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山无陵,与天阙 - 记2023跨年冬鳌太穿越(上)

山无陵,与天阙 - 记2023跨年冬鳌太穿越(上)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山无陵,与天阙 - 记2023跨年冬鳌太穿越(上)

2023-01-18 14:59:27 17051

前言:

在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山脉,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岭山脉,在古代秦岭更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在秦岭山脉上,有一段特殊的线路,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主峰,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驴友称之为“鳌太线”,徒步穿越鳌太线也被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

以下视频为本次穿越实走轨迹生成的3D视频:

从卫星图上看,鳌太线就是下图秦岭山脉中白色积雪覆盖的部分,确实形似巨龙:

鳌太路线气候多变,路况复杂,沿途共要翻越1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且大部分都是无人区无法得到补给,这些年事故频发,故这条线也被称为“死亡路线”,确实也是中国失踪与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条徒步路线,甚至被当地ZF列为禁区。

冬季穿越可能遭遇暴风雪、白毛风、寒潮等更恶劣的气候条件。就算正常天气很多路段的积雪也会超过膝盖,甚至及腰深。有过趟雪登山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这要花费成倍的时间和体力,所以一般冬鳌都是团队作战,由体力好的驴友轮番在前面开道,即使如此,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及时下撤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那为什么还要去冬鳌太?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信仰问题,就如藏民磕长头去拉萨,穆斯林漂洋过海去麦加一样,鳌太是我绕不开的心结,答案应该就如马洛里那句著名的“因为山在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吧。

考虑到冬鳌太的特殊情况,我计划十天穿越,这基本是其他季节用时的一倍。这一路都是没有手机信号的无人区,不得不提前跟亲友打招呼我将进山失联十天,以免到时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救援就尴尬了。

几乎所有亲友得知后都强烈反对,因为最近阳康后运动猝死的新闻很多,又是在无人区进行这种极限穿越,父母甚至发动了老家的三姑打电话来劝我。不过我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还是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进行着。

在两步路的AA约伴活动中搜到深圳名为“邪恶势力”发起的“鳌太杀人线”活动,时间上跟我的时间吻合,虽然感觉这活动名字有些惊悚,但考虑到组织者可能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强调线路的危险性而吓退一些小白,也就不介意的报名了。

当时报名群里有十多个人,我还觉得人太多,但临近出发的时候很多人都因为阳了而退出了,包括组织者本身也是,剩下的算上我也只有4个人了,其实我也是刚阳过一周,身子确实也有些虚。

担心人数太少不能成行,我把自己周边有能力走鳌太的小伙伴都问了一个遍,只有老搭档家明有意向同去,但他还没阳过,有些担心路上会阳,所以没最终定。

我只好也在两步路上发起了一个约伴的活动,碰碰运气看能否招募到更多同伴,但因为时间太紧最终还是没召集到。

最后成行的队伍就是之前“鳌太杀人线”活动中坚持留下的深圳三人组(十一、椰子、优华)加上我和家明一共5个人。至此这真就是一场纯粹的约伴了,不光领队,甚至连明确的组织者都没有。只能说深圳三人的发起人是十一,剩下两人的发起人就是我了。

“十一”之前走过鳌太全程,椰子走过一小部分,虽然都不是冬天,但也算熟悉路线,剩下三人都是第一次。

行程

本次行程中五人中的家明因吃不下东西和气垫漏气,在行程第三天的水窝子营地决定下撤,深圳三人组也因为天气、装备、阳康体力未恢复等各种原因在行程第四天的2800营地决定下撤。只有我状态还好,带着同伴们的希望,完成了接下来的全程穿越。

此游记上部为前四天和团队一起的记录,以下为具体行程:

12月28日各地到太白县集合 住栖迟山舍民宿

出发前我事先跟当地程秀才联系好了气罐和送我们到进山口的车子,深圳3人首先到达太白县,我和家明分别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然后在宝鸡火车站一起乘车到达太白县栖迟山舍民宿和十一等人碰头,顺利找秀才拿到气罐,并确认好第二天送我们进山的司机。

当晚我们五人一起共进晚餐(下图按人头位置从左到右依次为大炜、椰子、优华、家明、十一):

D1. 12月29日 04:30-16:42 苗圃-盆景园距离11.68km累计爬升1725m营地3330m

凌晨四点,司机王师傅准时接上我们,由于苗圃路面结冰,我们只得在公路口下车多走1公里小路摸黑进山,但好在没遇到拦截,顺利进山,直到进入林区,我们才停下休整装备,家明发现他的手台居然丢在王师傅车上了。

今天的路况都还可以,主要就是一直在爬升,但没有什么危险路段。在8公里多的时候到达进山警示牌:


过了警示牌大约1公里,到达药棚,也有人管这里叫小药王庙,这里也有一个警示牌:


这个简陋的小房子里勉强可以容纳我们五个人在里面临时休息(左家明,右椰子),必要时候这里可以做为一个庇护所,这里面有一些前人放弃的水袋和食物,优华觉得自己背的东西太多,也在这里放下了一包火腿肠:

在药棚吃了午饭,继续前进。今天下午四点多,顺利到达盆景园营地扎营:


今日天气比较好,就是风有些大,所以选在树林中扎营,相对来说比较避风,只是地面有些草棵子并不是特别平整。


D2. 12月30日 09:38-15:47 盆景园-药王庙 距离8.49km 累计爬升252m 营地3373m

可能因为天气太冷,大家都懒得出帐篷,上午快十点了才拔营,出发后走了大概三四百米就到了白起庙,其实鳌太线上的庙也好、寺也罢,大多都只是曾经有过,如今都只是剩下一个地名而已,这个所谓白起庙也就只剩一堆石头而已,但周边比树林里平整,这里当营地应该也不错,就是风大一些。下图我背后就是白起庙:

继续往前,前进路线右侧大约二百米远远可以看到老导航架,可能因为不是必经之路,大家都懒得过去打卡拍照,在后面没多久就是新导航架,在这里大家开始卸包休息:

新导航架再往前没多远,有个摄像头架子,选择无视,继续往前:

从左到右:家明、大炜(我本人)、优华

深圳三位同伴从左到右:优华、椰子、十一

我身后是今天要走的西跑马梁,这也是今天要走的主要路段,整体路况还是不错的:

西跑马梁之后,在下午三点半左右到达药王庙扎营,这个营地我很满意,雪地上明显有前人平整过的痕迹,风也不大,还能看到日出:

家明紧挨着我搭的帐篷,下图左边是家明的双人帐,右边是我的单人帐:

D3. 12月31日 09:08-14:37 药王庙-遇难者纪念碑 距离5.72km 累计爬升430m 营地3492m

今天计划的目的地是鳌太遇难山友纪念碑,也就是飞机梁顶上扎营,行程应该比较轻松。

一早上起来还不慌不忙的看了日出:

出发的时候,我看家明的状态就有些不太好,问了一下他状况,主要是吃不下东西,这是他到高海拔地区的老毛病了,虽然我特意嘱咐过他这次一定要选好自己能吃的下的东西带上,但吃不下就是吃不下,这个问题看来很难解决。另外就是他的气垫有些漏气,晚上多次起来给气垫充气,搞得也没睡好,所以今天的行程中他一直落在最后面。

要在麦秸岭的石海中一边横切一边往上爬,阳面横切积雪倒是不多,但气温低导致一些地方冻冰,我们都换上了冰爪。中途“十一”一不小心被自己的冰爪绊摔倒,头磕在了前面的石头上,也幸好被这石头挡住没有滚落山下,不过十一额头上肉眼可见的起了一个红肿的大包,坐着缓了好一会儿,好在还能继续走。

我身后,就是今日的难点麦秸岭:

远看这些石头不大,但到跟前爬起来还是挺困难的,而且很多地方有积雪覆盖,不知道一脚下去会陷到哪里,所以得尽量找露出雪面的地方踩:


经过艰难跋涉,终于看到麦秸岭著名的“胸罩路标”,也不知道是哪位女驴友把自己的内衣掏出来挂在此地,据说寓意逢凶化吉,见到此路标就标明已经到达3490米的麦秸岭之巅,完成麦秸岭翻越:

在翻越麦秸岭的过程中,家明一直落在后面,虽远但一直在视线之内,我们到胸罩路标后,被个小山梁挡住了视线,看不到家明了,于是原地等待,大概半个多小时后家明才赶上来。

之前我们曾经商定,如果状态不好就及时下撤,为了安全绝不强撑。

麦秸岭下面的水窝子营地正好有一条下撤路线,可以经路平沟下撤到桃川镇,下图黄色路线就是家明可选择的下撤路线,在非冬季穿越时,水窝子一般都是做为第二天的营地,之前我看过的攻略中有驴友选择这条路线成功下撤(后来才知道,这条路线正是今年元旦走失四人的上山路线,那四人正好也是1号开始进山,所以家明后来正好沿他们的脚印完成下撤,而且还遇到了搜救人员):


家明略做纠结就决定下撤了,事后证明这也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因为到后来,就连一向胃口很好的我都有些吃不下饭,家明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差,很难有体力翻越后面路途中那大量的石海以及处理危险的横切。

我看了下轨迹,从我们当时所在的位置下撤到桃川镇路线是14公里,累计爬升200多米,主要都是下坡,而且路网较粗,家明准备的燃料和食物也是至少可维持十天所用的,怎么也够撤下去了。

出发前我们曾商定,每人都必须准备好全套单兵装备不能依赖别人,比如以前我们走长线都是共用他那顶双人帐,这次我专门带上了自己的帐篷,就连打气泵、太阳能板这种我们也都是各自携带,每个人的装备和食物都是齐全的,所以家明决定在这里下撤,虽然我很担心,但根据这些年一起走线我对他的了解,独自搞定这14公里没问题。

在水窝子前告别家明,我和深圳三人继续往上爬了一个坡就到达了飞机梁顶,这上面有一个鳌太遇难山友纪念碑,碑上正面写的是“鳌山.太白遇难山友纪念碑”,背面写的是“山无陵,与天阙”。碑前有些烟酒,而且还有去年鳌太遇难驴友星芽的照片,之前在北京也曾跟她户外同行过,想到这里心中实在是有些不是滋味儿。

长眠于此的,大多跟我们都是同一类人,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几人在此都逐一郑重拜祭了此前遇难的山友:

这里就是我们今晚的营地了:

没有了家明的陪伴,这一夜我感觉很失落也很担心,之前我们除了一起走过冬大五、冬武功山这些拉练路线,还搭档走过七穿九(七藏沟穿越到九寨沟),贡嘎大环线(顺路登顶了那玛峰)等高海拔长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之前最难的时候,他都没有下撤,但这次的路线风险太大,估计他主要也是怕拖累我们才选择下撤的,否则按他的性格哪怕一天两公里的挪也要挪出去。

今天是2022年最后一天,在深夜的帐篷中我辗转难眠,几米外就是鳌太遇难山友纪念碑,它既是对前人的纪念也是对后人的警示,虽然我对家明有信心,但要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毕竟这里出过的事故太多了, 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 此时如果问我有什么新年愿望,我想那肯定就是希望家明能够安全下撤,希望我们都能够平安回家。


D4. 01月01日 08:20-15:46 遇难者纪念碑-2800营地 距离9.2km 累计爬升363m 营地2896m

今天要走路程相对长一些,所以昨晚就说好今天要早些出发,但还实际的出发时间还是比预定的时间晚了20分钟,8点20才拔营出发,此时天气变得阴沉,还飘起了雪花,在同一个地方的照片看起来明显不同了: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翻越飞机梁后面的梁一梁二梁三,还是有很多大石头,再加上风雪交加的气候,鳌太路线初露狰狞:

在风雪中走这些大石块路线必须加倍小心,我们只能在梁之间的垭口短暂休息:

终于艰难的翻越了三道梁,看到树林了意味着从此再无什么爬升,一路下行到2800营地:

只是树林中的雪深可及膝,好在大部分路线上都能看到前队所留下的脚印,尤其是雪厚的地方,沿着前人的脚印走能够节省很多体力,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和十一在前面轮流开路,即使这样,小伙伴们也都走得很崩溃:

也正因为树林里挡风,所以雪很厚:


今年是新年第一天,小伙伴没有忘记庆祝新年:

还好在下午四点前到达2800营地,我本想在垭口间的平地扎营,但队友担心风太大,最终还是在树林间扎营了:

这里明显是一个传统营地,树之间拉有晾衣绳,地面有很多气罐垃圾:

优华到了营地渴得很,跑来问我有没有烧水,我正在整理东西还没烧呢,就听得他一直在外面叫渴,椰子和他一起开始烧水做饭,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一直没把水烧开,此时我这边烧开一锅水了,叫优华来接,他连喝了两碗,然后我就开始煮面,待到我的面煮熟了,优华那边水还没有烧开,还在喊渴,于是我又让他来接面汤,他接了两碗喝完之后还喊渴,实在不知道他咋渴成这样,好像是今天一大早就没烧水,硬忍了一天。

煮面的时候,我问十一明早打算几点起,意外的是,十一说他今天走得很崩溃,打算下撤了,我真是很吃惊,因为我觉得一切还算顺利,但十一说他觉得按当前这种天气,后面的路几乎没法走,难度太大,所以他决定明天沿2800营地的下撤路线撤到核桃坪。

在深圳三人组中,十一是发起人,而且因为他是唯一走过鳌太全程的,一路上也起到领队的作用,所以他的决定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椰子和优华的进退。

我又问了一下椰子和优华,优华感觉他的装备不行,尤其是帐篷和炉头,而椰子是觉得阳过之后还没完全恢复,食欲也不好,不想太受罪,也不想继续走了,所以深圳三人小队很快统一了下撤意见,确定明早下撤。

只有我觉得一切都还好,很难得能请到这么多天假,而且做了那么多前期准备,实在是不想浪费了这次机会,之前也曾经设想过这种情况,我出发前就做好了即使全军覆没,我也要一个人完成目标的准备。

下图中绿色路线是深圳三人小队计划的下撤路线,出山后才知道,在我们前些天出发的商业队也是从这里下撤的,而且跟十一他们是同一天出山:

当天晚上,我想了很多,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单人走鳌太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我之前读过很多鳌太的攻略和路书,了解在之前不到五年的时间里鳌太失踪和死亡46人,而且事故的80%都是发生在路线的后半程,这让我的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在这种无人区单人穿越,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比如滑坠、摔伤,甚至像崴脚这种平时普通的伤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会成为致命的因素,而意外之所以是意外,那就是难以绝对避免的,我不由得开始想像自己的各种死法儿。

但同时我也对自己做了一番评估,当年刚毕业就被分配到地质队在野外工作了五年,这五年里我曾穿越过罗布泊、塔克拉玛干、西藏羌塘、可可西里等无人区,经历过各种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也曾经面对过事故和死亡,虽然野外工作跟单人徒步穿越是两码事儿,但这经历起码能让我很适应野外的环境和生活,对单人穿越无人区并不会感到恐惧。

近些年在北京也多次冬季到灵山扎营,以及冬大五、冬小五这样的拉练,包括单人重装冬天四灵连穿,去年的这个时候在四姑娘山跨年完成了四姑娘山大二峰的Solo速登(只买游客票,不雇向导和马匹,从镇上出发,当天独自完成登顶后下撤回镇上),前年圣诞节是在走雪谷到雪乡的穿越路线,并且马上又去武功山跨年,这让我有独自面对这冰天雪地的经验与勇气,不至于心里没底。

再加上背包里有充足余量的装备和食物,装备是照着零下40度准备的,食物方面足够支撑半个月,这些充足的准备,也让我有着独自走下去的信心,只要路上自己小心的走好每一步,不出意外就行,而且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好处,比如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不用分心照顾队友,扎营地也不用考虑其他人,每次独行,我觉得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人生中总有些路,必须自己一个人面对,未知的前方是风景还是磨难,都需要亲身经历了才知道,这可以说是另一种人生的缩写。只是当前的选择不光是进与退那么简单,这个选择甚至事关生死。我也真没有想到在2023年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样的抉择。

有的人30岁就已经死了,只是80岁才埋,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人这一生,总要做出一些生死相关的抉择,总要去见识一些真正宏伟壮丽的东西,在未来幽暗逼仄的时刻,这些经历和见识就是我们逃脱的绳索。

最终我还是决定了,一个人完成接下来的路程,哪怕遭遇到最坏的结果,也是我能坦然接受的。真要是死在大山里,也算达成我心目中的终极浪漫,“山无陵,与天阙!”

107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2人已赞赏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大炜!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大炜!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