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武夷山之不走寻常路
相关活动:武夷山深度游
相关轨迹:武夷山道路合集202405
相关轨迹:武夷山风景区精华线20240510
漫游武夷山之不走寻常路
引言
武夷山,又名虎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武夷山风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位于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境内15千米,为海拔600米左右的一片低山,历代所指今九曲溪贯穿而过的一片秀美峰岩。这里是中华十大名山、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武夷山的自然景观独特、稀有、绝妙,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境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九曲溪、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等景点闻名海内外。
武夷山景区导览图
武夷山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可真正踏足此地还是最近的事,促成此行的是武夷山风景区的门票全免活动,即在今年1~4月门票免费之后延长至全年,而且5月份在武夷山坐公交也不要钱,确实是大气。按照经济学原理,当交易费用为零时(在此仅指门票)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景区、游客、餐饮、住宿、旅游服务等的效益最大化。除了少数需要通过门票调节客流或缺乏增值服务的景区外,个人觉得大部分景区都不应将门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原本计划是在五一期间去武夷山的,预报的连续阴雨天让我心生疑惧,在几个山友的撺掇之下改为错峰出行。北京到武夷山有直达的高铁,不过费用既贵还占用白天的大好时光,后来发现从南昌中转是个不错的策略,北京到南昌有夕发朝至的火车,再坐8:05南昌到南平市站的高铁,对白天的游玩几乎没有多大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南昌有南昌西站和南昌站,如果涉及异站换乘,则要预留至少1个小时坐地铁转站。北京大兴机场到武夷山的飞机也很方便,如果是在非节假日,机票价格与火车相差不大,且武夷山机场离景区很近,乘坐6路、7路、9路等公交半小时左右就到了。
我是坐火车中转到南平市站的,出站往前走几十米就是开往武夷山景区的建阳K1路公交,票价10元,可以在景区南入口下车,我则是坐到三姑环岛站。爬山是个体力活,到站后先在附近吃点早餐,相对于北京,这儿价格还是比较亲民。吃饱喝足随即出发,沿玉女峰路向西穿过兰汤桥,在天心村兰汤遇到一位大姐招呼我们包她家车去逛景区,说后面是他们村里的路没什么景,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们就是不走寻常路,尽量避开络绎不绝的游客。
兰汤桥
岩骨花香
兰汤后山是当地茶农及山友常走的路线,山路很成熟,在坡度略大的岩石上还开凿了台阶。作为茶叶之乡,武夷山人可以说是把种茶发挥到了极致,凡是适合种茶的沟壑、山坡都被开垦成了茶园,因此只要走进山中就能感受到岩茶之乡的气息。最有感觉的当属叫蟠龙的地方,白墙黛瓦的院落立于丹霞峭岩之下,周围是漫山遍野、错落有致的茶树,鸡犬之声响彻山野,此间意境或可称为世外茶源。
蟠龙北面不远处即是大红袍景区,循着步道爬个小坡就到了天心永乐禅寺和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初名山心庵,始建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座落于三十六峰中心的天心岩下,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环寺周围有“九龙戏珠”、“五象朝圣”,“双狮戏球”、“北斗七星”的胜景。
唐有乾符元年(874年)扣冰和尚于此望月悟道,始有“天心明月”之公案,曰:“欲会千江明月,只在天心一轮光处,何用捕形捉影于千岩万壑,以踏破芒履为耶?”。后人为纪念扣冰禅师悟道,改山心庵为天心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举子丁显赶考路上中暑,为天心寺僧所救,被以茶入药治愈,后中状元为报佛恩,以状元红袍披盖茶树,始有“大红袍”茶名。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礼部官员胡潆借宿天心寺与大红袍结缘,并留下《夜宿天心》诗。胡潆回京时把天心寺茶带回京城敬献皇帝,深受永乐帝喜爱。后永乐帝敕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 并降旨 “精耕勤灌,嫩摘细制,世代相传,岁贡入京”,还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之后“大红袍”逐渐成为武夷茶代名词,名扬天下,天心永乐禅寺自此也被尊称为“大红袍祖庭”。
天心永乐禅寺
从大红袍祖庭向北穿过一段小路,章堂涧自西向东阻断了去路,一弯石拱桥适时出现,小桥流水将我们引到了北侧的水帘洞。水帘洞在丹霞障东面,原名唐曜洞天,因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改称为水帘洞。它是武夷山最大的岩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由水平岩层中较软岩层受流水侵蚀凹陷而成,洞内敞亮可容千人,中构祠观数处,不施陶瓦,风雨不侵。水帘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岩顶有水曰珠泉,自上飘洒而下,状如珠帘,因此又有珠帘洞之称,被誉为“山中最佳之景”。飞泻之水在地面集成一泓泉池,绿得深沉,或是有人觉得这里可能有神龙居住,后称这里为“神龙池”。
章堂涧
水帘洞
在水帘洞石壁内,留有多处的前人笔墨。最显眼的便是“活源”二字,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相传是取自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此刻上“活源”二字,巧妙地呼应水帘洞的这番景致。洞壁还有古人题诗:“水帘千丈垂丹壑,晴雪长年舞翠檐;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自古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帘珠”等多幅石刻,记载了前人对此景的赞叹。
三贤祠
水帘洞石刻
我们游水帘洞时那水实在是小的可怜,只能抱憾而去。转回章堂涧向西而行,野生的石斑鱼在清澈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引得同伴们垂涎三尺。临渊羡鱼,不如继续游览这一带的天车架、鹰嘴岩、慧苑禅寺等景点。天车架是山中一处典型的古崖居,通过木制的天车(辘轳)上下升降载人和传送物资,展现了古人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鹰嘴岩则是一座浑然天成的巨岩,因其形状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而得名。
天车架
鹰嘴岩
慧苑禅寺位于路口处,在树木的掩映下并不是那么显眼,我们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转到南边的流香涧,玉柱峰和飞来峰也在其中,不过如果不注意路边的标志牌,也很容易与它们擦肩而过。流香涧是武夷山景区内最为知名的涧谷之一,它位于天心岩西面,其得名源于两旁壁立的苍石丹崖和其间夹杂的山惠、石蒲、兰花等植被,野百合在此地也尤其的多,它们长于崖壁间,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伴,成就了流香涧的独特意境。
玉柱峰
飞来峰
流香涧
野百合
到了流香涧,又怎能不去看一下附近的大红袍母树,它们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内的九龙窠的岩石缝隙中,据传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是武夷山大红袍茶树的祖先,被誉为“茶树之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大红袍共有6棵,且这6棵树并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当然,如果不是这些母树都围了红布,我是分不出它们与普通茶树间的区别。另外,母树旁边的“大红袍”摩崖石刻,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所刻。
大红袍母树
岸上九曲
离开九龙窠,我们要向西走很长一段非游览路线,这些路基本只有茶农和户外爱好者才走,因此可以尽享大自然的宁静。这一程最重要的地标是三仰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属于三十六峰之一,也是景区内的最高峰,官方海拔717.7米,我的户外软件记录的海拔是739米,山顶及登顶路上有以前建筑的残墙,峰顶还有摄像头。三仰峰皆昂首向东,高者为大仰,次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在明代万历年间,广东省东莞林培,途经福建崇安县南部武夷山时,曾登临武夷山最高峰三仰峰,留下了摩崖石刻“武夷最高处”。实际上,林培石刻并不在三仰峰最高处,而是在其东南角海拔约640米附近的崖壁上,为何他会将字题在那儿,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三仰峰
无意间打卡了武夷山景区最高峰,下一站是白云禅寺。白云禅寺原名白云庵,始建于宋朝,地处白云岩的峰腰。白云岩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又名灵峰,位于九曲溪北的九曲源头,重岩叠嶂巍然屹立于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腰际飘移,忽聚忽散,分分合合,故以此名。白云禅寺巧借山岩,傍崖临溪而建,形态犹如一座悬空庙立于天际。徐霞客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此,写道:“登楼南望九曲上游,一洲中峙,溪自西来,分而环之,至曲复合为一,洲外两山渐开,九曲已尽。”东南三贤之一的宋代学者吕祖谦曾在此结庐以学,明末清初,慈觉和尚云游至此,将白云庵改建为寺庙,寺内有弥勒殿、三宝殿、观音殿、祖师坛,各殿的后一半藏于岩洞中,前一半则利用山势用杉木支架,宛如空中楼阁,在寺内南望九曲溪上游,道院洲盘亘中游,俯视屋宇楼台,栉比鳞次,风景独好。
白云禅寺
徐霞客《游武夷山日记》记载白云禅寺写道:“山水皆收眼底,蔚为大观”,故清代名僧捧日大和尚于乾隆年间在白云岩上摩刻“大观”两字,这方摩崖石刻见于寺内观音殿佛龛岩壁上。寺庙入口的另一头,沿着悬崖通过一段奇险岩道可前往一个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上下绝壁间的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徐霞客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洞中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立的漳浦梁山洞玄师祖舍利塔,洞外的绝壁山崖上,有乾隆年间众居士赠与住持捧日大和尚的岩刻“极乐国”,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寺庙一道独特的风景。
白云禅寺石刻
游完白云禅寺天色尚早,我决定带大家先沿着九曲溪北侧的岸上九曲漫游道向下游前往朱熹园再折回星村。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桐木关,全长62.8公里,自西向东汇入崇阳溪。下游9.5公里,因地质断裂构造作用,折为九曲,有八滩五潭。两岸峰岩夹峙。山环水绕,水贯山行,丹山碧水,相映成趣。若有闲暇,乘坐竹筏顺流而下是个不错的体验,既可置身山水画廊,还可以欣赏各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以及有着三千八百年历史的船棺。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写《九曲棹歌》赞颂九曲溪的美景,诗文如下: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槛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天游景区位于五曲和六曲北面,是武夷山风景集萃之地,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有隐屏峰、接笋峰、仙掌峰、云窝、茶洞、响声岩诸胜。天游峰位于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南续清隐岩,西连仙掌峰,高耸于群峰之上。每当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时,可观赏云海大观,只见群峰出没于云端,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有时还可看到奇妙的“佛光”。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徐霞客评之为:“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峰顶有胡麻涧,涧水从峰头直泻而下,如白练千寻,名为雪花泉,为山中一大奇观,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区。其中,六曲溪北的仙掌峰又叫晒布岩,峰壁由于流水侵蚀久而深陷,状如指痕,故名,壁上刻有四个大字:“壁立万仞”。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此次未能登顶天游峰。
壁立万仞
五曲是九曲的中心,隐屏峰峻立溪北,峰峦挺拔,当年朱熹就在此建武夷精舍,聚徒讲学。朱熹的五曲之歌中的“山高”即指精舍后的隐屏峰。由于山高云深,才烟雨无时暗锁平林渡口。我们到达朱熹园时武夷精舍已闭馆,我也只能在外面瞻仰朱子及其讲学时的风采。
朱熹园
从朱熹园出来过桥到九曲溪南侧的小道回星村,此路虽没有岸上九曲漫游道豪华,却也是小径通幽,别有意趣。过了九曲,眼前豁然开朗,这应该就是朱熹棹歌所言的平川,也确实是一马平川,沃野良田上种的也都是茶树,绿油油一片望不到边际,全然是桃源景象。星村虽以村为名,实际上是一个镇,该地吃饭住宿都很方便,选择也多,还有始发开往武夷山北站的9路公交,中途可到一线天、天游景区、玉女峰、武夷宫、三姑等地,我们一天的行程也以入住星村而落下帷幕。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火勺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