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原来广州这么美——珠江九桥夜徒

原来广州这么美——珠江九桥夜徒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原来广州这么美——珠江九桥夜徒

2020-09-07 20:12:23 7021

广州,因珠江而繁荣,也因珠江而美丽。从车陂南到沙面公园,一江两岸九座桥,珠水流光18公里,串联起广州最美夜色!自东向西,琶洲大桥,华南大桥,猎德大桥,广州大桥,海印桥,江湾桥,海珠桥,解放桥,人民桥,这横跨珠江两岸的九座桥,俗称“九桥”。珠江环境生态良好,加上沿岸各个网红打卡地标(广交会展馆+猎德大桥+广州塔+中山大学+广州大桥+大元帅府+海珠桥+粤海关旧址)的点缀,可以说美出了新高度,近年来,“珠江九桥”可以说这是一条经典而不可错过的线路,也是“发现最美珠江最美广州”的极佳路线!

 

我们这次的路线的顺序是海珠桥(过桥打卡网红美食-五柳炸蛋)--解放桥--人民桥(过桥折返)--解放桥--海珠桥--江湾桥(过桥)--海印桥--广州桥--猎德桥--华南大桥--琶洲桥,全程18公里。


吃货的世界,为了“五柳炸蛋”,起微山两天两夜重装,改成珠江九桥

 

原定的连南起微山,因为周末下雨改期,但对于行走的热爱不能停,愉快的周末绝不能因为不能走外线就宅在家了,随机提议了“珠江九桥”,因为“五柳炸蛋”的迷恋,小伙伴们果断达成了共识!

地铁出行,广州四通八达!

为何选择起点为海珠桥,原因有三,一是集合地点比较近,子鹏、丁丁和我,我们仨只需要分别搭乘地铁30分钟,都能到达海珠广场;二是海珠广场对于老广州来说有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以广州市珠江上第一座桥为起点,意义非凡;三是美食的诱惑——五柳炸蛋!

对于80、90年代在广州学校饭堂搭餐过的学生,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想必大家对于饭堂阿叔阿婶端到窗口的五柳炸蛋都记忆深刻,那个时候的学生饭堂菜品选择不多,肉类也少,但基本每个学校饭堂都会有这道菜供应。每当饭点,早已经饥肠辘辘的我们,排队打饭总是吞咽着口水、伸着脖子去遥望窗口的五柳炸蛋还剩下多少,轮到自己会不会五柳全都被抢完了,现在回想起来,也会心里回忆着这道美味,给我们学生时代带来的味蕾上的冲击和那个时代特有的幸福感!

 

五柳炸蛋是一道广东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炸蛋香酥味美,伴着酸甜酱汁送入口,可令人胃口大开!五柳炸蛋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五柳菜,可以说,不是五柳菜做的都不是正宗的口味。所谓的五柳菜,是指用青木瓜、红萝卜、荞头、大肉姜、青瓜这5种食材,以白砂糖和米醋两种调料腌制而成的腌菜。这种小吃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广东可是特别普遍的食物,许多人在家里闲来无事的时候,都会腌上一两罐子做小菜的。所以在当时,五柳菜是一类非常常见、信手拈来的食材,而“五柳炸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风靡流行的。

霞女美食店,坐落在海珠区南华东路569号,真心是平民美食店,出品全部都是现炒的碟头饭,品种繁多,比一般的茶餐厅的碟头饭要更多选择,而且价格非常超值!据闻第一次来这里打卡的吃货都会点五柳炸蛋饭,所以我帮丁丁点了五柳炸蛋饭,给自己点了蔬菜炒鲜鱿,子鹏点了鲜菇牛肉饭,每一盘都让人口舌生津!子鹏的鲜菇牛肉饭,超乎想象多的鲜菇和牛肉,按照现在的菜市场价格,这样一盘鲜菇牛肉饭才卖20元,相当的划算!招牌五柳炸蛋饭,五柳汁包裹的炸鸡蛋,铺满了整盘饭,酸甜可口,鸡蛋酥松,果真是少年时候的回忆!

 

我们一边吃,一边浏览店面,一家装修风格已有许多时日的老铺子,除了店铺里面的桌子之外,外面骑楼下也避开行人放了几张桌子,大厨房在店铺后面,可以听到里面的锅铲声音,上菜非常快,每张桌子不需要等太久,就已经有香喷喷的碟头饭送上来!坐在店铺收银台的老板(一位退休的大叔),时不时招呼客人喝汤,冬瓜鸡骨汤,丁丁竟然喝了三碗,更神奇的是,老板还招呼客人添饭,如果不够吃的,可以加饭,这种非常温馨的老广州街坊感觉,让人觉得亲切熟悉!

军训了一周的小朋友,胳膊晒得黑乎乎的,跟子鹏哥哥比肤色,果然黑了两度!瓶装的可口可乐,是下饭的绝佳搭配!

五柳炸蛋的作法:先将鸡蛋磕入碗里,不要打散,可以炸一个磕一个,也可以一起磕进碗里然后一起炸,炒锅里倒入花生油,烧热至七八成后倒入碗里的鸡蛋,炸至蛋边的颜色呈金黄微焦后盛起沥油,最后是做浇汁,炒锅留底油,再用五柳菜(酸木瓜、黄瓜、红罗卜、荞头、姜)加酸汁做成浇头,再倒入由米醋、水、酱油、白糖、盐调在一起的酸甜汁勾淀粉起锅淋在炸蛋上即可!

吃完我们就开始穿行珠江边,在海珠桥附近有蛮多的街头卖艺,他们不一定为了生计,更多地是为了艺术的喜好,很有感的珠江边夜生活!

海珠桥,1933年建成通车,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为简支拱形下承钢桁架梁,有80多年历史,见证了广州近代战争史和近现代城市建设史。以其临近“海珠石”改名为“海珠桥”,旧海珠桥为开合式桥梁,方便船只通过。1938年,侵华日军派遣飞机轰炸广州,将海珠桥桥体开合器震坏。日军侵占广州后,盗走海珠桥桥上的整套设备。从此,海珠桥中跨桥面开合部分始终无法修复,大船难于通过,而后也因为内战导致原海珠桥完全损毁,直到建国后才开始重建。讲过多次修复,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桥上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行人路及自行车道,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


大桥南北周边保留了广州近现代的历史环境:北面的海珠广场、广州解放纪念像、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旧址、五仙门电厂旧址等,南面还有全国劳动一大旧址、婚纱一条街、旧烟厂等。这众多史迹使海珠桥成为广州传统中轴线的重要节点。海珠桥是广州人的集体记忆,曾经是几代人恋爱结婚、朋友聚会等纪念性拍照的背景!

解放桥建于1994年,1998年建成通车。它是广州老城区南北向交通主干线解放路上横跨珠江的特大桥,北起越秀区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区同福路、同庆路。说起广州市解放桥,很多人的印象都不会很深刻,最多就是记得桥上那3组如连续彩虹般跨过桥面的钢拱钢管。这也难怪,它的经历中既没有身旁海珠桥火与血的历史沉淀,也没像洛溪大桥那样担负太多运输压力与争议,它的名字全因桥的北端连接着解放路而得来,它诞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缓解海珠桥的交通压力,让老城区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解放大桥的简约美!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广州工人运动历史陈列馆

广州职工大学堂

惠食佳,哈哈,吃货的眼睛总瞄到吃的!

人民桥,连接荔湾区与海珠区的一座桥梁,其北起六二三路、与康王南路相连,跨越珠江,南至洪德路、与工业大道北相连,是一座3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构桥。大桥全长701.2米,主桥长182米,宽18米,其中行车道12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南北引桥长519.2米,宽12米,但引桥不设人行道,由4座步梯连接主桥供行人、自行车上下。

重修后的人民桥,欧式风范,配合旁边沙面、白天鹅旧使馆区等周边的欧式老建筑,恰到好处!!

站在人民桥上,珠江北岸的旧建筑群,十分美丽!

粤海关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29号,馆址为“粤海关旧址”(又称“大钟楼”),地处珠江畔,其建成于1916年,为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署工程处建筑师戴维德·迪克(DavidC·Dick)设计,大楼坐北向南,共四层,连钟楼总高31.85米,总建筑面积3292.72平方米,耗资21万银两。


粤海关博物馆为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成之初是广州长堤新兴商贸区中心地标建筑,该建筑被视为广州近代西洋建筑的典范,也是新世纪“羊城新八景”之一“珠水夜韵”的标志性景点。


2016年1月1日,粤海关博物馆经广东省文化厅批准正式挂牌对社会公众开放,它是全国直属海关第一家国有博物馆。馆内现有8000余件藏品,设有“中国海关发展历史”基本陈列与“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并设计了互动游戏、情景复原、多媒体播放等趣味展示环节,展览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

广州邮政博览馆所在的大楼建成于1916年(民国五年),大楼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黄褐色的花岗岩基石和巨大的廊柱略显斑驳,非常有气势,且充满历史感。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集展览、收藏和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览馆,是展示沿革历史和集邮文化的窗口。


一楼为集邮展销中心:展示珍稀邮品和销售各类集邮品等。


二楼展厅:展示中国悠久的邮政通信发展历史和具有岭南特色的广州邮政历史变迁,包括早期通信、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改革开放前的人民邮政等部分。反映古代邮驿通信、近代邮政和新中国改革开放前人民邮政的发展历史。


三楼展厅: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广州邮政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等部分。放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迈进21世纪广州邮政发展的辉煌成就,介绍邮政通信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展望未来广州邮政的前景。


参观者来此不仅能了解和认识邮政历史的变迁发展,办理邮政和集邮业务,选购邮品,还可领略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

南方大厦,建于民国初年,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沿江西路的城外新大新公司(南方大厦),现在叫南方大厦国际电子数码城。 这幢1922年建成的中国第一高楼,同时期的它,比天津最高楼劝业场早6年,比上海最高楼沙逊大厦早7年。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爱群大厦又名爱群大酒店,是同盟会会员陈卓平先生集华侨资本创办的,大厦建于1934年初,是当时华南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又是一座典型的骑楼建筑。

天字码头正在围蔽装修,没照片哈!

江湾大桥的建成,可通过广州东濠涌高架路快速疏解珠江两岸交通,并通过与海珠桥、人民大桥、广州大桥、海印桥与解放大桥等五座桥梁构成更完善的交通网络。1999年底建成的内环路把江湾桥纳入了内环路系统的主干部分。江湾大桥北接东濠涌高架路和东华南路,南接江湾路、南田路、仲恺路。内环路(江湾桥以北)建在东华南路、东华北路、中山一路上方,有达道路、东华南路、黄埔大道出口;内环路(江湾桥以南)建在江湾路、南田路上,有仲恺路(接东晓南高架路)、江南大道中、宝岗大道出口。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大元帅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遗址性纪念馆。该处旧为孙中山于1917年兴建于此地的大元帅府,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8020平方米,由南、北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及大门楼组成,南北大楼以砖、木、石、钢、混凝土建成,属三层卷拱式西式风格建筑,混入部分如节竹式排水管、百叶门窗、花瓶式护栏及骑楼等岭南建筑风格。

好吧,心心念念的冰室,终于碰到一家,奶茶,开喝!

海印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头,西距上游江湾大桥0.8千米,东距下游广州大桥3.2千米,北引桥接越秀区东湖路,并于上跨、互通沿江路;南引桥接海珠区东晓路,并上跨、互通滨江路。海印大桥是广州第一座斜拉桥,海印之名源于大桥北端羊城三石的海印石。

 

海印大桥塔顶像两只“羊角”,寓意羊城;夜幕下的海印大桥,在灯光的营造下犹如一艘双桅船在旭日初升时扬帆远征, 同时又像两把巨大的竖琴伴随江面幻彩的水纹奏响珠江的光影乐章 , 随着灯光流动的变色,江面被渲染的七彩斑斓,华美异常,桥梁的动态与静态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全新的诠释。


(广州大桥,没照片)

广州大桥于1983年4月动工,1985年5月建成通车。广州大桥扩宽工程于2014年8月开工建设。2017年9月21日凌晨,广州大桥新、旧桥实现南北双向10车道全开通,扩宽工程先后解决了交通疏解、管线迁移等诸多施工难题。

猎德大桥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天河区与海珠区的过江通道,位于珠江北河道之上,为广州市中心珠江新城片区猎德大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新光快速路的北延路段。猎德大桥北起天河东路,上跨广州珠江前航道,南至江海大道;线路全长4.3千米,主桥全长480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

 

猎德大桥主桥为独塔空间索面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采用大量曲线元素设计,将贝壳形的塔和弧形的悬索相结合,使大桥整体造型具有较强流动感;与珠江新城其它借用大量江海相关事物形态的建筑一同形成一系列由流动曲线或曲面构成的动感空间,寓意“江海运动”的主题。大桥与广州塔、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强化了珠江新城滨水空间的协调感和有机性。猎德大桥建筑规模采用稳重阴柔之美的设计手法,避免与周边其它较宏伟壮观、高达刚劲的地标建筑喧宾夺主;其恰当的高度设计和合理的塔位置安排,使沿江新城市中轴线方向的天际轮廓线得到较好延续和完善,跌宕起伏而错落有致,与珠江其它天然和人文景观共同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体系。

 

猎德大桥索塔外型的艺术构思为“珠江之贝、孕育明珠”。桥塔如一只巨大贝壳拔江而起,屹立于珠江上;桥塔两侧各有1.2厘米的开槽,内置球形灯,夜晚间光线从贝壳散射,如含着颗粒明珠。“珠江之贝”象征“海上明珠”的母体,传递着广州城与其母亲河珠江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以及广州人生生不息的开拓精神;刚柔结合的贝壳状主塔代表着广州人民勇于承担、不屈不挠、不断进取以及聪慧灵巧的精神品格。 

小丫头途径老爸老妈的母校,在此拍照留念!

华南大桥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天河区与海珠区的桥梁,位于珠江北河道之上,为华南快速路组成部分。华南大桥北起猎德村、南至海军码头,全长1610米,桥面为双向8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华南大桥是一座三跨预应力连续刚结构梁式桥,分东西双幅桥,呈南北方向布置于珠江前航道;半桥箱梁按桥轴对称布置,半桥横向为桥宽单箱单室箱梁断面,连续刚构箱梁悬臂挂篮施工;桥面混凝土光滑、整洁,线条流畅;主桥下部结构为双薄壁墩身,群桩基础;主桥与引桥衔接的主1、主4号墩处各设一道伸缩缝。

琶洲大桥,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天河区与海珠区的桥梁,位于珠江北河道之上,为广州市区东部城市主干道路组成部分。琶洲大桥北起珠江北岸员村、南至海珠岛东北部琶洲村,全长1205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捷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

 

琶洲大桥是一座富有现代文化特色的城市桥梁。大桥名称源于琶洲村,同时也作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展馆)的配套工程。在第八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中,琶洲大桥为花城广场主会场灯光秀景点之一。其独特姿态演绎着广州千年商都,寓意“丝路融城”主题。


有一种徒步,叫城市徒步

 

每天每周长距离走一走,能缓解都市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给心灵彻底地放松,用双脚走出快乐!相比户外徒步、野外登山来说,城市徒步门槛更低,比较灵活,更安全。一边行走一边赏景一边聊天,很轻松就能完成10公里、20公里、40公里,丝毫不吃力。

 

在没有时间安排外线,或者外线的当地气候不合适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规划一条路线去走,一般在10-20公里,首选一些地标性的区域,很有趣。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城市,每次去我都会拍照,留下很多回忆,并且在不熟悉的地方你会更用力地去观察,这种刻意观察的小动作其实能增加你的幸福感。每到一个新城市,我都会寻找机会用双脚去度量它,菜市场、老街区,看看城市的民生、风情,会让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爱上这个城市!

 

曾有人说,爱上一座城,只因城里住着爱着的人。

曾有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现有人说,择一城遇一人,守一城为一人。

 

呃……我俗点,择一城,只为吃……一个杰出的吃货就是走街串巷,为了吃,绘出一副城市美食地图!或许,下回我会选择老城区夜徒,只为绘一张老广州美食地图!

22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丁丁妈妈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丁丁妈妈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