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门头沟> 2022-06-12 雨后再走马蹄窝,云中品茶绝石梁(天梯~京西古道~马蹄窝)

2022-06-12 雨后再走马蹄窝,云中品茶绝石梁(天梯~京西古道~马蹄窝)

京西之山,统称为西山,属太行山余脉;连绵逶迤的群山之中,遍藏乌金(煤炭),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出产的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自隋唐以来,西北游牧民族、山区及平原农耕部落也通过西山古道互有往来,时而又发生战争,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经年累月地在山路石道上往来,久而久之形成了40多条纵横交错的古道,古道沿千年的永定河道弯曲延伸交错相织,陆续形成了水陆两种形态和商旅、军用、宗教等三大功能总长度达684公里的交通道路网络,这条古道网络东临京城,西出塞外,接黄土高原与内蒙古草原,成为连接西部和北部游牧民族,发展农耕民族交流融合的主要通道,并同时成为守卫京城的西部屏障,兵家必争之地,这就是京西古道。古道四通八达覆盖门头沟全境,尤其是以“西山大道”为主干线,连接玉河大道、 西奚古道、永定河岸古道、新潭古道、王平古道、庞潭古道、芦潭古道等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古道日夜不休,商旅行人络绎不绝,沿古道边客栈村落众多,忙碌而繁华!如今寻迹再走古道,仿佛穿越千年,再历曾经的盛世繁华,寻找一份与众不同的宁静与思绪……

玉河古道最晚在唐末就已经存在,唐末五代地方藩镇割据将领刘仁恭,曾在此地设置玉河县,因这条古道贯穿玉河县中心,故称“玉河大道”,又称西山大道中道;由于古道建于山岭之间,又承载着驮满货物的牛车马车长年踩踏,古道每隔两三步便横嵌进一道条石,高出路面三五寸许,大大增强了路面的坚固性,使平铺的石块不致顺坡移动,条石还降低来往车辆的速度,让满载的牛马在陡坡上也有喘气之机。古道从石景山区麻峪村过河向西,经大峪村、东西辛房、圈门、天桥浮、官厅、峰口庵、十字道至王平口,约45华里。如今,大峪至圈门的一段古道已经消失,从圈门至峰口庵一段古道保存较好。

今天选择圈门-峰口庵一段徒步,经三店村-天桥浮(三义庙)-天梯(拉拉湖村)到达峰口庵-马蹄窝,因为疫情管控,不再向王平口方向前行,在马蹄窝前行左转向绝石梁-横岭方向前行,再回到圈门实现环穿。

门头沟之源旁边的沿河道路已经被封闭,此路不通。“圈门过街楼”被称之为“门头沟之源”,门头沟就是圈门前头有条沟的意思。圈门横跨在沟上,这条沟是横岭至大峪的泄水沟。

经窑神庙,向三店村方向前行,见下图;窑神是煤窑之神,也称窑王爷,旧称主宰砖瓦窑的神灵。中国民间信仰之一。一年的腊月十八日是窑神(保佑煤窑平安的神灵)的生日,也是祭奠窑神的节日。圈门旁边有一座北京唯一的“窑神庙”,坐落于门头沟河畔,依山傍水,著名的京西古道从它的身边蜿蜒穿过。年代久远的“窑神庙”,其始建年代不详,曾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今“窑神庙”为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所存。庙宇座北朝南,它由山门,大殿,厢房,后院组成。山门有一石匾“古刹窑神庙”,千百年来,它见证了“窑神庙”的历史与沧桑。由于京西地区盛产煤炭,所以,“窑神庙”在京西煤矿开釆业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经东店村、中店村行至西店村口,左转前往古道自然保护区,见下图;三店村明代成村,原村有三家店铺而得名,是永定河进入平原后流经的第一座村落。旧时有数条古道汇于三家店,是永定河上的重要渡口。村庄临河而生,因渡而兴,绵延千载,孕育了悠久的永定河文化。明清以来,三家店是京西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村内曾店铺林立,车马繁盛,至今仍保留有天利煤厂、龙王庙、白衣观音庵、二郎庙、关帝庙铁锚寺、山西会馆等众多古迹。

到达京西古道自然保护区路口,见下图;

天桥浮村口,直行,不过桥;

雨后的群山,云雾缭绕;


空气清新,在云雾缭绕中到了天桥浮(三义庙),见下图;天桥浮有“见桥不走桥,走桥不见桥”之说。“见桥不走桥”指的就是村东口的过街桥,是天桥浮村标志性的建筑。桥上古老的三义庙,曾是天桥浮村民的公议所,天桥浮有“见桥不走桥,走桥不见桥”之说。“见桥不走桥”指的就是村东口的过街桥,是天桥浮村标志性的建筑。桥上古老的三义庙,曾是天桥浮村民的公议所,相传曾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所,在京西古道最繁盛时期,这里可谓是风水宝地。

过天桥浮后,前行;

两座山谷中,乡村公路穿行而过;


顺路前行,到达国砚山庄;拉拉湖村就在此处,和天桥浮一样,这些都是废弃的村子,被开发成旅游度假村(国砚山庄);官厅煤矿也位于拉拉湖村,是门头沟重要的产煤地。其历史久远,据记载明代的时候采煤业就很发达了,前后历经数百年,支撑起了该区域经济的繁荣。

福源谷;

拉拉湖瀑布

到达京西古道天梯;天梯位于京西古道的拉拉湖村。多年前,此处是一座险山,村民进行播种耕地需要走过京西古道再返回耕地处,辛苦劳作之余的大量时间花费在路途上。于是,村内一名老先生使用锤子、凿子、锄头等工具,在这座险山上手工凿出了四十三层台阶,为村民省去了劳作往返路途的时间,提高了播种的时间和效率。由于山势险要,故被村民称之为天梯,一直保留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雨后,天梯比较湿滑,云层比较低,光线不太好!

经过村子前行,就到了京西古道玉河段;

村民养的鸡,在古道上乱逛;

村口的玉河古道石碑;

当踩在古道的条石路上,感受千年的沧桑,古人讨生活的艰辛;

沿玉河古道缓慢上行,盘山徒步;

到达九龙路,左转前行;

途径官厅山庄;

在九龙路左转进入小路;

到达第二段玉河古道入口;

盘旋而上;


很快到达峰口庵关城。峰口庵,又名峰口鞍、风口岩,俗称风鞍儿、大风鞍。峰口庵关城原来是古道之上收税的卡子,为了保证京城的煤炭供应,官府特规定,免征煤炭运输税,而立此碑。二是道光14年“重修峰口庵东西山路碑记”,据碑上所记,当时修路捐银者是官员,舍地者是百姓,可谓是官民共建。另外两块碑是清道光甲午年(1834)的“峰口庵碑”和咸丰2年(1852)的“续立峰口庵道德行善碑”。

在峰口庵关城上环顾,东望,左有九龙山大岭,右有九龙山南大岭,像两臂伸向永定河边;由近及远,官厅、天桥浮、圈门、河滩及永定河东岸之三家店、五里坨、高井、石景山一览无遗。

脚下的官厅山庄,拉拉湖村已经在山脚下了!

远望九龙山,下图;

从峰口庵西行左转约200米,在一处山脚拐弯处,有一段削山开出来的路段,长约20米,宽1.5-2米,全部是一体的沉积细砂岩,石质坚硬而细腻,呈绛红色。在路面上散布有清晰的蹄窝上百个,左右交替,大致分为两行。蹄窝直径近20厘米,深者15厘米,浅的也有10厘米。山青石红坑褐,蹄窝云绕龙舞,可谓千古奇观。据碑文上记载,这条古道上“牲畜驮运煤炭昼夜不断”,经过千百年来驮煤牲畜铁蹄的践踏,才形成了如此壮丽的景观。





经过马蹄窝继续前行,约2000米左右;左转向绝石梁方向前行;

绝石梁云雾缭绕;群山万壑;


在拍照时遇到驴友见到的大蛇,还好无毒;

路遇野杏树,发现杏都熟了,落了一地;

快乐的摘杏,找到了小时候的乐趣;

采摘完,继续前行,与驴友前往绝石梁主峰;

一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在峰顶喝茶看山,与驴友畅聊,心情好的无法形容;






从绝石梁下山,前往横岭;




在横岭顶看脚下的天桥浮,景色如画;

下山时,又碰到一棵野杏树,杏子比较甜;


收获满满到达东店村口,月亮出来了!全天行程结束!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江湖强哥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