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中山> 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1段】

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1段】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1段】

2024-11-20 12:01:11 2432
冰与火之歌 (Main Titles)

【红环52公里24峰图】

【红旗河水域山脊环线】简称红环,整条完整线路共52公里、24座山峰,是中山市一条强度较高的登山拉练线路,逆时针线路沿途经过:十八洞320m、二尖山236m、大尖山395m、大肚岭308、牛头岭109m、大东洋260m、南台山393m、烟燉岭288m、长坑山324m、婆髻山364m、乌石顶437m、北边山302m、尖峰岭320m、黄泥洞256m、亚婆抱孙427m、芋子排505m、五桂山主峰531m、风吹罗带431m、梅花地顶375m、马镇岭317m、白云顶368m、照天烛280m、千秋岭356m、牛牯石236m。

【红环征程】2019年10月20日,“长环征程”一年后的同一天日子里,我们300M+户外再次启动“红环征程”,准备挑战路程更远、山峰更多和难度更高的中山市“红旗河水域山脊环线”,红环共52公里24座山峰,是中山户外界又一条比较有挑战性的登山线路,2019年冬季,我们300M+户外计划以分段形式完成红环全程,细品游历红环山脊上的每一座大小山峰,并非一次性过走完红环全程,出于体力支撑和安全上的考虑,我们会按实际情况提前下撤。接下来对“红环征程”的游记也会结合我们业余游历分段向大家做介绍,体能超群的户外大神可以把整段红环连接起来挑战。



【红环启程】经过周密筹备,我们今天如期启动了红环征程,与去年一样也是10月20日同一天启动红环征程。参与启程的队友分别是:无欲则刚、刘僖、德文、浩君、雪峰、达龙、海力、君豪、健游、敏晴、呈芳、杨芯共12名成员。我们带着挑战红环的激情来到了红环常规起点“风门坳”(城桂路广安石油加油站至康乐山泉游泳池之间的山坳位置),计划从康明石业西侧电塔检修路上山,以逆时针方向途经:十八洞、二尖山、大尖山、大肚岭、牛头岭,全程约10公里山路的“红环北线”作为300M+户外开启挑战“红环征程”的第一段。

【十八洞】红环北线上五桂山地区大尖山列上的第1座山峰,海拔328米,座标113°23’48.12”E,22°27’47.68”N。《中山市标准地名志》十八洞,在中山市中部,五桂山街道境内; 属于五桂山山脉。因据传当地山体类似十八个山洞排列,故依山体形状起名为十八洞。东至城桂路,南至百叶岭,西至大尖山,北至秀丽湖。西北至东南走向。面积0.3平方千米,海拔329米。是红环逆时针线路的第一座山峰,也是我们挑战红环的第一站、第一个目标。

攀登“十八洞”的起点位置设定在五桂山区城桂路加油站斜对面的“康明石业”。由于修建坦洲快线的原因,我们只好将车辆停放在城桂路进入双合山村的路口旁边,然后再移步到康明石业,从西侧山坡的高压电塔检修路上山。攀登线路参考2016年3月15日第一次攀登“十八洞”的登山线路一样,从康明石业旁边的电塔路启程上山。石店区域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石头制品,遮挡了部份登山入口,由于多年没有从该位置登山,山坡下的入口印象已渐渐淡忘,但是通过仔细寻找还是能够发现入口所在的。

当再次踏上这条电塔检修路的时候,会感到路况既陌生又熟悉,陡峭的开局还是会让人气喘呼呼。现在的混凝土电塔路经历多年植物生态繁衍,两旁长满了很多杂草,给我们的前进带来不少的阻碍,好在这种路况并不是很长,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路况,安全永远都要放在首位的,预防蛇虫谨慎前行还是很有必要的!此时此刻资历最丰富的我理所当然要走在前方带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成为关键,随身携带的登山杖可以排除部分风险。

杂草路段只不过是小菜一碟,绕过那处高压线路很低矮的电塔后就可进入另一阶段,十八洞上山外的高压电塔,是我登山以来经历过最低矮的电塔,电缆距离地面高度目测仅有3米左右,弹跳力好的人双脚用力一蹬,很有可能手撑会触碰到电缆,这么低矮的电塔对穿过下方的人无形中会产生较大的触电压力。顺利通过那段比较有压力的电塔路后,我们会迎来另一段比较消耗体力的电塔路,从这里开始算起,我们需要行走一段约350米爬升120米的“Z”形台阶路,该阶梯路修建在山脊防火带上,高大的荷木遮天闭日,能遮挡大部份阳光,直至“五防002长岗顶至和尚牌至改断龙(起点)”标记牌位置。

当到达“五防002(起点)”标记牌的位置后,我们需要继续向左方走,切记勿向右下坡,该方向是通往“十八洞”北方附属山峰“和尚碑”的线路,沿该路线下山可到“石榴坑水库”上游。从现在算起,距十八洞山顶仅剩1/3路程,想起3年前下午进山第一次攀登十八洞走到这里已近日落,接下来将告别电塔路走向山脊防火林带的山路,当再次行走在这段山路上时,已经没有当年日落黄昏幽深恐怖的感觉。相比春季,刚经过秋季除草的防火林带确实比以前好走很多。

今天攀登十八洞另一个特殊意义,就是我们300M+户外领队“力哥”即将完成攀登“中山市境内所有海拔300米以上山峰”的日子!十八洞是力哥挑战攀登的最后一座海拔300米以上山峰,此次参与“红环征程第一段”的队友将陪同力哥一起登顶,一起见证力哥加入300M+户外后,经历3年3个月时间,完成攀登中山市境内所有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在登顶祝贺环节上,力哥将会收到由300M+户外创始人:無欲則剛赠予“完成攀登中山市境内所有海拔300米以上山峰”的纪念奖章,这是一项属于300M+户外的“终极大奖”,与是对我们成员最高的荣誉奖励,是一项非常具有纪念价值意义的殊荣。一般成员如果没有对300M+户外登山活动的热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耐力,是很难完成这项挑战的!

为了让力哥登顶十八洞后得到一份惊喜,完成所有三百米以上山峰的时刻给其一份惊喜,本人参照了2017年12月17日,首次完成攀登中山市境内所有海拔300米以上山峰,从网上订制的纪念奖章作为模板,再次订制一个同一款式的纪念奖章作为力哥完成挑战“四十二峰”的奖品。该纪念奖章价值198元,直径20厘米,锡材质,蚀刻了“300M+队徽”和“ZHONG SHAN 300M+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WE DO NOT FEAR OF DANGERS AND NEVER STOP(中山海拔300M+登山协会,我们不畏险阻永不停步)”英文字样,在队徽下方空白位置增加“挑战者加入时间至完成时间”以及“挑战者姓名”等文字内容,这样更能突显奖章的纪念价值。

制作奖章需要提前两周预订,所以需要掐准挑战者完成登顶的出席时间,这样奖章时间才能与登山时间保持一致。最后,为了制造“惊喜”,事先还要隐藏“惊喜”,上山前不能透露任何风声,登顶后再增加颁奖环节,让大家一起见证祝贺这个特别时刻。为了记录着这历史性一刻,在即将到达十八洞山顶前,本人停下脚步将首登位置让给了力哥,在临近峰顶约30米处开启云台摄录紧跟其后,把登顶过程用视频永久记录下来。我们用简单而隆重的庆祝仪式祝贺力哥完成“四十二峰”挑战,稍着歇息拍照留影后,继续前往下一站“二尖山”。

【二尖山】红环北线上五桂山地区大尖山列上的第2座山峰,海拔298米,座标113°23’15.4”E,22°27’37.52”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二尖山,在中山市中部,恒美境内。面积约0.72平方千米,海拔232米。土表主要为砂质黄壤,种植杂树。《中山市标准地名词典》二尖山,在南区街道南部,马岭社区境内。属南区街道,东至十八洞,南至大肚岭,西至马岭水库,北至金钟山。海拔232米。山体由花岗斑岩构成。土表为砂质黄壤覆盖。主植杂树,有山路经此,进出主要靠步行。从《中山市标准地名录》和《中山市标准地名词典》上了解,“二尖山”均是在南区街道上,并非我们现在所攀登的这座山峰。但是,经过“香山百峰考实”研究,如今我们攀登的“二尖山”才是历史上的“二尖山”。

清道光《香山县志》卷一/舆地上/图说/二十页“图说”记载:“双合山西为柏叶岭、二尖山、大尖山,二尖之北绕大尖而西分二支,一为小岭东至獭地,一为安上堂山又分二支。”十九页至二十页“仁良两都合图”所绘:“大尖”东旁就是“二尖”,迤东“柏叶岭”、“风门坳”至“双合山”。《香山县志续编》卷一/图/四页“仁良都”图所绘:“大尖山”东旁连接“二尖山”。且1927年(民国十六年)最新中山县全图、1930年广东省中山县图、岐关车路路线图等近代地图所绘标注方位所示,“二尖山”均在“大尖山”东面偏北约800米的位置上。综合以上古志书所载及古代、近代地图所注,现今《中山市标准地名录》和《中山市标准地名词典》所载的“二尖山”位置可能有误。

对于二尖山的位置所在到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在高德地图上所显视的座标113°22’16.03”E,22°27’33.5”N位置上,地处马岭水库东侧方向,大尖山西北偏西方向。而更多人将“市局30号”和“市防48号”防火带交汇处拔高301米的山岭看作“二尖山”(也有望尖山一说)。为此,早在2013年2月21日,中山户外“长夜无风”(黄志松先生)曾在“8264.COM”发表了“探寻正版的二尖山”的网贴,他指出地图上标注的“二尖山”并非二尖山所在位置。从另一角度去分析,“二尖山”顾名思义就是山体小于“大尖山”的附属山岭,“大尖山”属五桂山地区大尖山列,是该山列中最高山峰,相比周边山峰都要高,可理解为大尖山列的主峰。而二尖山是位处大尖山东面偏北800米一座仅次于大尖山拔高近300米的山峰,从五桂山街道马槽、百叶岭、郑家山和客人地等村的角度远眺二尖山,山体突显“尖”锐,符合“二尖”名称上的“尖”字描述。经深入考证《香山县志》文字记载,校对古代、近代和现今地图,本人支持认同黄志松先生的判断,确定大尖山东面偏北800米,座标113°23’15.4”E,22°27’37.52”N,海拔298米的那座山峰为二尖山,并把该山列入“红旗河水域山脊环线”(简称红环)上的“二十四峰”之一。

从十八洞山顶前往二尖山顶需要沿“五防003”防火带往西行走约1公里,当中还要上下一个山谷深V,从海拔328米下降至谷底的214米,中途会经过“五防012”鬼钉石见至十八洞防火界(起点)标识牌子,这是一条可通往“翡翠园”的生物防火林带山脊下坡线路,能作用于紧急情况下撤使用。从该标识牌起需要踏上一段陡坡下降至十八洞和二尖山两山谷底。

“五防008”和“五防003”的交界山谷是“十八洞”和“二尖山”两山体的分界线。从谷底附近的“五防008”防火带标识牌:石榴尾至马虎见顶(起点)信息所示,石榴尾应该是指东北方向的石榴坑水库尾,也就是石榴坑水库水源的末端位置,那么另一处地名“马虎见顶”应该是指该防火带标识牌的所在位置。从这个山谷向西南继续攀爬330米,就可以到达红环北线第二峰,即二尖山。攀登二尖山的坡度比较陡,爬升消耗体力会比较大,到达山顶后可以进行休息小补给。

在“二尖山”顶稍作休息补给后,我们继续踏上征程前往今天的下一座目标“大尖山”,大尖山是长环北线的最高山峰,也是整条“大尖山列”的最高峰,海拔393米,是中山市除五桂山以外最有名的山峰。从二尖山至大尖山的线路跌宕起伏连绵数里,需经过“五防003”、“东防039”、“市防030”、“市防040”等4段防火带,途经4座大小山岗,全长约1.7公里的山脊路。十八洞、二尖山至大尖山的山脊犹如游龙赴海,连绵起伏甚为壮观,山脊之南有马槽、百叶岭、郑家山和客人地等村庄,五桂山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建址于该山脊南面福地。起伏的山脊也带来了上下山的难度,间接影响了行山的进程,我们需要反复上下几处这样的大小山谷才能到达大尖山主峰。十八洞与二尖山之间的陡坡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很容易滚下去造成伤害,途经这里需要额外小心!

从二尖山下来380米左右能来到“五防003”防火林带的末端,这是五桂山街道和东区街道的交界,“五防003”标识牌信息所示:风门坳至十八洞公抱孙至东区交界(起点),即该牌位置是东区交界的起点,终点在十八洞与牛牯石山之间的风门坳位置,也就是红环北线东侧的起点位置。进入二尖山北面的小岭(即古香林山脊)对本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该山脊西南向东北走向连通大尖山与古香林山,是本人登山初期常到的地域,也是300M+户外的揺篮发源之地。回想多年前带着探索的兴致,反复行走在这段山脊上,留下了不少的足迹印记。

红环全程52公里,共24座地图上有标注的山峰。当中的红环北线说长不算最长,说短也不短,对于越野跑的人士来说,10公里左右的山路就如同晨运热身一样一会功夫就过去了,但对于我们这种缺少运动的普通人来说,翻越几座山头也是够累的。由于今天起程晚了,又遇上城桂路施工,而且很多成员久未活动,队伍行进比较缓慢。原计划中午前到达大尖山顶后在山顶小卖部购物用餐的,可今天超出了预算时间,进入小岭山脊后只好加快脚步继续登山。

经过赶脚我们终于来到大尖山北面的山丘,这里是一处十字路口,被很多驴友称之为“望尖山”,从此处向北距大尖山还约380米。“望尖山”一直以来被某些人误认为是“二尖山”,也许是因为这里接近大尖山吧?但在上一段行程已向大家介绍过本人对“二尖山”的推测,也许因为这个山岗距离大尖山比较接近,且高度仅次于大尖山就被误解了吧!此处立有一个路口标识牌,我们能从标识牌上了解周边信息。向东北可通往“古香林”(即刚才所走过的小岭山脊线)30号防火林带(二门铲至五桂山防火线)。向南通往“大尖山”。向北通往“马踢水”46号防火林带(农科所至大尖山顶)。此外,这里还有一条标识牌没有反映的信息,向西可经虾拑坳(即高德卫星地图上标注的“二尖山”)通往马岭水库。

“望尖山”距“大尖山”约330米,从该山头算起还需要爬升约100米才能到达大尖山顶。这是一段比较陡峭的山坡,坡度大概有60度左右,在稍为陡峭路段甚至可达70度或以上。要想登顶必须走这里,像这样的山坡在红环上是非常普遍的,红环全程上还有50多处类似的山坡。平常市民攀登大尖山有多条线路可供选择,不同方向的线路最终汇合到三条线路登顶,其中东南和西南向均是大尖山森林公园对外开放的攀登线路,分别有平坦的混凝土通道和原生石块拼砌而成的石阶路所组成。而红环北线通往大尖山的线路则是山脊防火林带土路与寥寥可数的零散石阶所组成,相比公园线路会难走一些,对登山者的体力消耗也会较大。有热心的登山者在树杆之间系绑了麻绳,借助绳索的作用能减缓一定的登山难度。

【大尖山】红环北线上五桂山地区大尖山列上的第3座山峰,海拔393米,座标113°22’51.08”E,22°27’24.52”N。是大尖山列的最高山峰。《香山县志》载:贵峰山,本名大尖山,在县南四十里。高三百余丈,为县治之前案。其东有野牛径,南有小尖峰、箬叶岭。上有祠祀山神,邑人祈祷者集焉。《广东省中山市地名志》载:大尖山,在石岐南7.6公里、五桂山镇石鼓与东区新安交界处,东偏南距五桂山主峰7.8公里,北距古香林2.7公里。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宽0.3至1.3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91米,山坡度约为75°,高耸峻秀。山体为花岗斑岩石与砂质黄壤。因山势似剑插云霄,故名。山巅有座古庙,坐西朝东,约建于清光绪年间。山下是青翠松林,风景宜人,每逢春秋两季,登高览胜者络绎不绝。绿化面积达70%,主植松树。

“大尖山”是古代香山县名山,是中山市民最熟悉的山峰,也是大尖山列、红环北线上最主要的山峰。该山列东面有二尖山、十八洞等山峰,继风门坳后向东延历:牛牯石、天葬坟、狮头山、出山虎、横栏山、杉坑、八簾障、虎义山、井头山、鹅公山、老丫井、烂头金、石船山、白米山、南山、象屎窟、细文仔顶、将军点兵、水尖峰、百岭、笔架山、网地山、芙蓉山至横门山、飞鹅山、烂山、马尾洲赴海。大尖山列西面有:大肚岭、虾拑坳、牛肚岭、牛肚环、牛头岭、九如山、大东洋、石头环、湖洲山、鹿鸣岭、石仔岭等山至西江。全长约30公里,宽约2公里,地势高峻。

【下撤大尖山】经过努力我们一行12人最终登山大尖山顶,到达山顶时已经是下午3:30分,比预期晚了将近2小时。主要是出发集中需要等齐人的时候晚了,城桂路在修也影响了上山时间,而且在山里休息的时间又比较长,所以导致比预期晚了到达。第4座“大肚岭”古称:“戴土岭”,海拔308米,山体含大肚岭主峰、牛头岭、牛肚岭、牛肚环等6处山峰,座标113°22’13.33”E,22°27’10.86”N。是大尖山列大尖山西面的一座主要山峰,该山体东西走向约长2.5公里。经过综合考虑,红环北线原还有第4座“大肚岭”和第5座“牛头岭”需要攀登的,结合大家目前的体能状况,考虑到时间不足继续走下去可能会出现摸黑下山的情况。我们的“红环征程”原计划是游历红环山脊上的每一座大小山峰,并非一次过走完全程,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可以提前下撤大尖山。

作为一名带队的领队必须要有安全意识,这就是活动组织者和普通参与者的区别。有着过百期组织户外活动的我,必须清醒意识到坚持与风险的矛盾存在,一位有责任心的领队是不能将队员置身于险境,队员发生意外是承担不起的,为求达到一定目标而去冒险是很多户外爱好者最容易忽略的,为求达到目标换来损失是不可取的。有时候人们会为盲目追求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在到达大尖山与大肚岭山坳时,我召集队友们商量下撤事宜,我认为这就是我带队多年以来不发生意外的关键。因地制宜及时召开现场会议能有效听取收集他人意见,能综合各方声音来得出较好的处理办法,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总会比个人刚愎自用一言堂要好,身为领队必须要有冷静果断、从长远考虑的思维,杜绝刚愎自用才能受人支持拥护。所以,我决定提前下山,剩余的部分沒一口气走完确实有点可惜,但对比平安出山一切都可以放下。最终,提前下撤的建议得到大家的支持认可,我们从大尖山西南石阶线(该线路全程约2公里,碎石拼砌石阶和土路混合线路,石面凹凸不平并不好走)下山并顺利到达大尖山森林公园出入口,完成红环第1段线路。

5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無欲則剛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無欲則剛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