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利川> 【2021国庆恩施深度游】之一:岁月变迁古河床

【2021国庆恩施深度游】之一:岁月变迁古河床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2021国庆恩施深度游】之一:岁月变迁古河床

2021-10-19 10:55:05 3199

岁月变迁古河床

本次恩施深度游原计划是在10:30到利川站后,直接打车到御水园或桃树坪徒步起点开始徒步,怎料队友行者在利川当地的朋友热情地安排了非常丰盛的午宴,并联系好了腾龙洞景区。盛情难却,我们入乡随俗地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肴,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莼菜汤,最早听到莼菜是从电视剧《贞观之治》中,褚遂良去南方寻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当地官员想用珍馐美味来招待他,而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褚大人对此兴致索然,唯独让他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地方官不以为意的莼菜汤。莼菜是珍贵的野生水生蔬菜,含有酸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组胺和微量元素等,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我喝了两碗莼菜汤,确实细腻可口,难怪褚老爷会对它情有独钟。

话说这顿饕餮盛宴真有点让人乐不思蜀,好在这是第一天,若是已经徒步了两三天,估计就会守着美味不走了。大快朵颐之后我们坐车前往腾龙洞景区游览,腾龙洞已在去年底升级为国家5A景区,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世界特级洞穴之一。由水洞、旱洞、鲤鱼洞、凉风洞、独家寨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腾龙洞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其中大小支洞300余个,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连,构成了一个庞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观。


腾龙洞景区门口合影

自检票口往里走几十米是落水洞,水洞口的卧龙吞江瀑布落差20余米,吼声如雷,气势磅礴。再穿过曲折交错的一些小洞,腾龙洞旱洞的庐山真面目就呈现在我们眼前,洞口两个七彩热气球格外夺目,起初我以为那热气球只是个装饰,后来出洞时才发现它们是可以载着游客升空的真家伙,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腾龙洞名不虚传,如果有龙的话,是真的可以在洞里腾飞的。据官方数据记载,腾龙洞洞口高72m,宽64m,洞内最高处235m,洞内高山高达125米,洞穴最高处237米,最宽处174米,已经探明的洞穴长度为59.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为亚洲第一大旱洞。


落水洞

腾龙洞口

腾龙洞的实际开发区域仅有数公里,不过仍可以供游客逛大半天,习惯了户外徒步的我们在洞里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游客们慢吞吞的步调让我们看着着急,且洞里面的景致在我们看来实属一般,因此我们在见识了洞穴的宏伟之后浅尝辄止,当即决定原路返回(腾龙洞后洞封闭,无法穿越到古河床)。

腾龙洞内景致

正式开始徒步已是下午两点多,继续按原计划路线行进略微有点晚,直接沿着化庙线向东至罗圈岩接上后续行程是不错的变通方案。虽然肩上的背包有点重,但为了追回点时间,我们在公路上尽量小跑前进。利川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可公路没什么遮挡,热气还是从四面八方地把我们包围,这使得我们跑起来有些力不从心,直到4公里之后进入罗圈岩的小路才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凉意。

从一线天结实的用木头搭的楼梯爬下来,瞬间就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地势的险也凸显出来了。下面的空地上堆放了一些建材,西南边则是腾龙洞的后洞,蓝色的铁皮门高大光滑,且被锁的死死的,说实在的,我倒是希望这门一直锁着,若是哪天没有这门了,或许古河床也就被圈进景区了,这对广大户外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

一线天

腾龙洞后洞

由腾龙洞后洞谷口到好汉坡有一个小爬升,到了垭口就可以俯瞰古河床,两边是灰褐色的花岗岩绝壁,夹着中间的翠绿由近至远展开,3头牛悠闲地吃着草,脖子上挂的铃铛叮当作响,给这幅诗意画卷增添了不少灵动。我们是自西向东穿越,因此不用从下面的河床向上爬好汉坡,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下坡容易,若是雨后行走在好汉坡的土路上,那也只能自求多福,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好天气,自然没有这个忧虑。虽然如此,我们的90后小伙伴在下好汉坡时还是腿抽筋了,凑巧遇到两个内蒙的姑娘,她们颇懂户外突发情况应对之道,并给我们那小姑娘进行了一番腿部按摩使之行动自如。

好汉坡垭口俯瞰清江古河床


好汉坡下来之后是“三龙门”,实际上就是三个溶洞,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其规模也远不如腾龙洞。第一个山洞略显幽深,洞内还有积水,需要打开头灯才能安全通过,其间我还碰到一条在洞内横穿而过的蛇,虽然看着不像是有毒,但在这幽暗的空间遇到此不速之客,也难免让人汗毛直竖。第二个溶洞较第一个短一些,不过却带给了我此行最为奇妙的体验,我们通过时正好是太阳西照,阳光洒进西侧的洞口,将那边的石壁映得金碧辉煌,与洞内的暗影形成了极佳的层次感,而东侧洞口则是隐约可见的绿意生机,仿佛要进入世外桃源。第三个洞约莫三五十米左右,过去不远就是独家寨,不过现已无人居住,只能通过悬挂在洞口的旗幡来一睹其风采。

三龙门

二龙门


一龙门

独家寨再往东就进入了河床石滩区域,刚开始是一些比较杂乱的小石头,都后面则是坑洼不平的大岩石。从石头的大小形状分析,在清江水依然流经的时期,前面部分的河面较宽,水流也相对和缓,到了后面由于两侧山体收紧,水流变急,将那些小石头带走,留下了体积较大的岩石,并冲出深浅不一的水潭。当我们在这些岩石间攀爬跳跃时,也好像穿越了时空,而那奔腾不息的清江之水就在我们身边流淌。

古河床石滩

古河床东

小岩槽

实际上清江水也并未远离,它们只是沉降到了古河床下面,我们在古河床东边往山上的农家院走时,透过路边的山洞就能看到位于洞穴之下的江水,它们一路高歌猛进,向着远方的长江与大海。

古河床山色

山里人家


农家院

107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人已赞赏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誉峯者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誉峯者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