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行武夷山脉之烟雨五府岗
相关活动:武夷山深度游
烟雨五府岗
昨日白天的大雨爽约了,可老天终究没有憋住,半夜开始狂泻而下,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地敲打着地面、墙壁和窗户,早晨醒来也未见收敛的迹象。我拨通了已约好的司机师傅的电话,将既定的出发时间推迟,具体何时成行则仍需观察。
早餐过后雨势渐小,赶紧打电话给司机师傅,待正式出发时已是8点一刻。徒步起点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北2公里处,距离三姑环岛约57公里,司机林师傅是客栈老板介绍的,车费参照打车价格收取,比较公允。林师傅一下就看出我们是去爬山的,答应尽量把我们送到车开不了的地方,我们也就聊开了,其间我顺带打听了五一假期武夷山的天气,他说基本都是在下雨,听闻之后我甚感欣慰。本来活动是安排在五一期间,考虑到连日阴雨等因素才决定延期,看来当时的选择很明智。
今日的路线为坑口村北-毛竹关-关头岗-花桥顶-铜锣形-五府岗-山前,本路线位于武夷山脉东北部,横跨福建和江西两省。武夷山脉分布于福建省和江西省的交界处,浙江、广东也有延伸。在1896年德国人傅德赉绘制的中国山脉图中,将其标为庾岭。武夷山脉的命名诞生于1930年代的地理学,因福建省崇安县境内的武夷山而被命名。1937年,武昌亚新地学社印行的《福建省明细地图》,将同一山脉标作武夷山脉或杉岭山脉,这二者的区别只是该山脉北段的西缘明显划到了江西的上饶、鹰潭境内。这是古今中国地图上第一次出现武夷山脉的名字。
五府岗是本路线的最高峰,主峰海拔1891.6米,是华东第八高峰、江西第六高峰,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广信区与福建省武夷山市交界处三县市区交界处 。临岗远眺,旧制的江西广信府与饶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阳府与南平府等五府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故有此名。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坑口村,村子里面的路在地图上虽然也属于县道,实际都是机耕路,坑坑洼洼的,雨后个别地方还有积水,车向北开了两公里,后面的坡度变大,林师傅担心有陷车风险,到了一个岔路口后就不再走了。我们只好下来徒步,此时已是9:30,从市里出来到现在基本没再下雨,局部还有放晴的迹象,在车上也看到了远处崇山之间缭绕的云雾,心想上天还是挺眷顾我们的,山上估计会有壮观的云海等着我们。
空山新雨后的气候十分宜人,我们在机耕道上闲庭信步,好不自在。根据他人此前的实走轨迹,不久就会有古道通往毛竹关,然而我们却下意识地循着宽阔的机耕道,无意间错过了古道路口,由于机耕道也是指向毛竹关,我决定先走走看。在海拔900米附近,新修的机耕道与古道轨迹汇合,我也就舒了一口气。
毛竹关又名寮竹关,在温岭关东北约18公里处,海拨1033米。该关四周高山重叠,峰峦起伏,是近代农民举义常聚之处。1949年5月8日,**某部从上饶铁山乡经寮竹关进入福建境内,5月9日兵不血刃进入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县城,宣告本县获和平解放。我本欲瞻仰一下此关口,可当我到达曾经的关城所在位置时,发现不仅原有的古道已被机耕道覆盖(江西境内则铺上了水泥路),城关也不见踪影。
我们扑了个空,只好返回山脊向西而行。天空中的雾气越来越重,转眼就幻化为雨水,虽然降水量不是很大,但绵密的雨点很快就将衣服打湿了,大家只得穿上雨衣。山脊的路迹是清晰的,可惜很多树木没能扛住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打,连根拔起并倒在了路中,个别地方还有茂密的箬叶竹,于是我们使出了荒野寻路之基本功——钻、绕、爬、切,这样的路况想快也快不起来,再加上下雨,所以走的让人略感压抑。
随着海拔的升高,路上的植被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树木趋于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杂草,整体路况有所好转。山坡上多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植物——杜鹃,此前研究路线时就发现5月初是杜鹃盛花期,行程推迟后本对此不太抱有希望,没想到沿途的杜鹃依然惊艳,实属意外收获。花桥顶至铜锣形是杜鹃的主要分布区域,除了普通的映山红,还有色彩艳丽的云锦杜鹃、猴头杜鹃、毛锦杜鹃等品种,可惜的是雨一直下,从雨衣下掏手机出来拍照是很麻烦的事,如果手机再进水,那就得不偿失了。因为下雨,掏手机确认行进方向也很不方便,好在山脊上岔路不多,基本只要沿着路迹明显的地方走,配合队友的手表,必要时我再看一下手机,走的也算顺风顺水。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来到一个奇石林立的山头,虽然没有看手机,但我知道这大概就是铜锣形,然而在一块石头上挂着的简易标志牌却将此地称为五府岗。地图上的五府岗位于铜锣形西北约2.5公里处,我们千里迢迢过来,冒雨走了一天,定然是要去走一趟。奇怪的是此五府岗的海拔比铜锣形低了20米,也比官方的五府岗海拔1891.6米低。另外,从地理位置而言,铜锣形似乎更符合“一岗眺五府灯火”的描述,只是由于雨雾弥漫,无论是在铜锣形还是在五府岗,我们都没能亲眼远眺曾经的“五府”。综合海拔与地理位置,个人也觉得铜锣形实为五府岗。
烟雨仍在继续,五府岗没有给我们驻足逗留的理由,早点下去洗个热水澡,换上干爽的衣服,再饱餐一顿才是正道。经历了山脊上的艰难攀爬,原以为下山路会是康庄大道,当时还信心满满地觉得18:00前就能结束,怎知这才是虐行的开始。包含了无数户外人足迹的山坡小路已变成一条小沟壑,泥水进入其中恣意流淌,我们深一脚浅一脚,鞋子很快就灌满了泥浆,于是到了溪涧时,我们也就毫不犹豫地蹚水而过。
山坡上的路还算是好走的,更难的是临近山前的那两三公里沟谷,即海拔1200米以下的竹林小径。除了个别地方的草木或箬叶竹多一些,整体路迹还算明显,只是常年被雨雾浸润,且阴面光照条件不佳,很多毛竹长得不太健康,它们东倒西歪的横在路中,荒野寻路基本功又用上了。另外,路面上的石头也比较多,还是覆着青苔的那种,被雨水打湿后就成了一块块滑石板,在这样的路况下行进自然是如履薄冰,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上午的路况虽然也不好,爬坡也就25分钟左右一公里,可这一段下山路,每公里耗时竟超过35分钟,20多公里休闲线就这样升级为让人身心俱疲的虐线。
天色逐渐变得黯淡,心中焦虑难以言表,当我们看见山前的机耕道时无不喜出望外,总算是在天彻底黑下来之前出山了。山前与武夷山镇西坑村约有44公里的路程,此地尚有几户人家居住,我尝试在网上打车,始终没有应答。当地村民联系了一辆车,要价300元,觉得有点贵,于是决定再往下走两三公里到鹅眉畈附近民宿那儿打听打听。民宿老板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说可以把我们送到武夷山镇,20公里左右要120元,如果要去西坑则可帮忙介绍其他司机,起初也是报价300,后来砍到240,荒郊野岭的没办法,也就只好接受。两天后发现这报价也不算离谱,走完华东K2时,西坑农庄老板开车接我们回她家住,9公里收了100,连砍价的机会都没有。我曾考虑到住在武夷山镇,凌晨坐车进西坑,后来担心上山不方便,遂放弃。
对于五府岗路线,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前提是要找个好天气。若是在五月初,花桥顶至铜锣形的杜鹃非常漂亮,也许还能在五府岗之巅领略到“五府”灯火的繁华景象。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誉峯者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