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之九溪十八涧徒步行
相关轨迹:杭州西湖九溪左支路2017-10-22


“九溪十八涧是一幅以“溪水”为主题,以山和树为依托的一处幽雅宁静的山涧美景,位于龙井南面,距西湖10余公里。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次第汇合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9个山坞的细流成溪,再经徐村注入钱塘江;十八涧在烟霞洞西南,起源龙井的龙井村,穿绕林麓,次第汇合诗人屿、孙文泷、鸡冠泷等许多细流而成涧,九溪十八涧因而得名”。

清末学者俞樾游九溪诗曰:“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早就听说过九溪十八涧是个极其幽静的去处,心仪已久,尤其是我们这些受够了大工业革命带来的喧闹、尘埃、浮躁之苦,内心渴望山林、雨雾、安静的滋润。

今天刚好从滨江回来途径之江路,便驻车九溪路口,要进去探个究竟。
秋高气爽,正是我想要的。幽幽的小路在足下延伸,长满了黄绿相间叶子的古树静静地散立于道路两旁,坡道上是满目翠色的茶园,涓涓的溪流在路边叮叮咚咚的流过。
大概是已近黄昏的缘故,人比我想像中的少,但一对一对来拍外景的新人却是不少。沿着溪流边的曲折小路,感觉到入肺的空气都是清新香甜的,哈哈,就这样一路贪婪的享受这滋润!一路陶醉着,走到了九溪烟树,这里的人渐渐多起来,人群中不乏夹杂着许多老外,看样子学生居多。眼前的一切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两座苍翠的青山,怀抱着一丛火红的枫树,这大概就是人称“小九寨沟”的最美景点了!在这里我也就咔咔嚓嚓的拍了好多照片。

九溪十八涧,以九溪烟树为中点,通往两个方向,一个是龙井村,一个是杨梅岭,而完整的九溪十八涧,就是通往龙井村的那条石板路……而也只有这条路,能看到九溪独特的斑斓溪水吧……总而言之,九溪的路线,以九溪烟树为分界点,往龙井方向的,是正宗的九溪十八涧全程,车辆是无法通过的,需要步行;往杨梅岭方向,据说是石板路,汽车可以一直开上去,农家乐居多,路上有遮天蔽日的大树,夏天尤其凉快舒服。而我今天要走的则是龙井路方向的步道。

一路上,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山,重重叠叠。坡上几乎都是茶叶树,也是闻名遐迩的龙井绿茶的主要采摘地。路上经常有小溪横亘而过,你可以从路边的石块上跳跃着穿过小溪,也可以选择蜻蜓点水式的从浅水区过。估计夏天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趟水过去,冰冰凉凉的溪水想必是受用的、极好的。

溪水汇入路旁的山涧,山涧静静地遮在草丛中,布满青苔。路边和山腰的茶园里已经见不到采茶的茶农了,能在这样的地方劳作,也是人生之幸事。路上行人寥寥,僻静的山谷,叮咚的小溪,清脆的鸟鸣,感觉心都要醉了。
由于天色已晚,我加快了脚步。看户外助手下载的地图轨迹,进入龙井村后就要左转往十里琅珰了。这里到处都是喝茶休闲的地方,如果有伴就可以挑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来此小聚,喝个茶,聊个天,也是人生最美的时光。

爬到十里琅珰顶上,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不屈不挠的倔脾气怂恿着我。路途上碰见下山的驴友,问我是否夜爬山?果然,还没有走完十里琅珰天就完全黑了,只好借助手电筒的光继续前行。

夜幕下的山里寂静的让人有点害怕,一个人踽踽独行,耳边只闻风吹树梢的风涛声和登山杖击打碎石路的笃笃声……三步并作两步的疾行,终于到了五云山顶的真际寺,让人心悸的是手电筒的电用完了(切记爬夜山一定要备好头灯,最好是电池可以更换)夜色成熟的让人只能依稀分辨的出寺院的墙,其他轮廓一概模糊不清。
五云山,是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大山,海拔三百多米。据说因有五色云彩盘旋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也有的说,山顶真际寺内有五口井(今只剩下三口),水井中看天上云彩倒影,形状各有不同,故名。实际上是山的位置处在钱塘江和西湖两水相夹之间,水汽充沛;山上山下温差明显,形成山地云,经强烈阳光照射,便呈斑斓的彩霞。
在五云山顶稍作休整,喝了口水,吃了两小个面包,又拿出了壮胆之利器:bose蓝牙音响,手机充电宝插上手机,有了充足的电源。于是乎,一路欢歌往下行走。
记得上次西湖群山标毅线下到五云山时走了左边的小路迷路了,为了安全起见,这次就索性走右边的官道,往云溪竹径方向绕远路。约摸半个小时后,终于看见了山下的灯火,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吞到肚子里啦!
然后就是出云栖左拐往梅灵南路走到之江路再左转,沿江步行到达终点,亦即是出发点。有点像人的一生,终点即出发点,是不是有点佛学的禅悟!
注意:千万不要骑行共享单车进入,否则颠簸的让你屁股疼!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yjz9996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