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7段】

相关活动:中山300M+户外【红环征程】
相关轨迹:300M+【红环征程】
相关轨迹:300M+【红环征程】第七段

【红旗河水域山脊环线】简称红环,整条完整线路共52公里、24座山峰,是中山市一条强度较高的登山拉练线路,逆时针线路沿途经过:十八洞320m、二尖山236m、大尖山395m、大肚岭308、牛头岭109m、大东洋260m、南台山393m、烟燉岭288m、长坑山324m、婆髻山364m、乌石顶437m、北边山302m、尖峰岭320m、黄泥洞256m、亚婆抱孙427m、芋子排505m、五桂山主峰531m、风吹罗带431m、梅花地顶375m、马镇岭317m、白云顶368m、照天烛280m、千秋岭356m、牛牯石236m。

【红环征程】2019年10月20日,“长环征程”一年后的同一天日子里,我们300M+户外再次启动“红环征程”,准备挑战路程更远、山峰更多和难度更高的中山市“红旗河水域山脊环线”,红环共52公里24座山峰,是中山户外界又一条比较有挑战性的登山线路,2019年冬季,我们300M+户外计划以分段形式完成红环全程,细品游历红环山脊上的每一座大小山峰,并非一次性过走完红环全程,出于体力支撑和安全上的考虑,我们会按实际情况提前下撤。接下来对“红环征程”的游记也会结合我们业余游历分段向大家做介绍,体能超群的户外大神可以把整段红环连接起来挑战。

【红环征程第七段】2021年1月14日,经过两周时间,我们继”红环北线、西线”后,在红环的南部区域继续完成“红环南线”的征程。参与活动的成员分别有:无欲则刚、豫南、海力、君豪、德文、俊樑、炎棠、嘉敏、敏晴、凯欣、思其、嘉豪、光辉,共13人。“红环南线”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按逆时针方向由西向东从三乡镇/五桂山街道交界南坑尾山坳起,经将軍山、北边山、尖峰岭、老林山至牛爬石(即坦洲快线五桂山街道与三乡镇交界的大斜坡位置)。

红环南线东段从牛爬石起,经黄泥洞、亚婆抱孙、大帽山(即今户外登山徒步者俗称的白骨顶)、五桂山主峰,再从主峰下撤至南坡山下的翠山路结束红环南线的行程。西段线路山势平缓,拔高稍低。东段线路山势雄峻,拔高较高。若将整条红环南线从南坑尾到五桂山主峰,会是一条有挑战性的登山线路。

【第七段启程】我们继第六段的下撤地点牛爬石山坡,从东面的黄泥洞山下起程。由于坦洲快线的施工,原城桂路进一步拓宽,大尖峰和黄泥洞山坡需要开挖致原部份道路改道。在上山前,我们需要徒步走过一片泥土路,才能到达垃圾回收中转站新建的混凝土路,然后再从垃圾中转站旁的山路上山。

垃圾中转站距第一座高压电塔约1公里,向北沿电塔检修路爬升165米,就可到达黄泥洞西侧山顶的位置。这段电塔路质量不算太好,部份路段混凝土松散脱落,走在上面需要额外小心。到达电塔后路况变得平缓,海拔210米的西坡已接近海拔298米的黄泥洞,我们只要沿着山脊上的电塔检修路继续向东偏北行走约800米,即可到达黄泥洞山顶附近的高压电线塔,但该处并不是黄泥洞的最高处,登顶需要从电塔向南多走150米,才能到达黄泥洞的最高处。

52公里的红环山脊线路上,并不是所有山顶都踏足经过的,之前走过的有好几处山顶例如:南台山、烟墩岭、蠄蟝石等,包括接下来攀登的:黄泥洞、亚婆抱孙、五桂山主峰、天葬坟、牛牯石等,按红环传统的线路来走,都是从山顶最高处附近略过的。而讲究完美准确线路的本人,更希望依照“山脊分水岭”来界定“红环”标准线路。因为只有依照山脊为主导的分水岭作为标准,才能把雨水按自然定律分流在山脊两旁的山坡上。我个人认为,行走山脊的分水岭之上,才是正式的红旗河山脊环线,所以我会依山脊线来完成攀登红环的每座山峰。

【黄泥洞】红环南线上五桂山地区五桂山列上的第5座山峰,海拔292.4米,实测298米,座标113°26’38.82”E,22°24’10.78”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载:黄泥洞,在中山市中部,桂南村委会境内。面积0.5平方千米,海拔292.4米 。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相思树。《中山市五桂山镇志》载:黄泥洞,在政府东南6.9公里,桂南村社贝西北1.4公里,主种相思树。我们在2017年10月28日完成首次攀登。

黄泥洞位处五桂山列中段南侧,是亚婆抱孙附属山峰,山峰接近300米,山脊路和山顶沙化严重,下山需要额外小心。黄泥洞山顶南面可观看到三乡镇大布、平湖、沙岗等村落,能远眺黄牛寨和五指山。从南往北驾车在坦洲快线上,能清晰可见黄泥洞和它背后的亚婆抱孙,但对比后方高大的大帽山就像小个子站高个子前方一样。

黄泥洞和亚婆抱孙之间有一个山谷大“V”,我们需要从海拔280米下降到220米,然后再向上攀爬200米才能到达下一座山峰亚婆抱孙。两山之的山坳有一条小溪流,西面流向石寨水库(又称黄圃水库),库区边上与溪流连接的区域栽种了很多杉树,当冬季落羽杉变红枯萎前,成为了中山户外界网红打卡地点之一。

《中山市五桂山镇志》载:石寨水库,位于镇政府东南5.6公里,南桥南塘村东北1.1公里处,以山名命名。1973年2月建成,1996年重新加固后达标。集雨面积1.42平方公里,总库容48.3万立方米,配建有水电站1座。属黄圃镇辖管。所以,也称黄圃水库。

黄泥洞北坡的环山道上隐藏着一个石洞,该石洞四壁工整,高宽约2米进深约20米,推测由人工开凿,可能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石洞在黄泥洞与亚婆抱孙山坳东面约200米的地方,并不在红环的主线路上。由于人迹罕至鲜为人知,黄泥洞犹如深闺的少女,低调隐藏在深山,默默静候有缘人的探访。

接下来是此段行程中最具挑战的一段线路,也是红环全程中爬升最大的一段攀爬线路。我们需要从海拔220米的谷底,向北爬升200米,到达红环南线第6座海拔427米的亚婆抱孙。“市防021”防火线光秃陡峭沙化严重,个别坡段陡峭难行,一些地方抬腿间距超过半米,不断考验着参与者的腿部肌肉力量。

踞谷底130米的半坡上有几处大石叠起的平台,能供大家稍着歇息,而且石台凸显外露,可以从此处观赏到西侧远处山下的石寨水库。但外露的石台作为最佳观赏点的同时,并没有任何阴凉的位置,对于怕太阳晒黑的女生而言,观景石台的吸引力是短暂且有限的。由于此山脊的防火带荷木并不高大,一路上都没有形成足够的遮阳位置。

当爬升到海拔350米左右的位置后,会遇上一段稍为平坦的路段,该路段是攀登亚婆抱孙的中段位置,光秃的山脊暴露无遣,仅有几株稀疏的荷木种植在其中,回头望去早以超出刚才登顶的黄泥洞山顶。我们可以从这里向西面山下看去,此时的石寨水库比刚才更清晰明朗,努力向上爬升70米左右就可以到达亚婆抱孙的山顶。

沿着“市防021”防火线继续攀爬190米以后,会来到一处非常陡峭的石崖,这是海拔380米,距亚婆抱孙山顶还有50左右的距离,只要战胜这最后一道难关,就可以到达亚婆抱孙山顶附近的巨石。此石崖落差在15米左右,相当于以60度的角度爬上四层楼左右的崖顶上。再难的路况也难不到热爱登山的户外者,早在2017年重阳节第一次攀爬亚婆抱孙的时候,已有人在旁边的树木上系绑了一条绳子供登山者上落使用,我们只需试验一下绳子是否依然坚韧牢固即可借助攀登。

【亚婆抱孙】红环南线上五桂山地区五桂山列上的第6座山峰,海拔425米,实测427米,座标113°26’31.99”E,22°24’36.55”N。《中山市标准地名录》载:亚婆抱孙,在中山市中部,桂南村委会境内。面积为0.38平方千米,海拔为425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中山市标准地名词典》载:亚婆抱孙,在五桂山街道东南部,桂南村境内。属五桂山街道。东至黄泥董顶,南至**,西至羊辽坑尾,北至下船底。因山形似阿(亚)婆抱着孙儿在眺望,故名。海拔425米。山体由黄色砂土构成。土表为黄土壤覆盖。主植松树。有简易道路经此。《中山市五桂山镇志》载:亚婆抱孙,在镇政府东面6.3公里。桂南村马溪西北1.9公里,主种杂树、灌木丛。2017年10月28日,九月初九重阳日完成攀登。

亚婆抱孙的山顶有块巨石,巨石南边有块稍小的石头,呈亚婆(祖母)背着(抱着)孙子的形状,也许和该山的名字有一定关联。在没有更多史料和民间传说的支撑下,当今的我们只能依靠想像来寻找对应山名相符的景象。亚婆抱孙是处欣赏风景的绝佳位置,大家可以倚靠大石蹲坐避风赏景,还可在休息时间补给进食。

当到达海拔427米的亚婆抱孙之后,开始进入中山最美屋脊线,该屋脊线是五桂山地区五桂山列的最高地方,由五桂山主峰西侧的大帽山、芋子排、石寨山、亚婆抱孙和大磨山诸峰构造而成,也是中山市海拔最高的屋脊线路。沿途视野开阔,能将远处的美景尽收眼底,往北望去是延绵数十公里的五桂山腹地,山脉山列错落纵横。

亚婆抱孙山顶是一处三岔路口,西南面线路是“五防096”防火线,通往石寨水库的方向。东北面和南面的线路是“市防021”防火线,是红环主线路,南面通往黄泥洞,东北面通往石寨山至“五防022”交汇处“老虎打斗顶”止。从亚婆抱孙山顶到老虎打斗顶约270米,东南山下是横栏电站,总长度1931米。当到达老虎打斗顶后,需要折西北沿“市防021”向“香山屋脊”靠拢。

老虎打斗顶的名字非常特别,很可能在过去的时候这里曾发生过老虎争地盘或争抢食物打斗的情景,也有可能是个民间传说,说明这里对比山下外界而言,已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从“五防022”防火林带铁牌的位置向西北250米,我们将不用过多的爬升,进入类似江西武功山那样的宽阔山顶。

中山最高的屋脊线山路在五桂山地区五桂山列之上,西起南桥大磨山,经石寨山上大帽山,下大花园至观音庙,登极五桂山主峰,东迤迤麻峰坳顶,下私盐迳止。这里平均海拔达400米以上,在南粤大湾区珠三角西岸已算较为突出的山丘,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和大帽山(海拔505米)两座中山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都在这条五桂山列之上。所以接下来我们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将在“五防038”防火带石碑开始,向东北行走650米,爬升约90米到达大帽山顶。此处的防火林带植物较矮小,防火林带上的荷木很少超过3米,很可能是新栽种不久年份较短的原因所致,还有就是与拔高有关,在较高的山脊上雨水积储量,无法满足树木所需的养份及水量。

【大帽山】红环南线上五桂山地区五桂山列上的第7座山峰,海拔505米,实测505米,座标113°26’38.54”E,22°25’6.63”N,同时也是中山市境内海拔第2高峰。大帽山在古今志书中并无记载,在没正式理清大帽山究竟对应古代是哪一座山之前,在此暂时不便收录相关信息,唯独从“大帽山”的谐音中寻找到一座名为“大磨山”的山峰。

《中山市标准地名录》载:大磨山,在中山市中部,南桥村委会和五桂山林场交界。面积0.12平方千米,海拔275.1米。土表主要为黄壤,种植松树。《中山市五桂山镇志》载:大磨山,在镇政府东南5.5公里,南桥南蛇塘村东北1公里处,种有松树、相思。从上述资料分析“大磨山”并不是“大帽山”,卫星地图上的“大磨山”在“大帽山”西南面约2公里的位置,属同脉同列的两座主属山峰,大帽山海拔505米是该山体主峰,大磨山海拔米属大帽山西南面上次要山峰。

还有一种可能是:大磨山等于大帽山,包括两山之间的石寨山也属于大帽山同一山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古时地广人稀,图文信息流传受限,土俗称谓和官方称谓可能存在音谐和使用文字上的差异,以致产生“大帽山”和“大磨山”两种文字称谓的差异。为了证实这番推论的合理性,我们查阅了近代众多版本的中山县地图,大帽山均标注在现在等高线的最高位置上。1930年版本的平岚五万分一地图对大帽山标注范围甚至包括今大磨山、石寨山、大帽山、芋子排、亚婆抱孙等范围。

【白骨仙人顶】简称“白骨顶”,来源于多年前的一起户外传,其中有一篇描述了这样的一段故事:多年以前,某位户外登山爱好者在大帽山顶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遗骸,受露天环境的影响尸体早已腐败,仅剩下一堆白骨。此外,旁边还有一个包和一盒录音带等遗物,于是发现者马上报警处理。由于死者离世久远死因难以确定,很可能自杀也不排除他杀,其死因成为了一个谜。

消息流传后,很多不懂得该山峰真实名称的个人和集体,居然把这起暴尸荒野的骇人事故作为名字,将不雅之名“白骨顶”硬扣在风景优美的“大帽山”之上。甚至某帅户外为了打响“团队广告”的小算盘,不顾逝者安息和家属感受,把“阴魂不散的风”吹嘘成“想你的风吹到了白骨顶”之上。然而,这支漫延多地已拥数千之众的户外团队在“大帽山”顶立下“告广”之后,却遭受中山户外界众矢之的,轩起了孤行众怒的“反复立废”之争。


大帽山作为香山最美屋脊线路,山上还有很多奇特的石块,只要大家放慢脚步就能发现更多。例如在山顶东面约250米的山坡上,有一块石头立在南坡崖边之上,石顶有凹缺位置,犹如一天然宝座,我们称之为“帝王椅”,过去我们曾依照别人在网帖上摆拍相片,找到这块石头,还特意模仿“麦克尔·杰克逊”的造姿拍摄了一张相片,该相片从拍摄起至今,一直用在两步路头像图片上。

大帽山与五桂山直线相距1.6公里,红环线距1.8公里。大帽山东面偏北560米,翻过一处小山谷后是通往芋子排的“五防059”防火线,该山脊属大帽山东北延脉,距“三鼎石”(即芋子排与大帽山之间的小峰,海拔500米,峰顶有石堆,呈三足鼎立状,我们视状称之为三鼎石)260米,距北面的芋子排600米。从“五防059”石碑继续往东北约300米的红环主线北侧,是《香山县志》所记载的“大花园”。

【大花园】《香山县志》载:大花园,在五桂山之左。同上,二十四峰上之西最号奇峭。石壁断续凹处为门,八十余步为石阶,阶广一丈,绵互数里阶尽少北。石之横者如胡床,竖者如扆屏,卧者如几,方者如枰,圆者如筐,小而平者如妆台。往往月明之夕,箫声远闻山下。云中多奇花异卉,莫可辨识。稍折而南为小花园,多产芝草菖蒲。转山左神仙茶丛生焉,色香俱绝,酷类岕山武夷余不及也。《范端昂粤中见闻》

《中山市五桂山桂南村志》载:大小花园,在五桂山主峰脚下,观音庙西南面较为平坦的山窝里。大的约有四十亩,小的也有二三十亩。村里常上山打柴的人都喜欢在那“花园”里歇息。这里长满了各色各样的山花。血红的杜鹃花,玲珑的吊钟花,粉紫的山稔花,雪白而清香的茉莉花,还有盐酸柏花,山桔子花......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到了那里,就好像置身在一个偌大的美丽的仙境当中。阵阵花香,隨着阵阵凉风扑鼻而来。顿时使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恰,什么劳累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所以到那里歇息的人们常常会唱起一首山歌:稔子打花(开花)满山红,杜鹃花开一丛丛。茉莉盐酸花洁白,还有山桔同吊钟。加上那悦耳动听的小鸟的叫声,简直就是一首扣人心弘的交响乐。这里确有花园般的自然美景,一年四季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使人流连忘返,被村人称之为“大小花园”。

从《香山县志》对“大小花园”记载可以了解到,古人很可能是从桂南、大布、雍陌方向序述五桂山的。“山左”,应该是以山的坐向而言,坐南向北,俯视县治方向。只有把“山左”弄清楚是山峰的东面还是西面,才能确定“大小花园”在五桂山主峰哪个位置上。《中山市五桂山桂南村志》对“大小花园”,的记载更为清晰:在五桂山主峰脚下,观音庙西南面较为平坦的山窝里。大的约有四十亩,小的也有二三十亩。

如今,大小花园已渐渐沉没在历史变迁之中,五桂山与大帽山之间这片较平缓的“花园”早已退去《香山县志》上描述的场景,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眼前这片宽广谷地,我们难以想象在“香山屋脊”之巅,位处五桂山和大帽山之间会形成一片宽广谷地,并长满了奇花异卉,还被古人用文字记载下来,流传芳史!

【五桂山观音庙】在五桂山主峰西南面330米,大帽山东面1.3公里。《中山市五桂山桂南村志》载:五桂山主峰的观音庙是远近闻名的庙宇。它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至1850年)。全间庙宇皆以花岗岩石建筑,规模虽小,但结构稳固,而且每块石都超千斤,当时毫无建筑机械,全靠人力安装。1954年发生的五桂山观音庙拜神事件,曾惊动一时。1982年,中山大涌人将庙重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庙宇面积约20平方米。每逢观音诞,村民上山拜祭,祈求平安多福。

在如果感到兴趣到五桂山观音庙去看看,在过去未有水泥路到达五桂山顶之前,你一定要经过三托:头托、二托、三托。到了三托就是五桂山观音庙所在地。再往上爬就是五桂山主峰“五董”,所谓“五董”,就是有五个主峰,故称为五桂山。观音庙是建在三托(即主峰下)的一块大盘石上。全部用花岗岩石条建成。面积不大,约有10平方米,里面有观世音塑像,一个颇大的香炉,一张案台,十分筒朴。庙门口有一块较平整的地方。让人们烧“金银”,烧爆竹用,人多时还可在门口摆祭品拜祭。此观音庙传说是一位名为参明的僧人所建,可惜不明建造年代,只是传说而已。

在观音庙西面约120米的地方的红环主线上,有很多横卧的石条,从外观上看闲置在这里的时间很久,我们认为这些石条石块很可能是1954年“拜神事件”后,古庙遭拆后所遗留下来的石基。过去,在反封建迷信和无神论的背景下,很多与神灵有关的信仰行为受到禁止,很多古历史建筑遭拆毁,隠于深山内的五桂山观音庙、云迳寺和古香林寺等古建筑也没能幸免。

折毁一处建筑物物可能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建筑远比折毁耗时耗力。在缺乏机械设备和运输落后的古代,石条石块不大可能从山下抬运上来,就地取材应该是解决建筑原材料的最好办法,不仅能节约成本,还可以缩减建筑周期。在古遗址附近,我们还能在山林中发现一些石买开凿的痕迹,石条和石块应该是通过人工一点一点开凿切打磨成材的。如今,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五桂山观音庙在过去曾有的辉煌,只能看到四梁八柱毫无规整地遗弃在山野之中,静待被人文历史所遗忘。

【神仙脚迹】观音庙前往五桂山主峰的红环主线旁,座标113°27’38.19”E,22°25’13.7”N位置有处疑似《中山五桂山桂南村志》记载的“神仙脚迹的传说”。在五桂山观音庙旁有一块很大的石盘,石盘上有一个比常人的脚大得多的脚印,人们都叫它“神仙脚迹”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道行很高的仙人环游中山各地的山山水水,寻找中山的龙脉所在。一天, 他云游到五桂山,站在石盘上往东南眺望,不禁惊叹道:“此乃宝地福地也!” 并明言此山东边将来必有一巨星面世,万民之福 。这位仙人看毕即腾云而去,但在他站立远眺的石盘上则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脚印“神仙脚迹” 。

神仙脚迹是登五桂山顶前最后一处外露的石滩,从此处向东北方向,将面临一大片小竹林,这些竹林是动植物的生态乐园,有着众多的蛇虫蛙类,包括最常见的鬼脸蜘蛛和青竹蛇。要想从观音庙到达五桂山主峰的最高处,除了从这片小竹林登顶外,只能绕到电视台后方才能登顶。

红环主线观音庙小竹林段除了在寒冬季节以外,与蛇虫碰面的机率还是非常之高的,?米的小竹林竹子非常茂密!而且路况很不明朗!为了安全起见,经验尚浅或不懂得使用路网功能的初涉户外者必须审慎前往,因为意外面前人人平等!要相信,“毒蛇不会眷顾任何挑战者,上帝不会憐悯任何迷路者”。

穿越100米小竹林有时候也会带来惊喜!本人的裤腿上曾经也有比拇指还要粗壮的虫子乘搭便车,那回从主峰山顶下观音庙的路上,从小竹林穿越出来后,裤腿上挂勾了一条青色的大虫子,还好不是一条小青蛇。当我们越过那片小竹林之后,还有约200米距离的山脊防火带需要攀爬,该段线路爬升约60米,比起小竹林的穿越要安全很多。

【红环线上最高处】五桂山主峰的最高处建有中山市无线电讯发射台,该站台有信号塔7座,顶峰围闭不能进入。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到达中山市海拔531米的最高处,我们“力所能及的最高点”海拔512米,座标113°27’25.19”E,22°25’30.33”N。由于站台周边设有铁丝网和砖场的围闭,红环线路只能在站台外围环绕,距“力所能及的最高点”西北100米的地方是“五防043号”防火线最高的位置,此处海拔508米,座标113°27’23.83”E,22°25’32.32”N。位置相对环线山路宽阔,能供较多的人员停留休息,我们通常把这里视作五桂山主峰登顶“打卡点”。另一处被广大徒步登山者默认为五桂山主峰登顶“打卡点”位于顶北围墙外,此处海拔501米,座标113°27’25.81”E,22°25’33.49”N。因为这里立有一块“森防002”中山市生物防火林带铁牌,牌上标注“大梅花地顶至风吹罗带至五桂山主峰(坦背横栏阜)终点,长度:3171M”的信息,所以把这里视为“登顶五桂山主峰”并没问题。

【五桂山主峰】红环南线上五桂山地区五桂山列上的第8座山峰,海拔531米,座标113°27’24.82”E,22°25’31.66”N。也是中山市海拔最高的山峰,中山屋脊之巅!《香山县志》载:五桂山,在县东南五十五里。《祝志》云,《申志》《阮通志》皆云,八十五里误。岩壑瀑布与罗浮诸胜相埒。山左有大小花园,多异花。其阳产神仙茶。《郝通志》高八十丈,周二百里。《广东舆图》为邑镇山,上有五峰,莫能瘦疏其嵝领矣。又有吊钟花、芳兰馨草、佳药山果、异羽奇禽,逢迎岩际。北为青山、凤山、乌岩山。泉流交灌,或潴而为潭,或飞而为瀑。金山石林殷起乎,其间内有田百余亩。四望皆重洋,俯视一邑如片叶泛于巨海中。《祝志》

《香山县香土志》载:五桂山,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岩壑瀑布,与罗浮诸胜相埒。高八十丈,周二百里。上有五峰,左有大小花园,北为青山、凤山、青岩山,内有田百余亩,四望皆重洋,俯视一邑,如片叶泛巨海中,香山得名以此。山之北,宫花溪源焉流皆东北向,至小隐港分支。一北向流,一东北向流。山之东南,石门溪源马流东南向。
《广东通志》载:五桂山,在城南八十余里。高八十丈,周二百里。岩壑、瀑布可与罗浮诸胜相类。
《广东图说》载:五桂山,城东南五十五里。有逢迎岩,幽深峻耸,瀑布下注,引溉民田。东有大小花园,多产异花,其阳产茶。东南为门限岭,西南为青山凤山,又南为大芒山。
《广州府志》载:五桂山,在县东南五十五里。《郝通志》作八十五里。岩壑瀑布与罗浮诸胜相埒。山左有大小花园,多异花。其阳产神仙茶。高八十丈,欵跨郊坰,掩抱峦岫,周二百里,为邑镇山。上有五峰,莫能廋疏其嵝领矣。又有吊钟花、芳兰馨草、佳药山果、异羽奇禽,逢迎岩际。北为青山、凤山、乌严山。翠嶂撑天,驚严罩日,泉流交灌,或潴而为潭,或飞而为瀑。金山石林殷起乎,其间内有田百余亩。四望皆重洋,风翻浪飞,与支峰贅阜混茫不辨。俯视一邑如片叶泛于巨海中。目遥遥焉,身与俱浮矣。据《郝通志》《阮通志》《广舆图》《香山志》参修。

《中山市标准地名志》载:五桂山,在中山市中部,跨南朗镇、大涌镇、沙溪镇、板芙镇、东区街道、南区街道、西区街道、石岐街道、中山港共少9个镇政街道局部和五桂山街道金部;属于五桂山山脉。五桂山因地壳运动而形成,据清道光 《香山县志》载和民间相传, 该山有五峰,产术樨(桂花的一种)、岩桂,故称五桂山。又据清光绪《香山县志》及《太平寰宇记》载,“五桂山上多奇花异卉。多产芝章菖蒲,色香俱绝”,“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宋太宗时期(976至997年)已称今名,沿用至今。东起于滨海平原, 南至平岚平原,西至石岐水道, 北至北部平原。长26千米, 宽15千米,海拨531米,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整个山脉包括9个山列,皆为西南至东北走向:一为卓旗山列,起于大涌叠石,经沙溪镇、南区街道,止于张家边珊洲,最高为卓旗山(海拔164米);二为旗山山列,起于南区街道福涌,止于中山港街道小隐,最高为旗山(海拔189.5米);三为长腰龙山列,起于南区街道北台,经东区街道古香林,止于张家边黎村,最高为长腰龙(海拨258.5米);四为大尖山列,起于板芙镇湖洲,经南区街道、中山港街道,止于横门口,最高为大尖山(海拔391米);五为南台山列,起于五桂山南台山,经南区街道、中山港街道,止于南朗镇榄边,最高为南台山(海拨380米);六为周东坑山列,起于五桂山独松顶,经南区街道,止于南朗镇涌口,最高为周东坑(海拔326.2米);七为白云迳山列,起于五桂山白云迳,止于南朗镇合水山,最高为白云顶(海拔367米);八为五桂山列,起于板芙镇深湾,经三乡镇、五桂山街道,止于南朗镇崖口,横贯市境中部,最高为五桂山(海拔531米),称为全市屋脊;九为飞云洞山列,起于三乡镇雍陌,经田心,止于翠亨村黄牛洞,最高为飞云洞(海拨392米)。9个山列组成北宽(26千米)南狭(15千米)的倒梯形山丘地带,山列间贯流着宫花水,北台河、长命水等3条河流。
《中山市五桂山镇志》载:五桂山,在中山市中南部,跨五桂山、大涌、沙溪、南区、东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南朗、三乡、板芙等10个镇区。建有中山市电视、广播差转台,主种松树,灌木丛。山顶有观音庙。

从2019年10月19日起,至2021年1月24日止,我们以“红环征程第一至第七段”分段挑战的模式,历经7天,对“红环北线”、“红环西线”和“红环南线”分别进行游历介绍。并在完成攀登“五桂山主峰”后,完成“红环南线”的所有历程。同样,由于时间和体力等因素,我们在完成红环南线最后一座五桂山主峰后,按原计划从无线电讯发射台沿混凝土通道下撤,结束红环(除长红环重叠线以外)所有征程!

五桂山主峰是“红旗河水域山脊环线”和“长江水库水域山脊环线”的海拔最高点,从“森防002”防火林带向北,将步入“长红环重叠线”也就是“红环东线”。红环东线在中山户外界还有一种说法,称之为“八峰线”,即从五桂山(531米)起,历:风吹罗带(429米)、梅花地顶(372米)、马填岭(321米)、白云顶(368米)、照天烛(290米)、千秋岭(356米)、天葬坟等(328米),共计八座山峰,含上山里程及爬升,全长约20公里,爬升超过1800米。

长红环重叠线在【长江水库水域山脊环线征程】专辑游记中,曾从北往南以“长环征程第二段”和“长环征程第三段”对线路历程进行介绍。所以,【红旗河水域山脊环线征程】专辑游记到此结束。我们相信,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我们的“300M+户外游记”将会继续以“不畏险阻,永不停步!”和“探索户外,寻根历史”的方式撰写下去......

相关帖子: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2段】
相关帖子: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1段】
相关帖子: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3段】
相关帖子: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4段】
相关帖子: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5段】
相关帖子:300M+户外游记【红环征程第6段】
给無欲則剛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