南郊。
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于长安城明德门南修建圜丘。
隋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唐高祖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贞观二年(628年)十一月十九日,唐太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贞观五年(631年)十一月十九日,唐太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八月四日,唐太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永徽二年(651年)十一月二日,唐高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天册万岁元年(695年)九月,则天皇后亲祀南郊圜丘,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
唐长安二年(702年)十一月,则天皇后亲祀南郊,大赦天下。
唐景云三年(712年)正月十一日,唐睿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景云三年(712年)十一月十三日,唐中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十一月十六日,唐玄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天宝元年(742年)二月二十日,唐玄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天宝六年(747年)正月十二日,唐玄宗亲祀于南郊圜丘,大赦天下。
唐天宝十年(751年)正月十日,唐玄宗亲祀于南郊圜丘,大赦天下。
唐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十四日,唐肃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广德二年(764年)二月五日,唐代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建中元年(780年)正月五日,唐德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贞元元年(785年)十一月十一日,唐德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圜丘。
唐贞元六年(790年)十一月十一日,唐德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圜丘。
唐贞元九年(793年)十一月十日,唐德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元和二年(807年)正月,唐宪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圜丘。
唐长庆元年(821年)正月,唐穆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圜丘。
唐宝历元年(825年)正月,唐敬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圜丘。
唐太和三年(829年)十一月,唐文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圜丘。
唐会昌元年(841年)正月一日,唐武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会昌五年(845年)正月,唐武宗在圜丘建造望仙台。
唐咸通元年(860年)十一月,唐懿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咸通四年(863年)正月,唐懿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乾符二年(875年)十一月,唐僖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唐龙纪元年(889年)十一月,唐昭宗亲祀于南郊圜丘。

25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终南三石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终南三石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