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本溪> 桓通铁路(田通铁路)粗略调查及其他记述后续
桓通铁路(田通铁路)粗略调查及其他记述后续
相关轨迹:安仁铁路(老通灌线)凤城南侧旧线
相关轨迹:牡图线 废复线
东部铁路系列探查(2018-2021),始于溪田线观音阁水库段旧线寻访,2021年完成全部目标
期间共写6文:
探溪田线铁路旧址(现观音阁水库淹没区)(2018-2019)溪田线观音阁水库段
安奉铁路废弃一轨调查(2018-2019)沈丹线南芬-下马塘段乙线、福金岭甲线
寻找数十年前自北甸始发通向通桓仁未完工之北桓铁路(2018-2019)田通铁路(北甸子-桓仁段)
桓通铁路(田通铁路)粗略调查及其他记述(上)(2019)田通铁路(北甸子-桓仁段)起终点、沈丹线其家堡甲线隧、安仁线(灌水-八河川段)
桓通铁路(田通铁路)粗略调查及其他记述(下)(2019-2020)沈丹线下马塘-连山关区间甲线隧、道桥遗迹(本溪-凤城W)、福金再访、安仁线(抬头子-二小子岭段)、溪田线另一隧,以及其它附图
桓通铁路(田通铁路)粗略调查及其他记述后续(2020-2021)田通铁路(桓仁-通化段)、安仁线(口子门-官家段)、灌赛铁路、沈丹线甲线二十四隧(附录)、道桥遗迹(本溪-凤城余下3面,沈阳-本溪两侧追加),以及其它补充行动
共发现36+1座隧道(20210201重新修订)

“东边道铁道未完成线路”走向示意图(20210201重新修订)

不过大部分线路处于“在轨”状态,这些线路或由“火车走行”逐一探访
1911安奉铁路(甲线),大沙河第一号桥梁

1944安奉铁路(乙线),第七十六号桥梁

1943凤上线(安仁铁路(灌水为止)+未通鸭北铁路),第二十号桥梁

1938溪碱铁路(标准轨),太子河第三号桥梁

全线共5隧

于2020年前往此地(出于叙述逻辑考虑,下文以由S至N表示),遗迹的残损情况有些“出乎意料”,文中部分内容取自村民描述
1号隧(双岭)

S出口位于双岭底下N,据村民所述,已在10余年前被铁路方面填埋,隧道并未贯通,约有1里地,其位于大树下(指向后方)
(通灌线双岭隧道于2011年建成;村民所指位置与早期推测之一相同;市制1里为公制500米(估测隧道全长1215m))
出口方位(前方较高树木应为所指大树),道路已被弃渣掩盖

全景(弃渣已长满杂草,依照对比结果,弃渣延至后方(蓝房顶)养殖场下,其后方与高速紧邻的低于地面道路应为线路方向,最后与现有铁路重合)

可能的重合点(电线杆后方,左,高速,右,通灌线)

N出口位于小洞子以S方向,出口前有较长一段路堑(部分积水结冰),尽头未见隧门
向N出口拍摄(路堑呈西南折走向)

后方

坑口(下方堆着砍下的杨树树冠(路堑两侧有较多杨树))

坑火洛村及富尔江一线未有发现
2号隧(新开岭)
其位于辽吉界,此后探查将进入吉林境内

S出口位于(辽宁)新开岭底下E,据村民A所述,S出口位于高速一旁,因修路已被弃渣埋没近15m深,其与现有铁路无关;村民B所述,位于高速公路脚下,已被弃渣掩埋(指向残余路堑),其未贯通,平时积水,冬季曾达尽头
这解释了当初为何“始终未寻得S出口”
残余路堑,前方已被乱石掩盖(依照地形,出口可能位于弃渣中部)

终止点

于新开岭上摄,左,G11及新开岭隧道(弃渣源于此),中,弃渣及上方公路养护房(推测出口位于其后不远),右后,通灌线

N出口位于(吉林)正沟以S,现存,出口外道路长满杂草,有水;外侧残余路基最终并入现有通灌线

其内积水,向外流动,地面为碎石,中间下凹(未完工中心排水),可视区域保存较完好,有弯道
此后无法前进,撤回
预计本侧重访将与桓通3-5号隧及通化站以S道桥探查同步开展
2号隧N出口复查
于2021年再次前往此地,不过本次绕至大川前往,不再翻山
N坑外,可见残余路基,其并入现有通灌线

(道路)左前,2号隧进口,右,路基
远观,出口向外“冒烟”

2号隧N进口,外侧涌水已冻结,拱顶及上方树木因溢出热气结霜
其呈“出口一带转弯,中部直线”走法,内部冰面呈拱形(参照待避所高度,水约及膝深)

“弯-直线”过渡区域,大量结冰(向S出口拍摄,手电光补光)
后方(直线区域),顶部有2个圆形钻孔(可见岩石),或是当时修建通灌铁路时勘探导致(新旧二隧相距较近)

钻孔(之一)
此时开始起雾(同时因内部水汽太大,闪光灯拍摄无效),从下方冰柱看,地面不断有冷空气进入(蹲下时同感)

冰柱(右侧为N出口方向)(手电光补光)
最终因前方冰面覆有一层冰水混合物无法继续前进,撤回

行动抵达最远点(因浓雾无法远望),从敲击回声看,仍有较长一段坑道(向S出口拍摄,手电光补光,图片经过处理)
于2021年前往此地,探访总体不大顺利,不过作为本文最后一个目标(前后拖了近2年),也总算是完成了
(本次行动附加对2号隧N侧再查,请见上文)
3号隧(大川)

S出口位于新设村以E,本侧可见较长路堑,尽头未见隧门(其后方疑似点排除,村N疑似点因地形排除),行动疏忽,未摄得(方位)影像
N出口位于和胜村以W,现被大门封堵(废弃)

自锈迹看来,约早已无人看管(隧门上N侧监控已被切断),大门或被涌水挤开,其后方(道路N侧),有一活动板房(废弃),内部公告显示,房屋似乎与食品制造(监查)有关,隧前道路,有明显车辙印
其同2号隧,向外流出热气,至拱顶结出大量霜

上支被霜覆盖,地面由黄土构成,一侧有“水池”,上方线缆似乎继续向内部延申
行动中目测,认为远处被3-4m高土方阻塞,但通过图片处理发现,“土方”只是隧道向SW转向时所看见的墙面
出口后方有一段路基,至河道前终止(未见桥梁痕迹),现作村路使用

4号隧(虎门岭)
从大荒沟开始,过4、5号隧至大都岭前(通化县(快大茂)S),路基基本可连成一线

S出口位于于家街E侧,紧邻G201虎门岭隧道(所幸避开弃渣堆放区),外部道路被大幅垫高(近3/5)

远景,道路已变为玉米地,上方,G201,右后,通灌铁路
出口前为一段草丛,有抵达道路

同此前情况,出口“结霜”;隧门风化较重(但内部完好),积水恐有3-4m深

冰面呈“下拱形”,隧向N转向,从墙面“突出物”及破口看,可能使用钢筋
因前方有滴水声,未再前进
N出口位于施家屯N侧,现已变为鱼池,尽头未见隧门

鱼池尽头

后方
5号隧(虎马岭(大都岭))

S出口在行动中未寻得(公路E侧排除),目前认为因修建G201新线被掩埋,位置大略在G201W侧至殡仪馆下
N出口位于五道洞以W,现已被个人养殖场圈起

被“卷帘门”封堵的5号隧N出口,上方同样“结霜”

后方,原道路变为养鱼池,一侧有直达上方道路
通化站以南桥梁
另一段较完整线路,位于通化站(引出)至(东昌区)财务局间(有铁轨,后期弃用),“尽头”为日时期修建铁路桥,在近几年改为“遗址展示桥”(原计划在“东部铁路走行”中完整的走一次弃用线路,但因COVID-19的“不确定性”,提前于本次行动中(且只留影“展示桥”))

S侧影像

桥上牌子只写着“东边道铁路遗址”数字,不过S侧立着一块石头,当时着急,忘记查看N面内容(S面写的“XX园艺公司设计”)

桥梁W侧
(至此,系列探查全部结束——HPJR 2021/2)
无意间,发现一地图竟标出北桓铁路全线、旧溪碱铁路全线、安仁铁路(二小子岭段及之前)路线,地图似乎由实体纸张拼接拍摄制成,参考地图中本县S305三架岭段仍为山路,粗估约为1960年代及前绘制,借此便利,查找核实目标数处
图1,溪碱铁路观音阁水库段及北桓铁路本溪县段

图2,安奉铁路甲乙线(左,桥头-南芬段;右,南芬-下马塘段)

图3,安仁铁路(左,八河川-二小子岭段;右,灌水-抬头子(井峪)段)

(与系列调查同,铁路均过二小子岭段后无迹,当下灌水-抬头子段线路基本被S309占用,途中可能的数桥均不见)
如省地图,其(右图)在双山子-抬头子间(平坨北)同样标注一隧,或证漏查:

于2020年下半年,前往此地(包括灌水以北诸桥)
按照线路,本段设有5座过牛毛生河桥梁,现存3座(李家堡一带2个,双山子1个),其余分别被S309(桓盖线)甸心子、抬头子大桥占据(下文仅表示二者)
甸心子大桥位于闫家堡子S,建于2013年,桥下有其它桥墩痕迹(约分左右两组,左侧(N)桥墩侵蚀痕迹明显)

抬头子大桥位于抬头子SW,建于2013年,桥下未发现痕迹(但本段河面正进行“河道清理”)(对岸挡土墙下有“疑似物”)

平坨隧道位于平坨N,毁于S309线修建
推论的S出口位置(被公路占据有半数),位于栽有油松坡面

后方变为积水区(山中流水向其汇入),疑似残余道路延至岭下

N出口(方位)位于小阎坟甲以S,崖下(下图左上方为公路)

崖后有残余路基(道路W侧,至小阎坟甲前消失)

图4,安仁铁路旧引出线路寻得

*由于只勘废线,已通车的凤城-灌水段桥隧不计
其自沈丹线(边门S)口子门引出,沿凤边线至碗铺岭,在凤上线草河桥梁前与之接轨;为资料中提及的安仁铁路原引出点(后改为凤城)
于2020年,前往此地
除两侧接轨地及隧道左右,路基均变为沥青路

卫星地图显示,全线有3个桥梁明显窄于道路,为沿用的铁路桥
口子里N桥梁(下图)

2台1墩

第二桥梁位于大坎子N,未摄得影像
边条子隧道S出口,位于道路尽头,现被大门阻拦,出口前道路已被众多辙印压实

N出口位于康家村后侧
出口前路基(远处出口)

沿途道路有水流(可能为山中流出),将至出口前,道路泥泞,沿途可见大机辙印至出口前(不过已有一段时间)

N侧同样被门阻拦,左右山体被拓宽
其后道路中,还有一改桥为公路用(新华村W)

原桥2台2墩

后续在桥N外扩一孔

道路于碗铺岭E与路基分离,路基继续前行,在现有凤上线草河大桥前合并
(以下取自后期补充影像)

于草河桥梁S岸摄(向S),上图左侧“隆起”即原线路路基,右侧为现有凤上线,远方为沈丹客专

后方(向N)路基未完全与现有线路重合,至草河前,重新分离(此后无其它痕迹);上图右侧,草河及桥梁,树木所在一线为原路基位置
图5,北桓铁路撤编BH03T确认存在

(早期下夹河-苇子峪段公路走433县道马二岭,现为占用铁路线路修得)
地图中标注了此隧,沿线未发现其它可能;后期对本段做出数个推测,但均否定,其仍可能是最初推想的位置(A-C)(毁于水电站)或A-B(毁于公路修建)
损毁情况
1.丹东-凤城间

三桥分别位于金家坟、袁家沟、胜利附近,于2010年4月20日至2013年11月12日间拆除

二桥位于汤山城站以E,于2010年4月20日至2013年12月24日间拆除
2.凤城-本溪间

(福金岭隧道以S)细河第十七号桥梁,左上图片来源于百度贴吧-本溪吧;不过此桥可能为国内时期拆除(右侧新桥用作沈丹下行线,保持与乙线同等跨度(20+33.8),据查阅,1960年时本溪-南芬段即已经保持复线运行,新桥也“不太像当年建造的”)
3.本溪-沈阳(苏家屯)间

二桥位于陈相屯以N北沙河上,猜测W侧圆墩为乙线桥,E侧方墩为甲线桥,均于2006年2月12日至2006年10月17日间拆除
凤城-金山湾段复线施工事件
据沈丹客专吧消息,于2020年3月已开始对凤城-丹东(金山湾)间沈丹线进行(实质)复线改造,或对诸遗迹造成破坏,拟定本段脱离“东部铁路南段探访”铁路周转计划,先期进行,但无奈牵防策,恐6月难离本地
余下三面行动
2020年9月,得到一个“窗口”,计划乘K27(全线E侧)+4319(凤丹W侧)(G1230衔接)一次性扫完余下篇目,免得夜长梦多
K27晨4h发车,此时已过秋分,日出延至7h(对应通远堡N),晨线约在5h左右(对应南芬N),但南芬N均无拍摄目标(后发现忘掉福金北路基部分,1个拱桥,以下不计)
行进路线实况

1.本溪-凤城东侧
本侧摄得9座废桥(核漏拍一个),下以草河口姜家堡E桥梁示意(约为乙线桥梁)

途中发现,沿线数个短钢梁桥进行了换梁(钢箱→水泥预制),为将原有桥墩加固后直接进行,波及本溪-凤城段所有短桥(其他区间未发现);沿线如公告,部分开始设立护网杆
2.凤城-丹东东侧
(行动时)复线施工大体情况:基本利用原先线路,所涉旧桥,无论完整与否,均拆除新建;沿线树木均有砍伐;全线分段施工(桥涵、路基、缆线均有涉及),各主要桥梁桥墩部分已完工;除一面山N、五龙背N,新建线路均位于E侧;沿线如公告,均有设立护网杆动作
本侧摄得17座废桥(其中两座桥被拆除),另被施工完全破坏3座废桥(原址重建,汤山城左右);下以其中两座桥示意(日出后,叠合大雾及逆光,拍摄影像质量较差)
老古沟一带,桥梁已被拆除(原为完整桥梁)

老古沟大桥(2020年补摄),乙线,原为完整桥梁(中部在2011-2013年间清理河道时被推倒)

对应甲桥及“复线施工现场”(2020年补摄),新建桥梁为复线桥,通车后旧桥可能拆除

3.凤城-丹东西侧
本侧摄得2座废桥,下以其一表示
汤山城N(饮马河)桥梁,在用桥梁为新桥(原址位于工区道路下),外侧即甲桥(N岸一个炮楼),新建桥梁占用乙桥两侧桥台

10月追加行动:本溪-苏家屯(沈阳)东西侧
行动以K7591/2开展
东西侧共摄得7座废桥,下以其中2个示意
本溪N太子河桥,由于修建沈丹客专占用线路导致改线,现作为“景观桥”,远处为甲线太子河桥
(注:在《桓通铁路(田通铁路)粗略调查及其他记述(下)》中表述有误,下图桥为日时修建,被拆除桥梁及万溪一二号隧道为国内增建二线)

新岭村W桥梁(威宁线(乙线),国内扩建为复线)

依此计算,全线约有:
沈本段7个;本凤段西侧12+2个(核漏拍2个);本凤段东侧9+1个(漏拍1个);凤丹段东侧17个;凤丹段西侧2个
总计47+3,50个“遗迹”(数值不包括:未拍摄到的2台桥、位于此地但无任何痕迹的、被(施工)完全破坏的)
因疫,2020年主要探查无限期推迟,因此,计划对诸历史遗迹开展更详细调查,通过辽E于贴吧之贴及老鬼所给予资料,寻得各遗迹,但其总结之二十四隧及十匾,或有误,下以于2019年6月-2020年11月间数次行动摄制图片示意:
隧-1 鸡冠山隧道(1909年11月动工,1911年10月完工,隧门样式A,有匾)

隧-2 第一鸡西隧道(1909年12月动工,1910年10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3 第二鸡西隧道(1909年12月动工,1910年11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4 第三鸡西隧道(1910年2月动工,1911年10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5 黑坑岭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0年12月完工,隧门样式A(目前为B+A),有匾(已毁))

隧-6 西黑坑岭隧道(1910年6月动工,1911年8月完工,隧门样式C)

隧-7 秋木庄隧道(1910年5月动工,1911年6月完工,隧门样式C)

隧-8 瓦房屯隧道(1909年11月动工,1911年5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9 刘家河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1年6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10 其家堡隧道(1910年4月动工,1911年4月完工,隧门样式B,废弃,坍塌)

隧-11 分水岭隧道(1909年12月动工,1911年6月完工,隧门样式A,有匾)

隧-12 连山关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0年12月完工,隧门样式B,废弃)

隧-13 道札子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0年12月完工,隧门样式B,废弃)

隧-14 下马塘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0年12月完工,隧门样式B,废弃)

隧-15 五道沟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1年5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16 背阴庭隧道(1909年11月动工,1911年1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17 古松子隧道(1909年11月动工,1911年1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18 (二)长岭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0年11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19 金坑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0年11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20 (二)钓鱼台隧道(1909年11月动工,1911年6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21 福金岭隧道(1909年11月动工,1911年8月完工,隧门样式D,有匾,废弃)

隧-22 第一本溪湖隧道(1909年11月动工,1910年12月完工,隧门样式B)

隧-23 第二本溪湖隧道(1909年10月动工,1910年11月完工,隧门样式E)

隧-24 大岭隧道(1909年11月动工,1910年12月完工,隧门样式F,有匾)

甲隧规范:(以给予资料及行动观测总结)
1.隧道标准
上支护为(内)半径8ft半圆,由3-5(8,第三鸡西最厚)层红砖拱圈构成,下支护由11ft高10重青石曲墙(取内半径31.3ft圆圆弧)构成,隧道底角宽12ft,隧道总高19ft(见下图,以1cm代2ft)
【部分隧含底部拱面(以O为圆心,OD为半径,向下作DF弧)】

*在24隧中,现存黑坑岭、钓鱼台、福金岭(S侧)隧道标准不同于此,或为国内后修复(扩建)导致
2.隧门样式

3.石匾(石额)
内容:(均已先南后北顺序示意,均繁体)
1、“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鸡冠山隧道
2、“坤厚载物,德合无疆”——黑坑岭隧道(均已不存)
3、“日新盛德,富有大业”——分水岭隧道
4、“其乐融融,其乐洩洩”——福金岭隧道
5、“知周万物,道济天下”——大岭隧道
其由四字词(从右至左)及末尾题注(爵位+人名+印,自上而下)组成,十匾中,仅福金岭二匾保存完好,黑坑岭二匾已不存(现存隧门样式不同于旧时),余六匾均为水泥涂抹,仅可勉强辨识四字词(此前被隧道名称牌匾遮盖)
结构:
据设计图纸,实为刻字之石(侧面为直角梯形棱柱,见下图),8ft宽3ft高,利用异形青石嵌于隧门中

2019年复查留下3个“未考证”疑点(五道沟N侧、张家堡N出口、样子岭S侧),特于2020年再次前往此地
五道沟N侧
首探时S出口被工务段大门封闭,复查时N出口行进因积冰放弃,二次复查时确认走向为“N出口侧曲线,此后直线”
N出口侧,顶部墙面全部脱落(隧门一带塌出较大空间)(向N出口拍摄)

在变为直线走向前,2个塌方最为严重
其一(后者)(2019年行动止于此地),上方岩体脱落,顶部仍不断滴水(向S出口拍摄,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

此后脱落情况减轻,进入直线部分后,保存基本完好,但水痕加重(向N出口拍摄,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图片经过处理)

终点,由砌块建成的墙,有大门及窗户(光线从此进入,不过接近时减弱至消失,可能有内外二重门)
S出口(被大门阻挡),其前有一长段“建筑垃圾”(向S出口拍摄,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

此隧地面曾有过清理,或在“可能的复线改造”中重新启用
张家堡N出口
首探得出“已不存”结论,复查略过此地,但仍怀疑未真正抵达目的地,另一个猜测是“出口”后方

出口后方,为浅坑,无其它发现

同时确认首探中抵达的“出口位置”无误
样子岭S侧
首探中未继续行进,复查时未前往;二次复查计划抵达“最远点”以及对出口前三孔桥补摄
出口附近有堆有玉米秸秆,在远处有几个编织袋包装的稻壳,及数个老式木门,此时地面为“软土“
其后道路由碎石块构成,并有机械清理痕迹(沿途可见数个石堆),如果非个人所为,仍可能将作为“复线工程”重新启用(打通)
S出口侧保存完好,但后方拱顶破损加重,水痕等开始显现
水痕加重,光线下,空气中有“轻雾”,拱顶下落水滴较为粘;此后顶部墙面大面积脱落(目测顶部墙面有20-30cm厚)(向N出口拍摄,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

最后,道路被塌方体阻挡(向N出口拍摄,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

后方,上支已脱落,两侧残余墙面有大量白色物,S出口光线可见(向S出口拍摄,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图片经过处理)

S出口外三孔桥

首次行动于2019夏季进行,但因玉米及杂草遮挡视线并阻碍行进路线,本区间影像摄制效果极不理想,现特于2020年下半年重新前往本段进行“补摄”(包括BH03T再探)
(本次行进路线为鸭头岭→苇子峪,但出于“叙述逻辑”考量,下文以苇子峪→鸭头岭表示)
黄土岗桥,疑国内后建,二号墩(由近及远编号)两侧各有一疑原桥墩地基,本侧桥台位于河道边

小甸子桥,东太子河自其侧方绕过,桥梁并未越过任何河流,但后方路基直接自河中越过,此情况可能与河道改道有关

意外发现,在用公路桥的桥墩“与众不同”,其是利用铁路桥墩加盖的桥,这组桥墩或是国内修建,用以取代日时修建桥梁(蔡娥堡E两组并行桥墩或也同理)

平顶山E桥梁(可能为国内重建),桥墩上均有标语(难以辨认)

1号墩(从E至W计)标语(E面)

(平顶山)大甸子W桥梁(19年行动漏拍),疑国内重建;河道从其一侧穿过,情况可能同上

大琵琶W侧桥梁(19年行动时漏拍),两孔桥,右侧路基已改为村路(时下变为沥青路)

BH03T(鸭头岭隧道)位于(平顶山)桦皮甸村E,先后三次前往,分别因玉米地、开化冰面、雾气受阻
W出口情况(已变为耕地,尚有玉米未收割)

回望出口外路基(请注意,路基为水沟右侧的道路(通过前方篮球场后自村后绕过))

出口前玉米地未收割,此后有一新立的栅栏,挡于隧门前(可自一侧绕过,约用其挡风,防作物受冻)

隧道经过国内翻建,不过,(下图)拱顶及两侧有很明显的“中部横条,侧方竖条”特征,或许是保留的旧墙面;地面尽是淤泥和水流(于19年冬季时,冰面达到下图右侧待避所之半),临出口时便可闻流水之声(水流基本源于对向出口,大量降雨时,此地将变为“泄洪通道”)
内景(向W出口拍摄)

其呈C型走法,W出口侧向NW转向,中部至E出口向E直线
弯路中后,有一段水泥片堆积区,可能为冲毁的地面
墙面变换(由曲墙变直墙),总计5次(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向E出口拍摄),此地可视作直线和曲线的界点

部分直墙变形(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向W出口拍摄)

临近E出口,第三次变换(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向E出口拍摄),此后地面逐渐被淤泥垫高,再后至E出口均是一堆木桩

出口前的门(向W出口拍摄),后方为第五次变换

E出口全景,现已被淤泥掩埋近1/2,左为E侧路堑(近1km长),已杂草密布;本侧隧门水侵严重,N侧护坡已垮塌,S侧已浮空,时下仍有水不断下泄

路堑尽头(向W拍摄)(此时水向E流动)

赛马选煤支线(灌赛铁路)
为日建,欲通灌水-田师傅,1939年始建,1945终建,只通灌水-赛马段,后国内再次修复灌水-赛马段,名灌赛铁路,作煤线,并开行客运列车,2002年拆轨废弃
通远堡以东支线
于查询赛马选煤支线时在一地图上发现,其显示起于通远堡,终于张家沟;据称,曾作张家沟化工厂所用铁路,“计划连接”连赛马选煤支线(未寻得);具体历史不明

(二线路各存一隧,右下图为二线路宏观位置)
灌赛铁路探查
因担心COVID-19散发致使行动再度受阻,2020年秋冬季开展的探查均采取“组合行动”思路,尽可能减少时间跨距;本轮行动,与“安仁铁路灌水N诸桥及平坨隧道探查”一同进行
全线共一隧

首先抵达位于赛马E的“终点站”,其位于蔡家堡子-关家堡子之间,不过没有什么发现(部分楼已经重建,作景区使用),沿线仍有煤场(非露天),再向内为蒲石河景区

外侧线路W折,与S202并行,路口可见一断桥

临赛马W侧时转向,由山嘴河S岸绕过镇内(另有支线通向赛马N侧煤矿矿场),已变为沥青路

八道河桥梁,桥对岸为赛马镇

以S路基

随后线路穿过北叆线,继续沿八道河行进,在郝家窑村W时转向,沿南庙河行进,之间设北庙站,但担心道路难走,改由公路绕行前往
选择于北庙村S道路并入,远处横向道路及路基

路基,远方为“北庙站”

按照地图标注,其是北庙站,此前在贴吧中发现的探访文也有提此事

站以W路基

经行线路跨过南庙河,桥梁似乎使用钢筋

切入点的另一侧路基已长满杂草

此后路基沿北叆线S侧行进,并在大偏岭打通长约620m隧道
N侧出口位于大偏岭底下

出口前道路,已变为玉米地,S侧远处为北叆线山路部分

后方道路,穿过北叆线
出口前,由两个土墙围成水塘,无法穿过

S出口位于鲍家岭W,可由公路直接穿过田地抵达
鲍家岭方向,公路边摄

出口前道路被土石大量填埋,因此在卫星地图上显得“不太清楚”

下方道路由乱木(枝干)覆盖
大偏岭隧道S出口,隧门上方或经修缮(下方左侧注:山洞危险,右侧注:??行人,白色大字)

里侧左上方出现“贯穿式坍塌”(可见外界光亮),下落土方已掩埋有隧之3/4,内部道路由淤泥构成;上支有布类覆盖(有掉落),从被侵蚀墙面看,(至少上支)有一层水泥加固(脱落部分,可见“小横条”特征)(向N出口拍摄)

公里标(于E侧)(手电光补光)

塌方体外侧,一堵墙,其上方约是地面(离公路有一定距离)

其后,侧墙坍塌更为严重,以及涌出土石众多,再难前行,撤回
坍塌侧墙以及积水,部分缺口可见修建时使用的木头,从缺口看,墙面足有有40-50cm厚(向N出口拍摄,手电光辅助对焦+闪光灯)

线路以S,经叆阳,沿途桥梁较多,部分路基用作村道,但未连成一线,此后仅以公路(北叆线、铁长线)远观
沿途桥梁(田地后方,于叆阳一带摄)

线路最终并入灌水站(站N与(未过叆河)凤上线并行),此段可见残余轨道(曾保留,系灌水站扩站后拆除)
(由于时间紧张,未摄得影像)
通远堡以东支线探查
行动发现,其铺窄轨,隧道较矮,可能仅是化工厂自建电化线(不过的确在弟兄山N找到残余桥墩),下文只概述
全线共一隧

弟兄山W桥(连同化工厂前草河桥(墩),约受到2020年“清理河道”破坏)

草河岭隧道(W出口,直线,可见对向光亮)

弟兄山N袁家堡段草河河面桥墩

20200221创建文章,作整体排版,书后记-意外发现篇目
20200522增遗迹损毁、甲线二十四隧篇目及其它小修订
20200523续昨日未完篇目(赛选及东支、安甲隧介绍)
20200524一二级目录整体排版调整,微调数处
20200726二十四隧图片收录,图片限界更新,部分文字微调
20201028书凤南旧线探查,校对2图
20201029修订撤BH03T篇目,书道桥遗迹拍摄篇目(未完),校对3图,部分日期时界更新
20201030完成道桥遗迹拍摄篇目,书北桓苇-鸭段篇目(未完)
20201031完成北桓苇-鸭段篇目
20201119第一次修订,书赛选篇目(未完)
20201121书赛选篇目(未完)
20201123完成赛选、通远支线篇目,第二次修订,书平坨及灌北桥梁探查,书南下二次复查篇目(未完)
20201124完成南下二次复查篇目
20201125书桓通1、2号隧篇目,桓通章节排版修订,第三次修订
20210120更新封面
20210125桓通3、4、5号隧探查内容录入,2号N复查标题创建
20210128录入安仁官家旧线N端接轨地内容,第四次修订
20210131完成2号N复查内容录入
20210201第五次修订,文首内容录入
20210210第六次修订,发文,补全缺失表述
20220208特别修订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北台-阿拉斯加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