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南京> 走遍南京之宁镇山脉系列之一——穿越镇江五洲山十里长山

走遍南京之宁镇山脉系列之一——穿越镇江五洲山十里长山
正像发起该次活动时所说:若干年前的一次十里长山下的游历,便在脑中种下穿越该山的希冀。直至2022年元月中,愿望终得实现,特别感谢一同完成该次两山连穿的伙伴们。
在愿望与愿望达成的这段时间内,曾多次在两步路在搜寻关于十里长山户外穿越的信息,于是又连带关注了山北的五洲山。确实,从一整天时间和强度方面考虑,两座山合在一起穿越更适宜。
临行前,按惯例又在百度上搜寻关于两座山更多信息,也是改变了此前我对该两座山的认知,主要指人文方面。比如五洲山的得名,古代名人苏颂与五洲山的关系,净因寺的前世今生,十里长山的万福宫,米芾与十里长山等,以上内容的各种考证等……,也由此把原规划中十里长山下山线路从穿米芾书法公园改成了由万福宫到嶂山村的古道行。
图一:徒步起点净因寺前合影

这次两山穿越还得益于不断发展中的交通系统,我们选择了从南京乘坐火车到镇江站,再改乘公交到五洲山净因寺的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很便利迅捷。
在公交车上,一镇江当地户外朋友看了我们的户外人装扮,热情地问我们是否去五洲山,而我在与他的攀谈中也借机询问了净因寺千尺井所在,因为对探千尺井我把握不大。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打卡千尺井的愿望并未实现,近在咫尺却失之交臂,是为遗憾。
图二:烟墩湾庙

图三:登上五洲山顶峰,百科数据海拔306米。

图四:留影一张,远方是我们下午将要穿行的十里长山(因光线问题,图中未能看出山形)

图五:五洲山峰顶,有一座测量用标志塔。

图六:沿五洲山脊向西,有小道,路旁灌木与宁镇山脉大多数山中所见略同,图中背景为方才的峰顶。

图七:继续向西,小道崎岖但不难行。

图八

图九:类似场景一路上多见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要穿越两山必须多次弯英雄腰

循两步路上网友发布的路轨,下五洲山后向南经东斛村,穿过戴家门路(S243),由十里长山最西端上山,所经之地为当地坟地,隐于一大片小竹林中,初始路道乱杂,幸在路轨帮助下总能走上正确的路线,后归于一条陡峭的上山小道,连续拔高160米,大家体能有点透支,但此时此地,退无可退,只有默然向前,希望到峰顶能小憩片刻。
图十三:西峰峰顶用过路餐后,大家体能又恢复不少,继续向东。望着东边一个接一个的高峰,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赶路。

图十四

图十五

图十六:到达西凤凰顶,大家又休息了一小会,空气质量轻度污染,能见度大打折扣。

图十七

图十八:借休息之机,大师兄浏览一下沿途拍的美照。

图十九:十里长山最高处由一马鞍状两峰并立,高度约350米,中间凹陷处不深,故而由西凤凰到东凤凰很轻松,下了东凤凰便是原万福宫遗址,平台处多碎石瓦砾,现两座平房建于其上,为山下百姓几十年前重修之万福宫,只一简陋建筑,大家在此打卡,一路上两处合影之地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地点。

图二十:合影前,先去了万福宫后山腰处的马槽井,该井应为一处石壁下的凹陷,有水从岩石隙缝处渗出,终年不枯。原先万福宫僧人取水之处。因水塘呈长条状,被当地人唤做马槽井。

图二十一:从万福宫东北处往下,踏上古道。

图二十二

图二十三:古道经过一处原采矿场崖面修复工程后复向下,开始关注网友描述的“泼墨仙崖”“沙发石”“仙人下棋”等所在。但苦苦寻找后,并未看到“泼墨仙崖”四字,但一处留“顶峰于氏山地,此路上东凤凰”的刻石看到了。

图二十四:不远处,大块岩石下的山洞也被发现,这里也就是当地村民称之为沙发石的地方。

图二十五

写在归途后:再次翻看介绍"泼墨仙岩"文章中的配图,不觉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路上只顾着在岩石立面上找字,实际上此字写在岩石的向上面,即是我们古道中经过的大片石面,因字为红漆所书,石面每至雨季,山水从其上趟下,早已将漆冲刷干净,故后来者往往寻而未得,不再有图片传出。不过原字体端庄方正,乃是好字,也不知何人何时所书,可惜了。
注:本文所用图片为本人及同行友们所摄,未经拍摄人及图中被摄人同意,先行使用,若有不妥望告于本人。
再次感谢本次同行的友们,帮吾达成夙愿!
汗血宝马 2022年元月十六日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汗血宝马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