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措美峰穿越扎尕那|国庆甘南徒步精华路线
扎尕那: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不用过多介绍,网上介绍攻略挺多。
措美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卡坝乡北部,周边有亚利巴和尼吉巴两个村子,距县城约63公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的最高峰,也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东与舟曲相连,北与卓尼为邻。迭山主峰措美峰,海拔4920米,横亘南北180平方公里,是甘南州第一高峰。网上找的介绍,相对于迭山山脉的扎尕那,措美峰这一区域知道了解的人甚少,只有资深驴友才能深入其中,窥探一眼。
此次国庆长假,为了避开传统扎尕那徒步路线的人流,和感受措美峰的魅力,规划了一条从措美峰穿越的扎尕那景区的路线,当然出发前问了不少资深驴友,都建议走措美峰,说那边风景比传统扎尕那大峪沟那边要好很多,在这个契机下,开始搜集相关资料。
深圳队与重庆队合照

不管是去扎尕那的路线还是穿越措美峰,全国各地建议岷县集合,岷县有高铁站,不管是飞机还是什么,最后都要坐高铁到。
岷县去大峪沟一线天,7座小面包车行情大概在5张,包含大峪沟林场门票。
岷县去措美峰起点迭部县卡坝乡尼吉巴,7座小面行情在6张,塞满包情况下可以座6人。
扎尕那景区回岷县,包车5张到6张,车型均已7座小面为例,景区停车场都是拉活司机,不用担心没车。
以上包车行情为参考,岷县火车站一出来都是黑车和当地出租车,按照行情选择,也可以在网上找司机,那些经常送驴友的司机对这些进出山口经常了解。
公共交通的话,比较费劲,除非扎尕那景区出来,可以花几十块打车去迭部县城,每天早上有两趟班车去岷县,60车票。剩余的进出山口,只能包车前往。
网上措美峰穿越扎尕那的信息比较少,故在营地规划上其实我是没考虑周全的。整条路线全长50多公里,计划4天3夜,事后出山后证明,这个时间安排是适合大多人的。现将优化的行程写出,可以参考
D1:措美峰尼吉巴半山腰机耕路起点-第一个垭口(3900米)移动有信号-第二个垭口(3900米)-小木屋营地
大概路程:10.5公里,841米爬升
D2:小木屋营地-垭口-垭口-垭口-吐鲁卡垭口下方木屋营地
大概路程:11.5公里,850米爬升
D3:吐鲁卡垭口下方木屋营地-吐鲁卡垭口-魔方石(移动有信号)-红军垭口(独卡垭口)-3700营地-冬才垭口-冬才营地
大概:14公里,725米爬升
D4:冬才营地-垭口-垭口-垭口-景区机耕路-神庙-景区一线天(可坐观光车)
大概:18.5公里,595米爬升
这片区域的轨迹图

队伍6人都从深圳出发,都有走过广东毕业线船底顶坳广,所以这次活动的强度和各位的体能是匹配的,这一点上我不担心。建议,广东地区的驴友,有两日坳广的体能,再出远门去爬山,这样是对自己负责,见过太多平时在低海拔不爬山不锻炼的,一出远门就挑战高海拔徒步路线,往往这样出事故的风险会大。爬山就是打怪升级,要一步一个脚印来,步子迈大了,容易让自己遭罪,钱包遭罪还好说,就怕小命没了。
小马达:走过不少高原长线,去年和我一起走过深秋雪景的子龙秘境,会看轨迹,能独立照顾自己。一年没见,小马达的装备全部升级,八千多的鸟衣,几千的MSR胡巴帐篷,装备是升级了,但这个日常锻炼也不能落下,不然会被人笑话装备党。

李梦游:去年自己已经走过一次大峪沟穿越扎尕那,这次还要再来走一次,看来扎尕那的魅力很大。全队唯一背无人机、单反的选手。平时也不怎么爬山锻炼,经常看他去腐败出海钓鱼,背这么重,我是有点担心他走不动。

阿曾父女:这次活动是我比较担心的是阿曾女儿,9岁的年纪,走这条高海拔入门徒步路线挑战是不小,海拔虽说没有特别高,但平均在三千六七百米,每天爬升都要一个梧桐山。9岁的年纪能自己提出来要爬山,在山里也不哭不闹,这么小就展现出独立的一面,这是目前很多小孩所缺失的。小孩曾经徒步过新疆喀拉峻,也去了几处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


之之:没有一起参考过活动,所以在报名的时候有询问一些过往的户外经验,当得知走过他念他翁拉班线,五一也去过贡嘎徒步,这些经历走扎尕那是没问题的,事后证明也是如此,全程走的很轻松,爬坡咔咔就是冲在前面。

椰子:活动我发起的,人也是我也组的,票也是我给大家抢的,活动能圆满结束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不抛弃不放弃共同出山。

十月初的甘南早晚温差还是有点大,以我携带的装备展开一说。睡袋是冰焰充绒700克的鸭绒睡袋,舒适温标在零下十度,主要是我只有这个厚睡袋,应付国庆高海拔路线是完全够的,之前几次去冬鳌都是这个睡袋再套个薄睡袋。气垫是轻途家的R5.8那款,这两年一直在用的气垫,性比价和质量可靠,售后也可以。在野外的保暖是靠睡袋加气垫,帐篷只要能挡风就行。
由于我们都是单兵开火,自己管自己的吃喝,4天走下来一个230克的气罐是完全够的,甚至还多了半罐吧。如果是团队腐败的形式,一个气罐是不够用的。
白天行走穿着建议,由于国庆的天气很给力,白天情况下,下半身一条速干裤,上半身打底速干衣,外套一件带绒软壳衣,鞋子建议要穿中高帮硬底鞋,不要学那些轻量化的人穿越野跑鞋!这条线路的路况不是武功山大草原,穿越野鞋有的你受。
高海拔保暖防风手套一定要带,我是有深刻体会,去年子龙秘境手套带薄了,早上冻的没知觉。建议带一双薄的抓绒手套,迪卡侬20块钱那种就可以,在带一双厚的防风的,手和面部的保暖防风是很多人忽视的,这一块要重视。
过滤器也要是准备的,不要以为高原的水质会很好,其实说不好的,有条件的带个过滤器在烧开喝,这次用的是淘宝上买的一个价格实惠的,不到一百元,对标康迪过滤器,实际体验下来,到没感到差别,这玩意主要是里面的滤芯贵,我买的国产五六十一个,进口的要一两百一个。
食物这次尝试了煲仔饭,网上买的一箱饭乎,这种米不是那种合成的,就是要花时间,掌握火候去弄,不然锅要糊。轻松的线路可以带这种,太虐的地方不行,每次做饭要时刻盯着锅,比较考验人。
怎么预防高原反应这是户外必须掌握的一堂课,尤其是上高海拔徒步的驴友,学不会,那就麻烦了。轻则下撤,重则村里开席。出山后听闻有一支深圳大巴队伍在亚丁出事,有一驴友发生高反等情况去世。高反所带来的症状是渐进的,并不像其他意外一样,什么被雷劈坠崖等,那些突发性,上一秒人活蹦乱跳,下一秒就嘎掉。
科学的预防高反需要花时间去适应海拔上升,每日上升海拔不宜超过一千米,高走低睡。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大多户外人,因为都赶着节假日出行,没时间。
以这次为例,距离上一次去高原地区已有一年了,为此我为队伍准备了高反用药,乙酰唑胺、地赛米松,还有缓解头疼和治感冒的对乙酰氨基酚,在出发前的1号就让每个人都吃一粒乙酰唑胺,正式开始爬山又每天一粒,至少我自己是连续吃了三天,高反的症状在最后一天出山的时候完全没了,前几天会头痛,体力也下降,这是低海拔突然来到高海拔地区正常表现,没时间去适应,只能靠西药来缓解症状,其实是不推荐,谨慎选择。吃了这些高反药,一定要多喝水多喝水!多排尿可以改善机体适应环境
1号晚上在岷县酒店整理的装备清单


1号重庆北站转车去岷县的上包照

10月2号,晴天,一早7点就从岷县出发,一路在盘山公路来回打转,坐在前排的我有点晕车想吐,老早查到一篇游记,里面描述告诫后来者,要做好晕车防吐准备,今天是我是体会到了。从县城出发要4个小时才能到卡坝乡措美峰半山腰的徒步起点,建议早点出发。沿途会经过一些果园,都是当地特产苹果,可以买点上山吃。去措美峰的路很明显,到达卡坝乡看见一个大旅游牌,措美峰秦岭第一峰,直接拐进去。

进去都是这种土路

天气真好,可以远眺措美峰,虽然也不知道主峰是那个

一路是搓衣板路,小面包车倒是能正常通过,就是车速不快,里面在搞什么工程,沿途都是大货车经过。进到这条山沟后,沿着乡道一直往里面开,有分叉口的地方往右开,走到尽头是一座寺庙,沿着寺庙右边一直往里开,不多久就能上山。有分叉口的地方,往左边是去安子沟,沿着沟谷的小路一直能到吐鲁卡垭口下方,这个我是作为紧急下撤的路线。对当地情况多一分了解,那就能多一份安全保障,我们是去探险,不是去冒险。

牌子右转,左转是从安子沟上山的



从寺庙右边的山路一直能开到半山腰,大概海拔3600米的地方,哪里有个分叉口,往左继续上山是我们去措美峰的路,右边是去那个当地风洞的路,建议车就在这里停,再往上不好停车。

我们沿着机耕路一直上到垭口,不出一年可能这边要开发,开车可以直达垭口。


沿着机耕路一直能到垭口

已经有挖机在修路了,过不了几年能坐车到垭口

路线是很好走,不用担心迷路找不到路,也可能是晴天,我们翻上第一个垭口后就能看到远处的第二个垭口,全程也没有掏手机看轨迹,天气好凭肉眼规划最近最省力的路线即可。这一天我们翻了两个垭口,上上下下,这种地形还是很累人,当你好不容易翻上垭口,远处的垭口又呈现在你眼前。
这天,跟我们一起出发的重庆队5人他们早早就到规划的木屋营地,就是在第三个垭口下方的木屋。我们深圳队这边有3人掉队,太阳快落山,阿曾父女和李梦游都没能赶到木屋,在离我们一公里处找地方扎营。到达木屋的队友情况也不太乐观,小马达可能是受高反影响,头痛无力,勉强搭起帐篷后就一头躲进帐篷内。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这肯定是轻微高反,要及时应对,不然就麻烦,赶紧拿出一粒乙酰唑胺和扑热息痛给她吃,这种高反情况下,人是最脆弱的,不想动不想吃东西,作为队友要尽力帮助,不想吃东西,那就喝点口服葡萄液,补充糖原,不想做饭,那就帮烧开热水,喝点奶粉补充。
第二个垭口

远处是第二个小垭口,翻过去就是营地

10月3号,天晴,今天是我们行程最为辛苦的一天,其实也是低估了强度。磨蹭到九点半多才从木屋营地出发,期间利用大太阳把帐篷睡袋等晒了一下。1.5层帐篷这个凝露是这个问题,晒也不好晒干,不过这缺点暂时能忍受,也许等那天受不了就卖掉。


昨天晚上就收到阿曾父女要原路翻两个垭口下撤的消息,下撤也好,前路漫漫,每天强度再加大,小朋友可能会走不动,前面的路出状况也不好有地方紧急下去,就这样9岁小朋友的高海拔徒步提前结束,山还在这里,以后等长大一些可以再来。今天的计划是翻过红军垭口,我看轨迹标记是有还有三个垭口要翻,事后证明我的功课没做仔细,加上红军垭口的话,这一天的计划是要翻5个垭口,当天爬升在一千四五百米。路况都不用怎么说,天气很好,我都是认准垭口方向,自动规划最省力路线,手机轨迹也没掏出来看过。沿途的路迹是很明显的,就是偶尔横切山腰,看着是很陡,其实也没那么吓人。沿途的水源算很容易找,都是在垭口之间的谷底会有溪流。







下午四点多才到吐鲁卡垭口下面的木屋营地,前队也已经开始翻垭口了,势必今天翻过这个垭口。这里有一支北京的队伍,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从安子沟爬了两天到达这里。看着他们早早扎营做饭吹水,着实让人羡慕,我们这些人还在苦哈哈的爬坡。事后回来再在群里分享,才知道碰见群友了,户外圈子很小,都在共同的群里,没准以后进山,天南地北的群友都能遇见。
北京队的大帐篷,前面就是吐鲁卡垭口


计划是在垭口下面一点扎营,然后去找水。奈何前队跑的太快,也没时刻看轨迹,对讲信息也没时刻交流,等他们跑到谷底,才发现偏离轨迹,这时候我刚下垭口一百米左右,我肯定不会下到谷底,毕竟垭口在上面,这爬升是一点也不想爬了。就这样我们三名队友和重庆队五人在谷底扎营,另外一名由于爬不动了,在垭口下方跟北京队扎营,而我一人在垭口下方,一队人今晚又分了三个地方睡。
吐鲁卡垭口下面一个人扎营,剩下的人都走错路在远处谷底扎营

在这垭口附近是没水的,我扎好帐篷开始去找水,先是跑到垭口附近,发现一处泥潭,不过那个水是没办法喝,没办法又从垭口下到谷底,都快跑到他们扎营的地方了,来来回回弄的我晚上八点才提着水回到帐篷。期间的心酸只有自己能懂。早知道我们不翻这个垭口,跟北京队在一块扎营多舒服,但户外的事就没有早知道,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都是被推着走的。
远处的谷底是他们扎营的地方,那谷底左边可以下撤另一条山沟,可以通往其他村子,不过路不好走,重庆的伙伴从这里下撤出去了

10月4号,小雨转晴。
早上下了点小雨,早早收拾完帐篷朝着红军垭口方向走,也收到了在山谷底队友的计划,她们准备从谷底切到垭口,重庆的伙伴不打算继续走了,准备从沟底出去。李梦游一大早跟着北京队伍翻过吐鲁卡垭口也跟着汇合了,去红军垭口的路挺明显的,就是要在半山腰横切。
第一个映入眼帘是魔方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有移动信号,可以发朋友圈。前面的是北京队悦野,事后交流才知道,他也走错路了,看着沟底的帐篷,以为路在那边就一路下去,半路才知道路错了。魔方石前面的就是红军垭口,相传20世纪30年代红军有从这里经过,故这个独卡垭口又名红军垭口。


北京队的陆续经过魔方石朝着垭口前进,我们两个在魔方石等着另外两队友,既然一起来的,那至少要一起回去。雨后出现云海,不过也没心情看,等着时间太长,都被风吹的鼻涕直流。



红军垭口号称全程最高点,其实也还好,四千二百米不算很高,垭口附近都是破碎的石头,下去要注意,以免摔了就麻烦。


翻过红军垭口,这个下坡有点长,从4200米直接下降3700米的平地休息晒帐篷睡袋。期间发现他们北京队也是走的稀稀拉拉,前队都跑到几公里外,后队还在后面休息,咱也不敢多问,毕竟这种情况再户外中很常见,相同体能频率的队伍很少,尤其大队伍进山后,基本都是三三两两,能保证晚上在营地碰面就算好的。
下垭口的路

在3700米这个草坪晒帐篷休息,望着远处的高山垭口,我们实在是翻不动坡了,梦游用无人机去探查了一下,确定了这条河是跟冬才营地的河是想通,我们试想沿着河道走到冬才下面。
几日的疲劳席卷了大家,都不想再按原轨迹翻几个垭口去冬才,想从河道下面走,节省体力。我也根据常识,断定河道是有牧民走的道。

河道是走的相当轻松,当然不是在河床上走,河边都是有当地牧民的小道,也在路上发现很多新鲜脚印,也证实前方是有路的,只是我们不知道通往那。
到冬才垭口下方的河道时,牧道断了,通过查看等高线,也发现前面是峡谷地形,没办法沿着河道继续走。只能从山谷直接上垭口,翻过去就是冬才营地,跟传统路线汇合。


上山的路除了一小段不明显,其余都是明显路迹。今日这个垭口大家走的很慢,几日的疲劳在此刻也是充分体现。平时这个不到400米爬升的垭口可能一个小时就上去,这天我们走到太阳下山快7点才站在垭口。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我知道大部队早已到达冬才。
上面就是传统扎尕那的路线,上去就汇合




从这个冬才垭口到下方的冬才营地,一路下降,沿途的大马路,想迷路都很难,就是不建议穿越野鞋来走,都是不平整的石头,新手穿鞋不对很容易受伤。花了十几分钟就跑到冬才,在这里见到几日不见的人群,像赶集一样,真的是热闹。


10月5号,小雨转雪
昨晚我们在冬才扎营,这是传统扎尕那穿越上一个重要营地,很多从大峪沟反穿扎尕那的队伍,都是在第三天选择在这里扎营。昨晚这里真像赶集,大晚上点篝火的,跳舞唱歌的,放音响的,你很难想象这是三千六七百米的深山之中。当地要批评一下这些人,便利的商业马帮服务,让很多人能到达这里,但是这满地的垃圾确实很让人心痛。商业队收着每人四五千的费用,拿出一点来维护线路也是不错的,可是没人这样做,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垃圾带走。


出发的时候碰到了另一外一支深圳10人队伍,去蹭了一杯奶茶,他们雇了两头牛,拉了一些腐败物资,水果饮料等,这种玩法很惬意很舒服。不像我们重装,背着物资精细到克,每天还两头黑。重装与轻装似乎存在鄙视链,至少网上是有这种风气,但两种徒步方式没有高低之分,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所选择进山的一种方式。有的喜欢自己背自己掌握,有的喜欢舒服喜欢精致,大家都是喜欢山野,喜欢亲近大自然,尊重鼓励就好,不应有鄙视链,不应该秀优越感。但是两种方式里喜欢乱丢垃圾的人是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在这一点上是达成共识的。

乱贴乱挂,也是垃圾,摘下带下山

今天要有20公里,有五六百爬升的路要赶,因为大家都是买好晚上返程的火车票,这一路倒没有过多休息,都是在赶路翻垭口,天气的话不好,也下着小雪,景色也看不到。从冬才走差不多10公里,就能到景区的机耕路了,这里越野车可以开上来,当然只能是景区的救援车才能上,往下走10公里的盘山机耕路一直下降就能到一线天坐景区摆渡车的地方。
沿途已经能看到少许游客上山,当然有骑马的,好像价格是600元往返,这个定价是合理的,路途远还几百米的爬升。


看到这个两层小房子和机耕路,就说明到景区了,不过这里还没有信号


寺庙过去一两公里差不多就到景区一线天,这里有信号有小卖部,也是景区摆渡车的终点,可以花20元坐车下来,下山的路都是水泥路,不是很推荐走到山下景区,差不多到这就结束穿越。




分享一些沿途的风景照,措美峰是值得来的,如果是第一次高海拔新手还是走传统路线,不要来这边,强度跟难度还是有点,等下想叫马帮都没人应。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椰子 🥥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