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密云> 北京密云司马台长城:共赴单边墙的勇者之旅

北京密云司马台长城:共赴单边墙的勇者之旅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北京密云司马台长城:共赴单边墙的勇者之旅

2025-01-31 14:37:58 292

卷首语

司马台单边墙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长城,东起聚仙楼,西至后川口段,主要集中在望京楼与仙女楼之间,长约三百米,建于明代。它是司马台长城中极具特色和挑战性的部分,墙体狭窄,最宽处约一米,最窄处仅四五十公分,部分墙头甚至只剩一块砖头,大多为石头结构,几近垂直且无旁物可扶,还有很多落差达两米多的垂直下行和七八十度的斜坡,南侧是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北侧是长满灌木和乔木的七八十度缓坡。在历史上,单边墙修筑在山脊最狭窄的地方,利用险峻的地势极大地增强了防御能力,在古代战争中,敌人很难突破这一防线,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它也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长城原貌的古建筑遗址的一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单边墙是长城三险之首,与箭扣长城的鹰飞倒仰、黄花城水长城的十八蹬并列为北京野长城的三大险关,被公认为险中之最,行走其间,给人一种心惊胆颤的感觉,需要攀登者具备良好的体能、丰富的攀爬技巧和临危不惧的勇气,也是北京周边十大夺命户外路线之一。

徒步记录

2023年10月秋日周末的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丝丝凉意透过衣衫沁入肌肤,我、老黄和老孙三人小组就已背上行囊,精神抖擞地站在了北京密云司马台长城周边的山脚下。此次行程准备了近1年,单边墙号称“北京十大夺命路线第一险”,我们决意不走景区的寻常路,一头扎进野径,去赴一场与司马台长城单边墙的惊险之约。

刚站在山脚下,望着眼前那片被荒草覆盖、充满未知的山林,我们一时有些犯难,到底该从哪里开启这场冒险之旅呢?这时,细心的老黄发现了路边灌木丛上系着的一条红布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瞧,这肯定是之前走过的人留下的标记,咱们顺着它走,说不定就能找到路!”老黄兴奋地喊道。于是,我们怀着期待与好奇,沿着红布条的指引,踏上了那条几乎被荒草湮没的小径,谨慎地摸索前行。

没走多远,一片果香四溢的果园闯入眼帘。此时正值金秋,苹果树上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老黄作为队伍里的先锋,一马当先,手脚麻利地拨开挡路的树枝,还不忘回头叮嘱:“大伙都留神脚下,别摔着了,这果子看着就甜,可别光顾着看果子踩空了。”我和老孙紧跟其后,在果园里缓慢穿行。脚下的泥土松软潮湿,每一步都伴随着“噗嗤”的声响,偶尔还会被隐藏在草丛中的小石块绊一下。老孙看着那些饱满的苹果,笑着打趣:“这要是能摘一个尝尝,肯定特别过瘾。

好不容易穿过果园,真正的挑战接踵而至。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陡峭的山坡,上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和尖锐的荆棘。我们在坡下稍作观察,很快又发现了系在树枝上的红布条,它就像黑暗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方向。老黄凭借丰富的户外经验,迅速锁定了一条相对容易攀爬的路线,率先手脚并用地往上爬。我紧紧抓住身旁的野草和树枝,努力保持身体平衡,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挪动。老孙凭借他出色的体力,始终稳稳地跟在我们身后,每一步都迈得坚定有力,还不时地给我加油打气,激励我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历经一番艰难的攀爬,我们终于抵达了长城脚下。望着眼前雄伟而又沧桑的司马台长城,之前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老黄兴奋得两眼放光,大声喊道:“兄弟们,快跟上,单边墙就在前面等着咱们征服呢!”我们沿着长城的残垣断壁继续攀登,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有些地方的台阶已经破损得不成样子,必须手脚并用才能勉强通过。一路上,我们依旧靠着红布条的提示稳步前行,那些红布条在斑驳的城墙上显得格外醒目。

没走多久,一座造型独特的敌楼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便是猫眼楼。猫眼楼是司马台长城中极具特色的一座敌楼,它得名于楼体上那两个形似猫眼的箭窗。在古代冷兵器战争时期,这样独特的箭窗设计有着极高的**价值。士兵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小巧却又关键的箭窗,在隐蔽自身的同时,密切监视着周边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敌情,便能迅速将消息传递出去,为抵御外敌入侵争取宝贵的时间。抚摸着猫眼楼那饱经岁月侵蚀的墙壁,砖石上的每一道痕迹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将士们在此坚守岗位的紧张与坚毅。

离开猫眼楼,我们继续前行,很快便来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梯。天梯是司马台长城最为险峻的路段之一,它几乎垂直于山体,坡度接近90度。狭窄的台阶在陡峭的山脊上蜿蜒向上,仿佛要直插云霄。在古代,这样的地形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极大地增加了敌人进攻的难度。对于进攻方来说,想要攻克此处,不仅需要面对陡峭的地势,还容易遭受来自上方守军的攻击,可谓是难上加难。老黄率先向天梯发起挑战,他双手紧紧握住旁边的扶手,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爬。我和老孙也鼓起勇气,紧跟其后。每向上攀登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滑落,但心中的那份坚持让我们没有丝毫退缩。老孙凭借他良好的体力,攀爬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还时不时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让我们在艰难的攀爬中多了一份安心。

征服天梯后,一座外形优雅、宛如仙境楼阁般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仙女楼。关于仙女楼的名字由来,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有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曾有仙女下凡,降临于此,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故而得名。虽然只是传说,但仙女楼的建筑风格确实别具一格。它的构造精巧,线条流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楼体的每一处雕刻、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蕴含着神秘的气息。站在仙女楼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周围的山峦美景尽收眼底,云雾缭绕间,仿佛真的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类建筑艺术的完美融合。

告别仙女楼,心心念念的单边墙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单边墙仅有一侧设有城墙,另一侧则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仿佛一个巨大的深渊,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噬。单边墙是司马台长城的精华所在,它修筑在山脊最狭窄的地方,宽度仅能容纳一人通行。在古代,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节省建筑材料,另一方面也是利用险峻的地势增强防御能力。

老黄毫不犹豫地率先踏上单边墙,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在空中保持着平衡,眼神专注而坚定,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我深吸一口气,紧随其后,每迈出一步都胆战心惊,呼啸而过的山风仿佛要把我吹下悬崖。我紧紧盯着老黄的背影,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老孙同样毫不畏惧,凭借他的好体力和沉稳心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在通过单边墙的过程中,他的存在给了我和老黄很大的信心。我们三人不断地相互提醒、打气。“稳住,别慌。”“注意脚下,慢慢来。”这些简单的话语如同温暖的力量,支撑着我们稳步前行。最终,我们成功地走过了这段惊险万分的路程。站在单边墙上,俯瞰着周围的壮丽景色,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成就感,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气所折服。

距离起点3.80km 当前海拔848m

越过单边墙,我们继续朝着望京楼进发。望京楼是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海拔较高,视野极为开阔。据说在天气晴朗的夜晚,站在望京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京城的灯火辉煌,因此得名“望京楼”。在古代,望京楼不仅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台,更是重要的**瞭望点。士兵们可以从这里俯瞰周边的大片区域,及时发现敌人的动向。当我们终于登上望京楼,眼前的景色让我们惊叹不已。整个司马台长城在脚下蜿蜒曲折,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金黄与翠绿交织的绝美画卷。那一刻,我们都被眼前的景色深深震撼,静静地享受着这大自然赐予的美景,心中满是感慨。

从望京楼下来后,我们来到了聚仙楼。聚仙楼建筑风格独特,内部空间宽敞,相传这里曾是各路神仙聚会的地方,所以被赋予了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名字。在古代,聚仙楼作为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据点,承担着屯兵、瞭望等重要任务。它的存在不仅为士兵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驻扎场所,还在**防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老黄带着我们在楼内四处探索,抚摸着那些古老的墙壁,想象着古代将士们在这里商讨战事、抵御外敌的场景,心中对他们的英勇无畏充满了敬佩之情。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长城上,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返程的路。这次不走寻常路的司马台长城之旅,充满了挑战与惊喜。我们不仅领略到了长城的雄伟壮丽,更在相互扶持中收获了深厚的情谊。

卷后语

这次行程结束后,我们查看“两步路”APP的数据,轨迹全长9.04公里,实际运动耗时5小时43分01秒,运动均速1.6公里/小时,最高海拔886米,累计爬升575米 。这些数据见证了我们这一路的冒险与坚持,也将这段宝贵的经历永远地记录了下来,成为我们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

司马台之行后,自己创作了这首词,算是自己徒步经历的座右铭吧!
《清平乐   徒步天下》:
独行急杖,
试问君何往?
直上山巅心所向,
登临绝顶回望。
来时曲折彷徨,
前方道阻且长,
不赴万里四方,
怎阅天下风光。

2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独孤无疆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独孤无疆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