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休宁> 黄山徽州深度游:一、徽开古道结竹营(全文3000字)

黄山徽州深度游:一、徽开古道结竹营(全文3000字)
相关活动:【2023五一】黄山徽州深度游
相关轨迹:黄山歙县山区道路合集·第二版202305
黄山徽州深度游
一、徽开古道结竹营
本次黄山徽州之行缘起于黄山景区4月的免费开放活动,虽然曾于2021年元旦游过一次黄山,但当时并未开放西海大峡谷,终归是有点遗憾,因此想趁着免费开放日再去看看。可大老远跑去只看黄山多少有点奢侈,恰巧徽州近期有几场越野赛,研究了一下其中的一场赛事路线,再翻看了附近的一些徒步轨迹,发现浙晥之间有一条由数座千米峰连成的山脊分界线,这引起了我的兴趣。随后开始规划,确定了前半程以休宁县榆树乡岭脚村、徽开古道、白际乡、结竹营村、浙晥分界为主,后半程以徽州越野路线为主的黄山徽州精华徒步线。
后来又听说免费开放期间黄山景区是人头攒动,在山顶几乎都走不动,这种场面我是在那次元旦见过的,莲花峰至光明顶的步道比较狭窄,人稍微多一点就只能龟速慢挪。实在是不想再体验一回景区人海,于是我决定不去凑这个热闹,五一直接去走徒步路线。或许也是天意,我所约的黄山景区免费票是4月28日,那两天刚好下雨,山上雾蒙蒙的,大家期待的云海根本没有出现,我阴差阳错的选择竟然变得那么明智……
火车较预计时间提前几分钟到达黄山站,我们出站后即打车前往徽开古道的徒步起点——榆树乡岭脚村,这里通了公交车,不过我在网上没查到在哪儿可以坐车,我在前往岭脚村的车上倒是看到了往城里开的公交车。岭脚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的故乡,书法大家董其昌也曾在这里执教。这也是徽开古道的起点入口。
徽开古道,顾名思义是由古徽州府至浙江省开化县的道路。其中,徽州府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史上,徽开古道在物资交流、人员交往、信息传递等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徽开古道起点·岭脚村
从村里出发,一路都能看到古道的指示牌,当地村民也非常友好,看到我们经过都会热情地与我们攀谈。徽开古道保存的比较完好,循着古道上行,不久就能将整个岭脚村尽收眼底,在远离喧嚣的山中,我们的耳目也为之一新。


俯瞰岭脚村

古道与茶园
作为徽州通往浙江的重要古道之一,徽开古道上曾经设置一些茶亭等人性化的设施,以方便行人歇脚,包括五里亭、十里亭、二善亭等,只是由于岁月侵蚀、年久失修,这些亭子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我们也只能通过相关遗址来想象古道往日的繁华。

五里亭遗址

杜鹃石阶
在五里亭和十里亭之间有一眼泉水,以前叫冷水峰,不知自何时起此泉与八仙中的铁拐李搭上了关系,如今将其称为拐李泉。泉水的水量不大,水池中落叶较多,最好还是过滤或烧开后再喝。

拐李泉

路口指示牌


十里亭遗址

万金台村三岔
徽开古道既是古代官府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也是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通道,或多或少残留着刀光剑影的痕迹。古道登顶至垭口,一处古关隘见证了元末明初那场战争。关隘类似古城门建筑格局,两边关洞,中有瓮城,城墙工事向两边山脊延伸。相传为朱元璋自浙江入徽州时修筑,其****后降旨命名为“二善亭”,意为浙皖两省永世友善。因年久失修,除两道关门外,大部分关隘建筑已坍塌。关门上的“二善亭”题额仍清晰可见,但落款年月已无法辨认。塌陷在关隘内残存的条石,长约三尺,一尺见方,规整平滑,仍然彰显着当年这座矗立在白际山巅防御工事的雄伟壮观。

二善亭
过了二善亭,后面是一段处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腰路,道路平坦悠长,路面铺有一层松软的落叶,路旁则是醒目喜庆的映山红,因杜鹃花一路相伴,我将这一段路称为杜鹃走廊。其中有一棵杜鹃花伸向路中,像极了黄山的迎客松,为此我称它为迎客杜鹃。此时我们最大的心愿是雾能散去一些,这样就可以饱览杜鹃云海了。

杜鹃走廊

迎客杜鹃




路亭
白际岭是古道沿线的最高点,意味着自起点出发的近千米爬升告一段落,好在天气还算凉快,也没觉得有多累,水也只喝了一点。白际岭再往南是一路下降,其间要穿过源白公路,在这附近我们陆续遇见了其他徒步的山友。刚从白际岭下到公路时,路边树了一块写着“与蓝天白云交际的地方——白际”的标志牌,而这并非白际地名的真正由来。此地得名白际相传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由浙入徽时,当地百姓翘首以迎,可朱元璋却没有经此而过,大家也就白接了,因当地方言白接与白际同音,白际的地名也就慢慢地传开了。

源白公路与徽开古道路口1

路口2

路口3

下午1点左右我们到达白际,时间尚早,且当天最大的爬升已经搞定,于是决定先拐到东边去看一下瀑布,2021年元旦因时间仓促错过了这些瀑布,据说是很壮观。百丈瀑布在白际乡东边约1公里的公路旁边,这条公路比较窄,一辆车行驶的话会比较合适,两辆车通行就有点勉强了,路边也没有停车的地方。百丈瀑布北边1公里的山谷中还有一个瀑布,具体名字不详,山腰和山谷都新修了步道,比以前的路要好走许多,看样子是要对这些景观进行开发,就是不知会采取何种方式运营,若是圈起来收门票,怎奈入口处的地势比较局促,估计会影响公路通行。个人倒是觉得可以考虑免费开放,游玩的人多了,乡里食宿行业的收入自然会增加,这完全能覆盖门票收入。另外,瀑布虽号称百丈,实际上两处瀑布的落差也不过数十米,当然这也不影响它们的清新脱俗。


山谷中的瀑布

百丈瀑布
额外增加的瀑布观赏线约有4公里,回到白际时肚子已经开始呼唤美食了,本来想去照顾一下当地公社食堂,然而随便一个菜四五十的价格着实把我们吓着了,还是啃自己包里的东西吧,这样也能给自己降低些负重。在午餐时有游客过来与我们交谈,得知我们徒步了一二十公里,都投来赞赏的眼光。其间当地的一个老大爷也来凑热闹,据他亲口所言,他们主要依靠竹与茶作为经济来源,每月也能收到一点老人补贴,日子过得还算惬意。因白际是安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故有“江南的墨脱”之称。

白际人民公社
告别了这些热情的游客和老乡,我们循着古道往东南方向的昏岭而去,这一段的爬升仅二百多米,此后是平整的山腰路,两公里后则是位于平均海拔750米的严池山村,古名严溪。这座村庄不大,历史却很悠久,村中那些古树就是最好的证明,其中有树龄逾1500年的红豆杉等珍稀古树十余棵。全村95%人姓汪,据说是早年由婺源迁徙过来。幽静的环境、密集的负氧离子使得此地十分宜居,穿行其中还不时能看到精神矍铄的长寿老人。
村里的房屋大部分还是土坯房,村南还有层层叠叠的梯田,若是早一个月来此地,则能欣赏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优美的环境自然会引来游客的垂青,曾经外出的年轻人也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院,这为自驾而来的游客增加了不少便利。


严池山·古树群


千年红豆杉
穿过严池山村东的停车场,沿着小路下行,不知不觉间就置身到一片竹海中,而项山村就隐藏在这秘境之中。项山村三面环山,平均海拔约500米,由于地势的限制,大部分房屋是坐南朝北而建。村中的祠堂可以表明,此地主要是项氏家族聚居区。


项山村

古树群
从项山村北下行,随后可以汇入到一条南北走向的古道中,东北部那条连绵起伏的山脊是我们明天要去的地方,为了减轻明天的徒步压力,我们要赶到里结竹营住宿。2021年元旦我是从里结竹营一路南下的,当时对这一带十分陌生,里结竹营到大溪口这近6公里都是压的马路,好在这是小下坡,且是轻装,小跑着很快就过去了。如今方向相反,上坡走马路还是有些考验脚底板的,幸运的是活动前发现河西岸有一条与马路几乎平行的道路,当然是要去探一探。
道路的路口位于大溪口,大部分是林荫道,路迹清晰,且也是属于古道,在河东岸没有修公路前,这应该是与南边大溪口至厦山村古道一体的驿道,只是这一段附近的梯田较少,慢慢的也就被人遗忘了。在没有树荫遮挡的向阳处,杂草蓬勃生长,其中不少是芒,与茅草或芦苇荡不同,芒草叶的边缘有锋利的齿,相传鲁班就是被芒割伤后仔细观察芒草叶,由此发明了锯子。我们没有这样的天赋,虽然被割的血淋淋的,最终也没发明什么。


大溪口
过了狮石结竹营,古道就通畅好走了。话说结竹营这个地名也是源自朱元璋,前面提到的白际不是“白接”了吗?洪武帝去的不是别处,正是这个“接朱赢”,人家还名正言顺地将此故事题在了门联上:“威风岭际结纳儒士得良策,啸天龙吟刚猛治吏恤黎民”。

狮石结竹营村
里结竹营在狮石结竹营北边约三公里处,那儿有两家农家乐,不过整体上都是走的高端路线,我们先问了距温泉近的那家老板娘,常规的都是二百起,最普通的房间也要一百多。于是改去何家岭附近的农家再打听,怎料那儿的老板直说很贵而不愿报价,看来此地是有钱人休闲享受的地方。我们只好返回第一家,这次碰到是男老板,说是按50元一个人算住宿费,交易就此达成。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誉峯者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