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横亘的巨龙——2025年6月陈家堡明长城(蝈蝈楼~将军楼~鸳鸯楼~罗锅城)

横亘的巨龙——2025年6月陈家堡明长城(蝈蝈楼~将军楼~鸳鸯楼~罗锅城)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横亘的巨龙——2025年6月陈家堡明长城(蝈蝈楼~将军楼~鸳鸯楼~罗锅城)

2025-07-03 10:57:07 5455


陈家堡明长城遗址(蝈蝈楼~九眼将军楼~鸳鸯楼~罗锅城,10km)


3年前冬初走了怀来大营盘样边城 20km明长城,周围树木都已黄枯落叶,明长城遗址在蓝天下却显得愈发凄美。3年后再次来到怀来,盛暑的陈家堡明长城遗址,却像一条巨龙在葱郁中闲散玩耍,愈发生机盎然。


又是一个人霸占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一天,爽得不行了!发现每次我跟网约车师傅聊起我要去的地方,他们都说没去过!好吧,就让我带他们看看他家乡的山卡拉,我心中的瑰宝!

河北怀来境内的明长城遗址


怀来境内的明长城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和西部的山区,从北京延庆区进入怀来,经陈家堡、坊口、大营盘、庙港、横岭、镇边城等地,向西南进入河北涿鹿县或向西北延伸至张家口宣化区。


主要修建于明朝初期(洪武、永乐年间)和中期(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是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宣府镇”下“南山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拱卫京师(北京)的重任。徐达、戚继光等名将都曾在此主持或参与过长城的修缮加固。

陈家堡长城


陈家堡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花园镇陈家堡村东南侧,是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建筑价值‌。


陈家堡长城始于怀来县大黑沟的双关子,延伸至北京延庆石峡关,全长约30公里,最高海拔1200米‌。与黄楼洼长城西南相连,东北接石峡关长城,形成连贯的防御体系‌。

陈家堡以双边垛口、弧形设计(如罗锅长城)闻名,代表明代工匠的巧妙设计‌。现存墙体平均高7.8米,最高14米,沿途分布20余座敌楼,包括著名的将军楼、鸳鸯楼。

山丹,自然界的野火精灵

从怀来东花园打车出发,约莫30分钟就到达陈家堡,登山口就在路边!刚上山,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株热情绽放的山丹。

山丹花生长在缺水贫瘠的山脊线上,虽扎根瘠土,却无惧风沙,烈焰般的花瓣在荒原上倔强绽放。它以低垂的茎秆承载昂首的花朵,诠释着生命的柔韧与傲骨——愈是贫瘠处,愈迸发灼灼光华,用最炽烈的红对抗天地苍茫。

登上山脊,吃早餐咯!

请允许我插播一段北方的油条,实在太大,一条管一天饱!贪心的我在来的路上买了2条油条1个芝麻球,下山都没吃完!北方油条跟南方有比较大的区别,南方较小,口感偏酥脆,北方偏大,口感偏软糯,各有千秋!


总有人说油条做早餐不营养,但我走一天线就喜欢带油条和芝麻球,嘴巴一咧,扯下一口香喷喷的油条,虽不至于狼吞虎咽,但总比包子馒头吃得香!

蝈蝈楼


从山脚大约走15分钟就能登上山脊,路迹很明显,钻出林子,明长城就豁然出现在眼前了!远处的第一座烽燧就是地图上清晰标注的陈家堡明长城蝈蝈楼。


明代养蝈蝈风气盛行,蝈蝈笼工艺出现竹、木、铜等材质的多层复合结构,与长城敌楼的叠层设计存在技术共性‌。明长城的**建筑同样体现精密设计,采用“外削内湮”工艺(意指城墙砖外形如斧削般棱角分明,烽燧内里隐蔽迂回),墙体含动植物纤维增强抗风化能力‌,烽燧构建体系展现出类似蝈蝈笼的模块化智慧‌。


我想陈家堡的这座烽燧以蝈蝈命名,应该就是隐含明长城多层复合结构的精密设计思想吧!

非常喜欢走野长城,因为这种古代建筑因为时间流逝而凋零的景象,让时光像陡然穿越到800年前。在那个没有太多机械辅助的年代,修筑明长城时,工匠们在险峻山岭间开凿巨石,靠着肩扛手抬,将千斤条石层层垒砌。无论寒风凛冽,抑或烈日炙烤,即使无数人耗尽血汗,甚至埋骨城墙之下,野没让这项安邦之举停下脚步。


然而,正是这样的坚韧,铸就了横亘北疆的巨龙。

登上蝈蝈楼,耳边似乎响起当时战火纷飞的交战声,当烽烟骤起,长城便是最坚固的屏障。箭楼巍峨,垛口森严,戍边将士据险死守,箭雨滚木倾泻而下,一次次击退外敌铁骑。


它不仅是砖石的壁垒,更是民族意志的象征,见证着华夏儿女不屈的抗争与辉煌的胜利。

每次游记必跑题!


一个人徒步,最不好的就是只有自拍打卡照。


很多时候朋友圈里总会有人对丁妈能到处走表示羡慕,不理解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怎么会有闲钱到处走?其实,时间是自己抠出来的,周末我们会连夜出发,别人早晨还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已经登顶看日出。经费是开源节流合理安排的,熬夜通宵赶方案,第二天黑着眼圈连轴转,这些当然不会全世界公告,精打细算合理解决家庭收益与支出,这些得规划思考并付诸行动。


说实在话,我从不花钱让孩子上补习班,也压根没想过存钱送孩子出国留学,而节省下来的费用足够每个月都带孩子外出爬山耍了。我始终坚信,大自然和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让孩子靠自己完成国内教育才是对她最好的教育模式。这并非否定家庭托举,相反我十分认同家庭托举的重要性,只是我心中对孩子的托举,是让她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遇到困难自己能迎难而上,失败了有足够自愈力满血复活!


许多年前看丁妈与丁丁爬山游记的山友会问,丁妈你这种上山虐娃教育模式有问过孩子意愿?孩子会不会与你有疏离感?


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成年人的社会,有多少人会问你愿不愿意?本该8K的酬劳硬是只给4K,愿意吗?本不是自己岗位工作硬是被塞过来,愿意吗?本是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实际上996没有加班费,愿意吗?既然成年后有这么多不会顾及意愿的事实存在?那为何不让孩子提早体验一下?或许有某些作业特别忙的时候不愿意上山,但就让她学会时间安排和情绪调整,多好的机会成长!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说说前不久孩子学校家长会的小插曲吧!

“妈妈,你几点到学校?”

“估计5点就到,7点半家长会,老师不是让你们提前收拾好宿舍?”

“那妈妈没时间吃饭,我在饭堂给你带点吃的,妈妈想吃什么?有炸鸡和饭团!”

“都行,收拾好宿舍后,你回教室送同学礼物,妈妈把行李放车上。时间抓紧了,7点你还得考试!晚上考完试就过停车场找妈妈!”

“嘿嘿,我感觉自己只要在妈妈身边,就是妈宝女了!幸福呢!”


回想多年前带三岁娃上山,一个人背两人物资重装露营,辛苦耕耘了十来年,嘿嘿,现在孩子负重已经超过我了,走得比我更稳,学会尊重、关怀、爱护、自立,成长为善良勇敢坚强的小姑娘,收获满满!所以,与孩子在大自然中相互学习的每一分钟,都不是浪费,最终都会优质回馈到家庭中。

继续看明长城咯!


碎石断砖间,斑驳的明长城匍匐如苍龙残骨。砖缝里渗着五百年的风霜,每一道裂痕都是箭矢与烽火的刻痕。垛口残存着戍卒凝望的轮廓,阶梯塌陷处犹闻铁马冰河。


这颓垣不是终点,是王朝用血肉在群山间烙下的印记,至今仍在风里呜咽着"天子守国门"的誓言。

又见山丹,给一抹灰褐色的长城砖石,带来一丝跳跃的艳丽光彩!瞧我这前实后虚的技术,是不是比之前一百多篇的游记照片进步了许多,时不时得自我欣赏一番,哈哈!


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理论——幸福体质


第一个特质:旺盛的好奇心

第二个特质:在简单的小事里感知到幸福

第三个特质:从不忽视自己放下的感受(一定先把身心感受照顾好)

第四个特质:远离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

第五个特质:时常为自己感到骄傲,自己是自己生活的忠实观众


相信美好就会一直能遇见美好,嘿嘿,走哪儿都会趴墙根看小植物,走哪儿都有小猫小狗蹭过来的体质,原来就是幸福的!

不同于其他朝代的长城,夯土长城是明长城的主要部分,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城墙外体用的是青砖和条石,在这么陡峭悬崖上工程,光运输材料都真心不容易! 

风景虽优,但缺少消费者数据背调的项目


长城脚下就是在建的长城里项目,疫情后全国房地产项目都降温,即使临近首都的地方也一样。据闻官厅水库周边的房产从开盘价12000+也已跌落至8000+,怀来虽然地处京西,距离清河也就30分钟高铁路程,但赶早进京六环内上班也是一段漫长的距离,上下班交通耗时巨大,精力更是消耗巨大!


也有开发商聚焦康养社区,为老人家度身定制,但其实对于退休老人也就10来年的居住期,70-80岁之后,因为医疗设施、社区配套等问题,老人家大多适合安养在城里,所以即使空气环境很好,也不是长期康养的好选择!


所以因为盲目开发,缺少消费者背调,仅凭“便宜拿地”四个字就造成大量商品房空置率,可惜了!


哎哟,又跑题!

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区别


(1)时间上秦长城修建较早,明长城修建较晚。

(2)在使用的材质上,秦长城大多使用碎石进行建筑,而明长城东部黄河以东,采用砖石进行修建,西部黄河以西用黄土进行修建。

(3)秦长城的高度一般在3米以下,而明长城一般高4-6米。

(4)烽火台的设置上也有区别,秦长城烽火台并没有修建在长城上,而是单独修建在离长城约100米左右的位置,而明长城的烽火台就设在长城上,同时一起设置在长城上的还有实心敌台、空心敌台等烽燧。

山野间毛茸茸的小精灵——野山桃

野山桃披着青绿绒衣在枝头摇曳,虽没有家桃的丰润甜美,但野山桃的果肉紧实脆嫩,初尝带着山风般的清冽酸涩,细品后泛起岩缝甘泉般的回甜。这带着阳光与露水滋味的野性,是人工栽培永远无法复制的山韵。

嘿嘿,还没熟呢,果期大约在农历8月,真期盼满山都是桃子的味道!不过即使野果子没熟,一路走来都能看到果实累累,也是一番爬山的趣味!

这小红点应该是路标!

九眼将军楼在前方咯!

冲啊!虽然城墙过半已被植物占据了,一抹绿与古迹融为一体,也是一种历史的痕迹!北方草本植物大多会在秋天枯萎,虽然根系依旧保留在砖缝中,但多数不会对城墙造成永久性破坏!至于多年生植物,如野桃树、野杏树等,如果不作处理,还是会对古城墙造成重大伤害的!所以长城的长久保护,还是需要深入思考,制定最有效的方案!

蛇含委陵菜


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本草纲目》记载其叶似龙牙且背面紫色得名“小龙牙”。


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具有清热止咳、解毒活血的药用价值,民间常用于缓解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

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种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


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十分迅速了。

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


烽火台在汉代,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它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

九眼将军楼——最高级别的敌楼


将军楼是一栋二层建筑,海拔1132米,一侧六眼,一侧三眼,内部用墙对窗对门构成三街六巷,因此也叫三街六巷楼,因为是最高级别的敌楼,因此也称为九眼将军楼!偶也算在长城最高级别的敌楼打过卡了!

回头再看看九眼将军楼,规格最高的烽燧

蓝天白云下,蜿蜒曲折的长城,就像一条长龙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中。靠无数肩膀无数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前面是鸳鸯楼,据闻李闯王曾在此安营扎寨!

长城不仅在世界建筑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和图腾。北京、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每个地方的长城,都有一段自己的历史和故事。


长城作为最伟大的建筑,让我们敬畏和尊重,每走近长城一次,长城就会馈赠我们一次。

“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如何损毁,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看着明长城的一砖一瓦,虽然在许多人眼里,似乎破败不堪,我却十分喜欢!虽然自己并非浪漫主义情怀,但无论见到什么,河床上被河水浸泡了几十年的枯木、岩壁上的不同年代花岗岩和绿灰岩形成的古怪纹路、残缺不全的农户院子的土墙、甚至于行走在山林偶尔发现的其貌不扬的石头,始终心中秉承“存在就有其价值”的角度去欣赏所见到的一切……

长城是中国古代汉族抵御草原民族入侵的系统工程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 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的防务。


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陈家堡长城是属于宣府的明长城!

长城工程大都构建在陡峭的山脊线,如果没有亲临其境,也很难感受站立在城墙上,俯瞰周边的惊心动魄,夏风掠过两耳,呃……好怂,还是不要站这么边了!

墙角又发现小东西!


这丛鲜绿的小生命是顽强与诗意的化身——珍珠草(或假马齿苋)。其圆润如钱币的对生叶片在砖缝间舒展,嫩茎纤长却充满韧性,顶端簇生的淡黄色花苞像撒落的星芒。

灰黑斑驳的长城城墙成为最佳舞台,粗粝砖石与柔嫩草叶形成绝妙碰撞。它用整个生命演绎着“缝隙里的盛夏”,无需沃土,一滴露水就能让翡翠般的叶片折射晨光,那抹跃动的绿仿佛在低语,“看啊,生命总能找到出路!”

坚桦

鸳鸯楼~罗锅城段,近期修复过,没有碎石断砖,因此很好走!

爬上来了,回头照照来时的路,依山势而建,陡!

鸳鸯楼其实是两座相邻不远的敌楼!


‌鸳鸯楼的故事源于明末一位驻守将领与当地女子的凄美爱情‌,这段传说成为陈家堡长城最具人文色彩的标志性符号。


李自成(闯王)攻入北京时,曾派部队驻守陈家堡长城,其中一位将领在鸳鸯楼结识当地女子并相爱‌,在部队调往京城前,将领与女子在鸳鸯楼立誓,承诺得胜后迎娶她‌。后来将领战死沙场,女子终身守望直至离世,后人将两座相邻敌楼命名为“鸳鸯楼”以纪念这段忠贞爱情‌。


虽仅剩残垣,但由爱情赋予的名字,却撼动后人。

这段长城是近期修复过的,因此箭眼都还原了原来的模样。我观察了很久,始终不明白箭眼上沿为何是波浪形?为何不跟下沿一样一块横砖?建造起来不是更简单?


但仔细观察,其实这样设计能够更有防御隐蔽的作用,而从城墙下方是不好观察城内情况的!

暴马丁香


这个季节长城边上的暴马丁香开花了。暴马丁香,4月初展叶,6月上旬开花,花白色呈大型圆锥花序,香气袭人,其叶片呈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凸尖或渐尖,蒴果长椭圆形。


暴马丁香适应性强,既喜肥沃土壤,也耐瘠薄;既喜温暖气候,又耐严寒,树姿优美,花香浓烈,是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被誉为“北方木本花卉之王”。


暴马丁香用途广泛,是我国应用最多的花灌木,在长春应用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就广泛栽培。暴马丁香是蜜源、药用、提取芳香油的特用经济树种和特种用材树种,开花时散发的香气中有一种丁香油酚化学物质,可净化空气,有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非常值得说一嘴的细节!


这个警示牌子是单独立在一块石板上的,一来放置位置可以灵活挪动,二来不会对数百年前的城墙造成损伤,皇城脚下,果然细节满满!

罗锅城标识,弧形城墙


这是万里长城中独一无二的奇观,长城在此处优美地画了一道孤线,这么一个急拐弯,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实在没想明白,为啥不直接拉直?即使山脊有走势有落差,但很容易填平解决,难不成就是为了好看吗?古代工匠总有他们建设之初的原由,留下这疑惑也是让我们无穷想象!

过了罗锅城一带,明长城就没有修复了,数百年的风吹日晒雨打雪埋,让台阶路已然成为碎石坡,因为北方降雨量少,这类碎石坡都非常滑,因此只能扶着长城墙垛一步一步慢慢挪下去。

这座烽燧并没有建在主路上,左边城墙绕行。

从罗锅城开始就是下行的路线。

榆叶梅,粉嫩花朵簇拥,形似榆树之叶,早春绽放绚烂色,可惜现在盛夏,果实也不知道可食否?

下面就是机耕路,今天的环线路程为10公里,其中长城段为6公里,4公里为山林和机耕路。

这段下机耕路的路线很陡滑,临近最后10米,我也滑了一跤,这就是不带登山杖的坏处了。

历史应该被记住!


10公里环线,6公里长城段,4公里机耕路,虽仅耗时6小时,但却像穿越500年回到当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开着烽燧巨大的条块石,感慨万分!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实在想不明白为何有这么多怪胎投诉电影731血腥,导致延迟上映,事实就是事实,历史就要被记住!


老祖宗靠万人齐心才修起长城,提醒咱别等挨打才修墙(要有危机感),咬牙坚持才能成事。别光想着防别人,告诉咱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核心意思就是:


1.  团结力量大(人多力量大)  

2.  平时多准备,遇事心不慌(居安思危)  

3.  做事要能扛,坚持到底(韧劲)  

4.  别光防着别人,主动出击更好(从封闭到开放)


14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丁丁妈妈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丁丁妈妈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