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中山> 300M+户外游记 【挑战中山四十二峰攻略】

300M+户外游记 【挑战中山四十二峰攻略】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300M+户外游记 【挑战中山四十二峰攻略】

2024-06-09 09:32:37 3696

中山市位处于广东省沿海地区,古称香山,后来为纪念孙中山先山将香山县改为中山县(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城市。中山是西江(珠江三角洲)的出海口,境内的山峰曾是过去的岛屿,经过西江千百年的冲积,渐渐堆积起北部地域,中南部的岛屿渐渐连成一片成为山峰。

关于山峰的统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小土山叫“丘”,大土山叫“陵”,高大的山叫“岳”,小而尖的山叫“岭”,高耸巍峨的山叫“峰”,连绵不断的山叫“峦”。在中山由于地域环境所限,并没有高山,最高山峰“五桂山”才海拔531米,仅跻身进入“低山”行列。除了五桂山一座山峰以外,其余低于海拔500米的山峰只能称之为“丘陵”。

【南粤香山县百峰图】是无欲则刚先生多年攀登中山境内山峰历程中总结所得。经过参考众多文献资料,翻阅细续不同时段的香山(中山)地图,从山脉走势和地理位置,结合古今舆图比例描绘而成。2022年2月28日版《南粤香山县百峰图》标注了香山(包括中山中东南部和珠海东北部份)山脉分较为集中的百座图文资料上能查阅证实的山丘岭峰。为了区分海拔300米以上山峰,在绘制过程中用红色突显标注出“四十二峰”(即2017年12月17日,所统计确定的海拨超过300米以上的山峰),其余低矮的丘陵用黑色标注。此外,还描绘了图文资料上能查阅证实的大小山塘水库共44座,均用蓝色进行点聚。

【香山四十二峰】是中山市(香山)署名四十二座海拔超过三百米的山峰,也是300M+户外设立之初的攀登目标。主要分布在中山市中东南部镇街,当中包括两条中山户外登山毕业线路“长环”(长江水库水域分水岭山脊环线)和“红环”(红旗河流域分水岭山脊环线)上的二十四座海超过三百米的山峰。此外,还有坦洲、三乡、神湾镇境内的坦神八峰和中(山)珠(海)分界五峰,以及其他零星分散在其他区域位置上的三百米以上山峰。

四十二座山峰从高往低排序分别是:五桂山、芋子排、白水林山、铁炉山、风吹罗带、乌石顶、亚婆抱孙、加林山、石寨山、大尖山、南台山、灯心塘顶、丫髻山、五指山、大望斗、白云顶、蕉窝山、梅花地顶、箭竹山、高子坑、千秋岭、天葬坟、禾叉坑顶、大磨山、检金顶、蜈蚣地、婆髻山、大观音、社公背、麻峰坳顶、湖洲山、长坑山、竹高山、十八洞、尖峰山、风车扭、马填岭、大肚岭、狮头山、北边山、米塔山、黄牛寨。

【挑战攀登四十二峰的计划】2016年2月28日,我们背起行囊踏印香山,确立了“攀登中山境内所有海拔三百米以上山峰”的宏大目标。在当年,我们成立了300M+(三百加)登山协会,我们“不畏险阻,永不停步”!在2017年12月17日,完成了“攀登中山境内所有海拔三百米以上山峰”的总体目标。在过程中,经历了“六百四十七”天,走过了“七百三十里”山路,用足迹丈量了里程,用活动游记和视频记录了精彩。

关于挑战“香山四十二峰”的计划,我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分别设立了十多条独立攀爬和数峰连穿的登山线路,目的是以省时、省路程,更优越的线路去完成“四十二峰”。目前最快完成攀登四十二峰的纪录由登山越跑成员:梁丽琼女士和林国洪先生在2022年8月14日所创,共8天(其中1天休整)。有时候大家会把一天下来能走多远,能完成多少座山峰等数据作为衡量肯定自己的体能,甚至会以刷新出众数据作为炫耀。无欲则刚先生却认为“找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的和配速更为重要!根本无需追求毫无意义的数据,对于运动来说,再快的速度只是炫耀自欺欺人的一堆数字而已,能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效果是最理想的,根本没人在乎你体魄有多么的出众”。

【分享走过的规划线路】按照我们攀登第一座海拔300
米以上山峰至今,从七百三十天中筛选出比较合理适合一般人所走的线路并不难。从经历所谈可以分为约十条(可以个人体能状况进行调整缩减或增加)线路,该十段线路可以大致划分为:红环北线、红环西线、红环南线、长红环重叠线、长环东南线、香山屋脊线、中珠分界线、坦神山脊线、白水林山脊线和其他零散诸峰攀登线路。

【红环北线】“红环(红旗河流域分水岭山脊环线)”是两条中山户外登山毕业线路之一,总长度52公里,共有24座大小山峰,其中包括18座海拔300米以上山峰。“红环北线”约长8公里,是整段“红环”中的其中一段,从东往西排列分布了:十八洞328米、大尖山395米、大肚岭308米等3座海拔300米以上山峰。以及二尖山290米、牛头岭109米两座300米以下山峰。我们试着依红环北线从东往西来攀登:十八洞、大尖山和大肚岭。

【十八洞】海拔328米,座标113°23’48.05”E,22°27’47.81”N。位于五桂山街道境内,街道办事处北面1.9公里,石鼓村双合山西北0.9公里,石鼓村与长命水交界处。主种松树、相思、荷木。 属于五桂山山脉。因据传当地山体类似十八个山洞排列,故依山体形状起名为十八洞。东至城桂路,南至百叶岭,西至大尖山,北至秀丽湖。西北至东南走向,山体面积0.3平方千米。
【红环北线攻略】建议从城桂路五桂山加油站斜对面的康乐山游泳池与康明石业之间的电塔检修路出发,走过之字型的电塔路上山(约900米,爬升230米),途经“五防002防火林带,长岗顶至和尚牌至改断龙(起点)长度1323M”铁牌。海拔约265米,再沿电塔路向西北方向的山脊路和电塔路交汇处向左(西)侧进入山脊路,然后沿着山脊路上“十八洞”山顶,难度系数相对较低,从山下起登至山顶约需时间1个小时左右(因人而异)。
【登山攻略】除了走“红环北线”从东往西登十八洞外,还可以从东北方向的“和尚碑”,北面方向的“石榴坑”,北面偏西方向的“金钟湖”和“古香林”等3条线路登顶。

【和尚碑线路】该线路从东北方向,从石榴坑水库尾进山,途经海拔185米的和尚碑,攀登十八洞的一条支线。从此线包括石榴坑溪流登山均需要前往五桂山街道长命水行政村,找到石榴坑水库,从水库尾进入上山的位置。可乘坐091路,或乘坐024路转乘K09,013,B18路公车前往。上山的位置不算太好找,在雅居乐长堤半岛西区最往里的房子附近,而且草丛较密集,路况不够明显。转折山坡后能通过五防083号防火带沿山脊上山,山坡至山顶距离约为400米,和尚碑山顶有山顶地标。到达山顶后往南稍降后,再沿“五防002”山脊防火带向南攀至十八洞侧峰“长岗顶”位置,然后沿红环北线向西到达十八洞主峰。全程约为1.7公里。

【大尖山】古名貴峯山,海拔395米,座标113°22’51.78”E,22°27’24.91”N。在石岐南7.6公里、五桂山镇石鼓与东区新安交界处,东偏南距五桂山主峰7.8公里,北距古香林2.7公里。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宽0.3至1.3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91米,山坡度约为75°,高耸峻秀。山体为花岗斑岩石与砂质黄壤。因山势似剑插云霄,故名。山巅有座古庙,坐西朝东,约建于清光绪年间。山下是青翠松林,风景宜人,每逢春秋两季,登高览胜者络绎不绝。绿化面积达70%,主植松树。
从“十八洞”山顶开始,即将进入一段跌宕起伏的山丘,途中需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大尖山”。当然用时因人而异,体能好的甚至可以在1小时内从十八洞越野跑到大尖山,还有就是从南坡的传统路线登顶大尖山。
【红环北线延续攻略】从“十八洞”起,会经过好几个“V”(指山峰和山谷的起落),途中要翻过一座海拔米的“二尖山”(这座二尖山有待考证,在我前期的游记中曾提及过)。然后离开“东防3号”防火线往西进入古香林至大尖山的东部山丘,不断攀升后将会到达大尖山北坡,在完成登顶前最后一段两百多米的残缺石阶陡坡后到达大尖山。大尖山顶上建有坐西向东的观音庙,此山是正规登山游客的必登之山,它和重阳登高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地位。
【登山攻略】除了走“红环北线”从东往西登大尖山外,还可以从人气较旺的南北两条线路登顶。
南坡线路是传统登山线路,游人众多,除了极端天气,每天都会有人从此路上下山。我们可以自驾导航至“大尖山森林公园”停车场,或乘坐047,090,091和K10路公车前往,到达公园入口处的“大尖山森林公园石头”沿主干道上山。
【南坡登山线路】又分东南混凝土支线和西南石台阶支线。东南线路能驱车(特定情况)上山至最高平台,全程2.45公里,共9个弯道,坡度较陡,从海拔15米至300米,爬升较大,徒步约需45分钟,是重阳节夜爬登顶上山主路。最高平台处有不定时营业的小卖部,能提供补水及小量食物。平台至山顶还有270米的石阶路,途中会经过“乐善亭”,最后到达大尖山顶。
【西南登山线路】是石阶为主的土路,石阶利用山上碎石头拼砌,阶面不够平整,需要小心上落,石阶路面平均宽约4米,是重阳节夜爬登顶下撤主路。该路段全程2公里,在海拔240米的路上有一处较宽广的平台,能供上百人歇息。在海拔190米与大肚岭之间的山坳处是线路1/2的位置,向西有山脊小路通往大肚岭山,里程约420米。向西北有山谷路通往马岭水库,里程约1. 1公里。从这处山坳路口往山下,台阶路旁偶尔会有石椅供游人休息,山阶东侧渐渐与小溪并行至山下。通过北坑小桥能回到公园主路和停车场,附近有跑马人越野大尖山基地和零散一两家农食店及停车场公共卫生间。
【北坡登山线路】较繁多复杂,分别有古香林、金钟山丘陵山脊和金钟湖马踢水、大尖坑等溪流山谷、山脊结合的线路。其中,以金钟湖绿道途经马踢水溪流进山的线路,会有较多拥有一定登山经验的登山者选择。该线路景色优美,有溪流小瀑布及一处被驴友取名“开心谷”的溪台谷地,再途经“市防003号”防火带十字路口后向南沿山脊路攀登就可到达大尖山顶。
马踢水瀑布下方还有一条电塔路,可沿东南方向通往大尖山。当到达农石碑界桩后可从“市防002”至“市防030”防火带山脊线上山,该山路沙化严重较为光滑,且山脊线路较陡,到达“二门铲”后沿古香林山脊路登顶。
【古香林山脊线路】还有一条是从古香林寺旁的环山路扑火通道进入,经古香林旧寺重建庵堂上古香林山,再沿脊路向西南方向上山。由于金钟湖、古香林与大尖山一带山脉登山线路较多且交错复杂,没有一定登山资历的人员建议选择南坡主线登山。此外,大尖附近还有数条登山小路可以通往山顶,例如大尖山露营公园处,但园区封闭,非进园游玩人员不许进入,没特别原因建议不走该类别的山路登顶。

【大肚岭】海拔308米,座标113°22’0.88”E,22°27’11.77”N。在中山市中部,五桂山街道境内;属于五桂山山脉,因该山地形凸出似大肚子,故名。东至石鼓,南至板芙,西至南区街道,北至南区街道。南北走向。面积0.26平方千米,海拔307.6米。
从海拔接近400米的红环北线主峰“大尖山”往西下坡,经过一段凹凸不平的石阶路下降到大尖山西翼山坡的中段位置。当中会经过一处土建大平台,再往山下行走2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通往“大肚岭”的山脊线路。此刻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能状况选择是否直接从大尖山上下撤,如体力充足天色尚早可以离开石阶路继续前往大肚岭。
【红环北线延续攻略】大肚岭共3座山峰自东往西呈“山”字形状,每座峰顶间距在500米左右,三峰均在海拔300米左右。高德卫星地图上所显视东侧山峰为大肚岭,但我从山势形况和海拔高度去分析,觉得中峰(山顶比较天阔没有植被)才是大肚岭的主峰。大肚岭排列起伏不算明显比较好走,前住者只需从大尖山的山腰攀上第一座峰顶,基本上等于完成大肚岭的攀爬。
翻过三座山峰后可以继续往西下“牛头岭”,下撤路上要注意分岔路口(受树木遮挡不够明显),切忌沿山脊下降操之过急,很容易错过前往牛头岭的路。在到达牛头岭前会经过一座小型山塘“工农兵水库”,该水库貌似水浅却发生过多起溺水事故,通过者切勿下水避免产生意外。沿牛头岭电塔路可直接通往山下,但也可以抄近路从南坡废旧石场下山,只是需要细看通往石场的路,多年来大部份被草覆盖不是那么的好找,石场南面是X580县道。
【登山攻略】大肚岭属大尖山列,位处大尖山西岭之上,东北至西南走向,呈“山”字型排例,山顶共分三山峰,拔高相近,

【红环西线】是“红环”中相对比较荒野的路段,总长度超过14公里,从北往南至东南方向共有7座山峰,其中海拔超过300米的山峰分别有:南台山393米、长坑山324米、婆髻山334米、乌石顶437米。完整的红环西线上还有大东洋、大排山和烟墩岭3座海拔不足300米的山峰。此行所推荐的线路去掉大东洋和大排山两座不需要经过的山峰,直接从传统的北线登山。

【南台山】海拔393米,座标113°21’38.92”E,22°24’55.44”N。在石岐南12.5公里、石莹桥西5公里处。东西走向,横跨五桂山、板芙两镇,面积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80米。山体为黑云母花岗岩与砂石黄壤混合结构。因在石岐之南面,山顶宽阔平坦,故名。东麓临五桂山和平村,西麓连板芙的湖洲、虾角村,南接香炉峰,梅花水源出于此,北界南坑峰。峰峦耸立,景色秀丽,尤以秋景宜人。山顶有古庙,山涧有观音岩。春秋两季,到此登高观光者众。绿化面积达70%,主植松树。
从北线登山需要从五桂山保利远洋领秀山附近的毛税山农场进入,在小山头路口右转再经过一片渔塘后到达南台山北坡下的一座农庄。过去这处入口常常被野草覆盖比较隐蔽,如今却被清理出一片空地并安装了护林防火的监控录像,有效记录了进山人员的出入情况。
上南台山的北坡路是整段混凝土电塔检修路,该路段从山脚下的小型土地庙一直延伸至山顶上的观音庙,上山途中会经过一片东面方向的桉树种植林。此外,在半山腰上还建有一座废旧的移动信号基站,再往上攀爬百米就能到达南台山。南台山与东北面的大尖山高度相近遥遥相望,有旧香山八景“南台秋月”的美誉,是秋高气爽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从南台山南面山脊上的五防047号防火线下坡约100多米会出现分叉路口,选择左侧山路往南继续下山,接下来将进入一片更加远离人居的山野地区。一下一上完成一个大“V”(山谷)后将会迎来又一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可惜这里附近几座足够300米的山峰都没有它的对应名字,但是位于南台山与长坑山中段不足300米的烟墩岭反而拥有一个较为特的名字。

【长坑山】海拔324米,座标113°22’34.77”E,22°24’11.37”N。从烟墩岭往东南方向约1.5公里的地方是长坑山,长坑山有点像大肚岭一样呈三峰鼎立之状,怪不得山顶之上立有“元老坑至观音坐莲”的防火带铁牌。长坑山东面的另一座附属山峰为“长径顶”也是长坑山脉上一座接近300米的附属山峰。
长坑山的最高点位置并不是在红环主线上,在接近山顶的西南山坡下去,从这段线路偶尔会遇上埋藏在山道里的“捕兽夾”。从严格意义上需要到达长坑山顶上的防火带铁牌才算正式到达长坑山,如果累了可以往东沿山脊下长坑山,在长坑水库出山。

【婆髻山】海拔354米,座标113°22’13.49”E,22°23’26.67”N。 在三乡镇西北部,白石村境内,属三乡镇。东至白石村,南至牛头山,西至板芙镇,北至五桂山,因山形像婆婆的发髻,故名。海拔420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土表为黄壤覆盖。 主植杂树。有简易路通山脚。
长坑山南面山坡是处较深的山谷,下坡后再上婆髻山会比较累。婆髻山的特别之处是山顶石块比较多,山顶之上有一圆盘形状的巨石,该巨石视野开阔应该可以容纳20人的站立。夏天在这里看日出应该很美(因为冬天太阳升起轨迹偏南,容易被远方的五桂山和芋子排遮挡)。婆髻山顶上的“板防004号防火带”铁牌上标注的“妖婆石”,我个人猜测应该和山顶上的盘状巨石有关,具体能否扯上关联有待进一步核实。
婆髻山在板芙诸峰中算得上是“交通便利”,山顶之上的线路呈“十字路口”状。在到达山顶后下山要区分好方向,东北是连接长坑山的方向,东南是通往乌石顶的路,西南面的板防022防火带通往蠄蜞塘水库方向,西北面的板防004号防火带通往二门铲水库方向。如果走累了,可以分别从004号和022号防火带提前下撤。

【乌石顶】海拔437米,座标113°23’29.44”E,22°23’10.22”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乌石顶,在中山市南部,跨三乡镇和板芙镇,白石村委会和深湾树委会的交界。面积6.5平方千米,海拔440米。土表主要为黄壤,主要植被有松树、杉树、桉树等。
是红环西南方位主要山峰,该山峰是划分“红环西线”和“红环南线”的临界点,也是三乡镇和五桂山街道分界线。乌石顶和三乡镇乌石村有重要关联,乌石顶山上的涌泉通过妈坑等溪涧点滴汇聚着三乡镇重要水资源,被一道修筑在乌石顶山南的大坝拦截储蓄在妈坑水库中。

从婆髻山到乌石顶的路程有点远约有2.5公里,需要下一个深谷后再往上攀爬到达“板防007号,蟾蜍圹至三角水库”防火带铁牌位置。这里是一座海拨300米的无名山峰,再往东走北面有一条下三角水库(即长坑一级水库,山友误称的小榄水库)的环山路,继续往东南下山再向上攀爬就能进入三乡镇地界了。翻过山谷可以到达三角林场的地方,东南面较高的山峰就是乌石顶。
乌石顶山顶上有很多石块,当中的最高点有块稍大的,能容10个人左右站立,但是石块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我认为该石块和“乌石”的名字会有些关联。乌石顶在乌石村以北,究竟是先有山名还是先有村名?需要到乌石村去考证才会有结论。乌石顶东南面山坡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坡度比较陡峭,与东南面的北边山形成一段山谷,山谷延伸至南坑尾和南桥村,溪水与石寨水库的银坑汇聚到红旗河(北台涌),标志着乌石顶和北边山是红旗河流域的分水岭。下一段我们将进入“红环南线”继续攀登红环上的300M+山峰。

【红环南线】是“红环”中相对比较舒适好走的路段,特别是北边山至尖峰山(旗仔岭)的那段几乎全是混凝土路,总长度约11公里,从西往东共有8座山峰,它们分别是:将军山255米、北边山302米、尖峰岭320米、黄泥洞277米、亚婆抱孙427米、石寨山418、芋子排505和五桂山531米。

【北边山】海拔302米,座标113°24’48.06”E,22°23’4.35”N。在中山市中南部,跨五桂山街道和三乡镇,南桥村委会和乌石村委会交界。面积1.2平方千米,海拔302.2米。土表主要为赤红壤,种植杂树。
北边山是红环南线靠西方向的一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位处于三乡镇和五桂山街道山脊交界的位置。北边山是四十二峰中较低矮的山峰,以仅仅足够300米的海拔跻身于四十二峰位置,所以攀爬北边山并不困难。
上北边山最方便快捷的路线在山体西侧,可以考虑从

【尖峰岭】海拔320米,座标113°25’15.44”E,22°23’33.05”N。在中山市中南部,跨三乡镇和五桂山街道,乌石村委会、大布村委会和南桥村委会的交界。面积0.5平方千米,海拔327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杂树。尖峰岭是红环南线上的一峰,与北边山属同一支脉,分别位处在同一山岭上。北边山在山岭中西部,尖峰岭在山岭东部,尖峰岭略高于北边山和将军山,是该山岭的主要山峰。

【亚婆抱孙】海拔427米,座标113°26’31.81”E,22°24’36.27”N。红环东南线上的一峰,位处五桂山街道南部桂南行政村西北方向2公里处。东至黄泥洞顶,南至**,西至羊寮坑尾,北至下船底。因山形似阿(亚)婆抱着孙儿在眺望,故名。该山体由黄色砂土构成,土表为黄土壤覆盖。山上主植松树,从红环东南线登五桂山主峰会经过此山峰,部份山脊路陡峭难走,沙化严重!

【芋子排】主峰大帽山,实测海拔505米,座标113°26’46.1”E,22°25’27.27”N。在中山市中部,南桥村委会境内。面积0.6平方千米,北峰芋子排海拔488.2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芋子排主峰不在红环主线路上,而红环东南线贯穿大帽山主峰。近年,登山爱好者因过去曾有人在山顶发现一具人体骸骨后,将位处五桂山主峰西南方向米的大帽山主峰称为“白骨仙人顶”,后俗简称“白骨顶”。
关于芋子排“白骨仙人顶”的故事来源之一,出自贺月平2015年1月14日在8264.com编辑发布的网帖传说,具体内容大概是这样描述的:曾经有一名登山爱好者在大帽山顶稍东南米的地方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遗骸,尸体腐化只剩白骨,旁边还有一个包和一盒录音带等遗物,于是发现者报警方处理。由于死者离世久远死因难以确定,很可能自杀也不排除他杀,其的死因成为了一个谜。户外有风险,全国各地各类户外失踪死亡新闻累见不鲜,我们行走户外需要小心谨慎。

【五桂山】古名会龙山,俗名五鬼山,海拔531米,座标113°27’24.82”E,22°25’31.66”N。在中山市中部,跨南朗镇、大涌镇、沙溪镇、板芙镇、东区街道、南区街道、西区街道、石岐街道、中山港共少9个镇政街道局部和五桂山街道金部;属于五桂山山脉。五桂山因地壳运动而形成,据清道光 《香山县志》载和民间相传,该山有五峰,产术樨(桂花的一种)、岩桂,故称五桂山。又据清光绪《香山县志》及《太平寰宇记》载:“五桂山上多奇花异卉。多产芝章菖蒲,色香俱绝”,“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宋太宗时期(976至997年)已称今名,沿用至今。东起于滨海平原,南至平岚平原,西至石岐水道,北至北部平原。长26千米,宽15千米,海拨531米,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整个山脉包括9个山列,皆为西南至东北走向。

【风车扭】海拔318米,座标113°27’27.58”E,22°24’40.28”N。在中山市中部,桂南村委会境内。面积0.1平方千米,海拔309米。土表主 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大磨山】海拔351米,座标113°25’33.53”E,22°24’33.43”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大磨山,在中山市中部,南桥村委会和五桂山林场交界。面积0.12平方千米,海拔275.1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石寨山】海拔418米,座标113°26’9.53”E,22°24’45.67”N。在五桂山街道东南部,南桥村境内。属五桂山街道。东至五桂山,南至银坑,西至大磨山,北至逍遥谷,因山项有很多石块,形状不一,故名。海拔417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土表为黄壤覆盖。主植松树。有简易路经此。

【黄牛寨】海拔300米,座标113°27’54.18”E,22°23’5.88”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黄牛寨,在中山市南部,三乡镇境内;属于五桂山山脉。因山顶西边有一大石,似卧在草丛中的大黄牛,山因此而得名。东至焦坑顶,南至积尼告斯球场,西至金色果岭,北至担水坑。东西走向。面积0.67平方千米,海拔308米。

【禾叉坑顶】海拔353米,座标113°28’50.45”E,22°23’26.66”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禾叉坑顶,在中山市中部,桂南村委会境内。面积0.38平方千米,海拔355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米塔山】海拔300米,座标113°29’18.11”E,22°23’55.23”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米塔山,在中山市中部,桂南村委会境内。面积0.81平方千米,海拔311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灯心塘顶】海拔379米,座标113°29’20.62”E,22°24’24.57”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灯心塘顶,在中山市中部,桂南村委会境内。面积0.35平方千米,海拔383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高子坑】海拔362米,座标113°29’21.8”E,22°24’40.72”N。

【麻峰坳顶】海拔327米,座标113°28’43.25”E,22°25’30.26”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麻峰坳顶,在中山市东部,横门居委会境内。面积0.3平方千米,海拔326.9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芒草。

【白云仔顶】海拔338米,座标113°28’39.29”E,22°27’28.28”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蜈公地,在中山市东部,南朗镇境内。因该山的主峰两侧山形似蜈蚣,故名。东至剑门牌,南至箭竹山水库,西至东区长江山面,北至屎缸坑山。东西走向。面积0.3平方千米,海拔330米。

【大观音】海拔328米,座标113°28’13.98”E,22°27’14.39”N。

【箭竹山】海拔366米,座标113°28’56.91”E,22°26’48.16”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箭竹山,在中山市东部,南朗镇境内。因该山体主峰尖似箭头,故名。清同治年间(1862至1874年)称震竹山。1949 年,改称箭竹山至今。东至横迳水库,南接五桂山脉,西至东区街道大寮村,北至箭竹山水库,跨合里村、翠亨村。南北走向。面积0.05平方千米,海拔371米。为五桂山区东北部最高峰。
《广东省中山市地名志》箭竹山,在石岐东南14.2公里、南朗镇政府西南7.7公里处。面积1.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71米。山体为混合花岗岩,黄壤表土。为五桂山区东北部最高峰,巍峨崇峻,傲立于群山之中,东眺珠江日,清同治年间(1862至1874)称震竹山。1949年后称今名。1956年在东北面山坡间建横迳水库,是南朗镇中南部重要灌溉水源,宜林面积2500亩,已绿化2300亩,主植马尾松。

【检金顶】海拔350米,座标113°28’42.13”E,22°26’22.34”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检金顶,在中山市东部,横门居委会境内。面积0.1平方千米,海拔330.2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社公背】海拔350米,座标113°28’31.55”E,22°26’29.71”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社会背,在中山市中部,龙石村委会境内。面积0.43平方千米,海拔350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狮头山】(座标113°25’24.53”E,22°28’44.51”N)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东区交界,海拔305米,是中山比较有名气的“网红”山峰,《中山市标准地名志》狮头山,在中山市中部,东区街道境内;属于五桂山山脉。因山形似母亲的奶头,初名奶头山;后雅称为狮头山。东至虎狮山,南至虎狮山,西至石子坑北至石子坑。西北至东南走向。面积2.04平方千米,海拔305.1米。

【天葬坟】海拔328米,座标113°24’59.15”E,22°28’20.32”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天葬坟,在中山市中部,南桥村委会境内。面积0.55平方千米,海拔340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千秋岭】海拔356米,座标113°25’7.93”E,22°27’28.64”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千秋岭,在中山市中部,五桂山街道境内; 属于五桂山山脉。相传古时该岭产有千秋(药草名称),时有群众到该山采集,故名。东至长江水库,南至照天烛,西至双合山村,北至企人石。东北至西南走向。面积0.11平方千米,海拔351米。

【白云顶】海拔368米,座标113°25’9.16”E,22°26’50.5”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白云顶,在中山市中部,东区街道境内;属于五桂山山脉。因该山顶处经常飘荡着层层白云,故名。东至竹子排顶,南至马填岭,西至港口林场,北至照天烛。西北至东南走向。面积1.17平方千米,海拔365米。

【马填岭】海拔321米,座标113°25’38.44”E,22°26’19.09”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马填岭,在中山市中部,龙石村委会境内。面积0.49平方千米,海拔320.5米。土表主要为黄壤 ,种植松树。

【梅花地顶】海拔372米,座标113°26’54.67”E,22°26’15.35”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梅花地顶,在中山市中部,南桥村委会境内。面积为0.7平方千米,海拔为384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风吹罗带】海拔429米,座标113°27’38.25”E,22°26’0.44”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风吹罗带,在中山市中部,南桥村委会境内。面积0.7平方千米,海拔439.3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

【蕉窝山】海拔356米,座标113°23’40.03”E,22°18’32.08”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蕉窝山,在中山市南部,新前进村委会境内。面积0.78平方千米,海拔200米。土表主要为黄壤。

【白水林山】海拔470米,座标113°23’38.76”E,22°18’56.62”N。在神湾镇东北部,神溪村境内。属神湾镇。东至腊鸭地,南至狮头山,西至茶山,北至竹高山。因山中树林密布,水流清澈透明,故名。海拔473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土表为黄壤覆盖。主植杂树。有简易路通往山上。

【竹篙山】海拔322米,座标113°23’30.7”E,22°19’25.77”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竹高山,在中山市西南部,跨三乡镇和神湾镇,平南村委会和神溪村委会交界。面积1平方千米,海拔322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杂树。北面有龙潭水库。

【铁炉山】海拔463米,座标113°22’41.81”E,22°17’51.05”N。在石岐南24.8公里、神湾镇政府东1.5公里处。西侧属神湾镇,东侧属坦洲镇。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3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65米。黑云母花岗岩山体,表层为砂质黄壤。山的西麓是沙岗村。因山形似铁锚,曾称铁锚山。后发现有块大石似铁炉,故改称今名。盛产“神湾菠萝”。1985年冬遭火灾,全部山林被毁。1986年春已用飞机播台湾相思及马尾松种籽。

【大望斗】海拔373米,座标113°22’42.38”E,22°16’54”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公仔山,在中山市西南部,神湾镇境内。因山体远望似公仔(方言即玩具),故名。东至三乡镇,南至坦洲镇,西至珠海市斗门区,北至宥南,南北走向。面积0.5平方千米,海拨380米。

【丫髻山】海拔378米,座标113°22’30.74”E,22°18’57.51”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丫髻山,在中山市西南部,神湾镇境内。因锐出于群峰,顶峙乔石三,远望只见其二,如丫髻,故名。东至三乡镇,南至沙岗村,西至鹿角树村,北至古宥。南北走向。面积7.25平方千米,海拔386米。山北麓有一平畦,称平山湖,1970年在平山湖建水库,总库容30万立方米。1971年又建一装机容量为160千瓦的发电站,1973年开始向国家电网供电。
《广东省中山市地名志》丫髻山,在石岐南23.5公里、神湾镇政府东北2.6公里处。属神湾村委会。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7.7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86米。山体属黑云母花岗岩,表层为砂质黄壤。因锐出于群峰,顶峙乔石三,远望只见其二,如丫髻,故名。盛产“神湾波夢”。山北麓有一平畦,称平山湖,有坑田23亩,过去有几户人居住,以耕山、烧炭为生。现除一老人在此以编织竹器为生外,其余均已迁往沙岗村。1970年神湾公社在平山湖建水库,总库容30万立方米。1971年又建一装机容量为160千瓦的发电站,1973年开始向国家电网供电。

【湖洲山】海拔326米,座标113°19’35.26”E,22°25’36.87”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湖洲山,在中山市西南部,板芙镇境内;属于五桂山山脉,古时因其孤峭临海,初名文笔山。后因山下有湖,后淤积成沙洲,改称湖洲山,沿用至今。东至红光农场,南至沙沟村、鹿鸣岭(又名湾月山),西至广珠公路,北至梅岭。南北走向,东陡西缓。面积4.3平方千米,海拔331米。有小型水塘2个,下雨蓄水,1982年已可供应镇区、湖洲、板芙工业用水及居民饮用。
《广东省中山市地名志》湖洲山,在石岐南偏西12公里、板芙镇政府东偏北2.2公里处。属五桂山脉,南北走向,东陡西缓,北隔北台涌与梅岭(属今环城区)对峙,南至沙沟村与鹿鸣岭(又名湾月山)相连,西起广珠公路,东界红光农场。面积6.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31米。山体为黑云母花岗岩,部分为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古时因其孤峭临海,故名文笔山;又因山下有湖,后淤积成沙洲,故又称今名。宜林面积570亩,已绿化355亩,主种山松、青竹、荔枝等;1988年春,飞机播种造林,主种台湾 相思,现90%已成苗。有小型水塘2个,下雨蓄水,1982年已可供应镇区、湖洲、板芙工业用水及6000多居民饮用。

【加林山】海拔422米,座标113°22’32.16”E,22°22’34.21”N。在板芙镇南部,深湾村境内。属板芙镇。东至马坑,南至三乡镇,西至深湾村,北至婆髻。因旧时植被不够茂密,后来要增加植被,称之为加林,故名。海拔422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土表为粗骨黄壤覆盖。主植山松、山竹、台湾相思树。有简易路与板芙南路相通。

【五指山】海拔378米,座标113°26’15.9”E,22°19’1.75”N。在石岐南23公里、圩仔南偏东4 公里处。东西长4公里,南麓临坦洲镇埔顶、石塘、琪环,北麓临三乡镇鸦岗、茅湾村,总面积4.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78米。山体大部分为砾砂岩、粉砂岩结构,小部分是石砾结构。因五峰排列如振手掀举,故名。绿化面积约占1/3,主植马尾松。

52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無欲則剛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無欲則剛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